?

技術技能人才敬業精神的時代意義與內涵解構

2022-02-01 02:30李惠賢
黑河學院學報 2022年11期
關鍵詞:敬業精神技能院校

李惠賢

(廣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430)

2019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到對高職院校實施百萬擴招,“讓更多青年憑借一技之長實現人生價值”。在2020年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再次明確提出,今明兩年高職院校擴招200萬人,“要使更多勞動者長技能、好就業”。一方面高職百萬擴招,是政府穩就業的重要舉措,是中央對民生的高度關切?!胺€就業”的核心關鍵在于培育擁有“一技之長”的“人”,這就有賴于高職院校等職業教育充分激活,有效輸出更多技術技能人才。另一方面,企業十分看重高職學生的敬業度、忠誠度和職業責任[1],高職學生具備敬業精神所表現的行為品質已成為“穩就業”的基本保障。敬業精神是高職學生等技術技能人才的立足之本、立身之基和立業之根。我國正處于“制造大國”轉變為“制造強國”的經濟社會轉型期,敬業精神應該作為新時代新要求下技術技能人才必備的職業核心特質和精神素養。

一、敬業精神的時代意義:社會發展、職業教育和個體價值實現的時代要求

(一)社會發展——核心價值觀培養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

1.敬業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

在十八大報告中,黨從我國公民的個人層面出發,提出了“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核心價值目標與要求,其中“敬業”是對我國公民職業領域的核心道德要求。這不僅體現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公民職業素養的提升問題,同時體現了敬業精神在公民個人以及國家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黨在十九大報告中再次提出,要“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大力弘揚敬業精神,有利于引導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2.敬業精神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作為世界制造業第一大國,全球500多種主要工業產品中將近50%在我國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制造大國”并不等于“制作強國”,實現制造業轉型、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勢在必行。建設“制造強國”,發展先進技術產業,關鍵在于擁有高技術技能的人才。全國人大代表丁宏鎖認為技術技能人才是支撐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基礎,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推動力量,但至少需要12年才有能將初級工培養成高級技師,培養周期長,“沒有強大的信念和毅力很難堅持下來”。敬業精神是支持技術技能人才成長的重要動力,對于培養技能型人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二)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的和“雙高計劃”建設的重要內容

1.敬業精神是高職人才培養目的的重要保證

高職擴招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是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重要舉措,將對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產生重大影響。高職擴招意在讓更多大學生接受職業教育,成為技術人才,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提供足夠的人力資源支撐。而企業十分看重高職學生的敬業度、忠誠度和職業責任[1],高職學生在敬業精神表現出的行為品質已日益成為成功就業的基本保障之一,也就成了高職院校落實擴招任務和實現“德藝雙馨”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保證。

2.敬業精神是“雙高計劃”建設中的重要元素

2019年4月1日,教育部、財政部發布《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著力培育發展一批高水平職業院校和品牌專業。雙高計劃提到,要深入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大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2020年6月5日,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要求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將其納入“雙高計劃”評價考核。敬業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范疇,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是在“雙高計劃”下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有效實踐。

(三)個體價值——職業生涯發展和人生價值實現的基建工程

1.敬業精神是技術技能人才職業生涯規劃和發展的基本前提

敬業不僅是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取向,也是高職學生個人在實踐中實現自我完善和全面發展的前提[2]。正如張景泊[3]總結的,敬業精神的培育能夠促進高職學生自身的全面發展,并通過自身的發展推動社會的發展;同時,敬業精神的培育是高職學生全面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敬業精神培育是大學生未來的職業活動的積極準備。

2.敬業精神是技術技能人才實現職業和人生價值的基礎保障

廣大技能人才是敬業精神的主要傳承者、實踐者、創新者。近年來,我國越來越重視技能人才的培育,高職院校持續擴招,新時代是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機遇,也是高職學生學習專業技能和實現人生價值的大好時機。敬業精神的培育可以促進高職學生在其意識、情感、思維和行為上樹立“技能成才、技能報國”的人生追求,實現個體技術技能和職業生涯的價值,推動我國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

二、敬業精神的內涵解構:“養技”“修德”“為民”

敬業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根植于中華優良傳統文化的價值追求[4],具有深刻的內涵?!熬礃I”一詞最早出現在《禮記·學記》:“三年視敬業樂群”,本意是專心于學業,后逐步演變為宋代朱熹所說的“敬業者,專心致志以事其業也”,即,“敬業的人專心致志、盡心盡職完成本職工作”?!冬F代漢語詞典》(第6版)將“敬業”解釋為“專心致力于學業或工作”,既包含對所從事事業的責任與熱愛,也包含鍥而不舍的努力與勤奮。新時代下,“敬”可解析為“敬重、認同、熱愛”三重維度,“敬重”指的是敬信尊重,“認同”指的是認可贊同,“熱愛”指的是“熱烈喜愛”?!皹I”可解析為“企業、職業、事業”三個層面,“企業”指的是技術技能所使用的單位,在這個層面,“敬業”聚焦于具體崗位討論,應以“技”為要;“職業”是指技術技能所服務的社會角色,此時,“敬業”基于職業角色討論,應以“德”為先;“事業”是指技術技能所貢獻的生涯,在事業生涯中看“敬業”,應以“民”為本。綜上所述,以“崗位、角色、生涯”為軸線,“敬業”就有“敬重、認同、熱愛”自己選擇的“企業、職業、事業”九層境界,是“技、德、民”內化于心、“養技、修德、為民”外化于行的錘煉進階過程。對“敬業精神”的內涵進行解構,可以為下一步探析高職院校敬業精神培育的邏輯框架和實踐路徑作鋪墊,也可以進一步認清新時代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要求。

圖1 “敬業”精神的內涵解構

(一)養技——技術技能人才的立足之本

“繩短不能汲深井,淺水難以負大舟”,敬“技”,專心于修煉一技之長。新時代技術技能人才所需的敬業精神中最基本的是“敬”自己所從事的“業”中蘊含的技術和技能。唯有敬而“養技”,才能在經濟高速發展的當今社會堅守自己的立足之本。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大力弘揚敬業精神,厚植敬“技”文化,培養擁有一技之長的“金剛鉆”技能型人才。新時代背景下,很多情況下都能用得上、但又不能精通、無法完全勝任、博而不精的“萬金油”型人才已經很難在社會放光異彩。相反,擁有某一領域專長、攬得了“瓷器活”的“金剛鉆”型人才,才是受新時代青睞的新型人才。高職院校要引導技術技能人才樹立敬“技”意識,身煉一門絕技,鉆一行精一行,做一行像一行。敬“技”品質是沉下心專研技藝、沉下身煉就技術的重要保障,是高職學生成為實用“金剛鉆”的精神引領。因敬而養“技”,是在企業崗位上不求名、不逐利,克服寂寞、擊退誘惑、戰勝自我,精益求精地做事,追求完美地行動。

以“技”為要,“敬業”在企業層面分為敬重、認同和熱愛三重維度。第一重是敬重企業崗位的技術要求和考核標準,具體行為表現是技術達標、考核通過;第二重是認同自己“技術技能”服務的企業的文化和價值,具體行為表現是積極融入企業文化、認可企業價值;第三重是熱愛自己所在的崗位和所擁有的“技術技能”,具體行為表現是精益求精、專注創新。

圖2 “敬業”精神在企業層面的三重解構

(二)修德——技術技能人才的立身之基

“德不孤,必有鄰”,敬“德”,潛心于修養優良品德。新時代技術技能人才所需的敬業精神中最核心的是“敬”自己所處時代的社會、職業和個人道德要求。唯有敬而“修德”,才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穩固自己的立身之基。

2014年5月4日,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強調:“道德之于個人、之于社會,都具有基礎性意義,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敬“德”修“德”,含括“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大德是信念堅定、志存高遠、報效祖國;公德是勤儉耐勞、誠實友善、感恩社會;私德是謙讓寬容,品行端正、自省自律。高職院校在學校培養階段應加強學生大德、公德、私德“三德”修養,要從做好小事開始,從管好小節起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扣好人生的第一??圩?。敬“德”,是技術技能人才事業大廈的根基,只有修好根基,才有萬丈高樓平地起的可能。敬“德”品質是高職院校培養德藝兼備的新時代技術技能人才的基礎要求,是技術技能人才成為大國工匠的精神土壤。

以“德”為先,“敬業”在職業層面分為敬重、認同和熱愛三重維度。第一重是敬重自己的職業角色,具體行為表現是忠于職守、擔責作為;第二重是認同職業角色的職業規范和道德,具體行為表現是作業規范、遵守職業道德;第三重是熱愛自己的職業角色,具體行為表現是愛崗奉獻、誠實守信。

圖3 “敬業”精神在職業層面的三重解構

(三)為民——技術技能人才的立業之根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敬“民”,用心于涵養為民情懷。新時代技術技能人才所需的敬業精神中最根本的是“敬”自己國家的人民。唯有敬而“為民”,才能在中國處于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中深扎自己的立業之根。

隨著高職百萬擴招,在技術技能人才“產出”增多的新時代,要把自己立業的“根”深扎入“為人民”的“土壤”,才能“枝繁葉茂”“風雨不倒”。新時代技術技能人才的理想只有同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相結合才有價值,新時代技術技能人才的追求只有同社會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有意義。敬“民”是一種“天生我才必為民所用”的情懷。有了這種情懷,手中的技術就會人民所服務,身上的技能就會為為人民謀幸福,奮斗的目標就會以人民為中心。敬“民”品質,應成為新時代技術技能人才與時代同心同向的精神品格和價值追求,高職院校應培養學生以人民為中心,樹立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技術支持和技能支撐的遠大目標,為打造優質產品、擦亮中國品牌貢獻自己的力量。

以“民”為本,“敬業”在事業層面分為敬重、認同和熱愛三重維度。第一重是敬重自己的事業生涯,具體行為表現是愛國愛民、鍛造工匠;第二重是認同自己事業生涯的意義,具體行為表現是服務群眾、貢獻社會;第三重是熱愛自己的事業生涯,具體行為表現是以民為本、全心全意。

圖4 “敬業”精神在事業層面的三重解構

三、新時代新要求:唯有敬業,方能求精

作為一種從古傳承至今的價值觀,“敬業”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價值觀念。中國社會的快速發展,離不開一代代中國人在自己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在高職院校擴招和雙高計劃背景下,技術技能人才不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建設者和接班人,也是社會各類產業發展的技能型人力資源,更是國家打造創新型強國的人才儲備軍。敬業精神是“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唯有敬業,方能求精。敬業精神對社會發展、職業教育和個體價值實現皆尤為重要,應成為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

敬業精神的培育不僅是個人在職業生涯中實現自我完善和全面發展的前提,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取向,更是新時代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必定要求[3]。高職院校要把培育高職學生的敬業精神規劃到職業教育的整體中[4],規劃到技能人才的成長發展中,規劃到課程思政的建設中,堅持立德樹人,堅持培養具備敬業精神的新時代技能產業生力軍,堅持建設創新型技術強國、技能型工匠大國。

新時代背景下,技術技能人才的敬業精神可解構為“敬重、認同、熱愛”自己選擇的“企業、職業、事業”九層境界”,每層境界可解析為可量化、可觀測、可評估的行為表現指標,可以為下一步探析高職院校敬業精神培育的邏輯框架和實踐路徑作鋪墊,也可以進一步認清新時代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要求。

猜你喜歡
敬業精神技能院校
敬業精神
2020年部分在晉提前批招生院校錄取統計表
2019年—2020年在晉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類院校錄取統計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晉招生錄取統計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簡章審核對照表
勞動技能up up!
秣馬厲兵強技能
拼技能,享豐收
意識
談對電視新聞記者的素質要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