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產出導向法”的研究生EAP閱讀語類分析教學模式研究

2022-02-01 02:30孫智慧楊瑩瑩
黑河學院學報 2022年11期
關鍵詞:語類產出導向法語篇

孫智慧 楊瑩瑩

(廣東金融學院 外國語言與文化學院,廣東 廣州 510521)

教育部2017年頒發《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提出要“加快培養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高層次專門人才”,折射出研究生英語教育的目標已超出單純的語言本身和語言能力的學習,轉向應用英語語言工具實現文化互通和專業發展。文獻閱讀是學術英語(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簡稱EAP) 學生收集信息和習得知識的重要技能[1]。本研究基于某財經院校非英語專業研究生的學術英語閱讀教學,考察基于“產出導向法”的語類分析教學模式,為EAP閱讀教學提供理論與實踐參考。

一、研究生EAP閱讀需求分析

社會需求和個人需求是學習的主要需求。上述文件反映了學習的社會需求,明確個人需求才能選擇適合自我提升的方式,實現需求目標。

研究對象為財經類高校非英語專業一年級研究生,共93名,男生57名,女生36名,均已通過CET4,其中67%已通過CET6,具備學術英語閱讀的基本條件;此外,課題組對2位英語教師和8位專業課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以了解師生的英語學習需求及學習目標。問卷以李克特5級量表的形式計分。教師均認為學術閱讀能力最重要,學生也將其列第二位。

表1 師生對非英語專業研一學生英語學習目標的設定

表1 (續)

訪談顯示出學生的許多問題:閱讀速度慢,經常半小時才能讀完一頁,甚至一頁也讀不完;理解能力差,不知所云,甚至出現理解偏差;還有部分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挫敗感嚴重。課題組進行問卷調查,明確問題所在。技術性詞匯是指與學生專業密切相關的詞匯,約占文獻文字的5%(Coxhead 2001);學術性詞匯指通用于專業文獻中,非日常交流的詞匯,如access, hypothesis, theoretical basis,占比達10%(Coxhead 2001)[2]。

表2 受試者在閱讀英文文獻時面臨的主要困難

課題組分析原因,一是大學時期的通用英語教育沒有關注到專業英語和學術英語的要求;二是現有的英語閱讀教學依然側重于英美文化等通用英語內容[3],割裂了英語學習和專業發展之間的聯系;三是學生缺乏對文獻語言特點、框架結構和思維方式等的語類分析。教師據此設計EAP閱讀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通過教師講解、學生討論、課上課下練習、總結反饋等活動給學生提供幫助。

二、相關理論及研究現狀

(一)產出導向法

北外文秋芳教授2007年提出的“產出導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簡稱POA),包含“教學理念、教學假設和以教師為中介的教學流程”三部分,提倡學用一體。教學流程包括驅動、促成和評價三個階段。新課開始時,“驅動”不僅為新課文做準備,更通過設計交際場景、交際活動、教學目標及產出任務激發學生產出的欲望?!按俪伞卑?個環節:教師描述產出任務,學生選擇性學習并練習產出?!霸u價”分即時和延時,即時評價幫助教師掌控教學進度;延時評價指學生在課外練習后再將成果提交教師評價,包括復習性和遷移性產出。

POA已被證實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等方面對高校英語教學有積極的指導作用。筆者擬在POA指導下探究EAP閱讀語類分析教學。

(二)語類分析

Swales J M.20世紀末提出語類分析的概念,將其定義為參加交際事件的成員為達到特定目的所使用的、共同默認的語篇特點。小說、學術論文等是不同的語類,語篇性質和功能、文化語境等各不相同。文獻屬于學術語類,其語類分析教學涵蓋語篇和語言兩方面。

1.語篇能力

語篇能力指語篇的宏觀組織形式和各部分的語言構建和銜接。學術語篇有結構清晰、排列穩定的特征。Bhatia(1993)提出學術語篇的IMRD模型,語篇結構包括引言、方法、結果和討論四部分。摘要是對全文的總體概括,說明研究的內容、方法和主要結論等,表達簡明準確,包括研究內容——理論基礎——研究預測——主要結論四個語步。

表3 “摘要”部分主要語步及舉例

Swales(2004)提出英文學術論文引言部分的CARS(Create a Research Space)模型理論,認為引言包括三個語步確立研究領域(Establishing a territory) 、設置合適的研究地位(Establishing a niche) 和占領研究地位(Occupying the niche)。

表4 “引言”部分主要語步及舉例

表4 (續)

Dudley-Evans(1986)提出討論部分的語步排列:實驗背景信息——實驗結果——預期和意外的發現——與過去類似研究的比較——解釋意外發現——提出建議等等。蔡基剛將其總結為歸納主要發現——與前人研究發現比較——解釋發現——闡述發現意義——指出研究局限五部分[2]?;诖?,課題組歸納財經文獻討論部分的大致語步為:研究背景信息——主要發現——更深層次發現/意外發現——發現意義等。

表5 “討論”部分主要語步及舉例

課題組提出財經文獻結論部分的語步排列模式。結論部分的功能是呼應引言部分,陳述是否達到研究目的,主要語步包括進行了何種研究——達成何種成果——有何缺陷和局限——下一步研究方向和計劃等。

表6 “結論”部分主要語步及舉例

語篇教學可幫助學生預測文獻內容,明確閱讀重點,按圖索驥查詢信息,一定程度上降低閱讀難度、提高閱讀效率。

2.語言能力

文獻通過獨特的詞匯選擇、語法結構和類別建構多重語義,滿足學術場境、參與者和交際方式的要求,具有技術性和學術性詞匯占比大、邏輯縝密、用詞精煉準確的特點。文獻為體現高度的客觀性和抽象性,名詞化結構和被動語態使用較多,句子較長句式復雜,多重復合句的使用頻率高。技術性詞匯可借助專業詞典或學術英語語料庫,如 British Academic Written English,或針對財經專業的Finance Vocabulary Word List。真正影響文獻閱讀的詞匯因素是學術詞塊和學術性詞匯。在學術語言領域,學術詞塊約占52.3%,是構建研究者學術身份的重要手段,是文獻的基石[3]。教師要培養學生詞塊提取習慣,總結本學科文獻中的高頻詞塊和長詞塊,如thornier task, empirical literature等。長難句多出現在摘要、理論或數據分析和結果討論中,句法結構分析也是教學重點。

三、實驗設計

本實驗主要探討兩個問題:(1)基于POA的EAP閱讀語類分析教學模式能否幫助學生提高文獻閱讀能力?(2)POA能否對學生的學術英語寫作和自主學習能力產生積極影響?

(一)教學實踐

POA教學實驗包括“驅動—促成—評價”三環節,為互相循環的雙向性教學流程(文秋芳2017)。教學目標為幫助學生了解并提高學術文獻語篇和語言分析能力;對文獻進行信息識別、搜索、重組、加工、分析、評價等語篇解構和重構,進行學術英語寫作。以一篇財經類文獻摘要為例,討論教學過程:

表7 POA理論指導下的“摘要”教學流程

驅動環節,教師提供學習資源——兩篇財經類英文摘要,交際任務為討論其語言特點和結構模式,學生嘗試進行語類分析,教學目的包括語類分析和口語表達。教師選擇促成階段的教學素材。促成環節,學生在小組合作和教師講解的基礎上,在“選擇性學習”的過程以小組討論、歸納、分析的形式完成口語輸出,再小組合作仿寫相關摘要[4]。評價環節,主要通過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互評等對學生的仿寫摘要和口頭匯報的內容和語言進行評價,包括即時評價和線上的延時評價。

(二)數據分析與討論

基于學習需求分析和教學目標,課題組設計兩份調查問卷,分別在實驗前、后檢測學生文獻閱讀能力的變化。問卷以李克特5級量表形式計分,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

表8顯示學生在實驗前后對文獻閱讀能力的自我評價在8方面變化顯著(p<0.01),學術詞匯、技術性詞匯、語篇結構、摘要撰寫等方面進步明顯。其中,學生特別注意學術性詞匯的準確性和得體性,在輸入中進行信息加工和整合,吸收、進而習得學術性詞匯。學術性詞匯學習的信心和能力有顯著提高(t=3.43,p<0.01),前后測均值分別為2.68和3.52。用英語進行學術交流和自主學習的信心有較大提高,(t=3.26,t=3.45,p<0.01)[5]。綜合以上數據,本實驗在提升學生學術英語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等方面均有成效。

表8 受試者英文文獻閱讀能力前后測自評對比

(三)教學反思

1.學生反饋

教學實踐后,課題組隨機抽取16位同學,進行一對一非結構性訪談,在錄音、轉寫和分析總結的基礎上發現大多數學生認可POA,其在以下三方面作用顯著:(1)學習方法:有助于加深對文獻的理解,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伴喿x文獻不能只將讀懂作為目標,多思考分析結構和語言,才能舉一反三?!?2)學習興趣:有助于設立目標明確計劃,師生英語交流更能激發學習興趣?!癙OA各階段都需要交流合作,更能提高學習主動性,同時與教師交流也會激發學習熱情,提升自主學習能力?!?3)學習能力:有助于提升分析、總結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癙OA也是有效的學習方法,老師經常提醒對不熟悉的關鍵學術詞匯進行復述和記憶,慢慢地,寫的東西沒那么口語化了?!?/p>

2.教師反饋

教師多次討論達成以下共識:(1)交際任務和產出任務應難度適當,有一定的挑戰性和話題性,“具有潛在的交流價值”[6]。任務設計應著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用適當難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2)以產出任務作為教學起點,設計任務有連貫性,前后銜接、循序漸進。(3)個體間存在認知發展不同,教師應及時關注并平衡學生差異,適時、適當調整任務要求和評價方式,以評為學。(4)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POA認為雖然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但教師應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學習,發揮主導作用[7]。

四、教學建議

POA指導下的學術英語閱讀語類分析教學,對教師、學生和教學方式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OA主張“邊學邊用,學用結合”,其指導下的學術英語教學更易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產出任務指引下,學生進行識記、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和創造等認知活動,即要獨立分析,也要小組合作并與教師溝通,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認知和思辨能力、團隊合作和自主學習能力[8]。

語言教師應掌握英語語言知識和POA相關理論,及該專業文獻的語類知識,并與專業課教師合作提供適當素材,加強語類分析教學。課堂教學應結合學術閱讀和寫作,在讀懂的基礎上,通過語類分析了解全文結構、語步之間的關系,及規范的學術英語表達。

POA指導下的文獻閱讀教學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以交際任務和產出任務為教學的驅動力和目標。采用混合式教學豐富教學方式、緩解課時壓力,借助好策、愛洋蔥等閱讀平臺擴充教學內容。此外,改革評價、考核辦法,提高形成性評價的比例,設計符合課程性質和教學要求的形成性評價體系,促進學生發展和教學提高。

猜你喜歡
語類產出導向法語篇
話語雜糅中的生死觀建構——“生前契約”語類分析
新聞語篇中被動化的認知話語分析
互動構建的時空延展和情感變遷——電子哀悼多模態語類特征
Analysis of Pragmatic Conditions of Null Subject in Mandarin
產出導向法下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研究
產出導向法指導下的大學英語讀寫結合教學嘗試
淺論“產出導向法”研究及其應用
從語篇構建與回指解決看語篇話題
語篇特征探析
西方語類理論比較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