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語動結結構的句法生成研究現狀、問題與展望

2022-02-01 02:30宋沁汝
黑河學院學報 2022年11期
關鍵詞:論元謂詞賓語

周 敏 宋沁汝

(湖南工業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7)

英語動結結構(English Resultative Constructions,簡稱RCs)描述了主謂詞(primary predication)所表行動導致的結果狀態[1],其中次謂詞(secondary predicate)結構為動結短語(resultative phrase)[2]34,通常是一個形容詞短語AP或介詞短語PP,少數情況為名詞短語NP/DP。在生成語法領域,學者們對英語動結結構的分類和句法生成進行了諸多討論,但仍存在一些爭議。鑒于現有研究的局限性,本文總結英語動結結構的分類和句法分析方法,指出其不足之處,并對未來的研究進行展望。

一、英語動結結構的分類

英語動結結構應當分為多少類,取決于其分類標準。不同研究者已從不同視角和標準分類過英語動結結構。

(一)基于動結短語的類型

因為動結短語通常是一個形容詞短語AP或介詞短語PP,Wechsler[3]和Baker[4]把英語動結結構分成兩類:AP結果謂語和PP結果謂語。如例(1)所示,結果謂語以斜體表示,其主語標下劃線。采用此種分類的文獻少有單獨討論名詞動結短語NP/DP。

(1) a.John hammered the metal flat.(AP)

b.The water froze solid.(AP)

c.He and a confederate shot the miller to death.(PP)[3]

(二)基于主謂詞與動結短語主語間的語義關系

如果動結短語的主語是主謂詞的語義論元,則為控制動結式,如(2a-b);如果動結短語的主語不是主謂詞的語義論元,則為ECM(例外授格)動結式,如(2c-d)。也有學者認為(1a)、(2a)中的句子類型是典型英語動結結構,而(2cd)中的是包含“偽賓語”的非典型英語動結結構[5]。因為非賓格不及物動詞的句法主語并非其語義論元,所以,Ramchand[6]129-130將(1a-b)與(2a-b)的及物與非賓格分為一類,是常規句子的直接動結式(Direct resultatives),而(2c-d)的非作格為間接動結式(Indirect resultatives)。

(2) a.John broke the bottle open.

b.John’s bottle broke open.[6]129

c.The dog barked the chickens awake.

d.Beth shouted herself hoarse.[7]

(三)基于主謂詞的性質

基于主謂詞的不同性質,Levin與Hovav[2]34-41、Simpson[5]、Boas[8]將英語動結結構分為四類:第一類,動結短語只可由及物動詞的賓語指稱,絕非主語指稱,如(1a)、(2a)。第二類,非作格不及物動詞可接反身NP,再接動結短語,如(2d);也可接非反身代詞NP,如(2c)。第三類,不及物動詞后跟NP,但該不及物動詞并不選擇、或者說并不次范疇化(subcategorize)該NP[9],動結短語要么由偽反身、要么由非次范疇化的NP所指稱(也在某特定及物動詞的類型中存在:包括如eat的動詞,既允許不及物用法、后接不明說的賓語——如“Let’s eat”,又允許及物用法——如“I ate a big breakfast”);(3a)中的“drink”即為該類不及物用法的動詞,后跟NP但并不次范疇化該NP。第四類,被動與非賓格動詞可以后接其表層主語所指稱的動結短語,如(1b)、(3b)。

(3) a.She drank him under the table.

b.John was shot dead.[5]

c.Bill followed the road into the forest.

d.Bill sweated/bled on the floor.[10]

Goldberg 與 Jackendoff[10]提出逐層細分標準,見圖1(下頁)。通常及物動結式的作用對象(HOST)為賓語,而不及物動結式的作用對象為主語,即作用對象的選擇似乎直接與主謂詞的及物性相關。但還存在兩類:及物動詞的主語為動結短語的作用對象,如(3c);動結短語的作用對象是隱含的,也并非不及物動詞的主語,如(3d)。

圖1 Goldberg 與 Jackendoff對動結式的分類

二、英語動結結構句法生成的研究現狀

在生成語法領域,對英語動結結構的分析主要有兩種分析視角:句法說與詞匯說。

(一)句法說

在句法說下的英語動結結構研究可大致分為直接賓語限制分析法、VP殼分析法和小句分析法。

1.直接賓語限制分析法

Simpson[5]提出動結式由賓語所指稱,無論其是否為表面賓語或潛在賓語,也無論其在及物句或不及物句中。之后Levin 與 Hovav[2]33做了系統概括,稱之為英語動結結構的直接賓語限制(簡稱DOR)。他們發現了適用于所有動結結構的統一限制:一個動結短語可能由其后緊跟著的NP指稱,但不會由主語或間接補語所指稱[11]。直接賓語限定條件主要解釋結果謂詞的語義指向。

第一類,及物句:動結修飾語不可以由及物小句的主語指稱。第二類,非作格動詞:DOR預測了不加修飾的非作格不及物動詞不可以后接動結短語,但卻可以在有偽反身賓語或NP賓語時后接動結短語。第三類,被動與非賓格動詞:可與其表層主語所指稱的動結短語共存,是潛在可能的違反DOR的情況,但若進行被動式的移位分析,因為表層主語是被動動詞或非作格動詞的潛在賓語,DOR仍可維持。

2.VP殼分析法

Larson[12]系統地提出了VP殼理論以解釋雙賓語結構[13]。VP殼分析法主張動結結構中的主謂詞在VP的中心語V處生成,后提升移位與?輕動詞v*合并。對于作格謂詞,如(4)所示,盡管名詞短語“the vase”在(4a)中是主語、(4b)中是賓語,但“the vase”的題元角色在兩句中是一樣的——均作為謂詞動作“broke”的主位(theme)。兩句中“into pieces”的題元角色也是一樣的——都是謂詞動作“broke”的目標(goal)。所以,它們在深層表達式中占相同地位,但在移位之后有了不同的位置。

(4) a.The vase broke into pieces.

b.He broke the vase into pieces.[14]199

例(4a)的句法生成如(5)所示。一旦VP結構“the vase broke into pieces”形成,就應與一個抽象的致使輕動詞v*合并,v*作為上層v*P殼的中心語、是一個與諸如make、cause有著相同致使含義解釋但沒有普通動詞所含有的實質詞義的空(null)動詞?。該致使輕動詞在本質上是作為詞綴的,而動詞“broke”被提升與之鄰接(如此“He broke the vase into pieces”就與“He made the vase break into pieces”有了相似的含義解釋)。如果輕動詞v*的領屬有空缺,那么v*的空位就可讓內部動詞移位至此,于是動詞“broke”就可以從V的中心語處移位至(5)中所示位置,動結式V'結構通過合并生成v*P。

(5) [v?P[v?[brokei][?]][VP[DPthe vase][V'[Vti][PPinto pieces]]]

3.小句分析法

在管約論下,Heokstra[15]提出用小句法分析英語動結式,其定義動結式為雙重結構,其中動詞后的NP可視作次謂詞的主語,從而形成一個小句(small clause,簡稱SC),例如(6),SC方括號內的結構是管轄動詞的句法補語位置中的小句。

(6) a.They [VPpainted [SCthe door green]][15]

b.They [VPate [SChim out of house and home]][15]

Aarts[16]將IP分析法運用于小句的生成,如例(7)所示:主語NP位于IP的標志語位置,I詞類位于小句的主語NP和謂語VP之間,沒有時態特征但是指示主語和謂語之間的一致關系。一致特征要求小句主語應與中心語I有一致的數、性或其他特征,并且這些特征會被傳遞給補語XP(即動結短語AP、PP或NP),因其通過空(null)系動詞BE處于I的管轄之下。

(7) [IP(=SC)[Spec NP][I'[I{-tense}{+AGR}][VP[V'[VBE][CompXP]]][16]

在IP分析法下,例(2a)的生成過程如(8)所示。小句中的空主語PRO生成于其謂語AP “open”的標志語位置,從而得到其題元角色。因為中心語I是弱版的,可以分配空格給空主語PRO,所以,被格需求所驅動,PRO移位到IP的標志語位置,至此生成完整的小句SC。主謂詞“broke”生成于VP的中心語V的位置,the bottle作為其主語、SC作為其補語。然后動詞broke被提升至與強版的致使輕動詞?鄰接;主語“John”首先生成于v*P的標志語位置、被致使輕動詞?分配了施事的題元角色,而后提升至IP的標志語位置以核查其強主格特征。

(8) [IP[DPJohnk][I'[I][v?P[DPtk][v?'[v?[brokej][?]][VP[DPthe bottle][V'[Vtj][IP[DPPROi][I'[I][AP[DPti][Aopen]]]]]]]]]

Al-Horais[17]認為小句是TP,周敏[18]采用TP分析法認為英漢動結結構可以有共同的生成方式如(9),先行語T的特征繼承給小句中的T,小句的T雙賦格予小句主語DP(ti)與V(cry)。但其實在現有文獻中動結小句中的次謂詞均為AP、PP、DP,并不存VP。

(9) [CP[C'[C?][TP[DPMother][T'[T][v?P[DPMothercopy][v?'[v?][VP[Vcursed][TP[DPsisteri][T'[T][VP[DPti][Vcry]]]]]]]]]]

(二)詞匯說

詞匯說主要是運用復雜謂詞理論對動結結構進行分析。Neeleman與van de Koot[19]認為與動結結構相關的性質直接來自于復雜謂詞形成,動結結構中主謂詞與次謂詞各自所帶的論元結構融合,使得次謂詞的論元結構嵌入到主謂詞的論元結構中,得到一個新的論元結構。這樣可以為復雜謂詞生成一個新的題元格柵(θ-grid),其與獨自的主謂詞或次謂詞的論元結構均不相同。

如果V是非作格動詞,如(10a),則在新的復雜謂詞論元結構中,主謂詞分配施事角色,次謂詞分配主位角色,語義為:施事“the cat”所觸發的動態事件miaowed導致了以“Frank”為主位的靜態狀態“awake”。如果V是及物動詞,如(10b),則在新的復雜謂詞論元結構中,及物主謂詞的主位論元與次謂詞的論元為同一個論元——“the metal”,語義為:施事“John”所觸發的動態事件“hammered the metal”導致了以“the metal”為主位的靜態狀態“flat”。

(10) a.The cat miaowed Frank awake.

b.John hammered the metal flat.(=1a)

三、英語動結結構研究不足之處

盡管以上研究都有其各自解釋英語動結結構的觀點,但均不能給出整體的、統一的、普遍的理論以解釋一些動結結構中的困惑現象。因而其中一些方法與框架的不確定性使得新的研究值得進行。

第一,按照直接賓語限制,像(11)中的“danced/swam”類的動詞,如果僅把(11a-b)歸為非賓格類,表層主語“she”就只能是深層賓語;但(11c-d)表明動詞“dance”有非作格論元結構[20]。如此,(11a)與(11d)的主謂詞是一樣的,但其動結短語與句法結構卻不相同,因而不同動詞的歸類與分析仍待進一步詳細討論。以及像(3c)中及物動詞有真賓語,但動結短語由其主語所指稱,與(3d)中真正的動結短語指稱是隱含的,這些類型是不符合DOR的。

(11) a.She danced/swam free of her captors.

b.?She danced/swam herself free of her captors.

c.?She danced/swam sore.

d.She danced her feet sore.[21]

第二,用VP殼分析法對如(11d)中非次范疇化的賓語進行分析,該句子應從*Her feet danced sore生成得到。因為此種分析法要求必須有致使意義輕動詞,但致使意義在某些英語動結式中可以缺失:(12a)中,觀眾鼓掌并不一定是致使歌手下臺的原因,歌手可以只是在掌聲中下臺。同樣(12b)中大門打開也不一定是人群的鼓掌導致的[11]。

(12) a.Reluctant to let him go, the audience clapped the singer off the stage.

b.… the crowd cheered the huge gates open.[21]

Radford[14]201把Chomsky[22]的輕動詞理論應用到多種謂語結構,因而會強制要求所有種類的謂語結構中都有一個輕動詞v*,v*再選擇一個VP作為其補語。輕動詞可以被分為三類:致使的、施事的、事件的。依據Radford的闡釋,輕動詞只表達“致使”的意義,類似于一個詞綴(比如-en)、或者一個實義動詞(如make),而施事的、事件的輕動詞并不表達任何語義含義。因此,Radford定義輕動詞為介于句法與語義之間[23],存在模糊性。而Neeleman與van de Koot[24]對“致使”意義的選擇性存在的解釋是因為人類采用最簡單、最直接的語用推理[11],因而對有些動結式沒有“致使意義”的解釋需要落于句法范疇之外。

第三,在不同學者的小句分析法中,使用了不同的動結結構分類方式,或只討論了部分動結結構,尤其沒有討論動結短語作為主語補語類,如(3c),此類結構中對于PRO的先行語的選擇有不明確之處,或者小句的生成也許可以不借用PRO概念,而只是對DP進行移位,因而需要解決小句范疇的界定與劃分、解決小句主語DP的賦格、驗證不同動結短語AP或PP均可統一生成等問題。此外,依據句子的語義,不及物非作格動結式如(2c-d)的賓語不能被簡單地看作主謂詞的賓語,其生成機制或與及物動結式是否有所區別,仍需進一步詳細分析。因而所有類型的動結結構,尤其非典型的特殊動結結構,都值得重新整理再研究,尋找到一個新的理論框架,如語段理論,進行統一解釋,以便找出它們的普遍生成機制。

四、未來英語動結結構研究的展望

鑒于現有英語動結結構研究仍存不足,未來研究值得從以下兩方面深入:一是更全面完整的動結結構分類;二是在語段理論框架下探究英語動結結構的生成機制。

(一)動結結構的分類探討

從以往研究可發現:第一,不同動結結構間的差異主要由于主謂詞的論元不同,而動結短語部分的差異不明顯。第二,語義關系對于分類不同動結結構類型幫助很大,結合“控制動結式”和“ECM動結式”進行不同句法生成分析,在此參照基準上,可進行細分。第三,不同研究的分類與描述不盡相同,需要明確某些模糊概念。

本文認為沒有必要把eat與drink等為主謂詞的這些動結結構看作一個全新的特殊類型,因為可直接包含于常規及物用法或非作格動結結構類。同樣,(11c-d)表明動詞dance有非作格論元結構[20]。另外,作用對象[10]的概念有重要意義,有助于闡明動結結構中結構和關系的一些特征,簡化描述中使用的詞語表達同時又避免模糊與歧義。動結短語對作用對象可能有不同選擇,因而同一主謂詞呈現不同次類的動結結構。

本文采用“典型”和“非典型”概念,但與以往的分類有不同。典型動結結構包括前述的“及物主動”“及物被動化”“不及物非賓格”“不及物非作格”所有次類,在這些次類中確定動結短語的作用對象相對更簡單且直接——動結短語前最近的DP。而被歸類為非典型的(3c-d)、(11a)中動結短語,即使它們的主謂詞與一些典型動結結構完全相同,也需要更多的語義解釋來確定其作用對象。不難論證,唯一可接受的非典型及物動結結構是以(3c)為例的遠端作用對象類,而唯一可接受的非典型不及物動結結構就以(3d)、(11a)為例的隱含作用對象類。

簡而言之,動結結構的重新分類可以概括如圖2所示。此外,通過句法分析動結結構的特點可看出,只有當動結結構中包含一個顯性的偽作用對象(即典型非作格動結結構),才會構成例外授格結構。其余大多數類型的動結結構都是控制結構。

圖2 英語動結結構再分類

(二)語段理論下英語動結結構研究

Chomsky的語段理論[25]操作效率高于最簡方案中先前的研究方式:每一個單獨的句子組成都可以在生成之后立刻移交給語音與語義部分,從而節約大量的人腦記憶能量。在語段理論下,典型ECM動結結構(2d)與非典型控制動結結構(3c)的句法生成如下所示:

(13) a.[CP[C'[C?][TP[DPBethi][T'[T][v?P[DPBethicopy][v?'[v?][VP[v'[vshouted][DPherselfi]][TP[DPherselficopy][T'[T][v?P[DPherselficopy][v?' [v?][VP[V'[Vnull BECOME][APhoarse]]]]]]]]]]]

b.[CP[C'[C?][TP[DPBilli][T'[T][v?P[DPBillicopy][v?'[v?][VP[v'[vfollowed][DPthe road]][TP[DPPROi][T'[T][v?P[DPPROicopy][v?'[v?][VP[V'[Vnull BECOME][PPinto the forest]]]]]]]]]]]

采用TP小句分析[17],T缺損,無法給小句主語賦格。結合語義,本文認為小句的謂語V為空(null)BECOME[11],小句類似于一個主系表“作用對象+BECOME+動結短語”結構,從而統一實現不同類型的動結短語AP、PP、DP均可作為系動詞BECOME的表語。在(13b)的控制動結小句內,動結短語AP或PP與V(空動詞BECOME)合并構成VP;v*選擇VP作為補足語合并成v*';PRO在v*的標志語處基礎生成,與v*'合并構成第一個語段v*P。v*P再與T合并為T';T作為探針探測到PRO的EPP特征,將PRO吸引至T的標志語處,與T'合并為TP;缺省T無法給PRO賦主格,因而PRO僅有從V獲得的“述題”題元角色而無格。動結小句TP作主謂詞的附加語,經過逐步合并生成第二、三個語段——包含主謂詞的v*P與CP。各主目語DP從V處獲得“述題”或“受事”的題元角色;T、V從語段中心語C、v*處繼承不可解讀特征,DP與T、V形成探針—目標一致關系,不可解讀特征得到賦值;DP被V賦賓格,被T賦主格。每前一個語段的語域在下一個語段形成時被移交,但空BECOME與PRO均不在語音界面被拼讀;v*P邊緣的DP獲得主格后為使EPP特征獲得解讀,移位至T的標志語位置。

而(13a)顯性動結小句主語herself因無法從缺陷T獲得格,移位至主謂詞的賓語位置獲得例外授格。因此,即使動結小句是附加語而非補語,非作格主謂詞也僅在以顯性DP為主語的動結小句附加語存在時可及物化。

通過演繹法檢驗,典型的或非典型的、控制或例外授格等不同類型的動結結構均可運用語段理論合法生成。

五、結語

已有文獻基于不同分類標準對英語動結結構進行了分類,許多先前研究對一些典型英語動結結構的生成機制進行了分析探討,拓展了對英語動結結構的認識,推動了相關理論的發展。但對于英語動結結構的句法研究仍存相關問題:一則沒有進行全面、完整的分類,因此沒有對各個類型的英語動結結構生成機制進行足夠的分析;二則在先前的理論框架下解釋英語動結結構仍有一些爭議或不夠深入的問題。所以未來的研究可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一是英語動結結構的分類探討;二是在語段理論框架下探究英語動結結構的生成機制。

猜你喜歡
論元謂詞賓語
連詞that引導的賓語從句
被遮蔽的邏輯謂詞
——論胡好對邏輯謂詞的誤讀
黨項語謂詞前綴的分裂式
康德哲學中實在謂詞難題的解決
賓語從句及練習
中考試題中的賓語從句
基于依存樹距離識別論元的語義角色標注系統
謂詞公式中子句集提取的實現pdf
直接賓語和間接賓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