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的國際對話*
——歷史回顧、現實透析與未來前瞻

2022-02-03 21:00歐陽康馬來西亞翁詩杰
江海學刊 2022年1期
關鍵詞:國家

歐陽康 [馬來西亞]翁詩杰

歐陽康(以下簡稱“歐陽”):非常歡迎大家來到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參加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學術活動。值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我們以國際對話的形式認真回顧歷史、分析當下,全方位、多層次地深入探討變化中的世界與中國,希望通過此次國際對話能更加積極地前瞻未來,提升精神自覺。今天我們特別邀請了馬來西亞國會下議院前副議長、馬來西亞交通部原部長、新亞洲戰略研究中心主席翁詩杰先生。翁詩杰主席作為非常優秀的海外華人領袖,不僅在馬來西亞的華人圈具有很高的聲望,也對馬來西亞的經濟、政治和學術發展,尤其是馬來西亞與中國的友好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非常感謝他在一些重要時刻對中國的發展給予的高度關注和熱情支持。

今天我們對話的主題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之際的國際對話:歷史回顧、現實透析與未來前瞻”,分為六個議題:第一,如何看待中國共產黨百年歷程中的歷史進步與思想創新;第二,如何看待中國百年社會發展對世界和亞洲文明進步的貢獻與未來責任;第三,如何看待當前世界變局及其提供的機會與挑戰;第四,如何看待一些西方發達國家近年來關涉中國問題的各種言論;第五,如何看待中國和亞洲國家在未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使命和作用;第六,如何進一步加強中國與馬來西亞的友誼與合作。這些問題都是開放式的,希望您和我們一塊來探討,同時也歡迎線上線下的學人能夠積極地參與討論。

翁詩杰(以下簡稱“翁”):歐陽院長是我們的老朋友。這次我接到您發出的國際對話的邀請,尤其是看到里面的議題之后,一方面我覺得這些議題是非常值得深思的,另一方面我是戰戰兢兢。我將抱著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態度參與研討。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有不對之處,希望各位,尤其是歐陽院長能夠給予匡正,謝謝!

如何看待中國共產黨百年歷程中的歷史進步與思想創新

翁:首先我要向中國共產黨友人致以誠摯的祝賀,祝賀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在波瀾壯闊的時代洪流中,中國歷史和人民選擇了共產黨,整整一個世紀的砥礪前行也造就了共產黨。

如今神州大地的繁榮昌盛絕不是偶然得來的,而是累積百年前仆后繼、艱苦奮斗的成果。從中國共產黨建立新中國,廢除列強制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擺脫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半殖民地化,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而至大國崛起、盛世再現;從“兩彈一星”到天宮一號空間站,中國躋身航天大國前列;從一窮二白到脫貧攻堅取得勝利,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2020年的百年疫情大考中,中國的治理模式優勢突出,率先控制住疫情并實現經濟復蘇。中國在自身尚未擺脫疫情的情況下,主動為其他受疫國家提供醫用物資,充分體現出大國擔當和不計地緣政治得失的付出。盡管歐美國家群起甩鍋卸責中國,但再大的國際媒體話語權也遮掩不了中國獨立抗疫控制住疫情,進而復工復產,成為疫情發生后全球經濟復蘇動源的這一事實。世人如今看到的華夏民族翻身、中華文明復興乃至再創輝煌,都是1949年中國共產黨建立新中國后開創的局面。

歐陽:感謝您對中國百年來的社會歷史進步所作的全面概括。我們在討論一個國家、政黨和民族的進步時,實際上有三重視域:從它與自身相比較、與相關國家比較以及從它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變化來比較。

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歷經百年努力,將中國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變成完全獨立自主的人民民主專政國家,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國家切實為人民帶來福祉。經濟上,中國GDP占世界總量由1840年的約33%一度下降到4.6%,現下恢復到將近16%。中國消除了幾億人的絕對貧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國家新征程,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與其他后發國家相比,中國發展進步最大的特點是其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軍事、外交等全面地由中國人自主掌控。這種發展路徑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快速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的國家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中國在世界的地位從處于世界發展的洼地逐漸崛起,逐步形成最完整的工業生產體系,中國人民的勤勞智慧為世界發展提供了中國產品。同時,經濟地位的提升也使中國的國際話語權得到一定提升。

同時,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取得了思想上的巨大進步,最根本的是對中國社會性質的認識和自我定位取得巨大進步,認識到中國只有先發展自身的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才能夠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對世界現代化的認識,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對社會主義道路的認識,對中國共產黨自身的認識,都發生了深刻變化。比如我們把西方現代化引進中國,但不是簡單地把西方現代化模式移植進來,而是走出中國特色現代化道路,我們還把社會主義和現代化結合,探索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中國共產黨在思想上的進步,既有傳承與借鑒,也有變革與創新,它不僅能解決中國問題,在某種意義上還能幫助解決發展中國家在更好地走向未來中所面臨的一些共性問題。

當然,我覺得回顧百年中共黨史,既要看到成就,以增強自信,也要看到問題,以保持清醒。比如,對中國發展中的GDP還要保持辯證態度和客觀認知,在人均GDP和單位GDP能耗方面,中國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傮w上,既要看到過去所取得的成就,也要關注潛在的問題,以便更好地走向未來。此外,中國在世界經濟體系、人類進步事業和文明發展進程中,還要承擔更多的國際責任并做好必要的儲備。

如何看待中國百年發展對世界和亞洲文明進步的貢獻與未來責任

歐陽: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偉業既是在解決中國人民的自由民主獨立和繁榮富強問題,也是在為世界人民的自由民主獨立和繁榮富強作重要貢獻。歷史上,中國的抗日戰爭是全球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是亞洲戰場中最堅實的力量,遏制了日本帝國主義的進一步擴張,為全球反法西斯戰爭作出杰出貢獻,也為促進人類和平發揮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在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對抗中,中國是非常積極的中間力量,促進了世界各國尤其是第三世界國家的發展和崛起。隨著世界現代化的全球拓展,中國的經濟發展也為世界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為各國人民幸福生活提供便利。

翁:其實對新生代的海外華人來說,中國的進步最直觀的表現就是GDP的上升,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復興已經引起全世界的關注,同時也招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反華抗中”集團的無理反撲。他們雖心知肚明中國崛起已勢不可擋,但美國堅決不容自己的霸主地位拱手讓人,處處以國家安全為由打壓中國,但這既無助于提升自身競爭優勢,也盡失大國風范,充其量只能為中國的“去美元化”和“科技趕超美國”設置障礙。實際上,美國已經意識到對這兩大支柱的沖擊,將會造成自身喪失霸主地位的致命傷。它和它的一眾附庸國以捍衛民主自由人權價值觀為由,串聯成“反華抗中”聯盟,并辯稱它們與中國之爭是“民主自由”與“極權政治”之爭。中國從不曾輸出自身的意識形態,也從不曾脅迫他國表態站隊,西方集團的立論根本站不住腳。

歐陽:中國未來如何進一步對世界和亞洲文明進步承擔責任、作出貢獻?我們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每年舉辦一次全球治理·東湖論壇,今年(2021)研究地緣政治。我們關注地緣政治有一個特別的視角,就是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政治走向多極化,它們不是同向的,這也是世界格局中一種非常奇特的現象。實際上,世界各國經濟走向高度一體化后,各個國家的特殊利益反而更加凸顯,各個國家在全球經濟體系中的地位、利益需要得到更多關注和保障。我認為處理地緣政治問題時,必須既要有歷史的視域,也要考量現實利益的交匯,還要警惕域外勢力的干預。各個地區的事務應該由這些地區的國家來討論,來共商、共建、共享,這是全球正義的一種表現。

如何看待當前世界變局及其提供的機會與挑戰

歐陽:可能翁主席也注意到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個判斷——“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怎樣概括世界變局的走勢以及它所提供的機會與挑戰,這對我們認識當今世界具有重要意義。您能不能談一談這個問題?

翁:事實上,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已醞釀多時,與其說新冠肺炎疫情是導因,不如把它喻為“最后一根稻草”。國際秩序正處于新舊交替階段,美國的霸主地位一去難返,中國多維崛起已經是事實。我覺得現階段中國不必急于改變既有的國際秩序,因為這不僅會坐實歐美國家對華的指責,也會讓眾多弱小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受美國地緣外交手段的影響而倒向美方。大多數國家都還在觀望正在形成的國際新秩序,一些“非社會主義”國家對意識形態分歧的忌憚也確實存在。我認為中國正確的選擇是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循序推廣落實,將“一帶一路”高質量推進,同時,配合軟實力的厚植和對疆域尤其是南海水域主權爭端的審慎處理,不給西方“反華抗中”集團任何見縫插針的機會。

同時,中國的雙循環戰略與“十四五”規劃,在2022年《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全面落實下預計會如虎添翼,中國的貿易能量將進一步擴展,但在這利好的勢頭之下也要警惕變數。美國當前對華的態度是準備以舉國之力,乃至串聯全世界“非社會主義”國家,全面打擊中國。美國對中國參與的跨國協定頻頻設置障礙,并非前無先例。美國兩黨當前以“反華抗中”為主要共識,中美關系的未來發展不容樂觀。

在國際媒體的話語權和能見度方面,中國媒體更是受美國的重重擠壓,即使是美國國內少數支持中美合作的智庫學者也會屈從于“政治正確”的壓力。中方要在這個方面突圍,就必須厚植境外知華、友華的智庫喉舌。這種“大外宣”與“大內宣”迥然不同,它是中國全面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時的重要環節,它不僅要講好“中國故事”,更要以境外聽得懂的語言和道理來講述“中國故事”,進而讓中國的國際形象更加親切可愛。

歐陽:您談到的諸多問題和建議,都關切著中國和世界的發展,非常中肯,非常感謝!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后,我們也一直在關注這個問題。我認為中國的發展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推進的,一方面順勢、借勢、用勢,將世界格局演變轉化為中國的發展機遇和發展空間,促進中國的發展;另一方面謀勢、造勢、促勢,推進全球治理格局的健康發展,中國從長期的跟跑,到逐漸與一些發達國家同行,現下在局部領域領跑,也承擔著越來越多的國際責任。

在世界百年變局中也確實出現了一些非常復雜和嚴峻的問題,包括您談到的美國對中國的惡意打壓。怎樣才能保證人類文明在未來的健康發展,我想這涉及三個全球正義方面的問題:第一,如何在世界未來經濟發展中為各個國家保留必要和足夠的發展空間?過去一百年,世界各國實際力量對比不斷發生變化,如今更是拉開差距。中國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后,引起了西方一些人的特別關注,甚至遭到嚴重打壓,這從一個經濟問題轉變成國際正義的問題,也成為百年變局中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第二,如何保障各國應有的政治話語權?世界各個區域經濟發展后,在政治話語權上,美國一家獨大的情況有所弱化,其他各種聲音逐漸加大,中國也有了一點話語權,但還非常弱。西方一些政要和媒體不遺余力抹黑中國,壟斷國際政治話語權,其是否隱藏著一種特殊的強權政治,這是我們需要警惕的。第三,如何保障國際組織的正當權益?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世界衛生組織、RCEP、CPTPP等組織和協議都是隨著國際和區域經濟發展需要而建立的,其成員國都希望共同發展,它們是對人類文明進步的必要補充。近年來一些國際組織和協議也受到比較大的打壓。我認為這三個問題的解決亟需構建一個更加合乎文明邏輯和全球正義的體系。

如今全球治理的變局根本上就是強化全球正義的價值取向。我特別注意到您談到的關于后疫情時代的問題,您說新冠肺炎疫情是“最后一根稻草”,這是不是可以從三個意義上來體會:它像一個激發器,把社會的矛盾全部激發出來——不僅是各個國家內部的矛盾,后來還變成國際的矛盾;它還是一個加速器,改變了整個社會原有的運行方向和速度,使很多矛盾在一瞬間突發;因而它又變成了一個牽引器,影響著一個國家的后續發展方式和方向。

如何看待一些西方發達國家近來關涉中國問題的各種言論

歐陽:中國的崛起太受關注,被拉到了聚光燈下,壓力實在很大。如何看待一些西方國家近來關涉中國問題的各種言論,能不能請您談一談?

翁:我以這次七國集團峰會的《公報》為例,其中有幾點是關系中國和亞洲前途的,全文有70段,直接涉華的有3段。其中,第49段,在“人權”問題上指責中國,七國集團在美國的教唆下,利用新疆和香港問題,明目張膽干預中國內政;第60段,第一次把臺灣問題寫進公報,七國集團所謂的印度洋、太平洋自由開放航行權利從不曾受威脅,所謂的單方面改變東海、南海和臺海的現狀,與其說劍指中國,不如說是倒敘美國當年的行為。

回顧歷史,沒有1971年美國把釣魚島連同琉球群島的行政管轄權移交給日方,就不會有如今東海的劍拔弩張;沒有美國否定自身于1947年承認的十一段線(九段線前身),就不會有如今的南海爭端。美方聲稱以國際法規為準則,自身卻不是《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簽約國。同樣的,臺海的對峙也是美國當年介入國共內戰的惡果,沒有美國第七艦隊給退守臺灣的國民黨政權護駕,中國的統一早已水到渠成,更不會出現臺海危機。

總體上,這次七國集團峰會是拜登總統為使美國重新執掌西方世界領導權力而舉行的,同時意圖將之重塑成另一個“反華抗中”平臺。這次峰會至為重要的抓手是集七國之力,針對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向發展中國家提供所謂“民主的替代”選項,即拜登的“重建更美好世界”倡議(B3W),這是刻意把發展中國家的基建需求綁上美國意識形態戰車的可惡行徑。

多國在涉及新疆、西藏、南海、東海和中國臺灣地區的言論上,都離不開引述受歐美資本掌控的國際媒體和智庫的評論。這些國際媒體和智庫引領輿論風向,尤其是在對華問題的評論分析中明顯暴露出維護美國霸權、獨尊盎格魯-撒克遜文明的本色,它們互相引述、轉載,甚至捏造、誣賴,營造一種全球反華、堵華的氛圍,從而妖魔化中國。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它不純然是大國的外交博弈,更是一場爭取全球人心的信息觀感戰,講究的是軟實力的較量和媒體話語權的運用。

歐陽:您以海外華人的視角對中國面臨的西方“反華抗中”集團反撲所做的分析和所提出的建議非常具有建設性,我們將認真關注這些方面。

翁:我認為,中國面對西方“反華抗中”集團的圍追堵截做出積極部署是必要的,當前經濟發展的雙循環戰略,以內循環為主軸,并不意味著閉關鎖國,而是防范受制于萬一。美國正處心積慮要重塑世界供應鏈的分布,千方百計誘使美資及其附庸國企業遷離大陸,然而并未得逞。中國的全產業鏈已日趨成熟,企業的考量因素主要是市場得失,而不是民粹政治或意識形態。中國當前關鍵應考慮的是如何把自身的新動能優勢,如數字經濟、綠色科技的新基建、公共衛生的治理體系等推廣出去,惠及更多發展中國家,進而令這些國家有獲得感。這種與技術轉移相似的“中國智造”模式,在落實中應該著重于中外合作、在地研發,甚至可以冠上當地具有民族色彩的產品型號,讓外方有參與感、分享光環,從而為中國地緣政治加分,贏得外方好感。

歐陽:我非常感佩您的中肯評述。我認為當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對中國的態度轉變背后,有三個問題需要深入討論:第一,這些國家是否存在一種根深蒂固的殖民主義的思想,見不得落后國家的發展,希望繼續以剝奪他國利益的方式保持自身發展。第二,在評價世界正義、公平、合理性時是否存在雙標或者三標、多標的問題,從根本上違背國際公平正義原則。同樣的事情如果發生在自己的伙伴身上就不成問題,而發生在與自身關系不太友好的國家身上就羅織罪名來加以制裁。第三,是否存在狹隘的國家利益驅動甚至集團利益驅動的問題,違背國際公平正義和合作原則。

近年來一些西方國家發表的各種涉華惡劣言論,包括您談到的七國集團峰會《公報》的內容,我覺得有三個方面需要反思:第一,違背基本的事實和科學精神。第二,對一些國家惡意中傷、橫加指責,這是違背國際道義的,很難在全球未來的發展中真正贏得各國的信任與支持。第三,能否將未來的國際秩序建立在國際正義的原則基礎之上,國際正義是全球治理的根本性前提和價值基礎。

如何看待中國和亞洲國家在未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使命和作用

歐陽: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既涉及世界和平和全球共同發展,也可以以各地區的命運共同體方式構建,促進地方經濟社會共同發展繁榮。只要以尊重歷史、現實以及各國利益的客觀立場,以友好合作共贏的方式來解決區域發展面臨的問題,中國和各地區都可以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作出積極貢獻。

翁:世人普遍把21世紀視為亞洲世紀,一方面是因為中國正重返世界經濟之巔,另一方面是整個亞洲新興經濟體的相繼崛起,比如東盟與印度等,都足以讓亞洲成為國際政治經濟的角力場。亞洲要發揮其潛能、優勢,首先必須維持區域和平,不容域外勢力攪局。在此基礎上,中國要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循序推廣落實。這一理念若要在亞洲有效推進,當前迫切需要建立互信、互諒、互助的機制平臺。一方面需要通過文化層面的互動對話,促進亞洲諸文明之間的交流,進而奠定互鑒、互諒的基礎;另一方面也離不開具體可操作的抓手,否則易淪為“坐而論道”的空論。我認為,由于當前的國際形勢多以區域性的共同利益掛帥,而亞洲又地廣人眾,不同文化并立,政治經濟利益與矛盾各異,因而亞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推進不妨按區域來命名,比如“環南海命運共同體”“環印度洋命運共同體”等。

在“環南海命運共同體”的框架下,以當前相對棘手的南海爭端為例,中國與其一直陷于被動,受久議未決的“南海行為準則”羈絆,不如主動釋放善意,先擱置爭議,開拓中國與沿岸國家之間的海事合作、捕撈合作等。前者可避繁就簡聚焦于海洋學的探索、海難救援的協作和海上安全的守護等方面;后者可為這些沿岸相對落后國家的捕撈業提供造船技藝、捕撈科技和漁獲市場等方面的援助。這種為對方海洋經濟添磚加瓦的善意舉動,無損于中國的海權和水域主權完整,卻可在現階段贏取東南亞沿岸國家對中國的信任與好感。中國面對的主要矛盾避不開美國的威脅,南海水域主權的爭端必須妥善處理,不容激化。中方沒必要同時開辟多條戰線,讓美國見縫插針,離間東盟的對華關系。

隨著美國“印太戰略”的崛起,當前印度洋也已成為中美博弈的一個角力場。中國可承繼此前“一帶一路”在斯里蘭卡、孟加拉國、緬甸、巴基斯坦等國的部署,聯合這些環印度洋國家,建立“環印度洋命運共同體”合作框架。除了基建與經濟建設,中方還可繼續仰賴“一帶一路”的推進,發展公共衛生、減貧扶貧、數字經濟、地方治理等領域的合作。

總體上,中國要走進這些國家,贏取其政府與人民的信任,不能光靠經濟產能、基建大項目等硬實力,還需巧用軟實力,深耕有關國家的社會人文,才不會讓彼此的關系淪為只是“以利相交”的經濟關系。在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過程中,通過具體抓手落實,使合作方有獲得感,就能將西方鼓吹的虛無縹緲的自由民主價值觀比下去。

歐陽:感謝您一再提醒我們,在國際交往中,不管是周邊國家外交、發展中國家外交還是整體外交,都一定要從各個國家的實際出發,尤其是從它們的需求和困難出發。比如馬來西亞在歷史上就一直與中國良性健康互動,很多華僑長期以各種方式支援中國發展,中國對此也應該高度關注和重視,尤其要考慮馬來西亞的特殊需要。

那么,如何看待中國和亞洲國家在未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使命和作用?我認為至少可以在三個層面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首先,最關鍵的是我們所有的國家都盡可能做好自己的事情,確保自身的安全和發展。其次,以合作共贏方式直接地處理好國與國之間的關系。比如“一帶一路”是由不同國家的企業之間具體對接,所有國家能切實根據自己的需要提出項目,實現一種真正意義上的互動,達到共商、共建、共享、共贏。最后,要努力構建一個穩定和共同繁榮的亞洲,并以此促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我們有時不一定能夠直接地、全面地參加到全球經濟的大循環中,但是建立一種小循環是可以做得很好的。

如何進一步加強中國與馬來西亞的友誼與合作

歐陽:在構建中國和亞洲國家命運共同體的背景下,我認為思想相通是很重要的,中國和亞洲國家要抱持相互信任、互相支持的心態,通過增強信任、增強信心,加強團結合作。

翁:談到亞洲,我稍微談一下馬來西亞的情況。它作為東盟的成員,有自身的優勢和短板。我認為馬來西亞與中國的友誼與合作不能只停留在雙邊政府的互動與合作上,其抓手也不能僅限于基建項目。民間的往來,除了跨境旅游和僑務對接,雙方還有更廣的空間可供深耕。馬中兩國的關系可往更高更廣的層面邁進發展,尤其是在疫情后的經濟復蘇階段。馬來西亞需要的是新動能、新基建的帶動。數字經濟與綠色科技的新基建是當前馬來西亞要登上工業化4.0列車的乘車證。

在人文方面,交往深耕的對象,除了華人的中文圈子,也必須兼顧講英語的社群,以及以穆斯林為主體的多數族群。對接的身段與方式可有別于一般的官方對接,更趨于柔性的民間溫情交往。在信息傳播方面,中方需要厚植當地的知華、友華人脈,讓更多的當地社團、媒體、意見領袖和智庫深度了解中國國情,進而成為“講好中國故事”的得力伙伴,這也是當前中方廣拓國際話語權的一個抓手。要講好中國故事,需要更多境外的友華聲音,以境外的視野來陳述傳播。

歐陽:談到中馬友誼與合作的機會,跟翁主席報告,我們學校希望開展一個中國與馬來西亞的“一帶一路”專題研究。同時,這里也正式向您發出邀請,希望我們能夠共同完成這個課題。我們可以根據疫情的發展再看以何種形式開展這個專題研究,期望能夠有一些詳細的調研,包括“一帶一路”在馬來西亞過去做得怎樣、現在有何問題和困難、未來應該如何做等,通過調查和研討直接提出對策建議。這是當前中國推進“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我對您談到的智庫合作中的文化、心理和情感等問題深有感觸。所有國家之間都有這些問題,看不見摸不著,卻無時無刻不彌漫在我們的交往與合作中。在此基礎上,我們進一步來討論一些具體的話題,把我們兩家智庫之間的全面戰略合作加以推進。我想未來直接對“一帶一路”中的馬來西亞的建設、實踐進行深入探討,您覺得怎么樣?

翁:我覺得這非常契合現實需求,尤其是在當前,我們都正期待中方在第二個階段全面推進高質量的“一帶一路”建設。不僅只局限于現有的傳統基建,包括路、橋、鐵路等,也應開展新基建,包括數字經濟的新基建等,還有人文、信息傳播方面都絕對值得我們去琢磨、去深耕。至于您提到的詳細調研,我們也非常愿意配合。此外,我認為大學之間的合作很重要,尤其是產、學、研方面的合作,我提到的“中國智造”,其實最容易、最方便的切入點就是跟當地的相關大學開展合作,樹立典范。

猜你喜歡
國家
國家公祭日
國家
《12·13 國家公祭日》
正是吃魚好時節!國家呼吁多吃魚,這五種魚你一定都吃過,但你知道好處都有什么嗎?
地形最狹長的國家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返璞歸真
把國家“租”出去
看中了他吃國家糧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