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早期勞動觀及其當代啟示①

2022-02-05 09:39曹潔婷陸亭君
勞動哲學研究 2022年0期
關鍵詞:恩格斯異化本質

潘 寧,曹潔婷,陸亭君

馬克思的早期勞動觀是歷史唯物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對勞動觀的探討經歷了從早期的唯心主義到費爾巴哈的半截子唯物主義,再到徹底的唯物主義的發展過程。馬克思通過審視德國古典哲學,深入地批判了舊哲學對抽象人的崇拜,從整體上對完整意義上的人的本質作了系統規定,并且吸收了黑格爾關于勞動是人的本質的合理思想,把勞動范疇同人有機地結合起來,第一次鮮明地揭示了勞動和人的內在本質的關系,也即勞動是人的生命活動所特有的方式,人的類本質是自由自覺的勞動。馬克思在這一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確立了關于現實的人及其歷史發展規律的科學,創立了馬克思勞動理論。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理論的研究對象既不是黑格爾的抽象的“思辨人”,也不是費爾巴哈的“抽象的人”,而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從事實踐活動的現實的人。只有從勞動視角考察人的本質,才能從整體上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把握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理論的深刻內涵。

一、黑格爾把勞動看作人的本質,但他的勞動是抽象的精神勞動

黑格爾是“內蘊于西方哲學中的人學思想傳統的真正繼承者”(1)康渝生:《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人學致思理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年版,第67頁。。他把人的本質理解為精神、理念或抽象的自我意識,他認為人之所以與動物不同,關鍵在于人具有思想和理性,在于人能意識到自己,人是一種自我意識的存在。黑格爾主張從絕對精神出發,把人的自我意識和絕對精神的自我意識看作兩個不同的范疇。在他看來,人的自我意識只是意識發展的一個階段,它首先是直接的自我意識,然后過渡到思維的自我意識,最后達到理性。由于人具有意識和自我意識,因此人能夠認識必然,從必然走向自由,從而使人成為非對象性的唯靈論的存在物。這就把現實的活生生的人歸結為抽象的“自我意識”。在黑格爾看來,人的本質的一切異化都不過是自我意識的異化?!昂诟駹柊讶说淖晕耶a生看作一個過程,把對象化看作非對象化,看作外化和這種外化的揚棄;可見,他抓住了勞動的本質,把對象性的人、現實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為他自己的勞動的結果?!?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20頁。馬克思肯定“黑格爾站在現代國民經濟學家的立場上。他把勞動看作人的本質,看作人的自我確證的本質”(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20頁。。同時,馬克思也指出黑格爾對勞動的理解具有唯心主義的色彩,其實質在于把勞動僅僅看作是“自我意識的外化”。馬克思指出黑格爾“只看到勞動的積極的方面,而沒有看到它的消極的方面”(4)《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20頁。。馬克思認為,黑格爾雖然把人的自我產生看作一個過程,把勞動看作人的本質,但他“惟一知道并承認的勞動是抽象的精神的勞動”(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20頁。。

二、馬克思在批判中揭示出勞動是人的生命活動所特有的方式

馬克思關于人的本質的理論正是在對資本主義社會中人的存在困境——異化勞動的分析中形成的,馬克思在批判中找到了從勞動中尋找社會歷史發展動因的路徑。馬克思明確指出:“有意識的生命活動把人同動物的生命活動直接區別開來。正是由于這一點,人才是類存在物?;蛘哒f,正因為人是類存在物,他才是有意識的存在物,就是說,他自己的生活對他來說是對象。僅僅由于這一點,他的活動才是自由的活動。異化勞動把這種關系顛倒過來,以致人正因為是有意識的存在物,才把自己的生命活動,自己的本質變成僅僅維持自己生存的手段?!?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62頁。此時的馬克思已經認識到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勞動是這種勞動的異化,從而找到了異化勞動理論的出發點。從資本主義社會“工人生產的財富越多,他的生產的影響和規模越大,他就越貧窮”(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156頁。這樣的經濟事實出發,馬克思認為,異化勞動使人的本質發生了嚴重扭曲,這種“勞動對工人來說是外在的東西,也就是說,不屬于他的本質;因此,他在自己的勞動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發揮自己的體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體受折磨、精神遭摧殘”(8)《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159頁。。同時他還論述了異化勞動的四個規定,包括勞動者同勞動產品的異化、勞動本身的異化、人與自己類本質的異化和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異化,通過深入分析資本主義條件下工人階級日益貧困的生活狀況,馬克思深刻地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異化形式,并提出了人的本質異化的思想。馬克思用異化勞動這個概念表示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反人道性質,指出私有制是異化勞動的根源和結果,它們相互作用,造成了資本主義中人的全面異化。他還把私有財產的揚棄看作人類解放的根本條件,提出共產主義是對私有財產的積極揚棄。

馬克思批判地吸取了黑格爾關于勞動是人的本質的合理思想,把勞動范疇同人有機地結合起來,第一次鮮明地揭示出勞動和人的內在本質的關系。他寫道:“勞動這種生命活動、這種生產生活本身對人說來不過是滿足一種需要即維持肉體生存的需要的一種手段。而生產生活就是類生活。這是產生生命的生活。一個種的整體特性、種的類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動的性質,而自由的有意識的活動恰恰就是人的類特性?!?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162頁。在馬克思看來,人的類本質在于人的生命活動的性質,這一性質體現自由自覺的內涵,而人的全部本質都內蘊在人的勞動之中。馬克思清楚地認識到生產勞動使人與動物得以區別開來。所以,馬克思說:“正是在改造對象世界的過程中,人才真正地證明自己是類存在物。這種生產是人的能動的類生活。通過這種生產,自然界才表現為他的作品和他的現實。因此,勞動的對象是人的類生活的對象化:人不僅像在意識中那樣在精神上使自己二重化,而且能動地、現實地使自己二重化,從而在他所創造的世界中直觀自身?!?10)《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第163頁。馬克思充分肯定人的類本質是勞動,勞動是有意識的活動,是使人區別于動物的根本特性。

馬克思還從人與動物在生產性質上的區別入手論證人的類本質,揭示出勞動是人的生命活動所特有的方式,生產勞動是人和動物的最本質的區別。在馬克思看來,作為人的生命活動的物質生產和作為動物的生命活動的生產之間有六個方面的本質區別。其一,人的生產活動實際是創造一個對象世界,改造無機界。動物的生產,如蜜蜂、海貍、螞蟻等是為自己營造巢穴或住所,它們只生產它自己或它的幼仔所直接需要的東西。其二,人的生產是全面的,而動物的生產是片面的。其三,人甚至不受肉體需要的影響也進行生產,并且只有不受這種需要的影響才進行真正的生產,而動物只是在直接的肉體需要的支配下生產。其四,人再生產整個自然界,而動物只生產自身。其五,人可以自由地面對自己的產品,而動物的產品直接同它的肉體相聯系。其六,人懂得按照任何物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并且按照美的規律來構造,而動物只是按照它所屬的那個物種的尺度和需要來建造。人的類本質是自由自覺的勞動這一思想的提出,表明馬克思開始揚棄黑格爾的異化觀,用現實的勞動實踐取代了黑格爾的精神勞動。

同樣,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一書中指出勞動“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1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0頁。。他深刻地分析和說明了造成人與其他動物本質區別的是勞動。他在書中寫道:“人類社會區別于猿群的特征在我們看來又是什么呢?是勞動?!?1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第555頁?!皠趧觿撛炝巳吮旧??!?1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第550頁。他指出人類依靠生產“在社會方面把人從其余的動物中提升出來”(1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第422頁。,并且“使人從動物界上升到人類并構成人的其他一切活動的物質基礎”(1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第422頁。。通過考察,恩格斯認為,“動物僅僅利用外部自然界,簡單地通過自身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變化;而人則通過他所作出的改變來使自然界為自己的目的服務,來支配自然界”(1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第559頁。。

人的本質是勞動,離開了勞動,人類就不能生存下去?!叭魏我粋€民族,如果停止勞動,不用說一年,就是幾個星期,也要滅亡,這是每一個小孩都知道的?!?1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9頁。勞動是一切歷史的前提和基礎?!罢麄€所謂世界歷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是自然界對人說來的生成過程?!?1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10頁。馬克思恩格斯正是從物質生產勞動實踐出發,形成并發展了歷史唯物主義完整學說,正是“在勞動發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會史的鑰匙”(1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13頁。。這一觀點是馬克思批判地繼承黑格爾的唯心主義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后得出的結論,也是他探究人的本質問題的科學開端,這為進一步確立科學的人的本質理論奠定了基礎。

三、幾點啟示

勞動是一切人類生存的第一個前提,也是一切歷史的第一個前提。勞動生產構成了整個現存感性世界的基礎。在本質上,社會歷史是由現實的人通過勞動創造的,勞動是人的類本質。馬克思的早期勞動觀在今天對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仍然具有重大的啟示意義。

一是勞動托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人民是中國夢的主體、是中國夢的創造者和享有者。一方面,人民群眾是實現中國夢的物質承擔者和決定者。全部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實踐是人的本質特征。首先,作為人的感性存在,人民群眾成為社會實踐得以發生的自然前提、決定性要素和物質承擔者。其次,作為社會存在,人民群眾決定著社會實踐的本質、性質、發展方向和趨勢。另一方面,人民群眾是實現中國夢的實際創造者和推動者。從本質上講,實踐活動是實踐主體即人民群眾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的物質活動。作為社會實踐的主體,人民群眾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認識客觀世界、改造主觀世界、推動社會歷史向前發展。中國夢的實現必須緊緊依靠人民的普遍認同和共同參與。因此,激發人民群眾的自主性和自覺性,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聰明才智和首創精神對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至關重要。

二是尊重人民群眾的勞動主體地位。人民是勞動主體。充分尊重人民群眾的勞動主體地位,就要汲取人民的聰明才智,依靠人民的偉大實踐力量。人民的勞動主體地位以其蘊含的勞動自主性、勞動創造性以及勞動成果享有性等方面實現了對馬克思所批判的資本主義異化勞動關系的超越,體現了對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價值旨歸的基本遵循。尊重人民群眾勞動主體地位的思想變革了以資本邏輯為核心的社會理念,展現出人們對一種真正屬人的生存發展狀態的追求。尊重人民群眾勞動主體地位的思想理念以獨特的理論視角實現了對馬克思勞動批判理論的歷史承繼與當代發展。勞動是一切歷史的第一個前提。只有從勞動人民中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獲得社會歷史不斷向前發展的推動力。一方面,勞動是實現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人類發展的歷史就是勞動發展的歷史,人通過勞動創造了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人通過勞動創造了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條件;人亦是通過勞動找到了滿足其美好生活向往的現實途徑。只有通過辛勤勞動,人民才能實現美好生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創舉是全體勞動者的實踐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的成就離不開人民群眾的勞動創造。另一方面,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矢志不渝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奮斗,為實現全人類美好生活而接續奮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20)《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3頁。。而資本邏輯下的勞動僅僅是為了增加財富,這種為外在的目的和功利所脅迫的強制勞動不利于人的發展,因為勞動者只是資本的工具,無法為自己而存在。他們不能自由發揮自身的創造力,亦不能自覺實現美好生活訴求。只有當勞動成為追求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重要實現途徑時,人們在勞動中才能有積極的情感體驗。

三是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保障勞動者擁有更多的閑暇時間。構建和諧的勞動關系的前提是勞動和勞動者必須獲得解放,勞動者獲得解放必須實現自由勞動。在社會生產力迅猛發展的今天,勞動者應擁有更多的閑暇時間以滿足自身需求,獲得自身的發展?!皶r間實際上是人的積極存在,它不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發展的空間?!?2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532頁。閑暇勞動是在滿足人自身生存需要的同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自我價值,促使人身心愉悅。在此基礎上,應不斷提高勞動者工作的積極性和工作效率,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切實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完善用工制度,讓更多勞動者共享改革和發展的成果,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四是以科技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不斷催生新產業,為勞動者提供更多更自由的選擇平臺。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馬克思批判了資本邏輯下的異化勞動所導致的剝削加劇和工人失業增多等問題,并指出資本主義條件下的工人為了滿足自身生存需要而從事違背自身意愿的勞動,他們在勞動過程中根本體會不到勞動本身帶給人的樂趣、幸福感和精神上的愉悅。而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廣大勞動者成了有尊嚴、有自我選擇的自由勞動者。勞動不僅成為人滿足自己生存發展需要的手段,而且通過勞動,人能夠確證自我存在的價值,展示人的本質力量。勞動不僅成為勞動者的謀生手段,更重要的是使勞動者在勞動中獲得成就感和充實感。我國是人口大國,勞動者的就業形勢嚴峻??茖W技術發展帶來的產業鏈更新速度不及人口的繁殖速度,因此,以科技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不斷促進產業鏈的更新發展是當今社會發展的趨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做出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科學判斷,提出只有不斷地改革創新,以創新為驅動,以科技為支撐,才能抓住發展戰略機遇,不斷彰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十八大以來,黨和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惠民的相關政策和措施,為勞動者提供更多更公平的勞動選擇方向和機會,使勞動者能夠結合自身的能力和特點,在自由自主的勞動中肯定自我、實現自我發展。

五是完善我國勞動收入的分配制度,增強勞動者勞動的獲得感。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工人同自己的勞動產品的關系就是同一個異己的對象的關系。工人創造的財富越多,他的生活就越難維持。勞動為富人生產了奇跡般的東西,但是為工人生產了赤貧;勞動創造了美,但是使工人變成畸形,使人在勞動過程中丟失了自己而不是找尋到真我的存在。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在勞動者的收入分配和生活保障的制度方面,黨和政府非常注重勞動者的公平權利,為勞動者提供了更公平的就業機會,幫助他們實現體面勞動以及增加勞動報酬的合理訴求。

六是增強勞動者勞動的獲得感,應不斷完善勞動收入的分配結構,促進居民收入持續增長,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歷史表明,城市差異和地區差異往往和行業收入差距相伴而行。我國是農業大國,優先發展農業必須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為此,黨和政府花大力氣推進鄉村振興,大力調節增長不均衡的狀況。黨和政府在貧困鄉村的基礎設施方面加大投入,幫助農民形成自己的特色農業產業,不遺余力讓農民富起來。農民富起來了,經濟內循環活起來了,整個社會的均衡發展才能實現。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中央實施積極的調控措施來縮小城鄉差距與地區差距,讓“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擴大財富增長的分配比例。勞動收入的提高,分配結構的日益完善,充分凸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公平正義原則,有利于勞動者的勞動獲得感的增強。而勞動者的勞動獲得感的增強有效地促進了勞動幸福感,同時也極大地增強了勞動者對于勞動創造幸福的內生動力和自覺意識。

七是優化勞動環境,夯實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現實基礎。一方面,相關部門應不斷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為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營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F代社會中最基本的關系之一就是勞動關系,勞動者權益的維護需要法律法規保駕護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完善制度,排除阻礙勞動者參與發展、分享發展成果的障礙”(22)習近平:《在慶?!拔逡弧眹H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大會上的講話》,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8頁。。我們雖然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方面取得很大成效,但是在公民法治意識和法律知識提升方面還比較欠缺,特別是弱勢群體的勞動者,他們的法治意識還有待加強。有必要完善法律法規,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因為社會環境影響著人民群眾對于勞動的體驗。另一方面,應穩步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保護勞動者的身心健康營造舒適宜居的生態環境。習近平指出,“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2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論述摘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年版,第8頁。。十八大以來,人民群眾對干凈美麗的生活環境的向往日益強烈,因此我們黨將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到了“五位一體”國家建設總體布局的戰略高度。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能直接給勞動者提供良好的勞動環境,而且還影響到勞動者的身心健康,干凈舒適的生活環境是勞動者實現幸福勞動的重要保障。習近平總書記以敏銳的視角深刻分析了生態環境與生產力的關系,他指出:“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良好生態本身蘊含著無窮的經濟價值,能夠源源不斷創造綜合效益,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24)習近平:《共謀綠色生活共建美麗家園——在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9年4月29日第2版。自然界給我們提供的資源是我們通過勞動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必要條件,人不能脫離自然而進行生產生活。我們在發展過程中逐漸意識到生態環境對于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性,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然而許多關于生態環境的棘手問題仍然難以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因此,新時代和諧勞動關系的構建,必須注重勞動環境的優化,發揮勞動對社會歷史發展的持續推動作用。

由上觀之,馬克思早期勞動觀對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仍然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勞動創造幸福,這就要求我們從人的主體性角度,創造一切條件維護勞動者受尊重的權利,促進勞動者自我價值的實現。

猜你喜歡
恩格斯異化本質
馬克思恩格斯青年時代詩歌創作再評價
關注本質 為理解而教
農村聘禮的異化與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視角
商品交換中的所有權正義及其異化
理解本質,豐富內涵
色彩的堆積——邁克爾·托恩格斯作品欣賞
從異化看馬克思對人類解放的設想
馬克思、恩格斯對中國的觀察與預見
童年的本質
當前大眾文化審丑異化的批判性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