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變電站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中的問題分析

2022-02-06 07:17廣東永光新能源設計咨詢有限公司黃德權
電力設備管理 2022年23期
關鍵詞:平面布置抗震墻體

廣東永光新能源設計咨詢有限公司 黃德權

設計施工環節是變電站建筑結構設計、施工的重要內容,當設計出現問題會對后續施工建設造成影響,加劇資源浪費,同時會對客戶用電質量造成影響,安全隱患大、危及生命安全。

1 變電站建筑結構抗震設計問題

建筑選址問題。按照變電站實際特點可知,變電站內部多數設備具備大電壓、大電流特點,電路之間容易穿插,外部環境影響大。如山體滑坡、地震等災害都會危及變電站內部設備運行,還會出現線路短路故障,引發變電站火災事故,嚴重威脅人員人身安全。因此須高度重視變電站設計選址,將變電站選擇在雷電頻發地區會極大影響變電站運行。規劃設計期間,多數變電站建筑結構設計人員并沒有考慮地址特點的影響,設計前期考察不到位、影響機電設備地理位置選擇,從而對變電站正常使用造成影響[1]。

體型設計問題。建筑結構設計中,注重加強抗震效果、合理規劃建筑體型,保證平面與空間形狀合理性。注重研究建筑地震災害,不規則體型建筑的地震災害影響大。不規則建筑空間結構復雜,地震波對建筑結構的影響非常大,會導致建筑出現晃動問題,致使內部結構部件松動及錯位,對建筑結構承載能力影響大。對于規則建筑結構地震波也會帶來影響,但由于結構規整性與穩定性,不會導致建筑結構出現嚴重變形。建筑體型設計不僅要優化平面與空間形狀、加強結構規則性,還需減少凹凸造型、確保建筑結構兩端對稱性,維護結構剛度與強度,確保受力分布均勻性。

平面布置設計問題。建筑結構設計中,確保平面布置合理能提升建筑結構質量:平面布置設計合理性可準確劃分建筑結構功能,維護建筑實用性與有效性;建筑結構梁板與柱子布置時,平面布置設計屬于基礎內容,會直接影響建筑強度與承載能力。所以開展平面布置設計時應聯合建筑結構功能要求,確保內部空間效果規劃合理,加強空間結構連接堅固性。當發生地震災害時可降低地震波對空間結構的影響,維護結構穩固性,減少危險與損失[2]。

2 變電站建筑結構抗震設計措施

2.1 做好前期現場調查

注重前期準備工作,可確保工程開展順利性。在設計變電站建筑結構前應當收集變電站設計材料,深入研究和計算變電站線路設計最優化,明確變電站內部各環節關系。同時,變電站前期規劃設計中注重分析變電站地址選擇,深入分析變電站選址可行性,考慮變電網絡規劃總圖,按照實際問題開展科學化分析。設計人員注重檢查目標建設地點的地形地質,掌握地質承載能力,收集建設資料,驗證變電站建設可行性,聯合實際建設需求選擇適宜地點施工。按照站內規劃情況,獲得當地政府審批,確保變電站順利完工。

2.2 選擇抗震結構方案

我國各地區情況差異大,所以發生地震災害等級與頻率的差異大。變電站確定抗震指標,應按照地震災害頻率分析選擇可緩解抗震危害的設計方案。如,地區地震烈度為7度,變電站丙類建筑采用砌體結構,當普通磚最小厚度不小于240mm時應當確保建筑高度低于21m、層高控制在3m內。變電站建筑內部設備比較多、橫墻布置少,應確保建筑總高度小于18m,也可采用框架型結構。在設計結構時,保證建筑層高一致,從而確保變電站建筑各部分結構剛度相同。

2.3 優化平面布置

變電站結構抗震設計時選擇科學的平面布置。變電站發生地震災害時,由于建筑橫向地震承載力、水平剛度不滿足要求,極易造成建筑倒塌現象,增加變電站經濟損失。針對砌體結構,合理設計建筑物橫墻間距、優化調整建筑剛度,在調整橫墻間距時保證建筑水平高度達標。針對橫墻最大間距,應按照不同情況確定,當地區抗震設防為7度時抗震橫墻間距最大為15m。變電站建筑平面設置時須明確受力狀態,保證剛度與質量對稱性,以確保建筑整體規整。變電站建筑豎向布置時應聯合橫向布置,使建筑結構高度降低,從而優化變電站結構抗震設計[3]。

2.4 合理應用變電站分體柱

短柱抗彎承載能力、抗剪承載力存在不均勻性特點,當發生地震災害時變電站建筑結構抗剪能力不足極易產生損壞問題,無法充分發揮出抗彎承載能力的作用。在劃分性能時,注重加強抗彎承載能力、抗剪承載能力的協調性,在地震作用下,柱子先達到抗彎強度、呈現延性破壞狀態,分體柱方法注重系統短柱抗彎承載、抗剪承載。經濟技術快速發展加大了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研究力度,特別是建筑結構、地基材料性能、計算理論、動力響應研究成效,有助于提升建筑結構抗震設計水平。

2.5 科學選擇和計算變電站結構參數

為確保變電站抗震設計效果須合理選擇建筑結構參數,參數選擇錯誤會影響建筑結構抗震性能。規劃設計前科學選擇建筑結構設計參數,針對無法確定的參數則以實驗方式確定。建立地震災害模型,實行模擬計算與分析,根據標準比例建立建筑模型,在震動臺上模擬地震作用,找尋建筑結構抗震薄弱點,確保建筑結構的地震受力合理性[4]。

2.6 注重結構薄弱部分抗震設計

變電站結構抗震設計中,注重優化主體結構抗震設計規范,合理設置封到樓梯間等,全面加強變電站結構抗震效果:在平面布置中,減少轉角部位、建筑盡頭部位的樓梯間設置;選擇現澆板或梁式樓梯,減少內部結構空曠,同時在樓板端部位置設置梯梁;當樓層中間位置出現梯段轉折點,需在下層樓面設置梯柱支撐梯梁,減少折板樓體結構設計,以免在地震災害作用下梯板出現折斷問題,阻斷人員逃生路線。

圖1 構造柱與圈梁連接圖示

2.7 現有建筑抗震加固設計建議

早期變電站規劃設計時都沒有考慮到抗震設計,為確保變電站運行安全,對于未抗震設防變電站實行分批化抗震加固處理時,需針對不同工程情況制定相應的加固方案。

原有變電站建筑多為磚混結構,缺乏構造柱與圈梁。在現有建筑外墻設置混凝土柱、拉梁,柱子設置在建筑四角、橫梁與縱墻交接位置,拉梁沿著建筑全高設置三道,分別為上部中部和下部,并與原有墻體拉結,即在柱與梁對應墻上植筋,將鋼筋深入到新加梁柱內,確保原有墻體與新加梁柱形成一體結構。注重約束原有墻體,提升建筑整體性、抗震能力、韌性。建筑墻體整體性加強后能有效抵抗地基不均勻沉降、總體變形問題;墻體內外使用鋼筋網片、混凝土加強墻體,混凝土厚度為50mm,鋼筋網與原有墻體植入筋焊接在一起,從而提升墻體承載能力與變形能力,加強墻體抗剪能力。

變電站配電室跨度大、開間多,為加強外縱墻抗震能力,需在外縱墻之間設置鋼筋拉桿,以提升縱橫墻整體性;變電站配電室梁下無構造柱,墻體局部抗壓強度不足。在建筑梁下加設混凝土壁柱連接外部新加柱,能滿足梁下墻體強度要求。在優化設計時注重整體抗震設計,同時優化局部位置設計,以此實現抗震效果,加強建筑主體、局部結構設計效果;原有建筑大多為預制板屋頂、抗震性能不足,屋頂保溫與防水不滿足要求。為加強屋頂剛度實現抗震目的,需拆除原有防水層與保溫層,在原有預制板上設置雙向鋼筋網澆筑層,加強屋頂整體剛度。

原有配電室基礎為剛性基礎,下方未做好地基處理。為加強基礎整體性,保證新加柱基礎與原有基礎連接,需在原有建筑基礎內加設混凝土彈性帶,從而提升基礎整體性;在原有超過兩米寬的洞口兩側增加混凝土構造柱、底圈梁,保證原有墻體和過梁連接成一體,從而加強剛度。當建筑結構不變時構造柱數量須遵循標準規范實施。針對墻體交叉位置應合理設置構造柱,避免墻體材料脆性發展。

設置抗震構造措施:變電站建筑結構中,抗震構造措施的效果顯著,構造設置合理性對結構防震效果影響大。當建筑上部主體結構不同則構造措施也不同。針對磚混結構建筑,沿樓板標高設置水平圈梁,加強內外墻連接度,以提升建筑整體性。圈梁可約束預制板散落,降低磚墻平面倒塌率。圈梁為邊緣構件,能夠加強屋蓋水平剛度。在地震作用下能限制墻體斜裂縫開度與延伸,減輕不均勻沉降對建筑的影響,確保構造柱設置合理性,加強房屋整體性、優化改善結構脆性、加大延性。建筑設置構造柱墻體能夠加強變形能力。當墻體開裂后,通過塑性變形、滑移、摩擦方式可消耗地震能量。然而,設置圈梁與構造柱后并未明顯改善多層磚混房屋抗裂能力,所以必須做好細節設計控制。

3 結語

經濟發展離不開電力能源支持,對社會生產與生活的影響非常大。變電站連接電廠、用電終端。為了確保電力能源可靠性,變電站應當始終處于安全運行狀態。變電站設計中配電室是變電站重要建筑,應當優化配電室抗震設計,同時對無抗震設防變電站配電室、主控室實施抗震加固,以保障電力供應安全性,進一步提升電力企業的重視度。

猜你喜歡
平面布置抗震墻體
模塊化蓄熱墻體日光溫室研究進展
農村保溫墻體的熱濕性能分析
漾濞書協抗震作品選
關于房建結構抗震設計的思考
淺談UHPC在異形曲面墻體中的應用
淺析建筑垃圾在節能復合墻體中的應用
談土木工程結構設計中的抗震研究
基于仿真技術的信號平面布置驗證
110kV戶外GIS變電站總平面布置優化
他成了抗震搶險的先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