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播種深度對紅七星大蒜獨蒜率、產量、產值的影響

2022-02-07 13:07董新玉張亞春楊銀珍朱會仙袁子雄陳國發高壽梅鄧浪李樹鋒婁作藝王友池
長江蔬菜 2022年24期
關鍵詞:鶴慶賓川祥云

董新玉,張亞春,楊銀珍,朱會仙,袁子雄,陳國發,高壽梅,鄧浪,李樹鋒,婁作藝,王友池

(1.大理州農科院經作所,賓川,671600;2.鶴慶縣園藝站;3.祥云縣園藝站;4.賓川縣園藝站)

大理州是全國南方紫皮大蒜的主要產區,常年栽培面積1.73萬hm2左右[1],主栽品種紅七星,其成熟早,種植效益良好。其中洱源縣由于獨特的栽培模式(擺種深播),獨頭蒜率、經濟效益均高于其他種植縣,且獨頭蒜的上市期比常規種植大蒜提前40~50 d[2],加之近年來發展的黑蒜產業以獨頭蒜為原料,獨頭蒜產值不斷提高。研究表明,不同覆土深度或播種深度影響植物生長發育[3~5],王明娟[6]研究發現,適宜的播種深度可以顯著提高玉米產量,但隨著播種深度的增加,出苗時間延長,生育時期延長。岳麗杰等[7]研究發現,隨著播種深度的增加,玉米出苗率逐漸下降,出苗時間逐漸延后。為探索洱源縣擺種深播這種獨特的栽培模式與獨蒜生產的關系,國家特色蔬菜產業技術體系大理試驗站于2019年9月在祥云、鶴慶、賓川等縣開展大蒜不同種植深度試驗,以期為提高大理州大蒜種植效益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供試大蒜品種為冷處理紅七星(四川溫江)。

1.2 試驗方法

①試驗設計 試驗設置5個處理,采用擺種覆土種植,土層厚度(蒜頭頂部到土表距離)2.0 cm(對照)、4.0 cm、6.0 cm、8.0 cm、10 cm,依次為處理1、處理2、處理3、處理4、處理5。

②試驗地點 試驗于2019年在鶴慶、祥云、賓川等地進行,鶴慶點播種時間為10月30日,賓川點播種時間9月30日,祥云點播種時間為9月22日;試驗地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試驗田基本情況

③試驗方法 土壤深20~30 cm,每1 hm2施商品有機肥15000 kg、金正大三元控釋肥(22-8-12)1005 kg。試驗采取隨機區組設計,3次重復,共15個小區,小區面積為21.45 m2,種植行距11 cm、株距8 cm,采用拉線理土、擺種、按覆土深度要求蓋土。結合田間灌水3葉期每1 hm2追施尿素150 kg;6葉期每1 hm2追施普通三元復合肥(17-17-17)502.5 kg;露薹期每1 hm2追施尿素225 kg,整個試驗期保持土壤濕潤,其他田間管理按常規進行。生育期觀察、記載各參試大蒜品種的物候期,露薹期每小區選取10株測量主要植物學性狀,成熟期每小區選取10株測量經濟性狀,按小區單收計產。株高:蒜薹伸長期,植株從地面莖部至葉片最高處的自然高度;假莖高:蒜薹伸長期,自土壤表面至植株抽葉口處的距離;葉片數:蒜薹伸長期,大蒜單株抽出并展開,長度大于2 cm的葉片數;葉長:蒜薹伸長期,大蒜植株最大葉片基部至葉尖的長度;葉寬:蒜薹伸長期,大蒜植株最大葉片在展平情況下的最寬處的寬度。

1.3 數據處理

采用測土配方施肥農戶調查數據管理系統進行數據統計,方差分析采用新復極差法[8]。

2 結果與分析

2.1 農藝性狀比較

由表2可看出,鶴慶試驗點株高37.4~43.7 cm,假莖高18.8~21.9 cm,假莖粗0.92~1.14 mm,葉片數8~9片;賓川試驗點株高38.5~49.4 cm,假莖高18.5~26.5 cm,假莖粗0.85~1.05 mm,葉片數9~10片;祥云試驗點株高57.8~76.2 cm,假莖高13.9~26.4 cm,假莖粗0.77~1.25 mm,葉片數8~9片。鶴慶試驗點處理1(對照)出苗率最高為91.7%,處理5最低為83.5%;賓川試驗點處理2出苗率最高為92.0%,處理5最低為77.0%;祥云試驗點處理1(對照)出苗率最高為89.5%,處理5最低為41.8%。鶴慶試驗點處理5的獨蒜率最高為77.3%,處理1(對照)最低為44.5%;賓川試驗點處理5獨蒜率最高為73.1%,處理1(對照)最低為37.5%;祥云試驗點處理3獨蒜率最高為91.3%,處理1(對照)最低為66.7%。由此可知,鶴慶、賓川點植株長勢較弱,祥云點植株長勢較強;隨著種植深度增加,各參試點獨蒜率增加,出苗率及有效株數均隨種植深度增加而減少;其田間總體表現鶴慶點植株長勢較弱,祥云試驗點植株長勢較強。

表2 大蒜深度試驗農藝性狀比較

2.2 獨蒜經濟性狀、產量、效益分析比較

由表3可看出,鶴慶試驗點處理5獨蒜鱗莖鮮質量最高為31.4 g,處理1(對照)最低為15.4 g;賓川試驗點處理5獨蒜鱗莖鮮質量最高為32.8 g,處理1(對照)最低為12.5 g;祥云試驗點處理3獨蒜鱗莖鮮質量最大為46.2 g,處理1(對照)最低為33.3 g。鶴慶試驗點處理5獨蒜橫徑最高為3.92 cm,處理1(對照)最低為3.50 cm;賓川試驗點處理5獨蒜橫徑最高為4.07 cm,處理1(對照)最低為2.83 cm;祥云試驗點處理3獨蒜橫徑最大為4.52 cm,處理2最低為4.08 cm。鶴慶試驗點處理5獨蒜縱徑最高為3.41 cm,處理1(對照)最低為3.21 cm;賓川點處理5獨蒜縱徑最高為3.64 cm,處理1(對照)最低為2.56 cm;祥云試驗點處理2獨蒜縱徑最大為4.01 cm,處理1(對照)最低為3.29 cm。由此可知,各參試點隨種植深度增加,獨蒜個頭增大。

由表3可知,鶴慶試驗點處理5小區獨蒜產量最高為31.37 kg,處理1(對照)最低為15.37 kg;賓川試驗點處理5小區獨蒜產量最高為30.04 kg,處理1(對照)最低為11.25 kg;祥云試驗點處理2小區獨蒜產量最高為41.09 kg,處理5最低為31.19 kg,各參試點的小區獨蒜產量均存在極顯著差異。結合丫蒜產量及當年市場價格,鶴慶、賓川、祥云試驗點667 m2產值存在差異顯著性。說明隨著種植深度增加,各參試點獨頭蒜產量增加,鶴慶試驗點處理5的667 m2產值最高,為11417.30元,比處理1(對照)的8783.14元高2634.16元,賓川試驗點處理4的667 m2產值最高為13797.37元,比處理1(對照)10941.50元高2855.87元,祥云試驗點處理2的667 m2產值最高為11305.10元,比處理1(對照)的11085.35元增加219.75元。

表3 大蒜深度試驗獨蒜經濟性狀、產量、效益比較

3 小結

試驗結果表明,種植深度對紅七星品種獨蒜率影響較大,隨著種植深度增加,獨蒜率增加,獨蒜個頭增大,獨蒜667 m2產量增大;鶴慶縣獨蒜667 m2產量最高為974.93 kg,賓川縣獨蒜667 m2產量最高為933.59 kg,祥云縣獨蒜667 m2產量最高為1277.25 kg。

綜合考慮獨蒜、丫蒜及667 m2產值,建議鶴慶縣紅七星大蒜種植深8~10 cm,667 m2產值達11417.30元;賓川縣紅七星獨蒜種植深度為6~8 cm,667 m2產值達13797.37元;祥云縣紅七星大蒜種植深度為4~6 cm,667 m2產值達11305.10元。

猜你喜歡
鶴慶賓川祥云
祥云拂郁 仙禽告瑞——《瑞鶴圖》與宋徽宗
奧體祥云
愛打銀般愛吹肝
賓川行(三首)
賓川行(四章)
賓川,我們在詩行上相遇
民族藝術學習之新華啟示
賓川獐牙菜化學成分的研究(Ⅱ)
明清時期鶴慶科舉史研究
生命里,總會有一朵祥云為你繚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