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病理學課程中的應用

2022-02-09 02:52尹秀花曲曉媛荊麗麗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 2022年41期
關鍵詞:病理學教學模式評價

尹秀花 曲曉媛 荊麗麗

(山東中醫藥高等??茖W校 山東煙臺 264199)

隨著“慕課”、“微課”等新型教學模式的推廣,“超星泛雅”“優慕課”、“騰訊課堂”、“雨課堂智慧職教”等眾多教學平臺也在逐漸興起,將互聯網技術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將具有重要意義。在教育信息化的時代,線上教學已成為一種客觀的需求,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有效途徑。同時,為預防新型冠狀病毒的蔓延以及積極響應國家“停課不停學”的號召,我國??茖W校也在逐步推廣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本校病理學的線上教學模式,主要是利用校園網站及優慕課教學平臺,采用“錄播+現場直播+在線問答”的方式進行。教師在課堂上組織課堂教學,并與學生進行交流,使其能夠順利地完成病理理論與實驗課程的教學內容。

一、病理解剖學的傳統教學存在的問題

1.傳統的教學方式較為落后并且枯燥

通過查閱近年的病理學教科書,可以發現在病理學教案編制的過程中,運用了大量的理論知識和典型的圖像實例。但是,由于缺乏對課程內容的應用性的重視,導致學生在課堂上運用病理學的知識時,只能照搬課本上的內容,無法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由此將使其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難以得到優化提升。

比如在“慢性胃潰瘍”內容教學時,教科書上有這樣的描述:炎癥滲出層、壞死層、肉芽組織層、瘢痕層。但在不同的病人中,這些成分所占的比重也不盡相同。在醫學病理學的教科書中,也僅僅是提供一幅比較有代表性的圖像,再加上大量的理論描述,這就使得學生很難理解“慢性胃潰瘍”的病理變化,并且也難以將其理論知識內容運用到臨床醫學中。

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下,教師的授課方式常常缺少創意,在教學內容上,過分地依賴課本,而且由于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的制約,常常會出現教學內容與現實脫節的情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是處于一種被動的理解和記住的狀態。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若不能對所學內容進行深入的了解,將難以提升其運用知識的靈活性。

2.傳統的教學模式減低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傳統的病理學教學模式下,一般情況下教師往往會讓學生提前預習,由此對后續的學習產生一個大概的認知理解。例如在“肝硬化”病理知識開展教學之前,會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查閱一些正常肝臟結構、功能及相關病理性的圖像。并讓學生思考“‘假小葉’這個概念中最關鍵的內容是什么?其在顯微鏡下有什么病理改變?”教材中的一幅圖畫不足以使學生充分了解其狀況,加之課堂講授時間、學時分布等諸多因素,使學生對“假小葉”的真偽一無所知,從而使其逐漸失去學習積極性。由此,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便應運而生。

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優勢

1.學生的學習資源得到豐富,學習積極性得以調動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是基于信息技術而開展的模式,其能夠良好地解決傳統教學中知識滯后性問題。當學生在教室里學習病理學知識的時候,如果教師講解的內容缺乏全面性和豐富性(因為時間和課程安排),學生可以通過手機、電腦、平板等有效的電子設備,在線上繼續探索相關的知識,由此使其知識體系能夠得到優化補充,進而為增強其知識儲備奠定良好基礎。

充分的網上資源是發揮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效果的最好保證,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上的資源和相關的圖書以及大量的醫學資料、視頻、習題等,再加上一些生動的例子(這些都是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但不能脫離課本),引導學生更好地深入理解其中的知識內涵。同時也可以通過視頻和身邊的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其能夠集中注意力于課堂上的所學知識,進而為深入理解病理學的知識內容奠定良好基礎。同時在網絡平臺上通過“小組討論”、“頭腦風暴”、“搶答”、“隨堂小測”“階段互動”等環節,也能夠有效解決學生在線下課堂中因時間限制、學生無法參與的問題,讓每位學生都能參與到每個環節中。并能夠通過網絡平臺,可以實時地顯示分數和及格率,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競爭意識,積極投入到下一章的教學中。課后,還可以在教學平臺上設置“上傳筆記”、“單元測試”、“重點知識回顧”等,由此使得學生能夠及時復習鞏固的基礎上,及時查找知識漏洞,進而為促進其深入研究病理學知識提供技術支撐。

2.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升,強化學習習慣形成

將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運用于病理學的教學中,學生在課堂上的知識僅僅是其中的一部分,其還需要通過額外的時間學習以及查找資料的方式提升自身知識體系學習的全面性。在現代科技的幫助下,學生的思考和學習的積極性得到極大的提升,并能夠促進其對病理學的認知了解,進而提升其整體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需要在線上完成相關的課程,熟悉課程的基本概念和知識,而教師則可以利用網絡上的大量的數據,對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分析,從而了解每位學生對病理知識的掌握情況,而后針對性地優化后續的教學安排。還可以在網上開設“課堂展示”,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運用PPT演示以及口語講述的方式對病理學知識進行總結歸納,并產生自身的學習認知。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檢測出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作業的情況,也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歸納整理知識的習慣,強化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形成,從而促進醫學專業學生全面發展。

3.注重學習反饋信息,體現差異化與個性化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病理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網上的各種工具,及時分析、提煉和總結所學內容的教學效果、教學進度、教學方法以及對某些知識的理解,從而在網上和下次課堂中及時地解決問題。此外,基于教學經驗和網絡數據支持的教學實踐和探索,對于提高全體教師的專業水平、深化教學規律具有重要意義。

學生的簽到情況、課堂練習、課堂參與度、課后作業等數據均可在網上進行統計、打分、評價。在課堂上,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課堂上的參與、回答問題、參與考試等情況進行評分,由此實現對學生進行差異化管理。同時還可以進行小組評價、小組間的互評,學生在得到反饋后,能夠了解自己的缺點和成績,由此增強其自我優化的意識。并且,教師也可以從網上反饋學生的學習成績,統計數據,全面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以便在后續的教學中對相關的教學內容進行調整,使其病理學的教學質量效果能夠得到優化提升。

三、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在病理學課程中的應用策略

1.課前推送與檢測

教師在病理學的網上資源建設中,除了要掌握現代的網絡技術外,還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認真地投入到病理學的課堂準備之中,并在現有的教學資源上進行總結和完善;同時,在教師自身和網絡資源的不斷更新下,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總結凝練病理學的知識點,更新考試題庫,實現對傳統的病理學教學的改革。在課堂上,教師要基于線上制作的PPT、視頻、圖片、自測題等,提前給學生,以便于提升學生自主預習的針對性。期間還可以借助網上教學平臺,實時反饋學生的學習狀況,并自動生成分析報告,從而了解學生的預習效果,為同時后續教學的針對性奠定良好基礎。

例如在教學“局部血液循環障礙”病理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在“優慕課”平臺上發布“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在線學習通知”:“復習解剖學與生理學的大小循環和血液的凝固過程”;“明確局部血液循環障礙的學習目標、主要概念;說明局部血液循環障礙常見類型的病因、結局及影響;準確地描述局部血液循環障礙的病理變化和形成條件;學習有關局部血液循環障礙的教學資料;收看3段教學錄像(淤血的病理變化與病因;血栓形成的條件及過程;栓塞的類型及肺動脈栓塞的結局);完成課程前的自我測試;在“視野拓展”部分(英文影像)中瀏覽有關血栓形成的研究資料。根據教師的要求,學生在“廣度學習”的過程中完成作業,并在課堂上交自己的測試結果。

在線上教學中,教師會全程在線解答學生的疑問,并通過“優慕課”平臺,發布“預防血栓形成,延緩心肌梗死發生”的專題討論。學生踴躍發表帖子,網絡氛圍活躍,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還能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血栓形成的條件及血栓形成對機體的影響。

而后教師可以借助線上平臺統計的學生測試結果數據,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并對課堂教學中分數較低的問題進行統計,以便于后續線下教學進行針對性講解和解答疑惑。

2.課中實現資源整合應用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更多采用的是面對面教學方式,教師通過引導、啟發等方式導入新課,引導學生基于預習的效果加深對局部血液循環障礙的認識和掌握。例如,以“心肌梗死”作為教學實例,結合《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0》中的有關心血管疾病的資料,讓學生了解心肌梗死的發病狀況及其對人體、家庭和社會的傷害,激發學生學習局部血液循環障礙的興趣,并將其融入到思政教育中,增強其“熱愛醫學、關愛病人”的情懷。期間,教師首先可以再一次將本堂課程的教學目標呈現出,利用黑板、板書等方式輔助同學整理知識,讓學生更清楚地認識到知識的聯系與邏輯;其次,教師可以運用流程圖和動畫演示,對血栓形成的發生機理、血栓形成的條件、形成過程及血栓的結局和影響進行詳盡的說明,并通過直觀、形象的大體標本圖片和鏡下圖片,對血栓形成對機體的影響(淤血、梗死、栓塞、心瓣膜變形)、以及梗死的原因進行細致的講解,以此指導學生重新學習相關的薄弱環節和重點。最后,學生可以運用Worksheet進行分組討論,在輕松的教室環境中自由交流,互相探討,并選出同學代表到講臺上與大家分享討論的成果,以整理病患的發展歷程。通過這種方式,使學生不僅能夠掌握病理知識和臨床實踐,實現“深度學習”,同時還能夠在相互交流中實現學習評價,并且對課堂內容進行總結歸納,進而為增強學生對病理知識內容的認知了解奠定良好基礎。

3.課后實現線上復習評價

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作業,并在線上提交,并畫出關于局部血液循環障礙知識的思維導圖,以便于學生進行復習和鞏固。教師可以對教學過程、教學方法、教學效果的思考;搜集學生的意見,改進教學設計與教學程序,完成對每個學生的過程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在“互聯網+”高職病理學教學模式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互聯網+混合教學模式的作用,混合教學模式不僅僅適用于教學環節,同樣適用課后的復習環節。與傳統的課后復習相比,互聯網+的復習模式更加靈活,也更加適合??茖W校,教師可以在線上布置復習的任務,同時在線上檢查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針對于學生在作業中表現的共性問題,教師可以通過線上課堂教學的方式進行集中的分析和講解,及時調整教學內容,保證學生的復習效率和復習質量。在完成課程的各個部分之后,教師可以線上布置一些課外的任務幫助學生鞏固相關的理論知識。在線上教學平臺上,教師可以解答學生的疑問。比如,當學生在學習栓子的運行途徑及栓塞的部位內容時,可以引導學生將所學的專業知識內容與已學習的相關解剖學和生理學的內容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回顧在生理狀態下,血液是如何在心血管內運行的,在此基礎上引領學生推理分析:當栓子進入心血管內后,栓子該如何運行,最大可能阻塞哪個血管?最后給出相關問題:肝癌、胃癌、肺癌等發生血道轉移時,它們分別可能轉移到哪個器官?左心房內血栓脫落,栓子可能的運行途徑和栓塞的部位?而后教師在批閱完成學生所提交的作業內容之后,給予其中的疑難點進行重點解答,由此使得學生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病理學知識點。

4.構建多元化考評體系

評價模型的合理性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使其更好地參與學習。病理理論課在線上與線下的混合教學中,既有終結性的評價,也有過程性的評價。期間評價內容包括60%的終結性評價和40%的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是指期末考試,其內容主要是在這一階段的理論課。過程性評價包括線上考核(15%)、線下考核(10%)、“實驗”(15%)。線下評價是指在課堂上進行的實驗操作、在線學習,例如在課堂上進行案例分析、主題討論、隨堂小測、動物實驗等。線上考核是指在課后進行的單元測試、課后作業等。同時,通過形成性的評價,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存在問題進行及時的反饋,以達到有效的督導效果。多樣化的評價模式打破傳統的“一考定終身”的考試方式,可以防止學生在考試前臨陣磨槍的心態,增強學生的平時自主學習意識,同時也促使學生要有意識地去鍛煉自己的團隊協作、語言表達和探究思辨等綜合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在病理學的教學中,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參與病理學課堂學習積極性,并且還能夠使其增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改善病理學的教學質量,促進病理學教學的改革。在未來的發展中,教師需要不斷地改進和完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并在實際操作中不斷地優化教學資源和教學環節,使病理學理論知識和實踐教學的效果能夠得到優化提升。

猜你喜歡
病理學教學模式評價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思”以貫之“學、練、賽、評”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中藥治療室性早搏系統評價再評價
皮膚科住院醫師皮膚病理學教學的探索與思考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豬流行性腹瀉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豬的組織病理學觀察
78例顱腦損傷死亡法醫病理學分析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5E教學模式對我國中學數學教學的啟示
提高病理學教學效果的幾點體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