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政黨制度的中國特色與顯著政治優勢

2022-02-09 07:30陳鈺業陳思逸
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政黨中國共產黨制度

陳鈺業 ,陳思逸

(1.甘肅社會主義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2.北京大學,北京 100871)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是從中國土壤上生長出來,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實踐中創立、發展和完善而成的,符合中國歷史與現實國情和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現實需要。與西方政黨制度相比,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和顯著政治優勢。

一、新型政黨制度與舊式政黨制度之比較

由于政黨和政黨制度的階級屬性不同,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與西方舊式政黨制度相比較,具有根本性的差別和鮮明的中國特色。

(一)從依靠力量來看,代表人數的多與少的差別

政黨的階級屬性決定了政黨的性質,執政黨的階級性質和依靠力量決定了政權的性質,也決定了政黨制度的性質,決定了這一制度所代表的階級、階層利益。與西方舊式政黨制度相比較,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階級屬性決定了其廣泛的代表性。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能夠真實、廣泛、持久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國各族各界根本利益?!盵1]中國共產黨作為無產階級性質政黨,既是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也是中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始終堅持“三個代表”,即始終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堅決做到三個“從來不代表”,即“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盵2]。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就是踐行“三個代表”和三個“從來不代表”的制度保證。三個“從來不代表”從另一個側面闡明了中國新型政黨制度代表最廣大人民利益的根本性質。

西方舊式政黨制度因其階級屬性和階級差別,決定了“舊式政黨制度代表少數人、少數利益集團”[3]的利益。西方舊式政黨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政黨,其階級屬性從根本上決定了舊式政黨制度的資產階級屬性,也必然只能是代表資產階級和大財團少數人、少數利益集團的利益。

(二)從政黨關系來看,親密合作與相互競爭之別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框架下各政黨的關系是一黨領導、多黨合作,一黨執政、多黨參政的合作關系?!懊裰鼽h派不是在野黨、反對黨,也不是旁觀者、局外人,而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參與國家治理的參政黨?!盵4]“是與中國共產黨親密合作的友黨,是中國共產黨的好參謀、好幫手、好同事?!盵5]各政黨之間的關系是“通力合作、團結和諧的新型政黨關系”[6],而非競爭關系,目標取向的共同性可以通過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在政治合作的社會整合中實現利益最大化。

西方舊式政黨制度框架下各政黨是競爭關系,是執政黨與在野黨、執政黨與反對黨的關系。組織政黨的目的就是為取得執政權,通過選舉獲勝掌握政權,各政黨為能在競選中獲勝,往往、也必然是相互競爭、相互傾軋,朝野之間相互攻訐,甚至是為反對而反對。政黨之間形成嚴重對立、甚至對抗,往往導致“一黨缺乏監督或多黨輪流坐莊、惡性競爭弊端?!盵7]因此,很容易造成政治對抗和社會撕裂。

(三)從目標取向上來看,共同目標與各自為政之別

中國先有政黨后有政權。從政黨和政黨制度的形成來看,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是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在探索中國道路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共同創造的,其目的是“把各個政黨和無黨派人士緊密團結起來、為著共同目標而奮斗?!盵8]各政黨是合作共事、命運與共的共同體,有為共同目標奮斗的政治基礎和實踐基礎。

而西方先有政權后有政黨。政黨和政黨制度是在資產階級政權建立之后形成的,不同黨派代表不同利益集團利益,各政黨之間缺乏共同政治目標。通過在競選中獲勝的政治競爭方式執掌政權,必然是各自為政,相互拆臺,相互傾軋,相互掣肘,通過政治競爭而不是政治合作,實現黨派利益和所代表集團的利益最大化。

(四)從決策施政方式來看,民主決策與利益決策之別

新型政黨制度“通過制度化、程序化、規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種意見和建議、推動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盵9]通過制度化、程序化的集中決策,議行合一,既體現最大多數人的利益,又能保證決策得到有效貫徹執行。

而舊式政黨制度因受到利益集團左右,決策往往因“囿于黨派利益、階級利益、區域和集團利益決策施政導致社會撕裂?!盵10]舊式政黨制度實行三權分立決策,往往因為利益集團利益沖突,議而不決,決而不行,行而不果,引發不同階級和階層間沖突,導致公眾情緒對抗和社會撕裂,社會因此陷入“民主困境”。

(五)從價值取向來看,是價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之別

法蘭克福學派代表人物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Max Weber)所提出的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能夠最好詮釋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與西方舊式政黨制度之間的根本差別。韋伯將合理性分為價值(合)理性和工具(合)理性。價值理性追求價值正義的合目的性,強調動機手段過程的純潔合價值性,而不問行為最終結果和效率。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追求價值理性,以價值正義為終極追求目標。人民至上、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思想和價值理念,是價值理性的最好體現,也是新型政黨制度追求的終極目標。

而工具理性以效果最大化為目標,核心是對效率和結果的追求,不問動機手段過程是否符合價值正義,漠視情感和精神價值。舊式政黨和政黨制度之下,政黨只是作為競選工具,其目的是在競選中獲勝,獲得執政地位,而不管價值正義與否。因此,在政治競選過程中相互攻訐、相互傾軋,導致政治對立和社會撕裂。西方政黨制度所追求的工具理性,以手段的合目的性和效率最大化為目標追求。往往是目的與手段的倒錯,為追求效率最大化而非價值正義最大化。

二、新型政黨制度具有的鮮明中國特色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既不同于多黨制,又不同于一黨制,也不同于兩黨制,而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簡稱為多黨合作制度,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一)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取向

時代需要和自身信仰、宗旨決定了一個政黨的目標取向,自身信仰和宗旨決定了一個政黨依靠力量,而一個政黨賴以存在的依靠力量決定了一個政黨的階級性質。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建立的中國共產黨,是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無產階級政黨,不僅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也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中國共產黨作為無產階級政黨,從來“沒有同整個無產階級利益不同的利益”[11],從來“不提出任何特殊原則”[12],從來“不謀求黨派的特殊利益”,而是“始終代表整個運動的利益”[13]。

這一性質決定了中國共產黨的階級性即人民性。以工人農民為最根本的依靠力量,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根本宗旨,這是中國共產黨創建的初衷,也是中國共產黨最根本的遺傳基因密碼。以人民為中心就成為中國共產黨的終極目標,也成為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最根本的價值取向,最鮮明獨有的中國特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轉變“打江山,坐江山”的執政理念,強調“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執政理念,更加堅定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初心,不斷從制度頂層設計入手,改革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把制度優勢轉化為國家社治理的效能。

(二)中國共產黨的集中統一領導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不是自封的,也不是依靠武力強制建立的,而是在尋求中華民族獨立、民族復興的偉大實踐中,靠自身信仰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贏得了各民族、各政黨和各階層、社會團體的廣泛擁護和支持。一句話,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是自身屬性、時代要求、人民需要共同促成,具有堅實的歷史合理性與現實合法性的基礎。

近代以來,“為了拯救民族危亡,中國人民奮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吶喊,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接連而起,各種救國方案輪番出臺,但都以失敗而告終。中國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領救亡運動,迫切需要新的組織凝聚革命力量?!盵14]中國共產黨的誕生順應時代,順應民心,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成為領導向往和平與民主、光明與自由的人民,共同締造新中國和改變中國貧窮落后局面核心力量,在這一偉大的革命運動過程中,以其崇高信仰和堅定理想信念贏得人民擁護,成為執政黨。在領導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百年歷史進程中,始終保持其先進性和革命性,始終把人民利益作為最高利益,因此能夠不斷修正錯誤,順應時代,滿足人民需要,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和執政地位。從政治上、思想上、民心歸附上確立了黨的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

(三)一黨執政與多黨合作的政治格局

多元一體是中華文化最顯著的特色,建立于其上的政治制度也必是多元一體、高度統一的。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在中國道路探索的實踐中結成了深厚的革命感情,各民主黨派自愿接受并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形成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的基本格局。新中國建立后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不同階段,適應社會發展和國家治理的現實需要,不斷調整和完善中國政黨制度,不斷完善一黨領導、多黨合作,一黨執政、多黨參政的各項制度,明確各黨派在國家政治權力組成中的地位、作用和性質,構成各政黨共同參與國家治理的基本政黨關系。

這種制度設計架構與中國多元一體的政治文化高度一致,與現代國家政治運行的現實邏輯高度契合,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需要高度適應。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順應時代發展要求,順應全過程人民民主建設需要,立足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現實國情,從中國實際出發,堅持發展完善中國新型政黨制度,以憲法和法律保障這一制度良好運行。執政黨享有憲法賦予的執政權力,參政黨依法享有憲法賦予的參政權力。一黨執政,多黨參政,一黨領導,多黨合作,共同致力于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四)高度的自適性與自平衡性

新型政黨制度柔性和自我調適功能,使其具有自我平衡和自我革新能力。這種新型政黨制度的彈性和可調適性,使其能夠不斷順應時代變化的需要,通過自我調節達到自我平衡,在不斷變革中保持與時偕行,應時而化,避免制度的僵化封閉。新型政黨制度通過制度頂層設計的改革完善,既保證制度穩定連續,又能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在與時俱進中自我革命、自我完善。

新型政黨制度的自適性和自平衡性,還表現在其內在自我約束機制和外在監督制約機制合力作用,使其具有自我糾錯和自平衡機制,保證制度自身能夠在自我調適中改革發展完善,甚至是進行革命性的變革,以適應不斷發展的國家治理需要,順應時代要求。

(五)與時俱進的革命性和創新性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最顯著的特點在于其制度柔性和可調適性。制度內在穩定性與自我更新能力,使其具有有效性、可控性、自我革命性。新型政黨制度的內生性與外部性相結合,使其自身能夠順應社會和時代發展要求,在不斷自我調適中適應社會變化,在推陳出新的創造性發展中,創造出獨具特色、高度穩定、治理有效的中國模式的政黨制度。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在順應國家和民族解放的需要中應運而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中應時而化,在改革開放的時代大趨勢之下在順勢而為,在新時代領導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中與時俱進。中國共產黨經過一百年新民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全新實踐,雖然歷經革命艱辛、探索的曲折和政治磨難,卻能夠在實踐中糾正錯誤不斷發展壯大,其根本在于自我革命性和自我調適性,在于能夠順應時代需要自覺進行自我革命,也在于制度自身的柔性和可調適性。

(六)具有不斷創新發展的指導思想

制度的創新首先源自于理論和指導思想的創新。不同時期,順應時代和形勢發展需要,進行理論創新,解決發展中不斷出現的新問題。從毛澤東思想到鄧小平理論,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是思想理論的創新推動了制度創新發展完善。

任何一種制度的發展完善,都是為滿足時代發展和社會治理需要,時代的發展需要思想創新,創新的思想推動制度的改革與完善。中國共產黨不斷自我革命和自我創新,既是滿足自身發展和長期執政的需要,更是順應時代和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自我革命。執政黨的自我革命和改革創新,既推進了制度自我革新和創新發展,又保證了政策和制度的穩定性、連續性,新型政黨制度才不至于在成熟定型之后出現僵化和停滯。

三、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具有顯著政治優勢

以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為指導建立的新型政黨制度,立足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現實基礎,與中國多元一體、高度集中的國家治理的歷史文化、政治智慧、政治運行內在邏輯與現實需要高度吻合?!斑@一制度既植根中國土壤、彰顯中國智慧,又積極借鑒和吸收人類政治文明優秀成果,是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盵15]具有顯著的政治優勢。

(一)高度集中性和政治統一性

新型政黨制度具有高度集中性和政治統一性,這是新型政黨制度治理效能的根本所在,也是制度優勢的集中體現。新型政黨制度所具有的高度集中性和政治統一性,從根本上實現了執政黨一元化集中統一領導,保證了執政黨權威和領導權,實現政權運行的高度集中和統一。有一個為公眾公認并普遍接受和支持的政黨作為政治核心,形成強有力的政治領導,能夠把握政治方向和制定國家發展的正確政策。

新型政黨制度與一元化意識形態和一元化政治體制相一致,具有高度集中性和統一性,以一元化的政治體制集中掌握社會資源,實現社會動員,體現集體意志。一黨執政體現國家意志的高度統一,保證了社會統一和穩定;多黨參政實現了多元主體廣泛參與社會治理。這種中國式民主制度,從根本上保證了民主參與的真實性與民主治理的有效性。

(二)保持政局穩定與政策連續性

新型政黨制度架構中中國共產黨作為強有力的領導核心,把一黨集中統一領導與多黨合作參政相結合,體現出“一”和“多”的高度統一,保證政治可控性、穩定性和連續性。一黨領導保證國家意志的集中統一,實現國家有效治理,多黨合作實現多元社會階層共同參與國家社會治理。穩定的政黨制度保證政局的穩定,既保證執政政策的穩定持之以恒,使改革成果不斷得到鞏固,又在國家治理實踐中改革完善政黨制度,不至于陷入僵化停滯。

執政黨通過通過改革和完善各項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國家和社會有效治理;通過完善監督制度和監督體制機制,強化各項監督措施,修正錯誤實行良政善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通過高度集中統一領導與民主參與相結合政黨體制,既能保證不同政治訴求充分表達,又可避免因政治分歧導致的政治混亂。從根本上保證了政治穩定、國家安定和社會安寧。

(三)具有超強的組織能力和動員能力

組織能力和動員能力是執政黨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的集中體現,也是政黨制度發揮其國家治理效能的關鍵所在。中國新型政黨制度能夠保證政黨統一、政局穩定和社會穩定,根本原因在于新型政黨制度具有超強的政治組織力和動員力。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所構建的一元化政治體制,具有超強的政治掌控力、社會組織力和社會動員力。一元化領導與舉國體制高度吻合,充分體現黨和國家意志的高度統一。

革命年代形成的高度集權領導體制在和平建設時期,適應民主政治建設需要發展成為一黨領導、多黨合作的政治協商制度。改革開放以來,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踐探索中不斷發展完善。在國家治理轉型的內在推力之下,中國共產黨實現由革命黨到執政黨成功轉型,民主黨派則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參政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制度一元化體制的政治架構,這與中國傳統多元一體的政治文化相吻合,與現代國家治理具有內在邏輯上的高度契合性。

(四)舉國體制的集中力量辦大事

新型政黨制度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舉國體制的政治優勢。新型政黨制度高度集中統一的一元領導體制,能夠更好地實現黨的意志、人民意志和國家意志的高度集中統一。執政黨以黨和國家意志保證國家發展戰略的穩定和連續,能夠從全國、全社會綜合平衡,統一調配各種資源,集中優勢資源解決國家和社會治理中的重大問題,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

改革開放以來通過簡政放權煥發出社會活力和創造力,解決了發展動力不足問題。經濟搞活、社會開放并沒有出現動蕩和混亂,根本原因在于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合理調配,適度分權與相對集中,適度社會動員與完備的政治制度達成均衡。既保證穩定又不至于僵化,既有活力又能夠有效掌控社會,在改革與調適中實現社會動態平衡。從根本上來說,也是取決于舉國體制集中配置資源的優勢,其核心就是一元體制和舉國體制的高度吻合與順暢運行。

(五)政治可控性與國家治理有效性

新型政黨制度能夠從根本上保證社會治理的可控性和有效性。穩定的政治秩序源于權威政府的有效治理,而高效政府的權威又源于強力運行的政治制度,源于高度統一的政黨領導體制。中國新型政黨制度高度集中統一的運行體制,深入社會基層的發達組織網絡,從根本上保證了社會治理的可控性和有效性,有效避免了政治失靈和政治職能空轉。把適度的社會動員和政治制度均衡結合起來,實現黨政一體化的社會動態穩定。

新型政黨制度建立在高度集中統一的歷史文化土壤上,舉國體制與一元化領導體制高度吻合。中國共產黨以嚴密的組織性和紀律性組織動員群眾,以高度集中統一領導消除各種力量對黨的中央權威和全黨動員力的削弱。執政七十多年來對黨的領導體制不斷改革和完善,形成高度集中的中央一元化領導體制,從根本上解決了地方分權過大問題,保證了黨的領導順暢和國家社會的穩定。完備的制度與社會動員之間的均衡,既保持政局和社會穩定,又激發各種市場主體的活力、創造力,使社會在動態發展中始終充滿活力。

(六)協商溝通與社會利益整合能力

新型政黨制度既有高度集中的統一與權威,又有包容協商的制度彈性和可調適性,通過政治協商渠道釋放意見沖突與化解政治矛盾。通過代表不同利益群體的政黨政治協商,充分表達各自不同的利益訴求,在協商與妥協的博弈中達成政治共識,整合不同社會階層、群體間的利益分歧,吸納不同階層共同參與社會治理。既有效代表民意,不至于使公眾權利虛置,又能有效化解社會矛盾,充分發揮制度的社會治理效能,實現社會有序可控的共治。這種政治協商溝通,有效實現了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的有機統一,而且最終落點在于制度的終極目標——對價值理性的追求。

注 釋:

①③⑦⑧⑨⑩立“新”除“弊”:習近平縱論新型政黨制度[J],北京:新華網2018-03-06.

②14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

④[1 5 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白皮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6.

⑤⑧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2.

⑥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白皮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5.

⑾⑿⒀[德]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41.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2021.7.1.中國政黨制度白皮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

猜你喜歡
政黨中國共產黨制度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巴西主要政黨黨的標志概觀
世界政黨與國家治理叢書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淺探遼代捺缽制度及其形成與層次
簽約制度怎么落到實處
構建好制度 織牢保障網
一項完善中的制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