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度”融合:打造區域教師發展新樣態

2022-02-10 03:46張祖潤
江蘇教育 2022年94期
關鍵詞:研訓教師隊伍區域

張祖潤

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以全面貫徹國家、省、市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決策部署,聚焦“常有優學”教師隊伍新要求,遵循教師成長規律,充分利用區域內外優質資源,創新培訓課程設置。常州市鐘樓區教師發展中心(以下簡稱“我們”)完善教師培訓體系,分級分類展開培訓,以多樣態培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力求通過系統推進,讓“高位度”“實效度”“適切度”“參與度”“影響度”實現“五度”融合,形成了“一體四翼”高質量教師培訓體系,以進一步打造區域教師發展新樣態。

一、整體規劃培訓方案,定準教師培訓“高位度”

結合新一輪學校主動發展規劃,我們對區域中小學教師隊伍發展情況進行全面、系統摸排,并在常規調研過程中聚焦課堂教學,重點把脈學校教師專業發展現狀,在此基礎上整體規劃年度教師培訓方案,提升教師培訓的系統性、針對性。在小學范圍依托“周二常規調研”和“常態管理”,對學校課堂教學進行全學科了解、教學評價全過程分析。在幫助教師改進教學的同時,形成全區教師專業現狀分析,為教師培訓的頂層設計提供依據。在中學范圍則聚焦不同年齡、不同層次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進行“全員聽課”活動,全面了解各初中學校教師隊伍的發展現狀,并按學科建立中學教師發展檔案庫,重點關注各學科青年教師的梯隊培養。

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我們整體規劃本年度區域中小學教師培訓方案,針對新教師、潛力教師、學科骨干教師等設計多份方案,并配合區教育局形成《鐘樓區“123雁陣式發展”教師隊伍建設實施辦法(試行稿)》,充分體現全局性“高位度”的特征。我們在培訓主題方面,聚焦“雙減”政策,重點研究“雙減”背景下的課堂教學、作業管理、課后服務、班級管理、幼小銜接、家校協同等主題,并形成對應的專題培訓課程;在培訓目標方面,重視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作業設計能力、班級管理能力、家校共育能力、綜合評價能力及研究反思能力;在課程規劃方面,關注機動彈性的培訓課時安排,實行“線上+線下”混合培訓形式,增強培訓的實效性;在培訓機制方面,重視多措并舉,推動“研訓評展”一體化建設,推動教師專業研修的良性循環,同時進行階段性發展成果展示,擴大研修成果的輻射力、影響力。

二、架構完善培訓制度,落實教師培訓“實效度”

完善制度建設是培訓工作實現適切性與實效度的根本。我們有序高效地推進區域教師隊伍建設,面向區級、校級兩個層面,出臺三大類培訓制度,并細化實施流程。三大類培訓制度包括區域中小學教師培訓系列制度、區域各類研訓項目管理辦法、區域中小學校本培訓管理指導意見,在每個類別中再細分不同維度的具體要求。

以區域中小學教師培訓系列制度為例,以需求評估為基礎,從促進專兼職研訓員、區名師工作室領銜人、各校骨干教師、學科潛力教師四大類教師群體發展的角度出發,我們出臺了5個制度:《鐘樓區中小學校本培訓管理指導意見》《鐘樓區新入職教師培訓管理制度》《鐘樓區中小學潛力教師培訓制度》《鐘樓區名教師研究工作室管理辦法》《鐘樓區中小學骨干教師隊伍培養意見》。制度緊扣校本培訓,從培訓內容、培訓形式、計劃審批、成效認定等維度進行了進一步規范,保障培訓的實效性,充分體現適切性。

三、豐富個性培訓內容,設定各類專題“適切度”

培訓課程的建設是開展教師培訓工作的基石,我們根據不同發展階段教師的具體需求,結合區域重點研究項目,有計劃、有側重地設計培訓內容,以“3+N”的方式呈現。其中,“3”是指普適性培訓內容,包括德育能力、教育理論素養、現代教育技術能力;“N”是指針對性培訓內容,包括新時代對基礎教育的新要求、當下教育改革的關鍵性問題、各學科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區域教師隊伍培養的薄弱環節等。我們設計的培訓內容源于需求評估,培訓內容服務于不同層次教師的專業發展。

例如,在新教師培訓中,我們以提升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為主要目標,每年暑期啟動新一年的培訓計劃。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培訓主要采用線上學習的形式進行,內容涵蓋教育教學理論、班級管理、信息技術運用、新課程標準學習等方面。線下學習主要以課堂教學能力提升為主,采用了分學段、分學科的形式,在培訓班導師的帶領下,學員通過教學設計、觀課評課、模擬課堂等形式進行學科教學實訓,為專業提升奠定堅實基礎,并在培訓課程結束時進行課堂教學能力展評。

四、分類分項推進研修,保障教師培訓“參與度”

在推進各類培訓過程中,我們以“拉網—混合—分層”為主要實施路徑,分類分項推進各類研修,努力提高培訓質量,針對專兼職研訓員、區名師工作室領銜人、各校骨干教師、學科潛力教師團隊,通過整體規劃、目標引領、科學實施與任務驅動來達成培訓效能。

一是“跟進式”自我研訓,加強專兼職研訓員隊伍建設。研訓員依托各自領銜的課題,完成“六個一工程”,即蹲點聯系一所學校,引領培養一支團隊,撰寫發表一組文章,策劃組織一串活動,拍攝上傳一批講座,申報鉆研一個課題。以此促進研訓員的綜合素養與專業能力再提升,使之真正成為“教師的教師”。

二是“引領式”集中研訓,加強區骨干教師隊伍建設。組建“大雁領航—區學科帶頭人高級研修班”,聘請省內外專家學者開展圍繞課題的長程研訓,重點培養區骨干教師的教科研能力。培訓班采取導師制,優選區域內特級教師、優秀學科教研員作為導師,實時對學員學習進行指導,建立檔案,精準考核。

三是“模塊式”強化培訓,加強潛力教師團隊建設。各學科研訓員圍繞“理論學習、教學藝術、專業基本功、教學研究、課題實訓”等內容設計研訓內容,強化培訓,形成促進區域教育質量持續提升的“金種子”。例如,在小學英語潛力教師培訓中,我們將區域小學英語教師分為兩個梯隊進行滾動式培養。第一梯隊成員為教齡10年左右的曾在市、區教學競賽中獲獎的成熟型教師,他們在團隊中既是骨干成員,同時也擔當第二梯隊成員榜樣的角色。第二梯隊成員為教齡不滿5年的教師,雖然他們的英語專業素養較高,但是教育素養與課堂實踐能力不足,且大多沒有參加各級各類教學競賽的經驗,可塑性較強。我們為小學英語潛力教師團隊定制了“1+1+1”的培訓模式,即1個團隊、1個教研組、1位教師相互形成合力,兼顧共性發展與個性培養。

四是“工作坊式”實踐探索,加強專業引領與同伴研修。我們連續多年開展了區級教師研究工作室活動,涵蓋區域各個學段的學校。在工作室管理中,加強過程性管理,完善相關制度,包括工作室活動制度、工作室開課和講座認定制度、工作室網站管理制度。在每學期的期中、期末時,對教師研究工作室網站進行全面考核,并通報各工作室工作開展的情況。從實際效果看,每次活動均做到主題突出、形式多樣、內容豐富。

五、“研訓評展”一體化,提升教師培訓“影響度”

在教師培訓過程中,區域逐步形成“研訓評展”一體化新思路,創生培訓新機制。包括教科研訓工作部門負責機制、教科研訓協同發展整合機制、問題解決協商機制、課題研究發展機制等。特別是課題研究,作為區域教師培訓的主要抓手,各學科研訓員均堅持以正確的科研方法探索解決問題的創新之路,真正實現科研助力教師發展。

我們重視評價展示的激勵功能,以“賽”促培,以“評”促培,助推區域中小學教師專業成長。2022年,我們開展了“落實‘雙減’在鐘樓——中小學校長課程與教學領導力展評活動”,將“評”與“培”有機融合,以教學展評與教育教學講座為主,參與展評的全體校長主動從行政權威走向專業權威、從技術領導走向文化領導、從個體領導走向共同領導,以實際行動提升課程與教學的領導力。

“研訓評展”一體化的開展,需要從點狀活動拓展為面上活動,以整體化、全面化、系統化的方式推進,形成立體多元的培訓效能。2022年,我們舉辦了“鐘樓區中小學新教師教學能力展評活動”,全區近千人次參與校級和區級展評活動,全面促進了新教師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歡
研訓教師隊伍區域
扎實推進新時代鄉村教師隊伍建設
實施精準園本培訓 建強培優教師隊伍
構建校本研訓模式 提升教研活動實效
分割區域
2020年創新教育實踐線上研訓系列活動持續開展
鄉村小規模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思考
區域發展篇
淺談校本研訓管理
區域
教育部擴大實施“特崗計劃”創新教師隊伍補充機制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