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建引領江蘇句容下甸村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

2022-02-10 14:18陳金玉
農業工程技術 2022年29期
關鍵詞:華陽新型農村集體經濟

陳金玉

(江蘇省句容市華陽街道農業農村局,江蘇 句容 212400)

2021 年,江蘇省開展“共同富裕百村實踐”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典型案例推介活動,遴選有亮點、有特色、有貢獻,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鄉村案例,選出一批經過努力實現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服務帶動能力明顯增強、引領廣大農民實現共同富裕的先進典型,使集體經濟發展學有榜樣、做有標尺、趕有目標,打造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江蘇品牌”。句容市華陽街道下甸村探索出黨建引領、走出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新路徑。

一、華陽街道下甸村集體經濟發展現狀

華陽街道下甸村“兩委”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目標,實施“強村富民”工程,因地制宜,揚長避短,大力發展應時鮮果、大棚蔬菜和花卉苗木等現代高效特色農業,面積達5000 余畝。成立了下甸果蔬、華甸蔬菜、遠邦苗木等5 個專業合作社,有效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采取盤活集體資產、流轉土地資源、加強集體資產管理等多種途徑,全村固定資產超過3000 萬元,2020 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300 余萬元,為村集體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華陽街道下甸村黨建引領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做法與成效

1、黨員帶頭

下甸村是2004 年由4 個行政村合并而來,合并初期,全村負債多達154 萬多元,沒有專門的辦公場所、會議活動場地和村民活動廣場。村黨委多次組織全村黨員干部、村民代表大會,經過調查研究和聽取群眾意見后,決定利用本村自然資源優勢,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引導村民發展特色高效農業。從成立村級合作社開始,村黨委班子引導村民種植苗木、生產蔬菜,從“小規?!钡健按竺娣e”,從“單品種”到“多元化”,67.6%的農戶加入了合作社,種植櫻花、貼梗海棠等花卉苗木4000 余畝、大棚蔬菜200 畝、大棚草莓葡萄等果樹800 畝,全村果蔬年銷售總額達1000 多萬元。

2、組織引領

村黨委利用下甸村毗鄰城區的區位優勢,確立集體要振興、產業發展需先行的戰略方針,帶領全村利用好政策,開發村內閑置資產,實施“資源換資金,存量換增量”。通過多方籌集資金,建設了標準化廠房和倉儲用房5800 m2,僅租金一項村集體每年可增加經營性收入50 多萬元。同時,流轉種植效益差、生產條件差的崗坡荒地土地4000 多畝,種植高端苗木,走出了頗具本村特色的鄉村振興道路。

2015 年開始,下甸村吹響脫貧攻堅戰號角,村兩委堅持授魚與授漁同步、造血與輸血結合的方式開展精準脫貧,為符合條件的貧困戶辦理政策性補貼,通過節日慰問等途徑助他們擺脫貧困。同時,安排技能培訓,解決工作需求,增加貧困戶的內生發展動力。近幾年,下甸村織開展全村農民技能提升培訓24 期,培訓人員850 多人,扶持村勞動力自主創業13 人,幫助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2 人。2019 年,全村全部實現脫貧。

3、創新生活

從2010 年開始,下甸村逐步在燕窩、戴家邊、下甸、崗頭上等15 個自然村建設健身文化廣場,裝備多種健身器材,既豐富村民的業余生活,也提高了幸福指數。

依靠非物質文化遺產秦淮花燈發源地山芋地自然村,下甸村積極開展試點打造,以秦淮花燈為載體、以非遺文化體驗為核心,整合花燈基地,計劃投資2000 多萬元,占地24.24 hm2,規劃“一核五區”,即打造秦淮花燈文化核心和農耕體驗拓展區、蔬菜采摘區、非遺文化體驗區、田園宜居生活區、秦淮花燈文創產業區。

三、華陽街道下甸村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經營中存在的問題

農業產業存在投入高、周期長、發展速度慢、投資回報不高等特點,很難短時間培育出產業創新“領頭雁”,需經過20~30 年發展,才能成為當地農業產業“領頭”人。下甸村現有的苗木產業、果蔬產業多為傳統的生產型農業經營主體而不是創新型,對產業創新的技術推動能力不足。同時,當地果蔬產業深加工程度低,農業附加值不高;一二三產業融合程度低,產業規模效應、品牌效應不明顯。

四、華陽街道下甸村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議

1、建強班子隊伍

選配好村級“領航”人,廣納賢才,將本地致富能手、返鄉創業人員、退伍軍人等各類優秀人才吸收進村“兩委”班子。同時加強對年輕干部的培養,提高村干部的政治素質和經營管理能力,建設懂經濟、善經營、會管理、能力強的村級干部隊伍,引領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健康有序發展[1]。

2、壯大集體經濟

根據下甸村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制定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路徑,在擴大現有農業產業資源優勢的基礎上,大力引進工商資本打造特色產業項目。立足村情特色,依托非物質文化遺產秦淮花燈發源地文化稟賦,打造“一核五區”,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成為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新動力,促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

3、加強農業科技創新

構建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深化農業產學研合作,加強與科研院校的合作,引進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以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業企業、農業合作組織、農業生產基地、農業園區為載體,打造科技創新基地。通過農業項目帶動、工商資本投入提高科技服務能力,提升現有傳統農業的科技創新成果,為新型農村集體經濟注入“智力”支持[2]。

4、推進農業產業化

在優質糧油產業、現代高效園藝業轉型升級的基礎上,一手抓農產品加工、流通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培植壯大,一手抓休閑觀光、都市農業、創意農業等新型業態轉型發展,拓展現代農業產業空間。以菜籃子工程和標準園建設為龍頭,打造城郊蔬菜產業集群。充分利用地緣優勢,使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逐步實現“園區景區化、產品禮品化、農民股民化”,通過“提一接二連三”路徑,實現農業的六次產業效應,為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多業態發展提供動力。

5、建設農業經營體系

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家庭農場為有效載體,帶動中小型農民專業合作社提檔升級,共同發展,做強農業特色產業。深入推進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加快促進產業、小農戶、合作社等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充分發揮句容市國家級生態市和全國農業綜合標準化示范市品牌效應,利用區位交通優勢,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服務平臺,繼續推進電子商務進村入戶,培育線上線下融合、網店實體店一體示范點[3]。

6、多途徑增加農民收入

加大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增加農民的工資性收入。大力發展立體復合種養,通過高素質農民培育、農業產業化扶持和休閑觀光農業引導等措施,實現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試點和完善農村“三大合作”改革,即在農村集體資產、農村承包土地、農村生產經營中,通過合作或股份合作的形式發展新型合作經濟組織,促進富民強村。

7、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

隨著華陽街道下甸村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穩步成長發展,不斷創新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帶動農民發展、共同致富的模式。發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依托“公司+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公司+家庭農場”等組織模式,通過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緊密合作,打通從農業生產與加工、流通、銷售、旅游等二三產業環節的連接路徑,示范帶動普通農戶共同發展。

五、結語

農村集體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對鄉村全面振興有著重要助推作用。需不斷完善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管理、運營、監督機制,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農民農村共同富裕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和制度保障。

猜你喜歡
華陽新型農村集體經濟
Channel parameters-independent multi-hop nondestructive teleportation
新型農村合作經營組織財務管理的特殊性研究
鄉村振興視域下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難點與對策——以濰坊市為例
村集體經濟是如何“無中生有”的?——楊陵區農村集體經濟的成長之道
壯大集體經濟的武夷山市實踐
破解空殼村,黨建如何引領——以漢濱區壯大集體經濟為例
馬鋼華陽
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組織發展研究
奔跑吧,村集體經濟組織!
“華陽柔印”成為中國柔印業領軍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