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用模糊理解機制及其歧義容忍度研究?

2022-02-13 10:00康響英
外語與翻譯 2022年4期
關鍵詞:容忍度歧義意圖

康響英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

【提 要】語用模糊的理解過程復雜,其推理難度與意圖凸顯度、話語連貫性、話語關聯性、共享背景知識等構成反比例關系。本文重點聚焦受話人,探討語用模糊的理解機制:受話人察覺話語反常是語用模糊理解的觸發條件,顯義、語境與話語標記語等相關照應為發話人交際意圖的解讀提供必要條件,受話人的歧義容忍度在加速發話人意圖的實現進程中發揮能動作用。

1 引言

語用模糊是語用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又名語用含糊、語用歧義。研究語用模糊生成機制的論文很多,但分別以“語用模糊+理解”“語用含糊+理解”“語用歧義+理解”為篇名搜索1979—2022年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只查到6篇論文。其中,邵有學(2006)是語用模糊理解機制專題研究中的代表。當然,有些學者雖然不是專題探討語用模糊的理解機制,但他們(吳亞欣2002;侯金國2005;李元勝2007;龐加光2008)也提出了影響寬廣的觀點。因此,與語用模糊生成機制相比,學界有忽視理解機制、聚焦說話人的傾向,鮮有學者從聽話人的歧義容忍度視角研究語用模糊的理解機制。然而,“語用模糊是說話人、聽話人和社會心理規約共同作用產生的交際策略”(龐加光2008)。本文基于模糊語言學、認知語言學等多學科理論,引入心理學重要概念歧義容忍度,探討人腦在復雜語境中如何消歧并識別發話人隱藏在語用模糊后面的真實意圖,旨在提高人們的語用能力,為計算機突破語用歧義瓶頸及提高智能檢索等模糊匹配技術提供學理支撐。

2 核心概念界定

目前學界對語用模糊、歧義容忍度的定義還沒有達成共識。關于前者,本文采用項成東(2001)的定義,即語用模糊是某一話語在特定語境中可能產生不同的理解,傳達數種言外行為或言外之力的現象。歧義容忍度也稱模糊容忍性、模糊容忍度。目前其有關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測量及其與其它變量的關系兩個方面。美國心理學家Frenkel-Brunswik(1948)最早提出該概念,認為它是一種涉及個體情緒和認知功能的人格變量。Budner(1962)的研究在學界影響深遠,他明確指出歧義容忍度屬于人格變量,個體的歧義容忍度值取決于他對模糊情境的反應。歧義容忍度是人們對不確定情境的接受度,與模糊不容忍處于同一維度上的兩個極端。McLain(1993)指出歧義容忍度是一個從接受到拒絕的漸進連續體,顯示了個體對待不完整信息的不同態度。Chapelle&Roberts(1986)認為,在有歧義的情形下,歧義容忍度高的人能更快適應變化和不確定的情境,并接受模糊不清的事物,把問題理出頭緒;而歧義容忍度較低的人則更喜歡穩定、明確的情境,不愿意冒險和創新,無法容忍模糊不清的事物。本文以Anderson&Schwartz(1992)的定義為依據,即歧義容忍度是“個體或群體在面對一系列不熟悉的、復雜的或不一致的歧義情景時進行信息知覺加工的方式”。

3 語用模糊話語特征及其理解過程

語用模糊話語的主要特征有:違反合作原則、削減最大關聯、傳遞強烈意圖、增加解讀難度。

3.1 語用模糊話語特征

語用模糊是發話人為了達到某種特殊的交際目的,把本可以清楚表達的意思,故意使用含糊的語言來表達(吳亞欣2002),因此,它與合作原則背道而馳。雖然語用模糊話語違背合作原則,但并不會舍棄關聯原則。當然,發話人故意削減了話語的最大關聯,弱化或隱去本應突顯的內容,以達到“弱陳”的語用效果??梢?,發話人“棄明投暗”,其目的并不是中斷交流,而是為了取得直白話語無法企及的豐碩效果,因而語用模糊肩負著傳遞發話人意圖的使命?!罢Z用含糊是一種意圖性很強的語言選擇”(吳亞欣2002),“語用模糊就是一種理據性很強的為實現特殊的交際目的和意圖而做出的語言選擇”(高鳳江2010)。為了取得預期效果,模糊話語舍易求難,故意壓制話語之間的關聯,因此語用模糊話語陌生化程度較高,理解難度更大,需要受話人付出的心力較大。

3.2 語用模糊話語理解過程

根據語用模糊話語理解難度,可以將其理解過程劃分為一級推導、二級推導與多級推導。

3.2.1 一級推導過程

只需要一級推導就能心領神會的語用模糊,其意圖凸顯度往往比較高,話語標記性弱。

例1:冬運會上他贏得了一塊獎牌。

比賽獲獎人們最關心的是這塊獎牌是金牌、銀牌還是銅牌?但發話人故意對此弱化回避,最大的可能是這塊獎牌只是銅牌,同時留給受話人猜想與拔高的空間即也存在獲得金牌的可能。由于“一塊獎牌”意圖凸顯度比較明顯,受話人通過簡單推導就能捕捉到發話人的意圖。

3.2.2 二級/多級推導過程

為提高認知能力,人們經常對世界萬物進行概念化、范疇化,這需要對之進行無標記/標記的區分。常見的事物及其詞語表達手段是“無標記式”,而罕見的、特殊的事物及其相應表達方式就是“標記式”。由于發話人的元語用意識較高,強標記語用模糊(以及標記密集度高的語用模糊)會降低可及性程度,增加受話人理解的負擔。其推理過程和方法與上例類似,只是可能需要二級(或更多層級的)推導,原有的語境假設被評估、被確認或被取消,新的假設形成并且被評估、被證實或被消除。

例2:A:我的烤牛肉哪里去了?

B:張明的狗看起來心情不錯。

表面上看,例2中B沒有遵守關系準則,其回答似乎是文不對題,對話缺乏連貫性,常規一級推導失敗。但仔細思考,發現兩者之間存在關聯性。顯義“張明的狗心情不錯”是果,受話人可以順藤摸瓜,推測狗心情好的原因可能有:出去遛彎、享受美食、和主人游戲玩耍等。一旦把狗的心情不錯與享受美食的因果關系相連,被隱藏的“享受美食”就凸顯出來,受話人就能迅速補全受損的最佳關聯:張明的狗吃了我的烤牛肉,因此它心情不錯。A要經過二級推導才能領會B的交際意圖。換言之,由于B的話語意圖凸顯度較低,A必須投入較大的心力來推理。

例3:Let Hiddink bepresident!

這句話是2002年6月“足球世界杯”期間韓國球迷的橫幅標語。Hiddink是韓國外籍教練,怎么能當韓國總統?再說韓國的總統任職并沒有到期。這個祈使句具體或明確的受眾是誰?這些都成為領會發話人語用意圖的障礙,因此這屬于強標記語用模糊,推理過程比較復雜。

一級推導:Hiddink想成為總統。

但外國人不可能當選韓國總統,且韓國現任總統任期并沒有結束,所以Hiddink成為總統是不可能的。

二級推導:發話人/受話人想讓Hiddink成為韓國總統。

這句話的受眾是誰?如果是球迷,他們有這樣的權力嗎?很明顯,球迷沒有這樣的權力。發話人有權力提出這樣的要求嗎?也沒有。發話人/受話人是否明白什么樣的人才有資格成為總統?該話語對歧義容忍度低的受眾構成較大的挑戰。只有雙方共享“最偉大的人才能成為總統”的觀點,下面的推導才能繼續向前:總統肯定是優秀的,Hiddink是優秀教練,他與總統具有“偉大”相似點。

三級推導:Hiddink是最偉大的教練。

受話人根據荷蘭教練Hiddink率領韓國足球隊過關斬將闖入半決賽的背景知識,原有的語境假設不斷被取消,如此循環往復,最終推導出發話人的交際意圖為歡呼“Hiddink是最偉大的教練”。

綜上所述,推理難度與意圖凸顯度、話語連貫性、話語關聯性、共享背景知識構成反比例關系,即意圖凸顯度高、話語連貫性與關聯性強、共享背景知識多,則推理難度小,反之亦然。

4 語用模糊理解機制

Sperber&Wilson(1985/1995:23)明確指出:“交際的成功不在于受話人識別言語的語言意義,而是在于其言語中推導出發話人的意義”?!把哉Z交際的成功與否取決于聽話人是否理解說話人的意圖”(龐加光2008)。那么受話人是如何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這么復雜的意義理解過程?

4.1 受話人察覺話語反常

每一種明示的交際行為都應設想為這個交際行為本身具備最佳的關聯性(Sperber&Wilson1986/1995:158)。為了達到交際的目的,發話人在表達自己時,會綜合考慮對方的身份地位、背景知識等歧義容忍度要素,盡力將自己的意圖用言語表達清楚,以達到交際中雙方的互明。在特定語境下,如果受話人覺察發話人言語在質量、方式、關系等方面明顯反常,受話人將透過信息意圖的背后去捕捉發話人的交際意圖。

再次回到例2。關系準則指所說的話語之間要有關聯,不能答非所問。發覺B的話語與自己的問題不匹配,A就會開始尋找B故意隱去的關聯信息:張明的狗為什么看起來心情不錯?它心情不錯與我的烤牛肉哪里去了有關聯嗎?B為什么要這么回答我的問題?因此,受話人察覺話語反常是語用模糊理解的觸發條件,這個反常就成為其后續目光的聚焦點,這大大縮小了檢索范圍,降低了解讀難度。

4.2 受話人在回溯中尋找照應

意識到“此處反常必有妖”,受話人會立即啟動解歧應急機制。受話人在常規解讀受阻后就會進行回溯推理,從發話人留下的痕跡中反推其交際意圖。那么受話人在回溯過程中為什么沒有迷失自己呢?受話人是怎樣進行逆向推理呢?

4.2.1 顯義為交際意圖解讀框定范圍

實際言語交際所傳達的意思比字面上的的意義要多。一句話的內容既包括字面內容,即顯義,又內嵌隱含內容,即超出字面的意思,也就是含義。語用模糊的語義指向是無窮的,可能是話語的顯義,也許是話語的深層含義——情感義、修辭義、象征義、言外義等,但真正的交際意圖是確定的?!盎ッ鳌笔菍崿F成功交際的關鍵因素,它是發話人為受話人提供傳遞信息意圖的的直接證據?!懊魇尽钡闹匾圆粌H在于對推理模式作了一種規定,更重要的是有了“明示”,受話人解讀發話人的交際意圖才有了方向和目標。明示行為所表現出來的證據對發話人的意圖有直接的影響(Sperber&Wilson1986/1995:52)。雖然語用模糊顯義和含義有時南轅北轍,但萬變不離其宗,兩者始終是血肉相連,打斷腿還連著筋。

例4:Tom is a machine.

例4將Tom比作機器(machine)。Tom是人,不是機器。字面意義解讀遇阻,察覺明示假設與語境不匹配后,受話人會思考這里是否有“暗礁”?于是受話人會再次回到顯義,以顯義為參照框架搜尋發話人的含義。機器的特征有“工作效率高”“冷漠無情”“連續不停地工作”“機器沒有人靈活”等等,受話人可以結合自己對Tom的了解構建隱含前提,鎖定發話人的交際意圖。因此顯義為交際意圖解讀框定了基本范圍。

4.2.2 語境為交際意圖解讀補全受損的關聯

模糊語言是一種非常依賴語境的語言(Ruzaite2007),語境和模糊度相互作用。語用模糊在言語中產生,其模糊性的產生和消除很大程度上都依賴于語境。通常,受話人根據發話人的明示行為,結合語境假設,尋找語境關聯,取得最大的語境效果,從而推導出說發話人的交際意圖。大多數情況下,語用模糊話語的解讀,僅靠顯義難以促成發話人交際意圖的傳達,如例5:

例5:他:你愿意嫁給我嗎?

她:我笨,又不漂亮。

例5中,她究竟是愿意還是不愿意?顯義在這里勢單力薄,無法完成使命。此時,受話人必須求助于語境。大多數時候,對話都發生在特定的語境中。特定語境攜帶一些特殊的背景知識,左右著交談雙方對話語的斟酌和解讀。

她的答與他的問不匹配。她的真實意圖是什么?他會再次回到字面意義,遵守就近省力原則,沿著顯義這條線索,從語境中找出與其最關聯的信息,縮小搜索的范圍?!拔冶?,又不漂亮”的顯義是“我比你差”,這是內斂女孩在自謙,不足以推斷出她同意嫁給他,也許她因為自卑而委婉拒絕他。自此,他還需要通過她一貫對自己的態度,結合當下的表情等語境假設來領會她的確切含義——矜持地表達“愿意”。語境補全了受損的關聯,成功傳遞了她的交際意圖?!霸谀承l件下,語句所提供和表征的信息缺乏特定信息和準確理解句子所必需的某些特征,而語境可以把這些特征補齊”(問芳蓮、盧植1999)。

又比如《高級英語》“訛詐”課文里公爵夫人與前來訛詐的保安歐吉維的對話(張漢熙2017):

例6:公爵夫人:我想你該不是為談論房間布置到這兒來的吧。

歐吉維:不是的,夫人,怎么會呢!不過,我確實喜愛高雅的東西……比如像你們那輛小轎車,就是停在飯店的那輛,美洲虎牌,是的吧?

歐吉維從“高雅的東西”過渡到“你們那輛小轎車”,以此開啟“恐嚇”行為,其意圖凸顯度較低,旁人無法意識到他這在實施“訛詐”。但由于會話雙方共有的背景知識:這輛小轎車犯下命案后逃離現場,因此公爵夫人立刻識破了歐吉維的語用模糊策略,雖然她假裝糊涂,試圖掩蓋這個事實。該例中背景知識補償了低意圖凸顯度,從而彌合了受損的最佳關聯,實現預期的最大語境效果。

4.2.3 元語用意識為交際意圖解讀指明方向

任何語言選擇過程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元語用意識指導和調控的,這種指導和調控最終又會在語用層面上得到表現。語用模糊是發話人在一定的交際意圖的驅使下所做的語言選擇,體現了說話人較高程度的元語用意識。雁過留痕,如果發話人有特殊的交際目的,他在做出語言選擇時就會有明顯的語用特征。換言之,元語用意識在發話人選擇語用含糊這種語用策略時所做的指導和調控會在語用層面上留下“語言痕跡”,使其意圖變得更加明顯。在這一過程中,有很多語言手段可以標示元語用意識,比較常見的有副語言特征、話語標記語等。這些特殊的語言手段為受話人選擇合適的語境來解釋話語提供了線索,還為其理解該話語字面意義之外的語用含意提供了推理的方向。它們是發話人元語用意識的重要證據。

例7:Yes,I'll buy you a mink coat,but I must first ask my boss for a promotion.

例7前半句“給你買貂皮大衣”是承諾,而后半句“老板是否給我升職”是條件?!癰ut”使發話人的語氣變得模棱兩可,并在很大程度上暗示這一承諾的不可實現性。話語標記語是發話人為了引導與制約受話人正確理解話語而選擇的語言標記,它有助于形成話語的連貫性與條理性?!邦愃芺ut和however這樣的話語標記語常常被認為是表達一種‘否定期待’的標記,暗示前、后述話語之間的意義相矛盾。因此,整個話語的意義很有可能與沒有出現話語標記語的話語意義相反”(莫愛屏2004)。發話人委婉駁回對方“購買貂皮大衣”的請求,避免直接拒絕帶來的尷尬,同時巧妙地推卸了責任。因此,“but”這個話語標記語隱含了發話人的意圖、情感和態度,為受話人解讀其意圖提供必要的背景假設。學者們(Risselada&Spooren1998;Fraser1999;Redeker1991)認為說話人使用話語標記語是為了給聽話人理解話語提供引導和標記,為話語理解提供方向。

4.3 受話人的歧義容忍度發揮推進能動作用

話語交際并不是從發話者到聽話者的單向行為,而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雙軸動態系統。話語角色的流動性是進行動態協商的重要手段和保證?!笆茉捜说哪挲g、性別、身份、語言水平、文化差異、共享知識等歧義容忍度變量都是語用模糊理解機制的影響因素”(康響英2020)。通常,受話人察覺發話人話語中有“暗礁”后開啟回溯推理,在顯義框定范圍內,借助語境與話語標記語“痕跡”,能夠解讀發話人的語用意圖,因為實際言語交際中的語用模糊其實并不含糊,其交際意圖往往是明確的(齊新剛2017:137)。但如果發話人意圖凸顯度較低,話語連貫性、關聯性較差,共享背景知識較少,其意圖解讀失敗后,發話人意識到受話人的語境假設有可能不是他意圖表達的假設時,會主動降低模糊度或者修正話語方式。當然,語用模糊的理解過程不完全由發話人掌控,“聽話人同樣可以利用語用模糊來接受或否決對方的語用模糊,變被動為主動”(冀新艷2020)。受話人歧義容忍度會驅動發話人將冗余/不足信息或者關聯度調整到合理范圍,激活受話人的相關認知域,構建話語雙方逐漸趨同的心理空間,從而重新引發語用模糊效果實現的關聯點。

歧義容忍度高的受話人會通過協商、限制、甚至消除發話人的模糊策略。相反,歧義容忍度低的受話人會拒絕合作,發話人的語用意圖傳遞失敗?;氐嚼?,就(B)的回答“張明的狗看起來心情不錯”可能會有以下2種回答:A1:你是說張明的狗吃了我的烤牛肉嗎?A2:你答非所問什么意思???不想與你說話了。A1歧義容忍度較高,他沒有完全領會,于是用話語標記語(你是說……)來確認對方的意圖;A2歧義容忍度較低,他放棄“解謎”,B的模糊策略遇阻,誤會或語用失誤就此產生。

“在一些語言交際活動中,交際雙方為了獲得有利和主動地位,往往盡力壓制對方使用模糊語言的空間”(范武邱2007)。受話人在確認對方的意圖時會根據雙方社會地位的不同而做相應的調整。如果雙方地位相當或者雙方比較熟悉,受話人可以使用話語標記語來挑明對方話語可能隱含的幾種闡釋,迫使對方不得不從中做出選擇(例8),或者用更清晰明了的語言重新敘述或概括對方的模糊性話語(例9),以此限制、修正甚至消除對方話語中的語用模糊,阻止對方繼續裝糊涂或逃避責任。

例8:Are you apologizing or criticizing me?

例9:Do you mean that you disagree to dine with me together at this weekend?

當交際一方處于劣勢地位,處于強勢地位的發話人往往模糊容忍度低,他通常會設法調控、制約或阻止對方使用含混的表達方式。

例10:公訴人:那你哥哥張某某就跟你說,做面罩打風錘用,你怎么想的?

被告:當時我沒怎么想……他說現在窯上特干嗆……他說你給我買點布來,扎兩個頭罩……

公訴人:用過嗎?做完用過嗎?

被告:做完以后沒用過好像是,做完以后……

公訴人:你別好像?。蚊勒?003:333)

例10中公訴人處于強勢地位,詢問中他希望得到明白無誤的回答,但被告為掩蓋犯罪事實,回話時總是試圖“打太極”,公訴人采用祈使句“你別好像!”警示被告,限制他繼續通過語用模糊策略蒙混。因此,受話人的歧義容忍度可以調控并加速發話人意圖的實現進程。

5 結語

與學界青睞語用模糊生成機制,且聚焦發話人視角相比,理解機制與受話人一直處于受冷落的狀態。本文基于語用模糊話語的主要特征,從受話人視角探討語用模糊的理解機制,提出受話人察覺話語反常是語用模糊理解的觸發條件,顯義為模糊話語交際意圖解讀框定范圍,語境補全受損的最大關聯。發話人交際意圖的唯一性為模糊話語理解提供了原型參考,其話語中的標記語為解碼指引了方向。受話人是支配言語行為的重要因素,其歧義容忍度能左右發話人交際意圖的實現進程。意圖凸顯度高、話語連貫性與關聯性強、共享背景知識多,則推理難度小,反之亦然。當然,交際不僅要考慮受話人的歧義容忍

度,還要合乎對方的心理需要。合心方能有味,否則會導致語用失誤。

猜你喜歡
容忍度歧義意圖
原始意圖、對抗主義和非解釋主義
陸游詩寫意圖(國畫)
制定法解釋與立法意圖的反事實檢驗
現代漢語歧義類型的再討論
淺談歧義容忍度與二語習得
eUCP條款歧義剖析
語文教學及生活情境中的歧義現象
初中生歧義容忍度與聽力成績的相關性分析
基于關聯理論的歧義消除研究
燕山秋意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