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氏針彈性固定手指伸肌腱止點撕脫骨折的療效分析

2022-02-13 01:02苗杰夏曉明朱乾彬王嘉齡
世界復合醫學 2022年11期
關鍵詞:患指克氏屈曲

苗杰,夏曉明,朱乾彬,王嘉齡

宜興市第二人民醫院手外科,江蘇宜興 214221

錘狀指是末節指骨背側部分匯集的指伸肌腱斷裂,導致位于手指末節的指體無法主動伸直,從而形成被動屈曲畸形狀態[1]。通常由正常伸直狀態的遠節指間關節(distal interphalangeal joint, DIPJ)突然受到猛力屈曲傷害,如手接球、戳傷或無意碰撞導致的運動損傷或扭傷所致[2]。若早期未進行適當處理,會導致關節疼痛、骨關節炎及DIPJ 伸直受限,晚期會造成近指間關節(proximal interphalangeal joint, PIPJ)過伸畸形,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3]。目前臨床上修復方法較多,其中克氏針固定為較常用的方式,具體固定方式有彈性固定與剛性直接固定。本研究通過對2019年4月—2021年5月期間宜興市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45 例錘狀指患者的臨床資料展開回顧性分析,根據兩種克氏針不同的固定方式,比較其療效與并發癥情況,來探究更為有效的固定方式,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對本院收治的45 例錘狀指患者的臨床資料展開回顧性分析,根據手術治療方式進行分組,A 組24例,采用克氏針彈性固定,男17 例,女7 例;年齡19~62歲,平均(34.45±7.24)歲;體質指數(body mass index,BMI)19~33 kg/m2,平均(23.17±4.17)kg/m2;根據Wehbe和Schneider 分型[5]:Ⅰa 型9 例,Ⅰb 型7 例,Ⅱa 型5 例,Ⅱb 型3 例。B 組21 例,采用克氏針剛性直接固定,男16 例,女5 例;年齡18~59 歲,平均(33.67±6.83)歲;BMI 17~32 kg/m2,平均(22.94±3.79)kg/m2;分型:Ⅰa 型8 例,Ⅰb 型5 例,Ⅱa 型4 例,Ⅱb 型4 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BMI、分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診斷符合骨性錘狀指相關診斷標準者[4];②新鮮骨折(骨折時間<3 d)者;③患者年齡18~65歲;④術后隨訪記錄完整者。排除標準:①傷指既往有損傷史者;②患有重大基礎類疾病者,本身愈合能力較差;③傷指已經過其他外科手術治療者;④患者術前指關節功能不佳,合并骨性骨關節炎者;⑤陳舊性(骨折時間>3 d)或病理性骨折者;⑥術后失聯,隨訪記錄無法完善者。

1.3 方法

兩組患者于患指指根神經阻滯麻醉后手術。A 組采用克氏針彈性固定手指伸肌腱止點:在關節處作Z 形延長切口,充分顯露伸肌腱及骨折塊,清理與縫合肌腱斷端組織,將骨折塊進行歸位復原。隨后先取1 枚直徑1.0 mm 的克氏針,將處于伸直狀態的遠指間關節進行固定,隨后再取1 枚直徑0.8 mm 的克氏針從中節指骨背側適當位置鉆入。將針尾折彎,并保留尾端約3 mm 長度,之后再用C 臂機觀察克氏針固定及骨折復位的情況,根據患者相應情況,適當地調整彈性固定針的長度與尾端方向。B 組采用常規克氏針直接固定:同樣作Z形切口,對肌腱及骨折塊進行上述同樣操作。取1 枚直徑1.0 mm 的克氏針從指尖軸向植入,將DIPJ 固定于0~5°過伸位,隨后從中節指骨骨面與撕脫骨折塊背側呈35~45°的位置,取1 枚直徑1.0 mm 的克氏針鉆至掌側骨皮質,之后利用C 臂機觀察骨折復位情況。兩組術后均對患指提供牢固的支具進行固定,DIPJ 處伸直狀態,在隨后的2~3 周內拆線。術后6~7 周內拆除支具,對患指進行主動屈伸鍛煉。并利用X 線觀察骨折愈合情況,未發現相關影響情況下,6 周后去除克氏針并加強功能訓練,直至恢復到正?;顒臃秶?。

1.4 觀察指標

①術后3~8 個月內進行隨訪調查,記錄遠斷端肌腱長度、手術時間、骨性愈合時間;②觀察指甲畸形、延遲拆線、甲根壓迫及指背側疼痛癥狀、再現錘狀指畸形、切口感染、克氏針松動、針眼感染等不良事件發生情況;③術后隨訪3~8 個月,以末次隨訪結果為最終結果,使用量角器測量患指DIPJ 手術前后靜止狀態下屈曲角度以及術后主動屈曲角度,并與健側對應指活動度進行比較;④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6]評估患指被動屈曲DIPJ 至最大關節活動度時疼痛程度,總分1~10 分,疼痛程度與分數成正比;⑤參照手指總主動活動度(total action motion, TAM)[7]測量評定標準評價患者手功能恢復情況,總分16 分,分值越高提示手指活動度越好,以13~16 分為優秀(活動正常);9~12 分為良好(TAM>健側的75%);5~8 分為尚可(TAM>健側的50%);4 分及以下為差(TAM<健側的75%),優良率=(優秀例數+良好例數)/總例數×100.00%。

1.5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進行秩和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圍術期相關指標及疼痛評分比較

兩組術中遠斷端肌腱長度、手術時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A 組術后骨性愈合時間顯著短于B 組,術后VAS 評分低于B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圍術期相關指標及疼痛評分對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perioperative relevant indexes and pai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表1 兩組患者圍術期相關指標及疼痛評分對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perioperative relevant indexes and pai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s)

組別A 組(n=24)B 組(n=21)t 值P 值遠斷端肌腱長度(mm)4.21±1.24 4.06±1.41 0.380>0.05手術時間(min)41.24±6.12 44.57±7.68 1.618>0.05骨性愈合時間(d)38.87±4.25 42.35±5.12 2.491<0.05 VAS 評分(分)3.06±1.02 4.57±1.78 3.547<0.05

2.2 兩組患者術后患指DIPJ 主動活動功能比較

A 組患指屈曲角度較B 組更大,患指活動度較B 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A 組患指伸直受限程度較B 組較小,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患指DIPJ 主動活動功能對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DIPJ active function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operation[(±s),°]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患指DIPJ 主動活動功能對比[(±s),°]Table 2 Comparison of DIPJ active function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fter operation[(±s),°]

組別A 組(n=24)B 組(n=21)t 值P 值屈曲角度46.98±11.24 37.87±10.25 2.825<0.05伸直受限程度5.82±2.34 6.15±1.69 0.535>0.05活動度42.97±2.45 37.64±3.12 6.412<0.05

2.3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及TAM 評定情況比較

術后并發癥:A 組中有1 例出現指甲畸形,2 例出現因皮緣淺表結痂而延遲拆線,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為12.50%;B 組4 例出現因皮緣愈合后對合欠佳而延遲拆線,1 例出現甲根壓迫及指背側疼痛癥狀,1 例再現錘狀指畸形,1 例出現指甲畸形,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為33.33%。兩組均未出現切口感染、克氏針松動、針眼感染等現象,A 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B 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736,P>0.05)。

TAM 評定情況:A 組中,療效尚可2 例,療效良好4例,療效優秀18 例,優良率為91.67%;B 組中,療效尚可6 例,療效良好5 例,療效優秀10 例,優良率為71.43%。A 組療效情況顯著優于B 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2.002,P<0.05)。

3 討論

指伸肌腱止點位于手指末節指骨背側,由牽附于末節指骨基底部的指伸肌腱的側腱束末端組成[8]。DIPJ背側的伸肌腱末端側腱束是手指中的重要腱束,與手指中的掌側指伸屈肌腱、PIPJ 背側的中央肌腱束共同維持著手指的正常外觀及功能[9]。當前臨床上關于骨性錘狀指的治療方法種類多樣,一般對于骨折關節面損傷程度≤1/3 的情況,臨床通常建議以保守治療為主;當出現關節面損傷程度>1/3 或關節面的骨折塊整體碎裂情況時,臨床通常建議以手術治療為主,如采取骨錨釘指伸肌腱止點固定、鋼絲抽出法、切開內復位克氏針固定、肌腱縫合法等方式,彼此各有優缺點[10-12]。而目前臨床上較常用切開復位克氏針固定方式,治療骨折塊碎裂或>1/3 關節面類型的骨性錘狀指,通過閉合復位克氏針阻擋固定撕脫骨塊,具有術后相關并發癥較少、創傷范圍較小、操作簡單便捷等優點[13-14]。而克氏針固定有常規剛性固定與彈性固定兩種不同方式,兩者各有優缺。

本研究中彈性固定法將阻擋針與固定針通過折彎形成L 形彈性結構,可有效防止出現克氏針剛性固定時,兩枚克氏針發生骨折塊受力不均的情況,而利用位于指骨背側的阻擋針,可持續性的對骨折塊進行彈性加壓,避免過多的克氏針直接穿刺骨折塊造成骨質碎裂的風險,且可以有效防止骨折塊發生位移或旋轉,有利于骨折愈合[15]。本研究中彈性固定A 組術后愈合時間明顯短于傳統剛性固定B 組(P<0.05),A 組術后被動屈曲DIPJ 至最大關節活動度時疼痛程度明顯低于B 組(P<0.05),且術后末次隨訪時,A 組DIPJ 主動活動功能中的屈曲角度與活動度顯著優于B 組(P<0.05)。彈性固定能較為精準的扣壓骨折塊,而且彈性固定后能允許DIPJ 地微動,后期DIPJ 功能恢復情況更好。本研究結果也顯示,A 組的TAM 評定優良率可達91.67%,高于B 組的71.43%(P<0.05)。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術后并發癥情況均較少,且A 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B 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閆浩等[16]的研究結果顯示,錘狀指經克氏針彈性固定治療后,患指主動屈曲角度為(82.67±6.78)°,其被動屈曲時VAS 評分為(3.06±1.06)分,治療后優良率為83.33%,患者平均滿意度為4.2 分,彈性固定治療效果較為有效。此外,本手術方式中使用Z 形手術切口,該方式能有效減少創口的暴露面積,且術中的克氏針多為經皮固定方法,利用該法可以盡可能地降低甲床所受損傷與創傷面積,能夠有效減少克氏針對關節囊局部軟組織的干擾,減輕局部組織的粘連情況,利于術后DIPJ 功能恢復。

綜上所述,克氏針彈性固定治療骨性錘狀指畸形較常規直接固定方式療效更佳,患者患指并發癥、主動活動功能及優良率均較佳,能縮短患者術后愈合時間,減輕患者疼痛情況,適用范圍較廣,但需要二次手術取出克氏針及調整相應角度,對于術中操作具有一定要求。

猜你喜歡
患指克氏屈曲
微創克氏針經皮固定治療第5掌骨骨折
除草劑敵草快對克氏原螯蝦(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基于Delphi的運動處方對斷指再植術患者手功能、手指活動度及患指感覺恢復的影響
鈦合金耐壓殼在碰撞下的動力屈曲數值模擬
和營止痛湯治療指屈肌腱斷裂修復術后肌腱粘連的效果研究
延續性護理對手外科患者術后患指功能訓練的效果評價
加勁鋼板在荷載作用下的屈曲模式分析
三種生物制劑農藥對克氏原螯蝦影響研究初報
克氏針骨穿輔助復位石膏固定治療難復型尺橈骨骨折
彈響指 自我推拿來調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