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看四庫館臣的賦學觀

2022-02-14 00:15
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賦體四庫宋玉

黃 倩

(河北師范大學 文學院,石家莊 050000)

賦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有韻文體,介于詩和散文之間,講求文采、韻律,兼具詩歌和散文的性質。賦作為文體發源于先秦,成熟于兩漢,歷宋、元、明、清綿延不息。其體可分騷體賦、散體賦、抒情小賦、俳賦、律賦、文賦等。漢代帝王重視賦體,呈現尚辭藻、重諷喻的賦學傾向。魏晉六朝曹丕強調 “詩賦欲麗”[1],劉勰提出 “ 鋪 采 摛 文,體物寫志也”[2],開始重視賦的藝術審美,抒情性高于政治性。唐、宋開科試賦,賦成為文人抒發政治言論的載體,政治性超越文學性。元、明時期,在復古思潮影響下,文人多復歸漢魏賦風。清人在調和前代的基礎上,在賦中融入了經世致用思想。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簡稱《四庫全書總目》《四庫總目》《四庫提要》,共二百卷,是清代紀昀等編纂的一部大型解題書目,是中國古典目錄學方法的集大成者?!端膸烊珪偰刻嵋罚ㄒ韵潞喎Q《四庫全書總目》)收錄賦作上起戰國,下至清乾隆時期,主要為唐代以來之作,其中:史部地理類收錄賦集2部、術數類收錄10部、藝術類收錄2部,集部別集類收錄3部、總集類收錄7部,子部類書類收錄9部,共收錄33部。主要輯錄者有紀昀、陸錫熊、曹秀先、姚鼐、戴震、程晉芳、邵晉涵等,收錄的賦作集中體現了四庫館臣的賦學觀。

學界對《四庫全書總目》文體學思想研究多集中在詩學觀、散文觀、小說觀等方面[3],對賦學觀的研究還不夠細化,對賦學源流、賦體發展史等相關問題的研究還有待深入。本文擬通過梳理《四庫全書總目》所收錄的賦作,分析四庫館臣的賦體源流觀,厘清他們對賦體發展史的建構,進而明晰四庫館臣的賦學觀。

一、四庫館臣對賦體起源的認識

《四庫全書總目》所收錄的賦作體現了四庫館臣對賦體起源的獨特認識。在考證賦體起源時,《四庫全書總目》兩次提及賦為 “古詩之流”[4],認為賦體源頭應追溯至詩歌。四庫館臣的這一觀念淵源于漢人班固,班固的《兩都賦序》記載: “賦者,古詩之流也?!盵5]《漢書·藝文志》記載: “大儒孫卿及楚臣屈原,罹讒憂國,皆作賦以諷,咸有惻隱古詩之義?!盵5]班固認為賦體源自古詩,指出荀子、屈原的賦與古詩一樣都有諷諫的功用。從四庫館臣 “以儒家詩學思想為旨歸” 、追求 “興觀群怨” 的詩學觀可以看出[6],四庫館臣認同班固對賦的認識,認為賦起源于古詩,帶有古詩諷諫的特點。四庫館臣對賦本 “古詩之流” 的認同,將賦與詩比肩,將賦納入正統文學之中,從而抬高賦體地位,提升賦體的價值意義。

四庫館臣對屈原、宋玉作品辭、賦歸屬的討論,體現他們對賦體的獨特認識?!端膸烊珪偰俊ぜ靠倲ⅰ酚涊d: “古人不以文章名,故秦以前書無稱屈原、宋玉工賦者?!盵4]《四庫全書總目·楚辭類小序》記載: “裒屈、宋諸賦,定名《楚辭》,自劉向始也?!盵4]認為屈原、宋玉之作本是賦,后世之所以歸為楚辭,是源于劉向的定名。此外,從四庫館臣的著作中也能看出他們對屈原、宋玉作品歸屬的認識。姚鼐在《古文辭類纂》中,認同《漢志》的賦體界定,將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歸至賦類,不同于后世區分騷、賦的分類方式。戴震的《屈原賦注》序曰: “書稿既就,名曰《屈原賦》,從《漢志》也?!盵7]同樣依從《漢志》的分類方式??梢?,四庫館臣認為屈原、宋玉之作應該歸為賦類。

《四庫全書總目》于集部單列楚辭一類,沿襲《隋書·經籍志》的觀念?!端膸烊珪偰俊酚涊d: “《隋志》集部以《楚辭》別為一門,歷代因之。蓋漢、魏以下,賦體既變,無全集皆作此體者。他集不與《楚辭》類,《楚辭》亦不與他集類,體例既異,理不得不分著也?!盵4]《隋書·經籍志》記載: “《楚辭》者,屈原之所作也……楚有賢臣屈原,被讒放逐,乃著《離騷》八篇……弟子宋玉,痛惜其師,傷而和之。其后,賈誼、東方朔、劉向、揚雄,嘉其文采,擬之而作。蓋以原楚人也,謂之‘楚辭’?!盵8]《隋書·經籍志》認為楚辭與賦各為一體,屈原等人所作是楚辭而非賦。四庫館臣雖然認為屈原、宋玉的作品是賦,但在分類時又采納《隋書·經籍志》將楚辭作為一類的觀點,可見四庫館臣的賦學源流觀廣博寬泛但又存在矛盾。

此外,四庫館臣推崇屈原、宋玉、荀子初創賦體?!端膸烊珪偰俊びv代賦匯》記載: “賦雖古詩之流,然自屈、宋以來,即與詩別體?!?《四庫全書總目·畫山水賦》記載: “考荀卿以后,賦體數更?!盵4]認為屈原、宋玉、荀子三人創立了賦體,在賦體發展變化中功不可沒。四庫館臣之所以將此三人獨立出來,源于對賦體發展變化的敏銳把握。 “自屈、宋以來,賦與詩別”[4],認為屈原、宋玉二人將賦與詩別體,使賦成為獨立文體; “荀卿以后,賦體數更”[4],肯定荀子發展、穩固了賦體,成就了漢賦一代之文學??梢?,四庫館臣推崇屈原、宋玉、荀子三人創立賦體,肯定他們的歷史地位。

綜上,四庫館臣從溯源入手,力圖還原漢人的賦學觀,體現他們公允權威、實事求是的正統學術觀念。

二、四庫館臣對賦體發展史的認識

《四庫全書總目》在收錄賦作中勾勒出賦體的簡明發展史,高度認同漢魏古賦在文學史上確立體例的歷史地位,強調科考對賦體功用的影響。

(一)認同漢魏古賦在文學史上的歷史地位

漢代正式確立賦的體例。漢魏是中國古代賦體發展的黃金時期,賦成為漢魏時期最具代表性、最能彰顯時代精神的文學樣式?!端膸烊珪偰俊芬詽h魏為時間點劃分賦體發展,體現四庫館臣對賦體發展關鍵期的捕捉?!端膸烊珪偰俊ぜ靠倲ⅰ酚涊d: “古人不以文章名,故秦以前書無稱屈原、宋玉工賦者。洎乎漢代,始有詞人?!盵4]強調自漢代開始,才有專作辭賦之人?!端膸烊珪偰俊ぬ蒲拧酚涊d: “且賦雖古詩之流,而自漢以來,體裁久別?!?《四庫全書總目·楚辭類·小敘》記載: “蓋漢、魏以下,賦體既變,無全集皆作此體者?!盵4]認為漢代以來賦脫離詩歌束縛,自成一體。四庫館臣以漢魏為時間點,從專作賦者、賦體獨立兩方面認同漢魏之賦在文學史上的歷史地位,肯定漢魏之賦在賦體發展史上的關鍵作用。

四庫館臣對漢魏古賦的推崇,一定程度上受元、明賦學觀念、復古思潮的影響?!端膸烊珪偰俊す刨x辨體》記載: “其論司馬相如《子虛》《上林賦》,謂問答之體其源出自《卜居》《漁父》,宋玉輩述之,至漢而盛。首尾是文,中間是賦,世傳既久,變而又變。其中間之賦,以鋪張為靡,而專于詞者則流為齊、梁、唐初之俳體。其首尾之文,以議論為便,而專于理者,則流為唐末及宋之文體。于正變源流,亦言之最確?!盵4]元人祝堯推尊漢魏古賦,四庫館臣高度認可祝堯《古賦辨體》以漢魏古賦為尊的賦學源流思想,認為齊、梁、唐初之俳體、唐末及宋之文體皆源于漢魏古賦。從《四庫全書總目》所錄元代賦作,也可以看出四庫館臣對漢魏古賦文學史上歷史地位的認同。同時,明人的賦學觀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四庫館臣對漢魏之賦歷史地位的確立。明代主張復古,宣揚 “唐無賦” ,推尊漢代古賦及魏晉六朝駢賦?!端膸烊珪偰俊肥珍浟嗣鞔豆艃贰恶壵Z雕龍》等作品,四庫館臣對此類作品的收錄,說明他們在選賦時受到明代賦學觀的影響,更加關注漢魏之賦。

《四庫全書總目》還體現四庫館臣對漢魏 “典實博麗” 賦風的喜愛?!端膸烊珪偰俊す艃酚涊d: “其漢魏賦頌之類,雖非四六,而典實博麗,已開對偶之漸者,亦并取焉?!盵4]認為漢魏賦頌具有 “典實博麗” 的一面。四庫館臣對漢魏古賦風格的認識多建立在 “典實博麗” 之上, “典實” 與浮華相對,說明漢賦有所闡發,不浮華空虛,以賦行惻隱諷諫之事; “博麗” 說明漢魏古賦氣勢宏博,辭藻華麗。四庫館臣選擇漢魏 “典實博麗” 之賦,符合統治者的審美需求和儒家的教化需要。

(二)強調科考對賦體功用的影響

唐代以來賦成為進士科考試和一些制科考試的重要文體之一,科舉試賦一定程度上影響賦體發展?!端膸烊珪偰俊穼μ?、宋、元三朝科考之賦的收錄與批評,體現四庫館臣對賦體現實需要的認識,一定程度上體現清代對科舉試賦的要求。

四庫館臣多批評唐、宋、元科考之賦為程式之作?!端膸烊珪偰俊ば煺衷娰x》記載: “其賦句雕字琢,不出當時程式之格,而刻意鍛煉,時多秀句?!盵4]指出唐賦有 “程式之格” ?!端膸烊珪偰俊ご笕x會》記載: “皆南宋程式之文,按宋禮部科舉條例,凡賦限三百六十字以上成。其官韻八字,一平一仄相間,即依次用,若官韻八字平仄不相間,即不依次用……拘忌宏多,頗為繁碎。又淳熙重修文書式……是下筆之時先有三四百字禁不得用,則其所作茍合格式而已。其浮泛庸淺于手一律亦不足怪矣?!盵4]認為南宋科舉試賦創作規則有限制字數、考究用韻等,直言其 “拘忌宏多,頗為繁碎” “茍合格式” “浮泛庸淺” ?!端膸烊珪偰俊悇t遺音》稱所收賦作 “皆應舉時私擬程式之作” ,言 “元代設科例用古賦。行之既久,亦復剽竊相仍,末年尤甚”[4],認為元代科舉試賦因施行過久而陷于陳腐。這種觀念與四庫館臣的創新意識有極大關聯,足見他們對文學求新的追求。

四庫館臣雖然批評科舉之賦為程式之作,但對優秀科考賦作還是給予一定的肯定?!端膸烊珪偰俊悇t遺音》記載: “維楨才力富健,回飆馳霆激之氣,以就有司之繩尺,格律不更,而神采迥異。遽擬諸詩人之賦,雖未易言,然在科舉之文,亦可云卷舒風云,吐納珠玉者矣?!盵4]肯定楊維楨的科考之賦具有雄闊凌厲的氣勢,格律運用恰到好處,賦作 “神采迥異” ,成為科考賦的上乘之作。實際上,楊維楨的賦學觀繼承了揚雄 “詩人之賦麗以則,詞人之賦麗以淫” 的觀點[9],他的 “麗” 與 “則” 賦學觀充分體現在他所編的《麗則遺音》一書中。具體而言, “麗” 指賦作對格律的靈活運用,對漢魏古賦夸張虛構手法的繼承,作品有《鳳凰古賦》《銅雀瓦賦》等; “則” 指賦作重視禮樂教義,宣揚儒家正統經義思想,體現治世之心,作品有《吊伍君賦序》《 畤泰 賦》等?!端膸烊珪偰俊穼罹S楨賦的贊揚,一定程度上體現四庫館臣對科考之賦 “麗” 與 “則” 風格的期許,體現四庫館臣倡導健康、有價值科考之賦。

實際上,四庫館臣對楊維楨賦風的推崇,是出于對科考之賦功用的認識,認為科考之賦應該體現儒家經世致用的一面。清代開博學鴻詞科考賦以及翰院試賦,重視賦的社會功用。四庫館臣同樣站在儒家正統經義思想之上,宣揚經世致用的文學觀念?!端膸烊珪偰俊し怖酚涊d: “庶讀者知致遠經方,務求為有用之學?!盵4]說明編纂《四庫全書總目》的目的為經世致用,為當代文人提供符合正統教化的創作范本,體現官方的學術思想。四庫館臣正是看到楊維楨 “麗” 與 “則” 的科考之賦蘊含經世致用思想,故推崇其科考賦作,為清代科舉試賦提供借鑒和參考。

三、四庫館臣的賦體追求

從《四庫全書總目》收錄的賦作,可以看出四庫館臣在賦體功用和藝術風格兩方面的賦體追求。

(一)功用上追求經世致用、教化于民

《四庫全書總目·凡例》記載: “圣賢之學,主于明體以達用……凡斯之類,并辟其異說,黜彼空言,庶讀者知致遠經方,務求為有用之學?!盵4]可見,四庫館臣具有強烈的經世致用意識。從以下 《四庫全書總目·御定歷代賦匯》的記載,可以看出《四庫全書總目》收錄了自屈原、宋玉以來的典型賦作。

是編所錄,上起周末,下迄明季,以有關于經濟學問者為正集。分三十類三千四十二篇。其勞人思婦、哀怨窮愁、畸士幽人、放言任達者,別為外集,分八類計四百二十篇。旁及佚文墜簡,片語單詞,見于諸書所引者,碎璧零璣,亦多資考證。裒為逸句兩卷,計一百一十七篇……揚雄有言,能讀千賦則能賦,是編且四倍之。學者沿波得奇,于以黼黻太平,潤色鴻業,亦足和聲鳴盛矣。[4]

《四庫全書總目·御定歷代賦匯》中的分類及選賦數量均體現經世致用的學術取向。分類以經濟學問者為正,以彰顯士子考功的實用精神;以勞人思婦、哀怨窮愁等為外集,強調賦的文學功能讓位于政治功能。此外,直接點明清代學者喜愛 “黼黻太平,潤色鴻業” 之賦。數量上,經濟學問類有三千余篇,外集只有四百余篇,數量差異也體現清初經世致用的賦學傾向?!端膸烊珪偰俊v朝賦格》記載: “是編匯選歷代之賦分為三格。曰文賦、曰騷賦、曰駢賦,于三格之中又各分五類,曰天文、地理、人事、帝治、物類。起自荀卿宋玉下迄元明, 壻每格前有小引皆其 沈季友所作。騷賦之引則為騷賦一篇,駢賦之引則為駢賦一篇,殊為纖仄,古無是例也?!盵4]編選歷代之賦從內容上分為五類:天文、地理、人事、帝治及物類,說明清初統治者選賦有為后世提供文體示范之意,重視賦穩定社會的功能,體現出強烈的經世致用意識。

《四庫全書總目》多次以 “詞義簡明” 評價所收錄的賦集,體現四庫館臣喜愛 “簡明精審、文義通達” 之作?!端膸烊珪偰俊て骈T遁甲賦》記載: “其于奇儀飛伏之理,詞意明簡,尚不至于荒詭?!?《四庫全書總目·人論大統賦》記載: “其書專言相法,詞義頗為明簡?!盵4]《四庫全書總目·三命指迷賦》記載: “所論大抵專諸子平與夾馬夾祿拱庫拱貴,辯論詳盡。往往為他家所未發。而拱庫一條尤稱精晰。其他文義通達,亦多有可取?!盵4]四庫館臣贊賞 “詞義簡明、文義通達” 之賦,是因為這類作品通俗易讀,便于實施文教統治?!端膸烊珪窞榉铍肪幾?,代表中央集權下的文教宣傳范本,體現統治集團教化于民。 “簡明精審” 之作符合這一目的,故選賦要彰顯這項現實意義??滴鯙椤队v代賦匯》作序時曾言: “殆及元而始不列于科目。朕以其不可盡廢也,間嘗以是求天下之才,故命詞臣考稽古昔,搜采缺逸,都為一集,親加鑒定,令???。為敘其源流興罷之故,以示天下,使凡為學者知朕意云?!盵10]康熙重視賦體,直言其編纂是為了 “示天下” “知朕意” ,強調儒家教化??梢?,康熙年間的《歷代賦匯》即告示天下,收集歷代的賦是要教化士子文人。

(二)風格上喜愛典雅、征實之作

清代樸學派在詮釋經學時主張 “通儒之學,必自實事求是始”[11],通過理證、書證、物證等考據方法獲得正確解經所必需的真實材料,進而依據這些確實材料來理解經義,謂之 “征實之學” 。征實也由此成為一種審美理念。受樸學影響,四庫館臣多喜愛征實之賦,反對纖仄浮談之風。

《四庫全書總目·凡例》開宗明義強調編纂原則, “今所采錄,惟離經叛道、顛倒是非者,掊擊必言;懷詐挾私、熒惑視聽者,屏斥必力” “以考證精核、論辨明確為主,庶幾可謝彼虛談,敦茲實學”[4]。四庫館臣強調實體達用的儒家治學思想,反對不符合儒家正統的 “離經叛道” “熒惑視聽” 之作,摒棄不符合事實的虛言。四庫館臣多次在《四庫全書總目》中表露出對典雅、征實之作的喜愛?!端膸烊珪偰俊こr賦》記載: “同刑科給事中王敞使朝鮮,因述所見聞以作此賦,又用謝靈運《山居賦》例自為之注,所言與《明史·朝鮮傳》皆合。知其信而有征,非鑿空也……往返所作詩文不及此賦之典核?!盵4]指明《朝鮮賦》的創作緣起為 “述所見聞” ,強調賦作所言之事與史書記載吻合,且與其詩文比較,認為其賦具有 “典核” 的特點—— “典” 即典雅、莊重, “核” 即確實、有根據?!端膸烊珪偰俊x》記載: “十朋文章典雅,足以標舉茲邦之勝,鑄以當時之人,注當時之作,耳聞目見,言必有征,視后人想象考索者,亦特為詳贍?!盵4]四庫館臣認為王十朋的賦言辭有典據,高雅而不淺俗,且 “言必有征” ,皆有出處??梢?,四庫館臣追求典雅、征實的賦風。

四庫館臣在輯錄賦作時自覺摒棄纖仄虛談、陳因牽湊之風?!端膸烊珪偰俊v朝賦格》在評沈季友時說: “騷賦之引則為騷賦一篇,駢賦之引則為駢賦一篇,殊為纖仄,古無是例也?!盵4]“纖仄” 是說其小引文辭纖巧、文風不正,不符合儒家實體達用的要求?!端膸烊珪偰俊て骈T遁甲賦》記載: “其賦中注釋則大抵江湖術士摭拾浮談,無所闡發也?!盵4]批評其注釋多為浮談空言,無所闡發,沒有深意?!端膸烊珪偰俊べx學剖蒙》記載: “其書割裂舊文,分類編輯,字句陳因,更多牽湊。其標目尤為鄙陋,如將字類、必字類之屬,皆自為一門,是直剽竊之活套而已?!盵4]嚴厲批判此書文辭沿襲老一套,沒有改進,牽強附會??梢?,四庫館臣對空談、沒有闡述發揮之作,沿襲老套、牽強附會、抄襲剽竊之作均持批評態度,喜愛典雅征實、蘊蓄深厚之賦。四庫館臣這種 “不虛美不隱惡” 的評價態度正是源于征實理念。

四、結語

四庫館臣在《四庫全書總目》中呈現對賦體起源的獨特把握,形成對賦體發展、賦體特征的獨特認識。在輯錄分析、批評比較歷代賦作時,形成了較前人更為進步的賦學觀。四庫館臣的賦學追求一定程度上代表清朝前中期經世致用、教化于民的修書功用,他們的藝術觀念符合清代的整體學術氛圍。

猜你喜歡
賦體四庫宋玉
“四庫學研究”欄目主持人語
終南捷徑,帝王心事
《皇帝的四庫——乾隆朝晚期的學者和國家》簡介
人見人愛的“子”
這是個什么字
崇禮與游樂:漢代畋獵賦的雙重導向
四庫學研究專輯
“述客主以首引”成因新探
詞章與經義
論賦韻批評與寫作規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