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網約車的第二輪鏖戰誰能活下來?

2022-02-17 08:35
新潮電子 2022年1期
關鍵詞:美團網約滴滴

最近,有沒有感覺打車變便宜了?早已存在許多人記憶中的“0元打車”“補貼大戰”又重新活躍了起來,高德、美團、曹操出行、T3出行為代表的各種網約車平臺都紛紛摩拳擦掌,以補貼、獎勵和優惠券為武器,圍繞著司機、乘客打響了這場網約車的新戰爭。似乎,網約車“二戰”已打響......

沉寂已久的網約車市場

提到網約車市場,很多人的慣性反應就是滴滴。從2010年起中國網約車發展至今已過了10年,一系列的并購、主動退出、倒閉等市場洗牌后,滴滴專車更是早在2015年時就占據了市場近八成的份額,而整體網約車業務連續數年的市占率和營收第一,讓整個網約車市場呈現一家獨大的局面。

然而,面對網約車這個共享行業最成功、規模最大的細分行業,沒有企業愿意在投入巨大資源、資金的情況下輕言放棄,即便在滴滴最強勢的時候,嘀嗒出行、萬順叫車、T3出行、曹操出行、首汽約車等平臺也沒有輕言放棄,更多選擇蟄伏起來。然而,原本穩定的格局隨著滴滴海外上市以及被通知下架審查后,開始變得風波詭譎起來。無論是聚合型平臺的高德與美團,還是專注于B2C模式的T3出行、曹操等,抑或是哈啰出行等C2C的代表都迎來了一波瘋狂的擴張與野蠻生長。美團時隔兩年后,重啟網約車業務,一次性開放了34個直營城市。T3出行僅在7、8兩月就連開25座城市,并開始著眼于下沉市場。高德則推出各種打車優惠券和套餐,對用戶發放大額福利。并對于平臺司機,推出了“工作日早高峰免抽傭”活動來獲取資源。

行業第二梯隊強勢崛起

大規模投入讓網約車第二梯隊崛起非常迅速,相較于今年上半年,多家網約車平臺7月之后的訂單量都有大幅提升。交通運輸部日前公布數據顯示,2021年6月國內月訂單量超過30萬單(注:交通運輸部每月以30萬單為標準對主要網約車平臺運行情況進行統計)的網約車平臺共有13家。在10月,該數字增加至18家,不少平臺的月訂單量在今年7月后首次突破30萬單。

以今年7月為例,在月訂單量超30萬單的平臺中,有14家訂單量環比有所增加。其中,招招出行、攜華出行、及時用車與陽光出行等4家平臺月訂單量增幅超過100%,實現翻倍增長。無論是月訂單量超過30萬單的平臺數量還是主要平臺訂單量增長情況,相較于今年上半年,下半年國內網約車平臺整體都有顯著增長。

對于行業第二梯隊強勢崛起,除滴滴“跌倒”讓出的份額外,多家二線網約車平臺訂單量暴增與其近期推出的補貼活動有關,部分平臺進駐新的城市也有利于提高其訂單量。顯然,沉寂已久的網約車市場在大量補貼下變得蠢蠢欲動,一場新的戰役已經開始打響。

少不了資本的身影

網約車第二梯隊企業積極行動的背后,自然少不了資本的身影。

9月6日,曹操出行完成B輪融資,金額為38億元;同月,T3出行更是完成50億元巨額戰略融資,并獲得中信銀行20億元授信額度。11月17日晚間,大眾交通公告稱,大眾出行擬增資擴股引入投資人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將分兩期共計向大眾出行投資4000萬元,持股比達10%。

雖然不少網約車平臺都表示融資主要是用于研發技術迭代以及服務升級,但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補貼大戰”顯然是免不了的。高德地圖在廣州的微信“打車福利群”已建到第26個,進群就能領取5元優惠券。T3出行、美團打車、曹操出行等發放的優惠券鋪天蓋地。有T3出行認證員工在脈脈上透露,T3出行本月內要連開15城,產研同學主動實行

“007”全月無休,全員開啟戰斗模式。乘客也在抓緊機會“薅羊毛”。出門前把T3、高

德、美團、哈啰等幾個平臺刷一刷,哪里便宜用哪里。事實上,在當下成熟的移動互聯網生態中,無論是平臺、司機還是消費者,都不再是當年的小白,很難通過補貼等方式,激起較大的浪花,網約車的戰線更多體現在如何深挖“商業護城河”上。

深度分析網約車市場變數受到爭搶的運力

第二梯隊網約車平臺對于市場的爭奪并不局限于補貼,隨著各大平臺訂單數量的增長,網約車司機同樣成為各平臺爭奪的重點,尤其是對于聚合平臺中的出行企業來說,誰能快速搶占運力市場是這場戰役的重中之重。

美團打車公眾號顯示,包括上海、北京、南京、惠州、泉州等34座城市均在招募美團打車司機。除此之外,美團打車還在司機端推出限時福利,即在7月7日至13日內,新司機注冊首周,限時3天,司機每單除了得到車費外,平臺再加贈20%的收益。

高德則在近期宣布啟動“暑期免傭季”,推出新手司機免傭和高峰期免傭活動,參與的網約車平臺將超過100家。截至7月22日24時,新手司機在領取新手免傭卡后,連續7天時間,每天前三單享受免傭。除此之外,7-9月,工作日早7時-9時,司機在此期間接單,平臺免收傭金,全部收入均歸司機所有。

易觀分析也在研究報告中指出,千億級別的打車市場仍有空間,全國網約車平均打車成功率約為75%,尚有25%的網約車需求未被滿足。在這樣的存量市場中,誰掌握了運力誰就能快速把更多有出行需求的乘客運走,誰就能擁有更多的訂單和更多的市場份額。

重資產的重新布局

相對隨時可能倒戈的運力,平臺車輛資產的構建才是贏得這場長跑的關鍵。整車企業在銷量和雙積分的壓力下,加大了對B端車輛資產公司的出貨力度。而上游供應商環節又出現了新短缺,整車企業為保障C端市場,也造成在B端資源不足。

相對于司機持有汽車資產,由平臺出面持有新能源汽車顯然更為合理。隨著長安、吉利、北汽等傳統車企加入網約車戰場,整個網約車生態運力必然得到極大加強,而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2021-2035》提及,“充分挖掘內需潛力,支持新能源汽車加快發展”,也為新能源汽車大舉進入網約車市場提供了外部條件。

但車輛對于平臺而言畢竟屬于重資產,想要依托車輛提升運力,再通過運力規模實現競爭優勢,就需要平臺掌控足夠多的車輛,這往往意味著天量投入,而對資金成本的需求,也讓金融機構們有了參與的可能,對于已經成熟的網約車市場而言,這一波的金融投放恐怕會更為精準,錢也會花在刀刃上。

賺錢才是當務之急

當ofo拖欠著大量押金倒下時,人們一度對共享經濟商業模式產生質疑,可即便是發展了數年的網約車市場,賺錢,似乎同樣是遙遠的夢。

即便是一家獨大的滴滴,卻也持續巨額虧損多年。早在6月11日,滴滴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招股書,股票代碼為“DIDI”,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華興資本擔任承銷商。

招股書顯示,滴滴的營業收入主要來自三大業務:國內出行業務、國際業務以及其他業務。其中,國內出行業務包括中國網約車、出租車、代駕和順風車等業務;國際業務包括國際出行和外賣等業務;其他業務則包括共享雙輪車、貨運、自動駕駛和金融服務等業務。

2018年、2019年及2020年,滴滴營業收入分別為1353億元、1548億元和1417億元,2021年一季度為422億元。其中國內出行業務是滴滴的核心業務,其收入占比在90%以上。

2018年、2019年及2020年,滴滴分別凈虧損150億元、97億元及106億元。在2021年一季度,滴滴首次錄得季度盈利,凈盈利55億元。不過,即便是在2021年一季度實現盈利,54.83億元的凈盈利卻主要歸功于投資收益的大幅增加。

不僅僅是滴滴持續虧損,前不久得到阿里投資的“移動互聯網打車平臺”大眾出行,在2021年前三季度同樣凈虧損高達1250萬元,而處于快速成長階段的曹操出行、美團打車等平臺,同樣處于持續虧損中,單憑美好的預期恐怕真的很難。

經過多輪融資,當下市場主流網約車平臺大多有互聯網科技巨頭或傳統汽車領域巨頭支撐,短時間內很難在網約車市場這場長跑中決出勝負,但能否找到盈利點絕對會是網約車平臺能否最后勝出的關鍵。

值得深耕的藍海市場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國內網約車用戶規模達3.65億,占網民整體的36.9%,仍有較大的增量空間。中商產業研究院預測,從2017年開始,網約車市場便已進入高速發展階段,2021年預計增長至3581億元,2022年或將突破4000億元大關。從市場數據來看,行業的集中度也在走向分散。極光數據發布的研報顯示,滴滴出行、曹操出行聚焦在一二線城市市場,而花小豬等專注于二線城市及下沉市場。其中,曹操出行在新一線城市的業務在其總業務中占比達47.9%。

隨著網約車市場的不斷成熟,用戶差異化需求很好地打開了網約車市場未來成長空間。出差接送機以及一些商務接待用車情景,更重視網約車平臺體驗服務(平臺的基礎設施),消費者通過支付更高的費用獲取更優的服務體驗,這讓享道出行、如祺出行這類統一管理,體系性更強,整體素質可控的平臺有了成長的“藍?!?。

與此同時,萬順叫車平臺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實體店的運營模式,在公交站臺比較少的鄉鎮建立實體店作為司機與乘客的服務站點,打通城鄉之間的網約車路線;另一方面設置線下實體店,讓不會用智能手機打車的老年乘客也能方便打車,只要直接走進服務站點,就能安排車輛出行,具有創新的服務理念讓其快速崛起。

網約車平臺的邊際成本很高,需要和線下實體經濟嫁接,前期比拼的是成本和規模,未來的競爭取決于體驗和模式的差異性,服務方式也會更加細化?;ヂ摼W出行企業從爭流量入口,變為比拼承接能力,即比拼運力,有多少司機和車,承接能力的核心是同地區的運力密度,而網約車市場中服務的消費者,層次不同,需求不同,只有多元化、差異化的服務才能滿足不同乘客的需求,從而形成活躍正當的市場競爭機制,讓行業充滿活力,市場越做越大。

合規運營是底線

在滴滴離開聚光燈的日子里,美團打車、高德打車、T3出行等多個企業高調爭搶市場。巨額補貼下,消費者又開始曬出幾塊錢就能打車、甚至免費打車的訂單。網約車行業似乎重回多年前的起跑線。

隨著第二梯隊你追我趕,各種新舊問題交織出現。據黑貓投訴統計,滴滴下架后,7月高德打車投訴環比增加168%,同比暴增1131%;T3出行投訴環比增加23.2%,同比暴增1162%;美團打車投訴環比增加68.9%,同比增加300%。

從投訴問題來看,有的是因為服務和管理跟不上快速擴張的腳步,扯出了新問題,且司機端和消費者端都有。例如,有司機投訴有關出行平臺為了拉新客戶推出的“全天免傭活動”實際并不免傭;還有打車用戶稱打車金無法使用。另有大量用戶投訴未使用打車服務卻被無故扣款,不知是什么緣故。

有的是已有解決方案的老問題又出現在新平臺。比如,有消費者投訴打車平臺車輛沒有錄像,導致自己手機遺失后無法找回。還有消費者發現網約車司機在正常收取遠程費后,又哄著老年乘客支付了高額返程費,甚至還有消費者投訴網約車司機以

“扣押行李”威脅自己支付返程費。消費者投訴最集中的是實際價格比預估價高、司機不按時來接、不按定位來接等。這些問題在有關平臺均存在,特別是某些聚合類平臺,對網約車和司機的管控力度不夠強,解決問題的渠道不夠暢通。網約車行業的整體合規率也不容樂觀。據全國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平臺統計,截至6月30日,全國共有236家網約車平臺公司取得經營許可,但13家月訂單量超過30萬單的平臺中,竟有9家訂單合規率不足60%。

網約車行業關系消費者出行便利乃至生命財產安全,參與者無論大小,無論新舊,都應被一視同仁地管起來。

延伸討論、討論方向持續改進的經營環境

除了網友投訴外,網約車平臺司機經營乃至生存狀況同樣是有待改進的重點,當下主管部門對于網約車平臺的監管力度在不斷加強,一直都在敦促各平臺公司落實主體責任。特別在涉及司機利益的計價規則、抽成比例、派單規則等等方面,要求平臺必須提前和司機們充分溝通,及時回應合理訴求,整改侵害司機權益的經營行為。

在日益強大的監管壓力下,各平臺不可能不響應政策,勢必陸續會有相應的動作,隨之使得網約車司機的經營環境不斷得到改善。相較于對流量的一味追求,圍繞網約車司機的運營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里平臺贏得長跑的關鍵。

而網約車行業已經進入強監管時代,而有關部門也加強了反壟斷的打擊力度,正在營造更為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據福建日報報道近日,廈門市交通運輸局印發網約車合規化工作方案,在全市部署開展網約車合規化專項行動,旨在進一步提升廈門市網約車合規化水平,促進形成公平競爭的網約車市場環境,更好保護駕駛員和乘客合法權益,推動行業規范健康持續發展。廈門市近三年來累計清退不合規車輛超過20萬輛、不合規駕駛員4000多名。在疫情防控期間督促平臺承擔車輛消毒、督促口罩佩戴等防控責任;提供可靠租賃渠道并積極協調為駕駛員減免租金,為駕駛員群體減負近2億元。

環境的改善對于整個網約車市場而言都是有利的,每個網約車平臺都能專注于服務的提升和技術的進步,最終反過來推動整個市場的進步,并逐步形成正向的循環。

智能出行生態的入口

在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推動下,汽車行業的價值將正在由過去的由車輛為中心的模式轉向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模式,為汽車產業的格局將以產品+技術為中心向以用戶體驗為中心升級,由產業鏈的升級向產業圈的升級去演變。目前中國的出行市場已經由過去的拼資本,拼規模,拼價格的1.0時代,正在向拼質量,拼效率,拼服務的2.0時代轉變,通過專業化標準化的服務,強化線上線下的雙運營,為用戶帶來出行體驗的全面升級。

網約車市場核心競爭力正由資本運作能力、產品迭代速度、城市布局速度向合規及管控能力、成本控制和運營能力、資源協同的能力逐漸轉變。放眼未來,網約車行業,包括巨頭滴滴,都將最終走向聚合模式,不僅僅是出行本身的聚合更是出行生態的聚合,這是因為自營平臺的封閉性將被網約車行業屬性(開放、共享)不斷打破邊界,促進融合。

新老造車勢力、新興汽車科技公司、出行平臺、地圖平臺、互聯網汽車開放平臺,通過合縱連橫,創新發展,將有機會形成幾個汽車出行的科技聯盟。除基本的出行服務外,基于網約車提供的出行服務以及與之相關聯的智能交通、智能出行生態,將隨之展開,而這恐怕也是傳統車企、互聯網科技企業乃至眾多金融機構一直以來愿意在網約車市場源源不斷投入的關鍵。

異軍突起的無人駕駛網約車

無論從智能化發展還是運營成本方面考慮,無人駕駛網約車都是極為值得關注的存在。以滴滴為例,他們從2016年就開始了自動駕駛方面的研究,就在上個月,滴滴旗下自動駕駛公司又完成首輪超5億美元融資,用于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組成了超過200人的研發團隊。而經過8年的技術積累和資源整合,百度ApolloGo終于成為國內首批投入商業運營的無人駕駛網約車。

除了運營成本有望得到降低外,無人駕駛網約車當下的購置成本同樣讓人心動。2021年6月17日,百度Apollo攜手ARCFOX極狐共同發布新一代量產共享無人車ApolloMoon。作為一款可投入規?;\營的無人車,ApolloMoon天生為無人化打造,成本僅為48萬元,是行業L4級自動駕駛車型平均成本的三分之一,足以令人心動。

后記

一鯨落,萬象生政策的重拳管制、資本市場的持續看衰,如今的滴滴出行早已沒有了曾經的意氣風發,只能偏安一隅地默默求生,而隨著行業第二梯隊強勢崛起,整個網約車市場迎來新的變化。從爭奪乘客流量到司機運力,網約車市場殘酷的競爭再次展開,對于爭奪消費者而言,除獲得實實在在的低成本出行紅利外,更多的恐怕還有對未來智能出行生態的期許。

猜你喜歡
美團網約滴滴
網約車平臺責任條款的識別方法——基于解釋進路的正當規制
美團打車獨立運營王興在下一盤怎樣的棋
美團打車獨立運營王興在下一盤怎樣的棋
“滴滴”上的叮嚀
網約車侵權責任在司法實踐中的認定
美團點評和拼多多體現了對數字中國的興奮之情
網約車問題研究及對策
網約車安全性提高研究
滴滴斷臂求生?
“厲害了,我的國”之滴滴打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