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合作社:西藏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研究①

2022-02-20 10:56赤乃翁姆次仁片多
中國藏學 2022年6期
關鍵詞:生態經濟發展

赤乃翁姆 次仁片多

一、問題的提出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②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38頁?;谖覈l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學術界從鄉村振興的政策分析、路徑探索以及成功案例等多方面討論了我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的各方面學理及應用問題。1983—2023年1月,CNKI共收錄135246余篇相關論文,分別從合作社、農業專業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養殖專業合作社、生態畜牧業、生態農業、農業合作社等主題考察分析了我國鄉村振興視角下“產業振興”的具體經驗。已有研究以“合作社”經濟發展的實證研究為主,討論了農村產業發展的可行性路徑以及農村發展所面臨的困難。

“產業興旺”作為鄉村振興的總要求之一,對于保障鄉村的經濟基礎,實現鄉村人口的脫貧攻堅、縮小鄉村人口的貧富差距、實現鄉村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相關研究關注到目前我國絕大多數鄉村都是以農業為基礎的單一產業模式,并提出區域性產業模式振興的路徑?!皩Ξa業基礎薄弱的地區而言,該地區一般缺乏資源、區位優勢,其產業振興應以產業扶貧為第一目標,且在產業扶貧實施過程中,以產業振興為藍圖,為產業振興奠定較好的物質、人才基礎,并在制度安排上留好接口。而在已經有一定產業基礎的地區,則其產業發展應以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為目標,著力推動產業融合發展和產業一體化體系的形成?!雹倭梧朔?、王鳳忠、高雷:《中國鄉村產業振興實施路徑的研究述評及展望》,《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21年第11期,第113頁。

“農業專業合作社”作為鄉村振興的路徑之一,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得到了普遍的發展。根據2018年修訂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以下簡稱《農民專業合作社法》)釋義,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指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農產品的生產經營者或者農業生產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②《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于2017年12月27日修訂通過,自2018年7月1日起施行。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合作社”產業發展模式中不僅僅是農戶之間的合作,更加重要的是當地政府的支持。③趙佩佩、袁雪霈、劉天軍:《合作共治:組織嵌入視角下合作社農戶生態生產行為研究》,《世界農業》2021年第9期,第58—67頁。費孝通關于江村經濟的研究中,也把當地政府的支持看作地方蠶絲業經濟變革的重要力量之一。④費孝通著,戴可景譯:《江村經濟》,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186頁。

西藏鄉村振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西藏鄉村振興的直接經驗及鄉村振興戰略的研究上 (參見圖1)。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西藏的脫貧攻堅、鄉村治理、鄉村旅游以及鄉村振興的機遇和挑戰等在相關研究中都有所涉及。

圖1 西藏鄉村振興文獻主題分布圖

“十三五”期間,西藏自治區農牧民專業合作社多達13457家。截至2021年12月,僅日喀則市就成立有合作社5320家。日喀則市在合作社發展的過程中,以市抓統籌、縣 (區)負總責、鄉(鎮)抓落實的合作社發展領導體制,切實發揮黨組織示范帶頭作用和黨組織書記帶頭發展合作社的引領作用,發展出“黨支部+合作社+農牧戶”和“黨支部+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農牧戶”兩種主要“鄉村振興”發展模式。⑤日喀則市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打造“黨組織+合作社”黨建為民富民新模式——日喀則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紀實》,《中國農業合作社》2020年第2期。本文所研究的田野點C村,即是以“黨支部+合作社+農牧戶”的生態合作社發展模式發展其富民經濟。C村建立的生態合作社,很好地銜接了“鞏固拓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可持續發展思路。通過加入農牧民專業合作社,貧困戶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幫助,而是通過參與合作勞動,通過自己的勞動來獲得收益,從而擺脫貧困。⑥扎洛:《發展合作社幫助低收入人群擺脫貧困:中國西藏自治區經驗》,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6屆會議發言稿。以基層政府為主導,將生態保護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納入鄉村振興的范疇內,通過政府項目扶持地方生態保護、垃圾分類換物激勵模式、牛羊糞變廢為寶等具體途徑,讓當地老百姓在自給自足的傳統經濟模式上,有機會入股“生態合作社”并獲得年底分紅?!吧鷳B合作社”模式不僅給C村的村民帶來了實際上的經濟收入,還為鞏固西藏偏遠村落的脫貧攻堅勝利提供了直接的經驗。

二、C村生態合作社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一)田野點介紹

(二)生態合作社

1.合作社的建立

為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促進農牧民群眾增收,積極引導扶持農牧民由分散的家庭生產向產業化、規?;?、標準化轉變,加快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銜接,在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領導和鄉黨委、鄉人民政府的指導下,C村在2019年7月10日召開支部會議、群眾大會等會議之后,于2019年7月15日正式成立聶拉木縣C村生態保護建設農民專業合作社。經營范圍主要為:退耕還林還草、林業資源保護、水土保持、防沙治沙、濕地保護與恢復、生態治理、生態工程、道路養護修復、草場保護修復、垃圾分類和回收、糌粑加工和銷售等。

2019年,根據當時“一村一社、一村一評”①“一村一社”又稱一員化合作社,即依托自然村建立集體股份制合作社。的要求,C村在縣政府和鄉政府的帶領下建立了生態合作社。2020年,因剛剛調任聶拉木縣的人大主席早先在康馬縣負責過合作社發展工作,縣里便委派其負責生態合作社的發展。根據他的介紹,在其接手的時候,合作社并沒有實質運行起來。當時合作社的收入只有生態人員每年3500元的工資,僅此而已。他接手合作社發展事務之后,開始在鄉里進行調研,尋找合作社的出路。一方面需要找到生態合作社可以發展的經濟項目,另一方面也需要弄清楚老百姓的希望。為了讓合作社運行起來,他建議村里每戶人家以500元入股合作社。起初老百姓不太明白建立合作社有什么好處,自然也不愿意入股。通過鄉政府工作人員和他的多次勸說后,漸漸有農戶開始投資入股。

合作社是以政府扶持、群眾入股所成立的一家農民專業合作社,注冊資金20萬元,入股合作社的農戶有50戶,其中村級黨組織班子成員5名、建檔立卡貧困戶10戶37人、殘疾戶6戶6人、農民黨員18名。合作社入社成員自愿入股為每家500元,共25000元。

2.合作社的發展

聶拉木縣C村的生態合作社在脫貧攻堅的路上取得了豐碩成果。C村的生態合作社如同費孝通筆下江村養蠶業的發展模式,政府的主導是其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動力。根據《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相關規定,農民專業合作社以其成員為主要服務對象,開展以下一種或者多種業務:1.農業生產資料的購買、使用;2.農產品的生產、銷售、加工、運輸、貯藏及其他相關服務;3.農村民間工藝及制品、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經營等;4.與農業生產經營有關的技術、信息、設施建設運營等服務。②《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第一章,第三條。C村生態合作社在以政府扶持、農戶入股的基礎上,通過從事生態項目、垃圾回收、生態燃料加工以及糌粑加工等經濟項目發展合作社的可持續經濟,這也是C村生態合作社得到老百姓認可的主要原因。有了經濟項目的保障,合作社有了收入、農戶有了分紅,大家看到了合作社建立的好處,參與到合作社的積極性就更高了。

(1)生態項目

C村生態合作社主要以接手生態項目發展其社團經濟為主,這就使得該合作社具有“生態”性特征。聶拉木縣屬于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有不少與生態相關的項目。③珠穆朗瑪峰自然保護區位于西藏自治區的定日縣、聶拉木縣、吉隆縣和定結縣,總面積為33819平方公里。1988年經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建立,1994年晉升為國家級。是以保護極高山生態系統、山地森林生態系統、灌叢草原生態系統,以及分布于其中的生物多樣性為主,同時保護當地民族歷史文化遺產等具有重大科學研究價值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h政府很重視合作社的發展,主動將一些與生態環保有關的項目,比如退耕還林還草、林業資源保護、水土保持、防沙治沙、濕地保護與恢復、生態治理、生態工程、道路養護修復、草場保護修復等技術要求不高的項目交給合作社。社里按照工作量組織社員參與勞動,并通過打考勤的方式確保各家各戶參與勞動的時間基本相同。生態項目是C村生態合作社的主要經濟來源,社員 (農戶)通過勞動獲得收益,改變了以往被動等待幫助的扶貧思路。

截至2021年底,政府委托水源圍欄項目資金150800元,并且通過獎勵代補生態項目資金20萬元。政府將生態項目委托給合作社,一方面能夠滿足該項目勞動力的需求,為項目的完成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政府的委托還給社里帶來了實際的經濟收入,讓社員 (農戶)能夠獲得實際收入。

(2)垃圾回收

C村生態合作社的生態性還有一個特色的經濟項目,即“垃圾回收”。鄉政府在C村建立生態合作社初期,農戶以為合作社的工作就是撿垃圾,很不愿意加入合作社。后來鄉政府提出一些獎勵機制,用“物資兌換”的方式激勵村民主動參與到垃圾回收當中?!拔镔Y兌換”即以可回收垃圾兌換一些日常生活用品:早期鄉里不定期組織村民們用自己收集的可回收垃圾來集中兌換類似臉盆、洗衣粉等日用品。

農戶們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之后,收集到的回收用品就更多了。政府為了讓垃圾回收的利益最大化,決定將收集到的回收用品運到日喀則市里出售。鄉里出資給C村修建了簡易廠房,用以支持C村合作社的發展。廠房一共三間房屋,其中較小的一間用作倉庫來囤積村民收集的可回收垃圾。社里將垃圾按照塑料制品、紙制品、銅制品、鋁制品、鐵制品等不同類別進行壓縮打包,收集在該倉庫內,待囤積到一定量后,再統一拉到日喀則市里出售,這樣就能保證以最實惠的價格售出。C村距離日喀則市有400多公里,運費成為社里的一大難題??h里考慮到合作社正值發展的關鍵時期,主動承擔了C村到桑珠孜區的運費,C村的垃圾回收項目就有了更多收入?!拔镔Y兌換”加上政府承擔了運費,村民們看到了垃圾回收的好處,主動收集可回收的用品的積極性大大提高。村莊的環境衛生有了明顯提升,同時穿越村莊的國道318沿線也被村民們收拾得干干凈凈。

圖2 合作社垃圾回收及物資兌換現場

(3)生態燃料加工

2019年開始,鄉政府為了給合作社尋找更多的出路,保持合作社的可持續發展,帶領社員進行燃料加工。牛羊糞在農村是一種原生態的燃料,但是這種燃料不僅味道大、火小,而且燃燒過后的灰還很多,因此鄉里就發動群眾將周圍的牛羊糞回收起來,在生態合作社的廠房里進行加工。在廠房里他們將牛羊糞、泥土、煤炭按照3∶2∶1的比例加工壓縮后制造成長條的炭火。當時合作社按照每袋50斤的包裝生產了第一批生態燃料,出售給當地機關單位。

第一批燃料產出后,社里發現這批燃料重量過重、火候較小、味道比較重,所以在鄉政府的幫助下重新進行加工,希望在減輕重量的基礎上,再改變一下牛糞炭的味道。村里從樟木溝購買了一些木屑加到牛糞炭里以此減輕重量并增加火候,實驗之后效果良好。同時,為了改變牛糞炭的味道,村里購買了一些帶香味的松柏枝,加入松柏枝的牛糞炭味道也好聞多了。下一步社里打算將他們加工好的生態燃料拿到內地讓專家鑒定,鑒定安全后就要申請專利。①筆者訪談記錄,2021年11月。燃料加工生產后,鄉政府打算幫社里聯系縣里各單位的駐村點、學校、醫院等相關部門進行出售。有了市場的保障,合作社燃料加工后續的生產就有了動力。

這一可持續發展經濟,將農村最常見的牛羊糞作為原材料,變廢為寶,再一次體現了C村生態合作社的生態屬性。

(4)糌粑加工

為了讓農戶的農業經濟得到更好的發展,鄉政府結合C村實際,組織合作社進行糌粑加工。和西藏大多數農村一樣,青稞是C村農民最主要的農作物。集體加工之前,村民一般都是各自加工成糌粑后,散裝出售或者滿足自家所需。合作社建立之初,糌粑加工是鄉里想到的第一個專業化經濟項目。作為農村合作社的基礎,農產品加工是大多數農民專業合作社的主要出路,這一經驗在西藏的其他地方也很豐富。如西藏山南市隆子縣洛丹農畜產品加工合作社、西藏那曲市嘎爾德生態畜牧業合作社、西藏日喀則市亞東縣堆納鄉古汝村崗巴羊養殖合作社等,產業興旺作為西藏鄉村振興的重點工作,各地根據各自實際發展出了很多不同特色的專業合作社。②《我區建設現代農牧業經營體系——將打造700家以上資產過百萬元農牧民合作社》,《西藏商報》2021年10月13日第4版。

C村合作社的糌粑加工再結合以上各生態經濟項目,為社里的可持續經濟發展提供了直接保障,2021年底C村生態合作社收入達到16萬。為了可持續發展,社里決定將年收入16萬的40%作為運轉資金保留下來,其余60%全部分紅給入股的農戶。農戶嘗到甜頭之后,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合作社的工作當中,還希望通過增加入股的形式獲得更多的分紅。村里為了防止有些農戶為了獲得更多分紅而無限制地入股,便規定每戶入股不得超過2000元。這樣一來,就避免了有錢人獲得更多分紅的隱患。除了限制入股,合作社還在年底分紅時向建檔立卡困難戶傾斜,以慰問的形式給困難家庭一些補助。

合作社的生態經濟項目改變了村民以往“等靠要”的思想,樹立了村民自力更生的意識,激發了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③扎洛:《發展合作社幫助低收入人群擺脫貧困:中國西藏自治區經驗》,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第46屆會議發言稿。在縣政府和鄉政府的引導下,合作社逐漸實現了以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為主的可持續經濟發展模式。

3.合作社的未來

目前來看,C村生態合作社有了足夠的收入,農戶在年底也有了一些分紅,但是僅僅依靠當前的經濟項目,只能保證一部分人有收入??h里希望將更多人納入“共同富?!钡娜ψ?,有意愿把生態合作社成功的經驗分享給更多的地方。早前的“一村一社”不再適合大范圍的發展。鄉政府便提出“一村三社”④“一村三社”中三社指農民專業合作社、供銷合作社、信用合作社。的“聯社”發展模式,以C村為中心建立包括“生態合作社”“勞務輸出合作社”“珠峰霍爾巴羊合作社”的聯社模式,發展各個合作社的特點、亮點,將之前的“農戶入股”改為“各村入股”,預期能夠擴大合作社的范圍、增加合作社的特色經濟項目,讓每個村都能夠獲得最大限度的分紅。⑤“一村一社”到“一村三社”的經濟發展模式變化,主要是將以自然村建立合作社的單一模式改變為聯合多個自然村特色,以行政村為中心的聯社發展模式。

三、生態合作社的可持續發展經驗

(一)黨組織的領導為C村合作社的發展提供了直接保障

費孝通在繪制江村經濟變遷圖解時講到,促使變化的外界力量和承受變化的傳統力量,這兩種力量的互相作用導致了情況的變化。①費孝通著,戴可景譯:《江村經濟》,第177頁。在江村的經驗里,家庭經濟的合作化過程中,當地政府的支持是把潛在力量轉變為現實力量的直接因素,這在C村的經驗里更為突出。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C村創建了“黨組織+合作社+農牧戶”的經濟發展模式 (圖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以下簡稱《鄉村振興促進法》)總則第十條規定:“國務院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全國鄉村振興促進工作的統籌協調、宏觀指導和監督檢查;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鄉村振興促進工作??h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農業農村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鄉村振興促進工作的統籌協調、指導和監督檢查;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鄉村振興促進工作?!雹凇吨腥A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于2021年4月29日通過,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國家政策的扶持一直是西藏偏遠地區得以發展的主要力量之一,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包括脫貧攻堅、興邊富民政策都為C村的發展提供了必需的政策扶持?;鶎狱h組織的主動作為、強有力領導為合作社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這些都是C村合作社經濟得以成功發展的主要因素。

圖3 C村“黨組織+合作社+農牧戶”的富民發展模式

(二)以生態效益為特色的經濟發展模式為C村合作社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內生動力

“就目前的情況看,我們合作社并沒有太明顯的經濟效益,但是社會效益和環保效益還是比較明顯的?!边@是前面提及的聶拉木縣主抓合作社工作的人大主任對C村生態合作社現狀的總結。③訪談筆記,2021年11月。目前,C村生態合作社所從事的項目皆以“生態”作為其主要核心,無論是縣政府委托的生態項目,還是農產品加工、燃料加工以及垃圾回收,都是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經濟。國家《鄉村振興促進法》就各級人民政府發揮農村資源和生態優勢,支持特色農業、鄉村手工業、綠色建材等產業的發展作出具體規定,對發展鄉村產業應當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和產業政策、環境保護提出了要求。C村生態合作社發展的經驗證明,以生態效益為特色的經濟發展模式為合作社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內生動力。

四、結 論

C村生態合作社可持續發展以黨組織為領導,通過政府委托生態項目、提供生態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等形式,改變了西藏偏遠農村“等靠要”的傳統脫貧思維。農牧民以家戶為單位主動參與到合作社的工作中,通過入股和投入勞動力為合作社整體的發展提供了自己的一份力量,這份付出同時也通過年底分紅得到了回報。

從C村生態合作社的發展可以看到,西藏邊遠農牧民地區的鄉村振興發展出了一套適合當地的可持續經濟模式。從這一模式的建立和發展中,可以看到西藏脫貧攻堅和新冠肺炎后疫情時代經濟發展的難點,同時也看到了專業化合作社建立中僅僅依靠單一的農業經濟是很難實現的。鑒于此,C村生態合作社的可持續發展模式為西藏邊遠地區的鄉村振興提供了新的經驗:第一,以“黨組織+合作社+農牧戶”的發展模式,既能保障黨組織在合作社發展中的領導作用,又提升了政策扶持的直接效果;第二,開發多種經濟項目,能夠避免依靠單一農業經濟所帶來的發展難問題;第三,建立“聯社”合作模式,結合村落經濟優勢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猜你喜歡
生態經濟發展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生態養生”娛晚年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住進呆萌生態房
生態之旅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生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