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藏新發展格局下縣域經濟協調發展分析①

2022-02-20 10:56丁賽王鑫淼
中國藏學 2022年6期
關鍵詞:西藏自治區全區差距

丁賽 王鑫淼

一、引 言

縣域是鄉村振興、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的著力點和關鍵??h城作為鄉村與城市的聯結與過渡空間,兼具鄉村與城市的生產、生活、文化特點且相互影響、相互交融。以大中城市帶動鄉村發展和特色小鎮建設都離不開縣域、縣城的發展。2019年,我國縣級行政區 (市轄區和林區,港澳臺除外)創造了約占全國35%的生產總值,縣域范圍零售商品總額占全國比重超過50%,集中了全國大部分的購買力。①郭愛君:《“雙循環”格局下縣域經濟發展的新思路》,《人民論壇》2021年第2期。就全國而言,2010—2019年,受城鎮化和撤縣設區等影響,縣域人口密度下滑,縣域總人口從7.21億人逐步減少到6.86億人;與此同時,縣城人口占縣域總人口比重從2010年的19.24%穩步提高至23.13%。②蘇紅鍵:《推進高質量縣域城鎮化重在增強“四力”》,《領導參閱》2021年第34期。目前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水平與城市差距,以及不同縣域之間發展的不平衡依然明顯,在當前全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如何提振縣域經濟應受到足夠重視。

西藏自治區2020年城鎮人口比重是35.73%,遠低于全國63.89%的平均水平;③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鑒2021年》,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年。相應的縣域城鎮人口占比更低。在西藏自治區“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形成“一核一圈兩帶三區發展新格局”;推進大縣城和邊疆明珠小鎮建設工程?!笆奈濉蹦┏擎偦蔬_到40%以上,縣域經濟實力明顯提高。在此目標下,分析西藏縣域經濟現狀、研判未來全區縣域的協調均衡發展更具有現實意義。

近年來,圍繞西藏縣域經濟發展的研究成果不斷涌現,并主要從縣域經濟發展水平、存在的問題和挑戰,以及新時代新發展格局下的新思路等方面展開。陸志偉等以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為背景,分析了日喀則市9個邊境縣的縣域經濟發展水平低于非邊境縣;產業結構趨于優化但任務艱巨;發展缺乏動力,財政問題突出;人力資源不能滿足當前邊境地區經濟建設需求;基礎設施建設滯后5大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④陸志偉、林圓圓:《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背景下西藏邊境縣域經濟發展研究——以日喀則邊境9縣為例》,《時代農機》2018年第6期。卜潔文等基于西藏2001—2017年6個地級市和1個地區共計73個縣縣域面板數據,考察了干部援助、轉移支付援助和金融優惠援助這3種援藏政策對西藏各縣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主要結論為:各縣援藏干部人數增加可以顯著提高縣域經濟水平、消費水平和收入增速,轉移支付金額增加可以顯著提高縣域經濟水平和就業水平,金融優惠援助金額增加可以顯著提高縣域經濟水平和醫療水平。⑤卜潔文、湯龍:《援藏政策對西藏縣域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研究》,《西藏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年第4期。卜潔文另一篇研究西藏縣域綜合實力的論文,通過構建綜合經濟實力指標體系,計算了各縣綜合實力,發現西藏自治區各縣域之間綜合實力差距較大,地區發展不平衡較為明顯;西藏縣域2000—2017年持續表現出高—高聚集和低—低聚集的二元分布特征。⑥卜潔文:《西藏縣域綜合經濟實力變化與政策思路探析》,《經濟地理》2021年第4期。

除此之外,也有學者對西藏邊境縣扶貧攻堅中的貧困群體的結構性特征、經濟生活狀況進行分析,探討了西藏縣域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路徑。⑦旦正才旦:《西藏邊境縣域貧困群體結構性特征及其經濟生活狀況調查——基于日喀則市吉隆縣百戶問卷調查數據分析》,《中國藏學》2020年第1期;馬鴻譞:《西藏縣域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狀況評價指標體系構建——以西藏日喀則市昂仁縣為例》,《西藏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年第5期。

與上述研究成果相比,本文主要聚焦于西藏自治區縣域,將各市下轄區剔除后,基于2013—2019年西藏66個縣的人均GDP和各縣一般公共預算收支數據,分析探討農業縣、牧業縣、半農半牧縣、糧食基地縣、邊境縣、一江兩河縣共6大類型和7地市縣域的經濟發展現狀、財政收支水平;并分析縣域經濟發展的不均衡程度,為縣域經濟在新發展格局下協調發展提供數據支持和理論依據。

二、西藏自治區不同類型和不同地區縣域的經濟發展現狀

伴隨我國城鎮化進程加快,有序撤縣設市對于推進城鎮化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具備行政區劃調整條件的縣有序改市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務;“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以提升質量、增加數量為方向,加快發展中小城市,符合條件的縣和特大鎮可有序改市的目標任務,將培育形成一批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新生中小城市作為新型城鎮化建設重大工程之一。①《民政部有關司局負責同志就撤縣設市答記者問》,《中國社會報》2017年5月27日第2版。西藏自治區撤地設市、撤縣建市進程也在2014年后明顯加快,2014—2017年,林芝市的林芝縣、山南市的乃東縣、那曲市的那曲縣、昌都市的昌都縣分別被改為了巴宜區、乃東區、色尼區和卡若區;日喀則市轄區當時為縣級日喀則市,現為桑珠孜區;拉薩市的堆龍德慶縣改區、達孜縣改區。②摘自西藏自治區發改委相關資料。撤縣設區不是簡單的行政區劃變化,而是區域經濟發展達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因此,為了更科學地比較不同縣域的發展水平,未將上述區域包括在縣域分析范圍之內。

西藏自治區2021年的行政區劃共分為6個地級市、1個地區,下轄8個市轄區、66個縣。全區縣域具體包括農業縣29個、牧業縣14個、半農半牧縣23個;其中邊境縣21個、一江兩河開發縣13個;糧食基地縣11個,其中含農業縣10個、半農半牧縣1個。西藏2010—2018年人口增加了10.18%;66個縣域人口從2010年的218.41萬人增至2018年的254.76萬人,人口增長16.64%,明顯高于全區平均水平,占比從2010年的72.75%小幅升至2018年的74.1%;③根據歷年《西藏統計年鑒》計算得到。說明縣域是西藏全區人口分布最集中、增長最快的區域。西藏自治區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加快縣域經濟發展,促進城鄉融合、區域聯動。

本文對西藏2021年行政區劃中66個縣域經濟的分析將聚焦于2013—2019年,其原因一是十八大后西藏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快車道,二是西藏各縣生產總值 (GDP)統計數據均是從2013年開始公布,也便于比較分析。此外,本文選擇人均生產總值 (GDP)而非生產總值 (GDP)作為分析西藏自治區縣域經濟狀況的指標,也是由于西藏人口規模小,不同縣域的人口規模不同,人均生產總值更能體現實際經濟狀況,也便于橫向和縱向比較。因個別縣域相關年份的統計數據缺失,為便于比較,缺失數據的縣域不包括在分析范圍內。

表1 西藏自治區2013—2019年不同類型和地區縣域人均GDP與全區人均GDP的比較

注:根據歷年《西藏統計年鑒》和歷年《中國縣域統計年鑒》計算得到。

上表中數據顯示,2013—2019年西藏自治區66個縣所含的日喀則市的薩嘎縣和那曲市的雙湖縣因個別年份統計數據不全而被剔除;余下的64個縣有完整統計數據,被作為分析對象。64縣的人均GDP與全區人均GDP相比,從64%波動下滑至61.22%,表明縣域人均GDP同全區人均GDP的差距小幅擴大。2013—2019年,農業縣、牧業縣和半農半牧縣三類縣域中,農業縣的人均GDP顯著高于牧業縣和半農半牧縣;農業縣和牧業縣的人均GDP和全區平均水平相比小幅波動但總體變化不大;半農半牧縣的人均GDP與全區人均GDP的比值2019年較之2013年下降了近7個百分點。一江兩河開發縣該比值下降幅度是不同類型6種縣域中下降程度最大的,約10個百分點。糧食基地縣該比值窄幅波動,變化不大;邊境縣的人均GDP與全區平均水平相比在波動中上升,雖然只上升了3個百分點,但卻是不同的6類縣域中唯一增長的縣域。

在7個不同地區中,林芝市下屬的6個縣域在2013—2019年人均GDP始終高于全區人均GDP;山南市下屬縣域的人均GDP水平與全區人均GDP差距逐漸縮??;拉薩市屬5個縣人均GDP與全區人均GDP相比,從高于到低于,兩者差距變化較大,尤其是2019年擴大顯著,2019年同2013年相比下降了約31個百分點;日喀則市、昌都市、那曲市的縣域都是小幅波動中略有下降;阿里地區7個縣域在2013—2019年有波動,但基本保持平穩。

表2 西藏自治區2013—2019年不同類型和地區縣域人均GDP的年增速 (上年=100)

注:根據歷年《西藏統計年鑒》和歷年《中國縣域統計年鑒》計算得到,表中增速計算已用歷年西藏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進行了調整。

上表中2013—2019年西藏全區縣域人均GDP的增長速度相對于全區人均GDP平穩增速相比,總體呈下降趨勢,其間有明顯的起伏變化。在6種不同類型的縣域和7個市或地區的下屬縣中也表現出同樣的態勢。波動最為強烈的時間點為2015年、2017年和2019年;此外,增速出現負值的有半農半牧縣、一江兩河開發縣和拉薩市、昌都市的縣域。2013—2019年扣除物價因素后的實際增幅,西藏自治區人均GDP為60.47%,全區縣域人均GDP的增幅低于全區人均GDP增幅近9個百分點。在6類不同類型縣域中,超過全區人均GDP增幅的只有邊境縣;一江兩河開發縣的增幅最小,低于全區增幅近22個百分點;半農半牧縣與全區增長水平相差近20個百分點;農業縣、牧業縣和糧食基地縣低于全區增長幅度在6個百分點之內。在7個地市區域中,山南市和林芝市下屬的縣域增幅都遠超全區增幅33個百分點和近11個百分點;拉薩市所屬縣域的增長幅度不到10個百分點,是7個地市中與全區增幅差距最大的;日喀則市、昌都市、那曲市和阿里地區所轄縣域在2013—2019年增幅也均低于全區增幅。

從7個地市的縣域經濟發展看,林芝市下屬縣域因經濟起點高,近年來文旅產業發展迅猛,其經濟發展表現出整體高位、快速增長的態勢。拉薩作為西藏的發展中心,整個拉薩市的人均GDP無論是絕對值還是與全區人均GDP的相對值都明顯超出,是7個地市中最高的,2013年拉薩全市人均GDP為49807元,是全區人均GDP的1.9倍,2019年該相對值下降為1.55倍。①根據歷年《西藏統計年鑒》中數據計算得到??紤]到拉薩市縣域人均GDP增幅下降程度,說明拉薩市區的經濟發展動力增加,其引領能力持續提升,但其下屬縣域經濟發展卻表現出下滑態勢。同時也證實了“十三五”時期,西藏自治區重點推進的拉薩山南經濟一體化,在山南下轄縣域層面的確起到了很大的發展促進作用。

總體上,西藏自治區縣域經濟總體發展水平較低,還有待提升,是當前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西藏自治區不同類型和不同地區縣域財政收支

西藏自治區曾是全國唯一的集高寒、邊疆、少數民族和省級集中連片特殊貧困地區于一體的省份,也曾是國家層面唯一被整體劃為深度貧困的省份。①王延中主編:《中國民族發展報告 (2020)——民族地區決勝全面小康》,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年,第39頁。中央財政支持和對口支援是西藏完成脫貧攻堅和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支撐。我國在特定歷史時期針對不發達地區、重大工程建設移民、受災地區的發展而建立起來的對口援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種實踐,②胡茂成:《中國特色對口支援體制實踐與探索》,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31頁。這一方式有利于控制和縮小地區發展差距,實現區域協調發展、民族團結和邊疆穩定③任維德:《中國區域治理研究報告2017:對口支援政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第1頁。。20世紀80年代至今,中央財政對西藏的轉移支付和全國對西藏的援助已成為長期政策措施。根據統計數據計算,1992—2019年國家財政補助收入占西藏一般預算財政支出的比例均值為91.7%。④根據歷年《西藏統計年鑒》數據計算得到。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強調,中央支持西藏、全國支援西藏,是黨中央的一貫政策,必須長期堅持,認真總結經驗,開創援藏工作新局面。⑤《習近平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強調 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 建設團結富裕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人民日報》2020年8月30日第1版。

財政收支包括一般公共預算收支、政府性基金收支和國有資本經營收支3個方面。一般公共預算是以稅收為主體的財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維護國家安全、維持國家機構正常運轉等方面的收支預算。由于只能獲得西藏自治區縣域一般公共預算收支數據,故以此分析縣域的財政收支狀況。

表3 西藏自治區2013—2019年不同類型和地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⑥詳見國家統計局編:《中國統計年鑒2021年》,第220頁。比例

注:根據歷年《西藏統計年鑒》、歷年《中國縣域統計年鑒》、歷年《中國人口和勞動就業統計年鑒》計算得到。

上表中西藏全區縣域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與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值在2013—2019年兩次起伏波動并呈現了下降的趨勢,且總體上低于西藏自治區的水平。在6類不同縣域中也是同樣的態勢,其中2019年邊境縣的一般性公共預算支出中有95.63%要依賴轉移支付。相比較而言,一江兩河開發縣的下降幅度略低,但比值略高于全區水平。這說明西藏大部分縣域的財政收入能力低于全區水平并持續下降。

在7個地市的縣域中,首府拉薩市和經濟發展最快的林芝市下屬縣域的一般性財政收入與一般性財政支出的比值在波動中增加,表明這兩個市的縣域財政收入能力和自我發展能力有所提升。特別是拉薩市下屬縣域的一般性財政收入與一般性財政支出比值在2013—2019年的均值高出西藏自治區該比值13個百分點,體現了在縣域層面拉薩市依然是增長中心的地位。日喀則市、昌都市、山南市、那曲市和阿里地區的縣域財政收入能力依然持續下降。那曲市下屬縣域是7個地區中財政收入能力最弱的,2013—2019年一般性財政收入與一般性財政支出的比例均值只有3%,也就意味著近97%的財政支出來自財政轉移支付。

表4 西藏自治區2013—2019年不同類型和地區縣域的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速 (上年=100)

注:根據歷年《西藏統計年鑒》、歷年《中國縣域統計年鑒》、歷年《中國人口和勞動就業統計年鑒》計算得到,表中增速計算已用歷年西藏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進行了調整。

上表中數據顯示,2013—2019年,不同縣域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年增幅的波動起伏大,全區縣域和不同類型縣域在2017年都是斷崖式負增長,這可能是由于2015、2016年財政支出顯著增加后的調整。6類縣域2019年的一般性公共預算支出較2013年增加幅度在1.5—2.2倍,遠遠高于西藏自治區一般性公共預算支出在該時段89.2%的增幅。在6類縣域中,半農半牧縣和牧業縣的一般性公共預算支出的增加程度位居前兩位,糧食基地縣和一江兩河開發縣位居最后兩位。

7個地市縣域一般公共預算支出也明顯高于自治區的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其增長幅度在1.6—2.7倍。增長幅度最快的是昌都市下屬縣域,這也和表3中昌都市縣域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與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例不斷下滑相對應。西藏經濟增長核心的拉薩市縣域和經濟增長快速的林芝市縣域,相應的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增幅位居最后兩位。

四、西藏縣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分析

西藏自治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目前仍較突出,相應的各縣經濟發展的差異性也已被研究證實。①卜潔文:《西藏縣域綜合經濟實力變化與政策思路探析》,《經濟地理》2021年第4期。為此,在“十三五”時期西藏自治區就開始推進區域發展布局。拉薩市和山南市人均生產總值遠高于全區平均水平;兩市財政總收入占全區總量的58.8%;且兩市經濟總量約占全區的1/2。從產業結構看,拉薩市現代服務業較為發達,金融、商貿物流輻射藏中南地區;且集中了全區大部分的加工制造企業。山南資源豐富,是藏中南清潔能源基地和全區農副產品重要產區,面向全區市場的民族手工業發達,開發潛力巨大。②摘自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推進拉薩山南經濟一體化發展規劃——西藏自治區“十三五”時期重點區域經濟發展規劃》,藏政發 〔2018〕7號文件,2018年2月。西藏“十四五”規劃中明確指出要做大做強拉薩增長極,以拉薩為中心,輻射日喀則、山南、林芝、那曲,促進拉薩山南經濟一體化。③摘自《西藏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2022年西藏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做大做強拉薩核心增長極,提升首府城市首位度。夯實日喀則面向南亞開放前沿基礎,打造林芝改革開放先行區,發揮昌都連接藏青川滇樞紐作用,鞏固那曲、阿里生態功能區地位。推動“兩江四河”河谷經濟帶建設。推進拉薩山南一體化發展,建設“五城三小時經濟圈”。加快縣域經濟發展,促進城鄉融合、區域聯動。上述區域協同發展布局是為了拓展發展空間,優勢互補、良性互動、減少分化、共同壯大。但在協同發展中必然有引領核心與外圍參與的主次之分,其發展過程中是否會減少或擴大地區差異,是本文分析的核心所在,也是衡量區域協調發展質量和效果的重要方面。在區域差異研究中,選擇不同的時間序列、不同的變量指標、不同的差異測度方法和不同尺度的地理區域,所得出的結論不盡相同 (Wei Yehuan,1999)。①Wei Yehua,“Regional Inequality in China”,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Vol.23,No.1,1999,pp.49-59.在研究方法上,既有經濟學的聚類分析、主成分分析、泰爾指數、基尼系數、回歸分析、雙重差分法等,也有地理學中的地理加權回歸法、總體和局部空間自相關、DEA等方法。

本文以西藏自治區各縣人均GDP為衡量縣域經濟發展水平指標,以基尼系數②基尼系數是國際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標?;嵯禂档膶嶋H數值只能介于0—1之間,基尼系數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數越大表明收入分配越不平均。、泰爾指數③泰爾指數也是衡量個人或地區間收入差距的指標。泰爾指數的最大優點是,它可以衡量組內差距和組間差距對總差距的貢獻。和五等分組④五等分組是衡量收入差距的方法之一,將收入從低到高排列,按等距分為五組,即20%低收入組、20%中間偏下收入組、20%中間收入組、20%中間偏上收入組和20%高收入組。中最高組和最低組均值比例分析全區縣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程度;同時根據7個地市中最高人均GDP和最低人均GDP的比例進行地市發展不平衡和縣域發展不平衡的比較分析。

表5 西藏縣域人均GDP的不均等狀況

上表數據顯示,2013—2019各年中西藏自治區包括7個地市下屬各區的73個縣域的基尼系數和泰爾指數均高于66個縣中有完整統計數據的64個縣域的基尼系數和泰爾指數。其原因是地市下轄區的人均GDP高于其他縣域的人均GDP,故而剔除后衡量不均衡的基尼系數和泰爾指數均有所下降??傮w上,64個縣域的不平衡是現實存在。從不均衡的變化看,剔除地市下轄區后,縣域人均GDP在2013—2019年的差距略有擴大。借鑒收入分配領域的共識:基尼系數在0.3—0.4區間,貧富差距比較合理;進入0.4—0.5區間,差距過大。⑤劉艷輝:《因地制宜設計實現共同富裕的路徑和政策——專訪浙江大學共享與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實》,《南方》2022年第5期,第16—17頁。西藏縣域人均GDP的基尼系數2019年為0.2556依然低于0.3,可見不平衡程度并不高。

和7個地市相比,縣域人均GDP從低至高分為5組,20%最高組和20%最低組的比值在3.1—3.45之間波動,也就是最高組人均GDP是最低組的3倍左右。同7個地市中最高人均GDP和最低人均GDP的比值相比,只有2013年縣域比值低于7個地市,其余年份縣域該比值都高于7個地市的比值。這也說明縣域之間的不均衡程度大于7個地市之間的不均衡程度。

在已知西藏自治區不同縣域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基礎上,本文利用泰爾指數分解方法分析發展不均衡的構成和原因。也就是探究縣域經濟發展不均衡究竟在多大程度上緣于不同群組之間的不均衡 (與之相對的是組內不均衡)。而且使用泰爾指數的優點是分解結果不取決于是先計算組間貢獻還是組內貢獻,而且所用權數的和為1,當使用其他不平等指數時這些優點就會丟失。①Shorrocks,A.and G.Wan,“Spatial Decomposition of Inequality”,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2005,5(1),pp.59-82.泰爾指數實際是一組參數不同的指數,本文只使用了參數為0值的指數,它又被稱為平均對數離差 (MLD)。具體公式為:

其中yi為第i縣域的人均GDP,μ為全部64個縣域的人均GDP的均值,n為全部64個縣域樣本量。

根據Shorrock(1984)的證明,MLD指數可以分解為組內差距和組間差距,即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為:

其中Ig是第g組的組內差距,ng是第g組的樣本量,μk是第k組的人均GDP,ek是一組數值為1的向量。由此可以看出,上式右邊有兩項組成,第一項是各個組內差距之和,第二項是組間差距。

西藏自治區的縣域從生產方式上可分為農業縣、牧業縣和半農半牧縣3類。另一方面,邊境縣的建設直接關系到邊防鞏固和邊境安全,為此可從地理區位上將自治區內的縣域分為邊境縣和非邊境縣。通過泰爾指數分解,得到不同類型縣域各組之間的不均衡情況和各組內部的不均衡情況。

表6 西藏自治區2013—2019年不同類型縣域人均GDP歷年泰爾指數的分解結果

注:表中數據根據歷年《西藏統計年鑒》、歷年《中國縣域統計年鑒》、歷年《中國人口和勞動就業統計年鑒》計算得到。

上表中2013—2019年農業縣、牧業縣、半農半牧縣3組之間的差距對總體泰爾指數的貢獻在10%—11%小幅波動,3個組內的差距對總體泰爾指數的貢獻在89%—90%小幅波動;證實了農業縣、牧業縣、半農半牧縣各自內部差距是總體不均衡的根本原因。在組內差距中農業縣內部的不均衡程度最大,半農半牧縣其次,牧業縣內部的不均衡程度最小。農業縣對總體泰爾指數的貢獻變化范圍是60%—64%,表現出小幅下降;半農半牧縣的不均衡程度小幅上升,變動幅度是21%—26%;牧業縣是3類縣域中最均衡的,其對總體泰爾指數的貢獻不足4%。

邊境縣和非邊境縣兩組之間的差距對總體泰爾指數的影響程度是4%—5%;兩類縣域內部差距對泰爾指數有94%—97%的決定性影響。邊境縣組內的差距小幅下降,變化范圍是20%—23%;非邊境縣變化幅度也不明顯,但卻是引起總體泰爾指數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

五、主要結論

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不斷優化經濟布局。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推動鄉村振興,確定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西藏當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仍較突出,在2022年西藏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加快縣域經濟發展,促進城鄉融合、區域聯動;21個邊境縣定點幫扶開始實施,邊境發展穩定進入新階段。本文基于2013—2019年西藏64個縣的人均GDP和各縣一般公共預算收支數據,分析探討了農業縣、牧業縣、半農半牧縣、糧食基地縣、邊境縣、一江兩河縣共6大類型和7地市縣域的經濟發展現狀、財政收支水平,以及縣域經濟發展的不均衡程度。主要結論如下:

(一)西藏縣域經濟發展水平總體較低,且與西藏全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略有擴大;6類縣域和7地市縣域的經濟發展水平差異明顯。

2013—2019年,西藏全區縣域經濟都有所增長但增長幅度低于全區平均水平增長幅度近9個百分點,縣域人均GDP與全區人均GDP的比例從64%下滑至61.22%。這證實了縣域總體經濟發展水平與全區發展水平差距略有擴大。農業縣、牧業縣和半農半牧縣中,農業縣人均GDP顯著高于牧業縣和半農半牧縣;邊境縣的人均GDP與全區人均GDP相比為73.52%,與全區人均GDP的差距在6類縣域中是最小的,且增速最快,并超過了全區人均GDP的增速。通過比較分析,一方面證實了農業縣與牧業縣、半農半牧縣在經濟發展方面的差距;另一方面,也表現出該時段內西藏自治區對邊境縣建設的重視,但邊境縣人均GDP仍低于全區人均GDP約26個百分點,也說明今后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在7個地市中,林芝市、拉薩市和山南市下轄縣域的經濟發展水平遙遙領先,2013—2019年人均GDP與全區人均GDP比值的均值分別為117.9%、91.93%和83.39%;那曲市位居最后,該比例僅為43%。山南市和林芝市下轄縣域人均GDP的增速分別為93.86%和71.37%,超過了60.47%的全區增速;此外,其他5個市區下轄縣域的人均GDP增速均低于全區人均GDP增速,拉薩市下轄縣域的增速位居7個地市的最后。在2013—2019年內山南市下轄縣域發展優于拉薩市下轄縣域發展的現實,也表明還需要經歷一定時期以產業集聚為主的發展過程,才能完成拉薩山南核心區一體化并真正實現經濟擴散。

(二)西藏縣域財政收入能力不足突出,較之全區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的差距更顯著,且在2013—2019年變化幅度較大;6類縣域和7地市縣域的財政收支狀況存在差異。

西藏自治區縣域財政在收入能力不足的同時財政支出呈現了不斷擴張趨勢。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的比值從2013年的9%下降至2019年的6.1%,與全區財政收支比例的差距從不足1個百分點小幅擴展至4個百分點。而全區縣域財政支出在2013—2019年的增幅為206.7%,超過了全區財政支出89.2%的增幅。這也說明西藏縣域財政收入水平持續下降,依賴財政轉移為主的縣域財政支出剛需不斷上升。在6類縣域中,農業縣的財政收支比例最高,2013—2019年財政收支比例的均值為9.51%;半農半牧縣和牧業縣的財政收支比例逐漸趨向一致,在2019年均為5%;邊境縣的財政收支比例在2013—2019年的均值為7.88%,在6類縣域中位列第4,這也證實了西藏自治區在財政支持上對邊境縣的傾斜。

2013—2019年在6類縣域中,半農半牧縣、牧業縣、邊境縣的財政支出增幅分別為216.21%;214.98%和201.51%,位居前三,高于全區財政支出89.2%增加的水平;在7個地市中經濟發展相對靠后的日喀則市、昌都市、那曲市、阿里地區的財政支出增幅都超過了全區水平。同全區財政收支平穩變化相比,縣域財政收支的差距變化起伏更大,2015和2016年縣域財政支出分別超過全區財政支出增幅約25個百分點和31個百分點,而2017年又低于全區財政支出增幅近24個百分點。在7個地市中,拉薩市轄縣域是財政收入能力最強的,且是全區水平的2.3倍,除山南市略高于全區水平外,其他地市下轄縣域的財政收支比例都低于全區水平。拉薩市轄縣域財政收支比例和其他地市縣域的差距十分明顯,這也再次彰顯了拉薩作為核心增長極的地位。

(三)全區縣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程度在2013—2019年雖小幅擴大但并不高;且不平衡變化幅度超過了7個市區的不平衡程度,縣域之間的不平衡主要源于不同類型縣域內部自身的不平衡。

與之前西藏縣域經濟實力差異研究結果不同的是,包括7個市區下屬各區后的縣域人均GDP的基尼系數從2013年的0.2565上升至2019年的0.3172,提高了23.7%;剔除7個市區下屬各區后的縣域人均GDP的基尼系數從2013年的0.2384上升至2019年的0.2556,提高了7.2%;說明西藏縣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程度不高。泰爾指數變化和五等分組衡量的不均衡發展程度也都與基尼系數變化幅度保持一致。但縣域之間的不均衡程度在2013年和7地市基本一致,而2019年有所超出。

全區縣域不均衡程度的90%是由于各種類型縣域內部的發展不均衡所致。農業縣內部的不均衡所起作用在60%—64%;其次是半農半牧縣,牧業縣的均衡程度最好。非邊境縣的不均衡程度遠遠高于邊境縣,其對全區縣域不均衡程度的作用占比為74%—77%。

(四)西藏自治區縣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是多方面因素長期作用的結果,最主要的因素包括:一是自然地理條件的差異。拉薩、林芝所轄縣域之所以在經濟發展上遙遙領先,與其相對良好的自然地理條件密不可分。而發展較為落后的縣域大多處于自然地理條件較為惡劣的高海拔地區,甚至有一些地區被視為不適合人類生存,因而經濟發展會愈發困難。二是人口密度不同導致的人力資本積累的差距。不同縣域的人口分布狀況的不同直接影響到經濟發展最重要的人力資本要素,通常人口密集度高的縣域人力資本狀況好于人口密集度低的縣域。在信息時代,經濟發展特別是生產方式的轉變伴隨著人口素質和勞動力就業能力的不斷提升,也就是需要高質量的基礎教育、學歷教育和職業技能教育。如果人口密度過低,開展各類教育的成本自然要高,且因無法保證效果有時不得不有所放棄。三是長期存在的發展差距加強了投資偏好的傾向??紤]到投資收益和項目成效,發展基礎好的縣域更容易獲得大的發展項目,形成產業規?;貐^,從而加強了馬太效應。上述三種因素常常相互疊加。如任其發展,勢必會使各縣域經濟發展方面的不平衡更趨嚴重,出現強者愈強,差者愈差。

西藏“十四五”規劃中,強調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固邊和興邊并重,加快邊疆發展、深入推進興邊富民行動。上述重要舉措無疑將緩解西藏縣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未來在新發展格局下的頂層設計上還應更加突出一盤棋的全局發展理念和思路,在全面推進各類縣域經濟發展的同時,對自然地理條件差、人口密度低、發展基礎差的縣域給予特別關注,在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改善交通和基礎教育、醫療衛生條件、選派駐村幫扶干部、落實對口援藏項目等方面給予適度的政策傾斜,支持和幫助各縣域逐步探索發展出與本地自然資源相適宜的優勢產業,并形成一定規模,將其與拉薩、林芝所轄縣域之間的發展差距有計劃地控制在一定范圍,力爭盡快實現縣域經濟協調發展。

猜你喜歡
西藏自治區全區差距
第十屆“我是小畫家”全區中小學生書畫大賽獲獎作品選登
內蒙古自治區召開全區統戰部長會議
全區統戰部長會議召開
西藏自治區歌舞團送文藝下基層演出
我與西藏歌舞團——寫在西藏自治區歌舞團成立60周年之際
難分高下,差距越來越小 2017年電影總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預告榜
2016年西藏自治區一般公共預算收支決算總表
南寧市:把握環境保護新常態 擔當全區執法排頭兵
“雙聯戶”西藏自治區基層組織形式的創新
縮小急救城鄉差距應入“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