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線話筒在戲曲舞臺上的應用及調試

2022-02-22 22:20甘學勤
黃梅戲藝術 2022年4期
關鍵詞:調音均衡器人聲

□ 甘學勤

戲曲是一門綜合性的藝術,涉及的門類眾多。剛接觸黃梅戲時就聽說過“燈服道效化”一說,而其中的“效”則指的就是當時情況下的調音工作。由于當時的硬件設備落后,那時的音響效果還只能是停留在現場聲音的簡單混合放大,更多的是處理一些情景現場的特效聲音,如槍聲、鞭炮聲等等,由于設備簡單且操控性太小所以對演員及樂器的音色修飾很少,所以我們可以從舞臺后勤工作排位上看到音響工作當時并不為人們所重視,但因為聲音在戲曲舞臺上存在的重要性,音響工作還是爭取了一席之地,這應該說與老一輩的音響工作者認真嚴謹和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是分不開的。

上世紀九十年代后期隨著硬件設備的發展,音響設備技術性能有了長足的進步,調音工作似乎變得越來越“簡便”起來了,演員追求更高的聲音品質,觀眾希望聽到更清晰的人聲樂聲,傳統的“吊麥”“地麥”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美好聲音的追求。這些使得無線話筒走進了人們的視野,無線話筒因其方便的佩戴、良好的隱蔽性、不受聲音響度及線材的干擾,演員可以隨心所欲充分地發揮從而受到演員和觀眾的喜愛和重視。然而盡管使用了很多很高級的設備,但仍然不能體現優良的聲音品質。當然這也許是設備更新換代太快,而我們的音響工作人員的調音素質以及對新事物的認知沒有得到及時的調整或更新所致。但個人認為一套設計優良的系統要想重放優良的聲音品質必須要具備以下幾點重要的因素:聲學環境、硬件設備、聲源、調音技巧、藝術修養等五個方面,這五點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下面就戲曲現場調音的“調音技巧”方面談點本人多年來的一些現場調音方法及心得體會:大家都明白要想做好一項工作,首先必須了解這項工作。戲曲舞臺特點是:演出現場話筒多,種類雜(各種類型);演員的“唱念做打”,樂隊的鑼鼓家伙都時刻考驗著我們音響工作者;話筒多(一般演出樂隊的話筒就有十只左右,根據樂隊編制的大小不一),而樂隊的站位一般都在舞臺下場門主擴聲系統的背后或舞臺正前方的樂池里(也就是左右主音箱的交叉點附近),嘯叫問題突出,演員多采用腰包式無線話筒(本文中所說無線話筒是指咪頭佩戴在胸部的話筒,耳掛型和頭戴型話筒除外),話筒的靈敏度高,離演員的發聲點(嘴)遠,低頻衰減多,正因為這個特性所以在話筒調試時往往需要調音師在話筒調試過程中需要很大的前期增益,才能保證演出中得到清晰的人聲。有條件的演出團隊還會在舞臺的幾個重要位置布置電容話筒(包括一些臺唇后方位置的界面話筒)來進行補充,這些布置有兩點考慮:一是防止無線話筒在出現接收障礙時臨時起到救場的作用,二是可以起到營造場景烘托氣氛的作用。當有多種類型話筒同時使用時,控制聲反饋就變成了調音工作者首當其沖要解決的問題了。所以個人認為戲曲舞臺演出音頻系統的調整重點首先是有效控制聲反饋,在控制聲反饋的基礎上再來盡可能修飾演員聲音中出現的問題,確保演出的流暢性與完整性。

假設我們在一個完全陌生的聲學環境里演出,我們需要從哪里入手呢?一般情況下我都是按以下幾個步驟操作:首先在沒有電子儀器設備的前提下我們可從兩方面著手分析和初步判斷,先是“看”,也就是目測法,有兩種可能:一是室內吸音材料,如地毯、掛簾、沙發及其他多孔、軟質材料包裝的物件,這些材質的物件過多會造成聲音干涉,室內混響小,在這種環境中工作一定要注意適當增加人工混響,增加聲音的飽滿度及厚實感;還有一種情況是室內反射強烈,反射面光滑而堅實,墻壁平整而沒有飾物,這種環境自然混響時間較長,調音一定要注意控制混響的使用,甚至不用人工混響;其次是“聽”,現場自己猛擊一掌,仔細聆聽反射聲的延時大小來估計環境的混響情況,雖然這兩種方法都很粗糙但還是可以作為一種比較實用的方法,通過不斷的擊掌和對現場環境分析,找到合適的混響參數,避開聲場缺陷區,安排正確的主音箱擺位。

根據我個人的經驗把控制聲反饋作為演出的第一要素,那么下面要做的事就比較具體了。在搭建好所有的系統設備后,我要做的就是現場聲音(特別是人聲)均衡的調整,我通常的做法是通過對房間均衡器的調整來找到房間的反饋點,當然現在演出設備的集成度很高,很少看到演出團體還有單獨的均衡器在演出設備中出現,但是這個問題很好解決,隨著數字化的普及和應用,我們現在手頭演出的調音臺基本都是數字型,調音臺上的均衡其實就由原來的固定的4段均衡變成了一個連續可變的N段均衡器,更多的段數其實也是更精確的控制,更少的破壞聲音。通過控制均衡器的衰減和提升來抑制演出中的話筒嘯叫這一尷尬的事情。

具體做法是:主音箱組最好采用集中供聲方式連接,考慮到聲波相互干涉情況,一般我只有在觀眾場地特別深的場地才會考慮后場補聲。所有周邊設備進出都設置在0db,按前后級接通系統電源,打開調音臺上的話筒通道低切開關(這里指的是人聲話筒,樂隊話筒除外),切除人聲沒用的低頻成份,按話筒的類型做好各類話筒的編組方便現場的快速調用。演出時樂隊話筒一般都是采用近場拾音,且話筒多采用強指向話筒,話筒離音源很近,相互干擾小,二次及多次反射聲少很難產生嘯叫,所以現場調試中很少會在反饋調試中單獨對樂隊話筒進行調試。按數字調音臺為例,利用數字臺上的多段均衡來進行話筒的前期調試,首先確保調試用的話筒通道及后面的編組及主輸出通道均衡都在直通狀態;調整好合適的通道增益量,增益的調整我一般有兩個準則:一是聲音不失真,二是盡可能地滿足現場聆聽要求(此條不在話筒調試時使用);調試話筒通道推桿0db;主通道推桿控制在+9db位置;然后請一位自己熟悉的演員在舞臺上不同方位進行演唱,同時用掃頻鈕進行掃頻,當出現嘯叫點時做好頻率記錄,并嘗試衰減調整衰減量,找到該頻率的安全的峰值增益量,找到全頻段所有的嘯叫點后并處理后,推桿置于通道0db,下降主輸出3db繼續第二只人聲無線話筒的調試;以此類推,當直到同時8只無線話筒同時0db使用時,這時的主輸出推桿置于0db。然后我們查看8只話筒通道的均衡器衰減記錄,對照記錄在人聲話筒編組上插入一臺均衡器在此臺均衡器上進行集中衰減,然后釋放單通道的均衡衰減,為現場微調做好準備。這種調試話筒的方法最大可以滿足舞臺上8只無線話筒峰值輸出,當然實際情況下我們也不可能同時8只話筒峰值輸出,這里我說的是峰值而不是8只同時使用,我們知道很多時候臺上很多話筒都是同時在使用狀態,8只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其實我們舞臺上不管有多少只話筒,主角一般都是2至4個,也就是說我們只要最多滿足4只的峰值輸出量,其他所有的話筒都可以降級輸出量,4只峰值輸出時就是我們調試話筒時主輸出+3db輸出,那么就是說當我們臺上4只話筒峰值輸出是整個系統有3db的系統余量,這時我們臺上剩下話筒的降級輸出也就是不足為慮了。另外需要說明的有,在聲學環境很差的場地通過上面的EQ調整,雖然話筒的嘯叫能得到有效的抑制,但也會因此給聲源帶來很大的破壞,這時我們就需要給與適當的頻率補償,頻率補償可從兩方面出發:樂聲補償和人聲補償,前面說了樂聲用的基本都是近場拾音話筒而且基本都是強指向話筒,所以一般都是在本通道直接對本通道樂器進行音色和音量上的調整,編組后混合均衡器細微處理(樂聲調整的不多,一般都是對樂聲各聲部大小的均衡調整);人聲的補償,除非必要,最好是多采用衰減法來修飾音色確保戲曲演出的安全性。

最后談點戲曲演出混合輸出聲音的平衡:不管系統中有多少通道的樂聲和人聲。這里就需要我們首先要弄清楚一個問題:我們經常說觀眾就是上帝,那么觀眾看到的和聽到的都是舞臺上演員所給予的,那么可以看出演員才是一場演出中最重要的,一切舞臺演出活動都是圍繞演員來進行的,當然音樂也不例外,懂得了它們之間的關系平衡起來也就方便多了,一般來說,我都是把人聲混合超過樂聲混合3db-6db,使現場觀眾能夠干凈清楚地聽到演員的聲音就可以了。

以上是本人對戲曲舞臺音響話筒調試的一些粗略認識,希望各位同行老師們批評指正!

猜你喜歡
調音均衡器人聲
心情如曲調般平衡繽紛
基于Kalman濾波的水聲混合雙向迭代信道均衡算法
采用負電容結構的新型CTLE均衡器設計
阿卡貝拉人聲合唱團的基本訓練研究
暢玩主流AV前級/放大器 體驗自動調音系統
調音
愛樂之城
淺析調音臺的調音技巧
調音
高中音樂選修課程《人聲極致“阿卡貝拉”》的開發和實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