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賽教學法在高校公共體育籃球教學中的應用

2022-02-26 06:26姜帥青島農業大學
灌籃 2022年18期
關鍵詞:技戰術運球投籃

姜帥 青島農業大學

高校學生大多具備自我意識,受信息技術等其它帶有娛樂性特點的項目影響,學生對籃球學習興趣普遍偏低,加之,籃球運動帶有的技術特點決定僅具備良好的體能不足以達成籃球訓練成效。比賽教學法可從學生興趣方面形成正向引導,既可增加學生運動興趣,又能培養其運動習慣。此外,比賽教學法帶有的競技性特點,可在深化學生籃球技戰術、規則等內容的理解,同時,促進學生大腦處于興奮狀態,更有助于技戰術、規則乃至籃球知識的吸收。為此,本文針對比賽教學法在高校公共體育籃球教學中的應用展開探究,分析如何利用比賽教學提高高校學生團隊協作意識、大局意識和技戰術水平,望本文研究能夠為強化籃球教學水平提供助力。

一、基于運球比賽,明確比賽規則

從籃球運動形式來看,最為凸顯的特點在于運動本身帶有的對抗性?;@球本身屬于集體性運動,學生需要在掌握運球、傳球等相關技巧的同時,明確籃球運動規則。為避免學生因在運動中出現不良行為而獲得紅牌罰下,教師有必要將規則逐步滲透至比賽教學中,以此幫助學生逐步獲得良好的運動成績。結合高校公共體育中的傳統籃球教學情況來看,針對規則板塊教學多以灌輸式的方式為主,向學生傳遞相關規則[1]。但此種方式不僅無法提高學生籃球運動興趣,還將限制學生對規則知識的合理吸收。為此,教師可搭建籃球運動比賽,針對籃球中涉及的不同訓練環節,利用比賽的形式開展規則講解,以此便于學生掌握。另外,在開展比賽活動中,若學生出現錯誤行為,教師應積極做好指正和引導,為避免因教師教學精力有限而影響對學生運動情況的觀察,還可以小組對抗的方式進行。小組對抗不僅可提高學生規則意識,還能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使學生明確自身運動行為可能對集體造成的影響。

以“直線運球”和“弧線運球”為例。在直線運球實際訓練期間,教師可將學生分為不同小組,并引導學生以縱向排列的方式進行比賽。要求在比賽過程中,每組第一位學生需保持手持籃球的動作,將球運送至最遠處再跑回。此時,排列中的第二位學生需要接過第一位學生傳遞的籃球,并沿著第一位學生運動軌跡進行運球,最終考察哪組完成速度更快且動作更為標準[2]。在弧線運球訓練中,教師可將全體學生分為兩個小組,每組派出一位成員立足于中圈焦點處,隨后,兩組的學生再派出兩位成員需要沿著中圈線完成順時針或是逆時針的追逐,直至其中某位學生出現失誤或是追逐者追到另一位學生即刻終止比賽,此時,下一組學生便可按照同樣的方式完成比賽。此類比賽內容可有效解決學生因運球動作不上、站位不夠明確等引起的運球問題,既引導學生在比賽中完成籃球運動,又實現學生籃球技能水平和規則意識的提升。通過小組內部成員之間的配合,也可在某種程度上訓練學生之間的默契,實現學生運球水平的穩步提升。

二、結合傳接球比賽,鍛煉技術水平

在高校所開展的公共體育籃球教學活動中,所有與籃球相關的教學內容均具有明顯的多樣性,為更好地完善體育課程,需要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在迎合籃球運動多變性特點的同時,根據不同運動內容實施針對性訓練計劃。為確保比賽教學能夠合理應用于實際,教師可在課前根據學生學情以及具體的運動內容展開比賽形式、規則設計,基于學生運動水平制定獎勵制度。因高校學生具備自我意識,強硬的比賽或是教學方法只會引發學生反感,帶有引導作用的獎懲制度更能深化學生對籃球運動的思考,使其積極主動地投身到運動比賽中[3]。此外,籃球運動都在室外進行,但并不代表籃球運動不具備理論知識。為此,教師應充分將理論與實踐內容相結合,在組織學生參與實踐的同時,合理注入理論知識元素,以此改善學生體育運動水平,使每位學生都能因籃球比賽形式而產生籃球運動欲望。

以“傳球”“接球”比賽為例。實際過程中,可將全班學生按照運動水平分為兩個大組,再將兩個大組學生分為兩個小組,引導組內學生以對立排列的方式進行比賽,學生之間需維持2-3 米的間隔。在比賽開始后,每組第一位學生需要在跑動中將籃球傳遞至對方組成員,第二名學生需要按照第一名學生的動作完成比賽并以此類推,最終按照完成時間確定獲勝小組。為避免部分學生因體育技能不足而影響比賽公平性,在細分小組后,教師需要通過優等生和學困生小組穿插排列或是確立不同比賽規則的方式,組織學生開展比拼,以此保障比賽公平性。為激發學生比賽熱情,針對比賽中失利小組可予以一定懲罰,如表演小節目、完成300 米跑任務或是進行多次投籃訓練等,這種方式可在訓練學生體能的情況下,優化整體比賽氛圍,減輕學生因比賽而產生的運動壓力[4]。為增強比賽整體趣味性,教師還可圍繞傳接球設計不同比賽形式,如播放關于籃球運動的相關音樂,要求下學生在音樂結束前,完成比賽項目;展示其他籃球運動員傳接球動作,組織學生開展模仿賽,考察哪位學生模仿更為準確且真實。此類比賽活動均在調動課上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達成對學生籃球技術水平的訓練,也深化學生對不同比賽規則的掌握??v觀學生在高校公共體育籃球中的訓練情況來看,許多學生在課中能夠掌握籃球技戰術以及相關技能,但在比賽中卻常因緊張而影響發揮。這種以多種比賽形式所開展的籃球運動訓練,更能緩解學生身心壓力,使學生更坦然面對比賽,并積極的為獲得理想成績而努力。

三、依托技戰術、投籃比賽,增強應變能力

除運球、傳球外,籃球技戰術和投籃技巧掌握也屬于高校公共體育籃球教學重點內容。尤其在技戰術方面的較量中,學生呈現的技戰術水平將直接影響最終比賽結果。但技戰術涉及要點較多,教師在融合比賽教學法的過程中,需通過對學生的了解掌握其特長、性格、水平,再根據學生運動技能進行小組分配,搭建對抗比賽情境[5]。技戰術方面的比拼需消耗一定體能,因此,在比賽中教師應合理分配比賽時長和訓練時間,要求學生在參與一定比賽活動后,獲得休息機會。在休息中教師還需結合學生在場上的表現情況進行二次分組,以此提高學生在比賽中的適應性使每位學生均能在不同角度形成對籃球技戰術的深層次理解。

以“籃球技戰術”比賽為例,教師可根據優等生和學困生運動水平,合理劃分兩個比賽小組,要求小組之間能力均衡,而后組織學生開展實戰訓練。在比賽進行15 分鐘左右后,許多學生已經對自己于組內位置形成一定了解,此時,教師便可以換組的形式,要求不同學生參與到對方小組比賽過程中。此方式主要為學生形成適時指導,幫助學生了解技戰術在比賽中的重要性。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提高比賽精彩程度。上述內容中強調籃球比賽具有一定觀賞性,此方式更能在調動學生參與的同時,使學生深化籃球運動體驗,享受比賽整體過程。比賽結束后,學生大多會對自身所處位置形成一定了解,也明確團隊集體力量對于比賽的重要性[6]。此時,教師便可在課程結束前為學生預留一些復盤時間,組織學生闡述在比賽中積累的運動經驗,分析以往技戰術與此次比賽所采用的技戰術是否存在不同之處。同時,還可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生自評和生生互評,組織學生互相闡述對方優勢和不足,以此增進團隊之間的了解,培養集體默契程度,使每位學生均能養成正確比賽習慣和比賽行為,并將所學習的內容應用至未來比賽中,實現籃球技戰術水平的穩步提升。

除技戰術外,學生投籃水平也會直接影響最終的比賽結果。但投籃與技戰術存在明顯差異,其更考驗學生對投籃技巧的掌握。因此,投籃訓練形式應區別于技戰術訓練。針對投籃比賽可以“原地投籃”“行進間投籃”的方式進行。原地投籃比賽也是將學生大致分為兩組,并引導學生立足于罰球線處完成依次投籃,在投籃過程中每位學生可獲得依次投籃機會,最終根據投籃總數判定獲得小組。原地投籃比賽對于場地、環境并無過多要求,并且其與技戰術下籃球比拼相比,缺乏多變性和對抗性特點。為此,教師應針對原地投籃設置多種比賽規則,如不限制投籃次數,以投籃時間為標準劃分名次等,以轉變原地投籃比賽規則的方式,激發學生投籃熱情,使學生能夠保持參與原地投籃比賽的欲望[7]。行進間投籃更考驗學生接球、運球、補籃、投籃等相關技巧。因此,針對行進間投籃比賽,可要求學生以小組對抗的方式進行,要求學生分為兩組分別以橫隊站立的方式立足于中線兩側,并要求每組第一位成員手持籃球。在比賽開始后,兩組第一位成員需要以反方向運球的方式,逐步完成行進間投籃,學生需要在運球的同時調整投籃位置。若學生并未投中則需要補籃直至投中后,將籃球快速運送至中線處,將籃球交由第二位學生,以此類推完成比賽訓練。此方式主要為提高學生行進間投籃水平,致力于訓練學生應變能力,有助于增強學生在籃球運動對抗中的表現。

四、完善比賽細則,增強理論講解

在高校公共體育籃球教學中,比賽教學法只能作為籃球教學的一種形式并非全部。課上教學時間有限,若僅圍繞比賽進行教學,難免影響學生對知識點的吸收,合理規劃比賽教學占比,更有助于達成籃球教學效果。為此,教師應合理安排比賽時間,一般情況下,保證素質訓練、其他活動占據課堂的40%左右即可,剩余60%的時間開展籃球比賽。通過對比賽時間占比的合理分配,更能實現時間效益的最大化發展,也能在鞏固學生籃球知識基礎的同時,促進學生對籃球動作要領的掌握。同時,每位學生成長情況不同,體能、技能掌握存在明顯差異,為此,教師可根據學生在籃球比賽中的表現情況制定針對性訓練計劃,堅持由簡到難、循序漸進的訓練方式,以此提高學生籃球運動積極性,確保每位學生均能在比賽中實現理論知識吸收和實踐能力提升。

籃球運動多在室外開展,通過實踐可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印象,但學生對于理論知識掌握,包括規則等內容,需要在了解的基礎上實現理解、掌握和靈活運用的目的。也就是說,僅帶領學生開展比賽教學遠遠不夠,還需做好理論知識講解。為確保學生能夠對理論與實踐內容均保持良好的學習態度,教師可在比賽的間歇時間為學生播放一些籃球比賽經典視頻,視頻內容可包含籃球規則、技戰術知識點講解等[8]。以視頻導學的方式可緩解因理論知識過于枯燥而出現的學習進度問題,結合比賽教學和信息技術理論講解,更能形成學生對規則、技戰術內容的深層次理解,從而達到鞏固和模仿練習的作用。同時,在比賽的間歇時間進行視頻播放,更能形成學生對賽場中自我表現的回顧,真正在啟發學生體育思維的同時,實現學生自我約束能力的穩步提高。

總之,在高校公共體育籃球教學中,比賽教學法屬于主要教學方式之一,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比賽教學更具實踐優勢,可幫助學生積累運動經驗。但籃球比賽教學并非一蹴而就,教師還需結合比賽教學內容和學生學情展開針對性設計。實際過程中,應以提高學生籃球運動興趣為主,細化運動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更具對抗性特點的運球比賽,以明確學生籃球運動相關規則。同時,結合學生在籃球運動中需掌握的傳球和接球技巧,展開小組比拼,以此鍛煉學生籃球技術能力。此外,技戰術和投籃訓練屬于籃球運動要點,教師還需以增強學生應變能力為主,搭建比賽平臺,并為學生提供評價機會,以促進學生運動經驗的分享。最后,教師應考察比賽教學法于高?;@球教育中的實施情況,完善比賽細則和形式,以此確保每位學生均能積極參與其中,從而實現籃球運動能力的穩步提升。

猜你喜歡
技戰術運球投籃
破解電動車火災撲救關鍵技戰術的幾點思考
比投籃
完形填空一則
我最喜歡的課
身體素質對籃球技戰術發揮的影響
KYRIE IRVING'S HANG DRIBBLE 凱里·歐文 停頓運球
今天你投籃了嗎
德約科維奇與費雷爾技戰術對比分析
投籃王和蓋帽王
21分每球得分制對羽毛球男子雙打技戰術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