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文科背景下英語專業學生人文素養提升路徑研究

2022-02-28 17:20金瑛昊何影
鄂州大學學報 2022年6期
關鍵詞:文科英語專業人文精神

金瑛昊,何影

(東北石油大學外國語學院,黑龍江大慶 163318)

為了全面振興本科教育,2019 年4 月29 日,教育部等13 個部門在“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 啟動大會上明確規劃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協同發展。2020 年11 月3 日,由教育部新文科建設工作組主辦的新文科建設工作會議研究了新時代中國高等文科教育創新發展舉措,發布了《新文科建設宣言》,對新文科建設的理念、原則、任務做出了全面部署,而且提出“新文科建設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的具體履行”。新文科建設落實到外語學科建設上,要明確外語學科作為文科屬性的價值核心,即通過對人的精神文化層面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形成對人的“教化作用”。因此,在英語專業教學中培養和提升學生人文素養意義重大。

一、新文科于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精神要義

明確學科定位,守正出新。英語專業教育堅持為國家培養具備溝通能力、人文素養、中國情懷、國際視野的英語專業人才和復合型英語人才,為國家實施對外開放戰略、提升國際傳播能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服務?!笆卣本褪敲鞔_外語學科在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體系中的重要作用,擔當好溝通橋梁的同時肩負起文化使者的重任?!俺鲂隆本褪且裱挛目平ㄔO的目標和路徑,發展“新外語”,要深入思考大學英語育人價值,落實因材施教,探求內容創新。堅持立德樹人,彰顯人文性特征。立德樹人是英語專業教育的根本,教學過程中要堅持培養學生政治認同、家國情懷、道德修養、文化素養、國際視野和審美情操,提升英語溝通能力、跨文化能力、創新能力、思辨能力,踐行課程思政、落實立德樹人。把脈雙向雙育,學進來講出去。新文科的建設目標是培養“時代新人”,即中國聲音的傳播者,能夠承擔“時代使命”——提升國家形象,會講、講懂、講好中國故事,建立中國文化的影響力、號召力、塑造力,進而提升國家軟實力。英語專業教學內容要從學習理解英美國家社會文化的“單向接受”向分析比較中外文化的“雙向交流”轉變。在英語專業教育教學理念上要徹底實現從單向度能力到雙向度能力培養的轉變,將理解世界、傳播中國這一理念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

二、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內涵

新文科建設捍衛文科化人、人文育人的文科精神。理解“人文素養”,遵循字面的內涵表述和組合意義,就是最直接、最實際的途徑?!叭宋摹本褪侨祟愇幕邢冗M的價值觀及其道德規范,要通過文學、史學、哲學、語言學、藝術等人文學科的不斷學習和積累而內化?!八仞B”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組合而成,這種能力須經由訓練和實踐獲得。

(一)人文素養的基礎——人文知識

人文知識是與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相對應的一種知識類型,是以語言符號的方式對人文世界的把握、體驗、解釋和表達。在認知層面上,人文知識包括哲學、語言學、文學、歷史學、文化學、心理學、藝術、美學等。豐富的人文知識是一個人優良的知識結構的必備要素,是一個人成為“全面發展的人”的必備條件,是人文素養的前提和基礎。在對人文知識的學習和領悟中,學生會思考“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要到哪里去?”“我的生命的意義是什么?”“我的人生價值何以體現?”等對學生來說意義重大的問題。通過人文知識的學習,學生才能知道和體會人類的幸福和痛苦,才能學會如何化痛苦為幸福;才能懂得如何與他人和諧相處,與自然和諧共生。

(二)人文素養的內核——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泛指一個人體現出的對人類生存意義和價值的關懷,主要包括人的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等。人文精神是人文素養的內在支撐,是人文素養的最高層面,具體表現在:(1)具有歷史、文化方面的意識,并能夠“追本開新”;(2)關注人的命運、人存在的價值、意義和尊嚴;(3)追求人的自由與解放,發展與幸福;(4)崇尚自由意志與獨立人格;(5)具有反思意識與能力;(6.)重視德行修養,樂于用審美的眼光看待事物;(7)承認并看重文化的多樣性:(8)守護和踐履社會的核心價值,如公平和正義。所以,人文精神是人文素養內在養成和精神追求。

(三)人文素養的外顯——人文行為

人文知識的內化是人文精神,人文知識的外化是人文行為。人文行為是一個人具備人文素養的外顯表現,它落實在一個人的具體行動和實踐上,如善待他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追求真理、公平和正義等。

三、新文科背景下英語專業教學的人文性分析

新文科建設目標里強調“提升文化軟實力,塑造國家美形象”。軟實力其實就是影響力,要會講中國故事,講懂中國故事,講好中國故事,此目標實現與外語學科有很大的關聯。作為全球通用語言,這也是英語教學在新時代的新的使命。在當前“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背景下,要建立國家文化自信,在借鑒吸收國外文化成果的同時,把中國文化輸出去,了解外國與傳播中國應該雙向互動,互為促進,這對于新時代英語人的人文素養提出了新的挑戰與要求。

語言本身是個符號系統,無非是一種排列組合,它的深度和美感來自于它所運載的內容。語言知識的學習靈魂在于內容的學習,而此內容恰恰就是人文知識。新文科建設從根本上說是一次全國范圍內的人文教育價值轉向,從這個意義上來看,以人的情感、體驗、美育、道德等人文性知識為核心的英語語言文學教育恰恰是新文科建設的典型案例。

在英語語言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是其發揮人文性價值的基本方式。英語課程內容涉及對象國的文化思想和意識形態,在學習掌握其歷史文化社會知識的同時,要自覺堅持國家和民族價值觀,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培養學生人文精神、思維方法、價值理念,使育人做到“潤物細無聲”。

英語專業教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在實習實踐活動中注重發展學生人文行為,在學生多維能力培養中融入人文精神的培養。

四、英語專業學生人文素養提升路徑

新文科建設的核心任務是“育人育才”同向而行,“雙育”并舉。人文教育是新文科建設優化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前提,亦是新文科建設的重要內容。英語專業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可遵循如下路徑:

(一)教師樹立人文教育理念,注重人文積淀

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人文素養高、具有影響學生人格和人文精神的人。首先,教師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教師要身正學高,要有同理心和共情能力,要深入學生之心,這樣才能促使學生發展自我反省意識和習慣,改造學習習性,發展思辨能力、交流互動能力、想象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體驗能力、接受理論概念熏陶的意愿和能力。其次,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增強對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意識,認識到新時代對人才的綜合性要求和個體人文素養提升對自我實現的重大意義。再次,教師要加深自己的人文素養積淀。英語教師除了具備學科知識和教育理論專業知識以外,還要豐富自己的英語文化知識,這樣才能正確處理教學內容的人文內涵,寓人文素養培養于英語教學之中。此外,英語教師還要重視傳統人文知識的學習與吸收,要研讀經典,并在此基礎上發展自己的人文精神,這是教師的智慧形成、思想發展的人文基礎,也是傳播好中國故事的必備條件。

(二)教學目標厘清人文導向,對接時代需求

傳統英語專業教學重視對學生英語語言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忽視了對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也就是所謂的“重制器,輕育人”,這只會大批量培養普通人才,卻難以培養新時代需求的“具備溝通能力、人文素養、中國情懷、國際視野的英語專業人才和復合型英語人才”。在英語教學中缺乏中華傳統文化的熏陶和國家民族價值觀的滲透,就會導致學生對中華文化認同感不足,難以培養學生中外溝通和傳播的能力與素養。所以新文科的建設目標是培養“時代新人”——中國聲音的傳播者,承擔著提升國家形象的時代使命。對接新時代英語專業教學,就是要強調能力、知識與人格塑造相融合的全人教育,堅持人文教育的內涵。

(三)教學內容豐富人文素材,提煉人文內涵

教師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教學素材的人文性,將其中內蘊的人文內涵進行深度的提煉,使之成為陶冶學生高尚情操的載體、修身養性的范本,開闊學生的人文視野,塑造學生美好心靈。

探討經典主題能加深學生對人性和外部世界的了解和認知,對世界的深度思考有利于學生自身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是學生人文素養培養的重要一環。在教學內容選擇與處理上,要注重經典文學、哲學、歷史、美學等作品的滲透和交流,讓學生在了解西方歷史文化和傳統習俗的基礎上享受語言的魅力,感受不同文化的差異,思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批判地形成自己的價值觀,進而追尋人生的意義。經典作品的靈魂啟迪和心靈沖擊對學生人文素養培養作用明顯。

反映時代特征和主題的時文能激起學生更多的共鳴,學生更容易對此進行談論和交流。時文中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會在學生自己的討論、交流、辯論中得到理解、感悟和內化。

(四)教學方法融合信息技術,引發深度學習

新文科建設的發展路徑是融合創新,外語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的結合是不可逆轉的趨勢。英語人才的培養需要通過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促進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改革,需要通過大數據技術優化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信息化時代,通過線下課堂教學、在線網絡開放課程學習、線下線上混合式教學、基于虛擬現實的情境化學習、基于真實實踐的任務化學習,共同打造英語教學線上線下學習互動空間。優質的網絡資源,有利于學生架構人文知識,對文學、文化、哲學、歷史等領域深度拓展,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思辨能力、學習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信息處理能力的提升。通過學習內容和學習媒介的創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自主性學習、研究性學習、交叉性學習的能力,引發學生的深度學習。

(五)教學評價運用多元方式,體現人文關懷

教學評價是影響課堂教學的重要因素之一。人文學科評價機制具有復雜性、相對抽象性和滯后性及不易量化性等特征,因此應采取多元評價方式對英語專業教學進行評價。動態多元評估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能幫助師生有效獲取教與學的反饋信息,指導教師與學生針對教與學進行反思,更好地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成績、情感、態度、思考、解決問題、團隊合作等能力和教師對學生的人文關懷。

多元教學評價可采取學生自我評價、生生互評、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式。在教學中,教師評價應多采用個體評價,關注學生自身的進步,重視和鼓勵個人發展。教師的評價應包含客觀全面的信息,如學生已取得的進步、存在的不足及改進的方法,同時,教師也應鼓勵學生的質疑精神和思辨能力的發展,尊重和傾聽學生的見解。教師評價應以“以人為本、發展為本”為原則,承認、關注、尊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因此教師應該激勵和引導學生自評和生生互評時也應注意評價的客觀性和語言表達的藝術性,做到互相尊重、互相教化,從而實現自然狀態下的人文精神的滲透,潛移默化的培養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

(六)教學環境拓展人文視野,促進綜合發展

教學環境是影響教師和學生教學和學習活動的發生并影響教學效果的情況和條件的總和,因此除了利用課堂教學提升學生人文素養以外,社會人文環境對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作用也不可忽視。參與校外實習實踐、創新創業活動和校園文化活動為學生營造出一個多元開放的語言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語言實踐的同時體會語言內涵的文化意義,體悟人文精神。

通過開展校園文化節、音樂沙龍、經典文學作品誦讀會、話劇音樂劇、自媒體創建等活動營造校園人文氛圍是提升學生人文素養的有效途徑。英語專業學生參與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可以運用互聯網自媒體平臺以語言、文化教育與研究為本,培養和提升自己的文化自信和全球意識,從而運用新媒體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

結語:

在新文科建設戰略下,英語專業教學要堅持傳統文科育人功能,在提高學生外語能力的基礎上,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在促進個性化發展的基礎上,夯實學生人文知識、培養人文精神、落實人文行為,通過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和社會人文文化環境,培養兼具“中國情懷”和“國際視野”,能夠熟練運用外語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文化的新時代外語人。唯如此,才能培養造就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新型外語人才。

猜你喜歡
文科英語專業人文精神
交互式教學在英語專業閱讀課改中的應用研究
文科不懂理科的傷悲
論英語專業語法教學中三種思辨能力的培養
求學·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編輯出版中的體現及構建
孫文科
西方修辭教育傳統及其對我國英語專業教育的啟示
試論醫學人文精神的構建
循證醫學的人文精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