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享發展理念的傳統文化底蘊及其創新超越

2022-02-28 17:20游曉麗
鄂州大學學報 2022年6期
關鍵詞:民生公平理想

游曉麗

(福建體育職業技術學院思政部,福建福州 350003)

共享發展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的基本理想,代表著人們對美好理想的追求,其中蘊含著傳統優秀文化的底蘊,展示出了一個民族所具有的智慧和文明的自覺性。黨的十八大提出了要堅持共享發展的理念,因為發展是為了人民,而理念發展需要依靠人民去共同建設,其中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讓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獲得更多的成就感,書寫共享發展理念中傳統文化底蘊和創新超越的新篇章。

一、共享發展理念是對傳統政治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一直以來構建平等共享的大同社會都是千百年來中華民族不斷追求的政治理想,無論經歷了多少年,大同理想社會都在不同的時代中閃耀著光芒。[1]新時代的共享發展理念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大同理想,由此才能在思想層面上實現對共享發展理念的進一步創新和繼承發展。

(一)實現廣大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

大同理想社會就是在追求平等的價值取向中建立起人人都為了社會的和諧而奮斗,實現財產都能共享的理想社會。[2]這些在儒家的天下為公的思想、洪秀全的絕對均平思想以及康有為的無階級觀念、無貧富差距的極樂世界和孫中山所倡導的“公天下”中都充分體現了,里面都帶著大同理想社會的色彩。共享發展理念以共同富裕為目標,既追求了平等價值,又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實現了人人參與和人人享有的理念。而在發展共享理念的同時,要始終堅持中國社會主義的道路和制度文化,堅守本心,實現全民、全面、共建和漸進共享的基礎上實現共同富裕,從而超越大同理想社會。同時共享發展理念還強調了消滅階級差別和私有制,建立起共產主義的公有制社會,此理想目標已超越了當時的大同理想社會。

(二)將人民的利益作為中心出發點

大同理想社會提出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維護統治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利益,這其中儒家所提出的觀念就帶有傳統封建等級色彩,洪秀全的絕對平均社會只是片面地代表著農民階級的利益和愿望,康有為和孫中山的大同理想觀念只針對資產階級改良派和革命派的利益,實際上并不關心工人和農民階層的利益。[3]而共享發展理念則是從人民的利益出發,站在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具有廣泛的群眾性,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并由廣大人民來判斷是否有效,成果也是由全體人民所共享的。共享發展理念的核心是為了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從而使全體人民增強幸福感和獲得成就感,并且讓全體人民都共同進入小康社會,從而實現共同富裕,讓全體人民都實現共產主義的最高理想。

(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共同發展理念在實踐環境和實踐成果上超越了大同理想。實踐環境上的超越,是因為當時儒家思想產生于戰國時期,人們的溫飽問題都得不到解決,又怎么可能去想大同社會的創建呢。而洪秀全、康有為、孫中山等人大同理想社會的提出都是在當時社會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明顯時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而此種環境和前面儒家所提出的環境沒有什么差別。這種環境上的局限性就已經決定了當時大同理想社會根本不可能實現,而共享發展理念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道路上提出來的,具有優越的實踐環境,中國在世界地位比較高,世界也處于和平發展中,而中國的綜合國力也比較強,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階段,這種環境的優越性就已經決定了共享發展理念成功了一半。實踐成果的超越性,不管是儒家大同思想還是康有為的大同綱領,都是對美好社會的幻想而已,因為已經脫離了當時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是不可能實現的。而康有為的大同世界存在著階級和歷史條件的限制,也難以實現,孫中山的大同主義雖然進行了實踐探索,但是卻脫離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和發展的實際,所以注定失敗。而共享發展理念為什么會得以實現,就是因為符合當下新時代發展的要求,并且結合了中國的基本國情以及對國內外形勢的發展進行了綜合的考量,堅持以人民利益、人民共享的原則,才能推動社會的不斷發展,從而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標和超越大同理想社會的實踐成果。

二、共享發展理念是對傳統民生思想的創新和超越

傳統民生思想在商周時期就已經萌芽了,在《尚書》中就提出了重民觀念,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民生思想更是逐漸成熟,諸子百家就著重強調了要重民的觀念,后來一系列的先賢們也都提出了民生的思想,都是重視以人為本。[4]這些民生思想的提出也為我國近現代民生思想的傳承創新和超越奠定了基礎。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下共享發展理念的提出,蘊含著傳統優秀文化中的民生思想,對傳統的民生思想進行了創新和發展繼承,才有了今天的共享發展理念。

(一)拓寬了民生思想中“民”的內涵

封建社會中的傳統民生思想的“民”一般為庶民或百姓,通常情況下都是與君和官相對應,因此在古代民生思想中是處于社會階級的下層,是被統治和剝削的對象,并沒有自己的主體利益。在共享發展理念中的“民”是已經被拓寬了內涵的“民”,是實現了全覆蓋的“民”,代表著全體人民群眾,這就已經和傳統民生思想中的“民”區別開來了,傳統民生中“民”是比較狹隘的具有一定界限的,而共享發展理念中的“民”是堅持以全體人民的利益為中心,將人民作為社會發展和民生事業的主體,這樣才能激發起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并且在這其中肯定了其重要性和價值。這就突破了傳統民生思想中的局限性,并在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中始終堅持著為廣大人民謀取利益,成果由人民所共享,在內涵上超越傳統民生思想。

(二)樹立了以人民利益為主的理念

傳統民生思想是為君主服務的,是從統治者的角度出發的,本質上就是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和秩序,關注民生問題也只是為了把其當成統治階級獲取利益的工具和手段,并沒有真正地關心人民的利益。共享發展理念則是從廣大人民的利益出發,是以人民至上以及共享成果的理念出發的,本質上就是為人民服務,讓人民獲得成就感以及全面發展。共享發展理念是站在人民的立場上,一直堅持著執政為民和為民服務、由民做主的觀念,把讓人民實現共同富裕、走上幸福美滿的生活作為奮斗目標,并將增強人民的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尊重、保障人民依法享有的各種權益,實現民生紅利成果由人民共享,超越了傳統民生思想。

(三)建立起完善的惠民政策體系

傳統民生思想口頭上一直倡導著重民富民,但是卻沒有頒布一系列的惠民制度和保障措施,只是依靠于所謂的君主德治的教化和修養而已。儒家仁政思想的提出也只是在口頭上倡導重民而已,究其本質也是將其寄托在君主的德治教化上,缺少了制度層面和法律層面上的保障難以實現民生思想。而孫中山所提出的政策雖然看似為民著想,但是實際上卻觸碰到地主和資產階級的利益,所以也沒有實現惠民政策體系。要想發展民生思想就要將民生作為根本,共享發展理念就是,強調要為民生謀福利,解決民生問題并在發展中補足民生的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發展。想要做到這些就要加強政策及法治實施,并在強化民生法治上堅持公平正義,同時要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率,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礎上促進民生利益的發展,推動人民共享成果的發展,拓寬為民生服務的內容,在醫療體系和社會保障等方面全方位構建惠民保障體系。同時還要加強對制度和價值觀的保障措施,用科學的方式對人民進行指引,真正在政策上實現對民生思想觀念的創新和超越。

三、共享發展理念是對均平思想的揚棄和轉化

(一)在價值取向上要實現公平和正義

古代所說的均平思想十分注重等級秩序公平,是按階級等級的形式來實施分配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只會為君主和臣子的利益服務,的確是對君主和臣子做到了各盡其所和各盡其分,但是卻忽略了人民的利益,使得這種均平的思想價值取向落實不到實處。而農民階級的均平利益也只是站在農民階級的立場上來進行分配的,具有局限性。而當時的資產階級均平思想則是與西方平等觀念所結合的,根本就不符合當時社會的發展需求,所以也存在一定的問題。而共享發展理念則是因為本身所具備的社會主義基本價值取向——公平又正義,因此始終堅持著人民權利公平和機會平等,同時又在不斷地強調著規則公平和實質公平。共享發展理念也始終立足于社會發展的實際、社會上分配不公平的問題,同時也在堅持著差異共享,突破了絕對平均主義的價值局限性,讓公平正義的價值取向逐漸實現。并在社會發展的實際過程中追求公平正義,從而建立健全公平正義價值取向的社會制度,讓均平思想能夠貫徹落實,實現了公平和公正,從而在價值取向上對均平思想進行不斷創新和超越。

(二)實施共享發展理念,讓人民全面共享成果

傳統的均平思想從經濟、政治和社會方面提出了許多均平思想的內容,其中就有當時先賢們提出的貧富均等和教育機會均等及國家供養老年的諸多思想。在這其中每個階級層面涉及到的思想觀念都有著一定的區別,農民階級的均平思想是強調貧富均等和不分貴賤的思想,這其中涉及到的是經濟和政治領域的層面。資產階級的均平思想則是在各個社會領域上都涉及到了,但是這些均貧富的思想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共享發展理念不僅實現全面共享,在資產階級均平思想上還擴大了范圍,并且強調了要對人民利益進行公平的分配,從而促進社會更加公平以及可持續發展。要求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保障人民的平等權利,實現全方位的公平,還強調了要補償民生短板上所存在的問題,真正實現民生正義。除此之外,共享發展理念還十分注重文化和生態領域上的共享問題,強調了人民都能公平地享有共享文化和生態的建設成果。同時在法律以及國際交往領域上也大大豐富了其中的內容,在法律上是要求共享發展理念要堅持依法治國,通過法治來確保社會主義正義和人民權益得到保障;在國際交往上提出共享發展理念是要求人類共同發展、共享發展機遇、共享尊嚴和共享安全保障,推動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發展。

(三)讓共享發展理念解決社會主要矛盾

古代提出均平思想是為了解決財富分配不公平從而導致民生問題現象的產生,究其本質也是為了統治階級所提出的治國政策,因此均平思想是站在統治階級的利益上的,維護的是統治階級的利益。均平思想的提出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百姓的問題,所有百姓的地位也沒有發生過變化,而社會當中貧富差距過大的問題也沒解決。當時資產階級所提出來的均平思想,其實是站在資產階級的立場上提出來的,是為了維護其利益,針對的也只是封建社會資產階級的貧富差距問題,也是為資產階級的利益服務,不能解決貧富差距的問題。而共享發展理念是依托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下所實施的,能推動社會公平正義的發展,還能保障公平和效率實現良性的互動,能讓全體人民都能享受到共享發展理念的成果,激發出社會上的活力,讓全體人民發揮出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為社會主義共享發展理念貢獻出力量。而共享發展理念還能補充發展的短板,增強發展的動力,化解社會的主要矛盾,在均平思想的根本上進行創新和超越。

隨著社會的進步,新思想不斷發展,而新思想想要獲得發展則需要新發展理念的指引。共享發展理念是在吸收了傳統優秀文化底蘊的基礎上才形成的,其中就包含了共享、公平以及和諧等共享文化,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和超越,使得中國在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上更進一步。共享發展理念也是在融合了傳統文化、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后的成果,并在不斷實踐中發展成為最適合中國國情的特色產物。而共享發展理念的傳統文化將在創新中不斷超越,在超越中不斷發展,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程及傳統文化的發展,進而形成共享文化,最終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和社會主義強國的偉大中國夢。

猜你喜歡
民生公平理想
公平對抗
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怎樣才公平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笨柴兄弟
民生之問飽含為民之情
“錢隨人走”飽含民生期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