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藝融合視域下商業演出空間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2022-02-28 17:20賈思
鄂州大學學報 2022年6期
關鍵詞:空間設計文旅商業

賈思

(武漢傳媒學院設計學院,湖北武漢 430200)

2014 年曹林老師開始提出“大舞美”這一概念,他認為隨著整體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戲劇藝術不僅僅是局限在劇場藝術的范疇,還應該拓展更多形式的演出,包括露天環境和浸入式等等。而作為演出空間的營造者,舞美工作者也應就此做出相應的思考——怎樣面對多種形式下的演出方式進行舞美設計,于是“大舞美”觀念應運而生并得到學界業界一致認同。

近幾年,國內外已經能夠將數字媒體技術靈活并且熟練運用到各種類型的表演和晚會中,在數字技術覆蓋下,舞臺藝術開始進入互聯網時代,相關技術從以投影、數碼技術為主的視覺技術,被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混合現實(MR)、人工智能(AI)等智能技術覆蓋,同步進行還有文化裝備的硬件升級與設計升級。

在舞臺設計中應用數字媒體技術,可以呈現出以往舞美設計中無法呈現的效果,促使舞臺效果由以往的固定靜態發展成多元化動態。利用3D巨幅投影技術、全息影像技術和LED 技術等,在很大程度上拓寬了舞美設計的創意與想象空間,也更好地滿足了觀眾對藝術美的追求,給今后舞臺表演方式的多樣化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1]舞美設計行業的良性競爭很好地促進了行業技術、產品與服務的發展,促進服務水平不斷優化,演藝策劃服務與設計能力不斷創新。

一、行業發展趨勢對從業者的要求

社會的發展以及時代的進步呼吁演出設計的創新與發展,對設計提出了更高要求,而演出設計的發展趨勢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從業者素質要求更高。設計者要提高演出空間把握、演藝策劃能力,促進演出形式的創新和優化。設計提案應呈現出具有流動性和可變化的空間、多變的舞臺空間結構以及廣闊的區域分割和豐富的視覺呈現;[2]二是對技術的要求提高。通過將設計和科技結合起來,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在光、形、聲、色等方面的藝術效果,運用新型機械、電子控制設備、電光源等使得舞臺更加絢爛多姿。

二、商業演出空間設計課程發展背景

《演出空間設計》課程是一門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的專業核心必修課,課程設置的目的是以“商業演出空間設計”為重心,探索商業演出空間創作和體現過程中的多方面課題。演出空間設計課程開在第六學期,64 學時,4 學分,主要課程內容是商業演出空間設計及跨媒介敘事策劃應用。通過課程的學習,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演出空間設計的基礎能力。主要教學內容是商業演出流程策劃及設計呈現,以演出空間設計的方案呈現為核心內容,重點理解商業演出空間設計的常規流程和設計理念。培養學生的商業演出空間設計定位和正確找出創作的切入點,通過講授商業演出流程策劃方案、案例分析等環節,學生可以系統地初步掌握商業演出空間設計策劃的方式方法。

商業演出空間設計課程設置是圍繞晚會舞臺藝術創作,廣泛接觸和學習各類藝術創作表現理念、賞析各類優秀藝術成果、探索晚會舞美設計的多種方法。教學理念是以文旅演藝目的談舞美價值,以“大舞美”發展趨勢談專業特色構建,既要完整地體現設計方案,更要強調技術落地性等問題。授課方式是以專題訓練為主,案例分析為輔,也為畢業設計晚會舞臺設計方向前期工作打好基礎。

三、商業演出空間設計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課程設置是開展教學活動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課程設置決定了教育質量的優劣,但目前我國商業演出空間設計課程設置存在著一定不足。武漢傳媒學院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于2016 年開設晚會舞臺設計課程,經過幾年的課程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基于后疫情時代行業變革更新的大背景以及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特點,在21 版人才培養方案中將晚會舞臺設計課程正式更名為商業演出空間設計,在梳理總結新版人才培養課程內容框架時暴露出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課程設置中優勢特色不夠明顯,重結果導向輕過程、重實踐點輕全案。課程是學生學習的指導方向,課程質量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也限制著學生的思維與思想。課程結構出現問題,就無法建立起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理論無法指導實踐,實踐也沒法檢驗理論;二是課堂成果缺少實踐檢驗,教學成果難于效益最大化。學生通過課堂理論學習后,雖然有了較深刻的體會,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學生進入實踐的機會還是不足,商業演出空間設計課程需要有足夠的實踐時間才能促進學生更好地接收所學知識,教學成果才可以效益最大化。

四、商業演出空間設計課程教學的改革路徑

基于行業發展趨勢以及對行業從業者素質的要求,在新版課程建設中教學團隊重新梳理總結課程建設目標,進行課程打磨升級,運用“項目組制+跨媒介實踐”模式進行教學改革。

(一)注重演藝構作的總敘事

通過系統學習,學生一是要具備舞臺整體設計、舞臺燈光設計、舞臺繪景技術、技術制作、電腦設計的核心知識和技能;二是能夠質疑、評價各類影視與戲劇藝術作品中的美術成分;三是能夠運用相關專業知識,針對戲劇與影視藝術作品中的舞臺美術創作部分,進行調研與分析。最后通過對商業演出空間的基本知識、視覺策劃流程的認識和實踐,加深學生對商業演出空間設計及執行環節的認識和體驗,并掌握一定的晚會舞臺設計方法。

(二)強調演藝媒介能力的總創作

在進行相關教學后,學生一是能夠運用相應的設計流程和技能技巧,提出相關創作手法和技術制作要點;二是能夠熟練應用各類軟件工具和手段完成不同類型的戲劇影視美術設計作品,并通過設計構思及草圖、效果圖、策劃案來掌握商業演出空間設計方法。

(三)突出演藝運作能力的總策劃

學生學習了相關課程后,能夠通過口頭和書面表達方式與同行、客戶和社會公眾等陳述創作理念及設計作品,具有較強的人際溝通能力,能夠針對不同人群就設計要求、作品效果等相關問題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創意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四)運用“項目組制+跨媒介實踐”教學模式

1.小空間濃縮大主題,小劇場構筑大故事

課堂引入實踐案例方法,基于可實施的落地方案完善商業空間設計策劃執行全案。通過前期布置專題任務為導向,將課程任務拆分為項目大專題小單元,從構作、媒介、運作角度分別進行講授和指導,推行項目組制全案教學;在課前進行線上課程搭建以及任務書發布,同時將項目案進行拆解作為真題導入課程實踐。在課中引入知名一線企業導師進行階段性項目案點評,將考核標準量化統一;學生為主體,項目組制教學探索,反客為主,因材施教。結課時引入項目述標方式,以項目組為單位進行答辯,由課程組導師、企業導師進行評審;課程結束后,對課程反饋、項目實施以及項目呈現進行復盤,及時總結經驗,輔導學生進行作品優化升級。

2.用策展的方式做演出,用演出的方式做展示設計

在特定空間、特定主題、特定規模、特定時間段、多學科、跨媒介、主題式、多種敘事模式、多個藝術家互為第一媒介。應用戲劇方法與戲劇元素,選擇參與者生活中、工作中、心理上相關的素材或社會議題,針對性地設計工作坊、解決方案從而達到預期目的。[3]通過篩選前期項目組制課程答辯中部分優秀作品,以跨媒介展演模式為依托,進行落地實踐。以傳媒特色的敘事空間展演為核心,通過工作坊集體創作的方式,引導各創作部門發現人物與自己真實生活的共性及多類型敘事模式,從而與人物合二為一。劇本中的留白寫法允許表演者將自身納入人物之中,采用靈活的表演形式和多種多樣的技術手段實現跨媒介展演效果,使觀眾獲得多元的審美體驗并邀請行業頂尖專家進入展演現場點評。

數字技術改變了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重塑了經濟社會發展形態,數字技術融入文旅產業不斷衍生出新的業態和新的商業模式。[4]數字技術賦能大大助推了文旅產業的數字化轉型與高質量發展?!拔穆?科技”成為文旅產業未來發展的重要內容,新冠疫情加速文旅科技的發展速度、發展模式多樣化。高校應結合數字文旅演藝經濟發展趨勢以及傳媒類應用型本科發展定位及華中地區深厚的楚文化積淀,構建科藝融合背景下傳媒類應用型本科產教融合的創新發展模式。

猜你喜歡
空間設計文旅商業
乘風破浪的日照文旅
V&A“源于自然的時尚”展覽空間設計
文旅融合,從無到無限大
忱意空間設計辦公室
多元·開放·激活:公共空間設計的未來趨勢探索
安東:東方的幽靜文旅之鄉
居住空間設計《啁啾》
商業前沿
文旅照明的興起
商業前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