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田地面系統數字化建設虛擬技術應用

2022-03-01 03:18李興國闞寶春李佶曄印重顧行崛
油氣田地面工程 2022年2期
關鍵詞:油田數字化系統

李興國 闞寶春 李佶曄 印重 顧行崛

1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第六采油廠

2中國石油華北油田公司第四采油廠

大慶喇嘛甸油田正積極推近油田數字化建設,為數字油田發展為智能油田最終建成智慧油田奠定基礎。喇嘛甸油田位于大慶長垣最北端,目前已進入“雙特高”開發階段,是典型老區整裝油田。油田近40 年的開發建設,先后經歷了層系調整、全面轉抽、穩油控水、注聚開采及三次采油等開發階段。油田經過多期開發建設,油井加密,地面設施擴大,建成了包括集輸、污水、注水、配制、注入、供配電、排水及道路等龐大的地面設施,井站管網密度加大,地面設施交錯縱橫,各系統生產場景交互聯系,生產管理點多,信息數據龐大,數字化建設難度較大[1]。地面系統實施分層、分系統的數字化建設,投資大、建設周期長,難以滿足油田進行數字化管理的迫切需求,同時分散的系統改造難以建立起地上、地下及地面系統間的有效關聯,以及油田數字化的全方位管理。因此在數字化建設整體規劃階段,需首先建立起與生產場景完全相符合、能夠真實反映地面系統全部工藝環節、地面和地下設施之間相關聯,對油田進行全面管理的數字化虛擬場景[2],通過各生產工藝環節和設施的矢量化、圖形化、虛擬數字化建設場景對地面系統進行數字化管理,實現數字化建設的頂層設計,為開展數字化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1 數字化虛擬場景建立

數字化虛擬場景要真實反映油田數字化管理狀態,必須以圖型、數據矢量化為基礎,通過油田地形地貌、井網、站庫、管網等全系統的準確測繪及建模,建立起集圖形、數據于一體的地面系統數字化管理體系[3]。地面系統生產場景較多,設施錯綜復雜,要真實模擬生產狀態極為困難,因此虛擬場景需要結合以下思路開展建設。

1.1 以油井矢量化為中心的一體化管理體系

油井是地面、采油及油藏的三大系統中心環節,其中油井分布圖形、坐標及相關參數,是采油工藝、油藏工藝確定采油方式,進行井網布局及調整開發的重要依據。因此要實現地上、地下一體化管理,必須首先建立起油井的虛擬場景。為滿足地面、采油及油藏三位一體的管理需求,油井的虛擬化需要油井地形、井位及生產數據的真實描述。

為建立油井的地形、地貌虛擬場景,通過應用無人機航拍技術和Skyline Terra Builder 影像處理技術,構建了喇嘛甸油田全區域三維地形地貌矢量圖,實現全廠范圍定位測量[4]。通過建立喇嘛甸油田GPS 測繪控制網,為航拍測量、勘察測繪提供控制坐標,形成了以C 級控制點為中心,全區域大環均勻分布、局部區域小環均勻分布的合理布局,為航拍測量、勘察測量提供了準確依據。三維地形地貌圖形建設包括無人機航拍提取數字地面模型DTM(Digital Terrain Model)和影像處理兩方面內容。通過提取帶有空間位置特征和地形屬性特征的數字地面模型DTM,生成帶有公里格網、圖廓整飾和注記的數字正射影像DOM(Digital Orthophoto Map)單元,最終建立了MPT 格式的喇嘛甸油田三維地形地貌矢量圖背景(圖1)。

圖1 全區域地形地貌矢量圖的建立Fig.1 Terrain and geomorphological vector map establishment of the whole region

油井生產數據關聯中石油油氣水井生產數據管理系統(A2)、地理信息系統(A4)、采油與地面工程運行管理系統(A5)等生產數據,地面系統動靜態數據全覆蓋,匯集多家權屬單位數據,打破信息孤島,實現信息共享,使各單位之間的業務配合緊密無縫,實現地面工程生產、管理數據的統一,為管理決策提供了數據支持。

1.2 地面系統全區域三維可視化

原油生產過程從油井采出經集輸管網進入站庫進行處理,再輔以供配電、道路設施等構成了地面系統的主體網絡,要模擬復雜的地面系統,建立起地面系統的關聯,首先應建立起站庫、管道、供配電及道路等主體網絡的虛擬場景,再輔助其他設施,才能實現地面系統全區域管理[5]。主體網絡的虛擬化場景采用圖型與數據的交互模式。

(1)建立全比例三維站庫工藝模型。采用激光掃描三維建模和3D MAX 建模相結合的方式,以現場工藝和設計圖紙為依據,建設全比例三維站間工藝模型和設備內部結構,實現生產運行可視化管理。首先,采集三維點云數據。利用激光相位掃描儀,通過合理設置掃描站點、掃描路徑、掃描參數,獲取原始點云數據。利用激光相位掃描儀內置集成同步相機獲取物體表面高清紋理信息。然后通過點云拼接、去噪、賦色、紋理處理完成原始點云優化拼接,利用Kubit Point Cloud 和3D Max 模型編輯軟件完成三維仿真模型建設。

三維激光掃描點云拼接是應用Faro SCENE 點云數據處理軟件,根據已設置的掃描參數,將原始三維點云數據進行自動拼接,將集成相機拍攝的場景紋理信息與黑白點云匹配,生成具有真實色彩信息的點云數據。將拼接優化后的三維激光點云數據導出,應用Kubit Point Cloud 和3D Max 三維模型編輯軟件進行修整,完成站間三維模型建設(圖2)。

圖2 站庫三維圖形建模過程Fig.2 3D graphic modeling process of station

通過建設站庫全比例三維工藝,實現了站庫可視化管理,使地面三維工藝和生產動靜態信息同步展示,為油田生產在三維可視化基礎上實現集中監控提供了技術平臺。

(2)建立地上、地下設施信息矢量圖。對地面設備、設施進行探測及測繪,建立地面集輸、天然氣、污水、注水、配注、供配電、給排水及道路全部8 個專業系統矢量圖,在平面和空間上實現精確定位管理。一是埋地管線探測。在喇嘛甸油田地面系統技術管理平臺建設中,采用了準確性較高的電磁探測法,開展2GPS-RTK 測繪,通過建模軟件繪制二維、三維系統矢量圖[6]。二是測繪建模。根據管道探測點及電網、排水渠、道路的特征點,應用GPS 測繪技術,采集地面設備空間位置信息,應用Arc Map 建模技術,建設了管道、電網、水渠及道路等專業的二維、三維系統矢量圖。通過二維、三維系統矢量圖建設,實現了站、間、井、管網及電網等地面設施精確定位,改變了“示意圖”的管理模式。

2 數字化管理平臺開發

數字管理平臺以建立虛擬場景為基礎,通過油田三維系統圖、樹狀網頁運行視窗、統一數據處理平臺,實現了地面系統生產管理信息化[7]。平臺采用數據、服務、邏輯及應用四層設計,包括數據信息提取、服務邏輯統計梳理,通過二維、三維系統實現功能展示。其中二維地圖、三維地圖、數據綜合應用及三維模型共享服務是功能實現的核心。一是充分利用測繪成果數據的空間拓撲關系。以地圖數據為載體,深挖地面系統的應用功能,建立了空間目標實體點、線、面之間的鄰接,關聯和包含關系,即空間拓撲關系,使之成為數據處理和空間分析的基本原則和法則。根據拓撲關系,不需要利用坐標或距離,可以確定一種空間實體相對于另一種空間實體的位置關系,有利于空間要素的查詢。二是應用空間拓撲關系開發專項功能。以空間拓撲關系為索引,開發管網查詢統計、產量查詢統計、埋地管道穿孔分析及供配電網斷電分析等應用功能。三是建立規范的數據流程體系。通過研究地面系統實體對象與生產運行環節之間的關系,進行數據信息關聯,建立了含數據預處理、數據規約、數據清理、數據轉換、數據存儲等一整套地面數據管理流程體系。

通過平臺設計實現以下功能:

(1)以油井數據為中心,多系統數據相結合,實現數據的統一。生產管理過程中,綜合應用各平臺數據,當信息節點數據發生變化,都可以及時發現產生的影響,從而做出及時有效的調整。如供電系統中線路發生故障后,可對下游供電設備影響范圍、產量影響作出統計;管道發生穿孔后,對下游油水井影響、上游站庫影響都可做出快速統計。

(2)二維、三維相結合,改變了傳統管理模式。通過建立地面系統集輸、天然氣、污水、注水、配注、供配電、道路及給排水8 個專業二維、三維系統矢量圖,建立站、間、井、管網及電網等地面設施的精準圖文信息,將動靜態生產數據、二維線劃圖、三維場景相結合,實現了油田實體在虛擬世界的展現,為實現油田智能化管理奠定了基礎。全比例的三維站庫模型為油田生產管理提供了虛擬場景,拓展傳統二維平面的管理方式,以真實的狀態來模擬現場及生產運行狀況,通過平臺真實模擬規劃、改造、管理等相關過程,為油田未來實現自動控制打下基礎。

3 數字化管理平臺應用

(1)全比例三維站庫工藝為集中監控、無人值守提供了技術平臺。喇嘛甸油田數字化建設實施分層級、分系統的數字化改造[8]。其中聯合站、污水站及配制站等大型站場按照多崗合并、集中監控的建設思路,進行站場集中監控改造設計,通過設置中心控制室,整個站場的生產過程在中心控制室進行集中監控,值班人員采用定期巡檢的方式對生產崗位的生產設施進行例行檢查。實現大型站場內所有工藝生產過程參數的自動采集及控制功能,實現大型站場集中監控、少人值守建設模式。轉油站、注入站等中型站場按照區域巡檢、無人或少人值守模式進行改造,除增設必要的數據采集及參數控制外,為保證站庫運行安全,需增加重要節點的遠程控制,確保在中心控制室進行緊急突發處理。單井及小型站場按照區域巡檢、無人值守模式進行改造。目前,喇北東塊兩崗以上已實施4 座站庫的合崗設計、集中監控,區域內喇十七污水、注水站、配制站及周邊注入站實現無人值守,節省改造投資7 191 萬元,節約生產運行成本1 175 萬元,核減崗位定員95 人。

(2)利用三維地形地貌矢量圖升級改造油田道路。利用喇嘛甸油田地面系統技術管理平臺道路查詢統計功能,對全廠油田專用公路、井排路、進站路等破損情況進行分類統計(圖3),經現場調查核實,2016—2018 年共安排改造道路73.8 km。其中砂石路升級改造39.9 km,瀝青路大修33.9 km,改善了喇嘛甸油田的道路環境,為雨季油田井下作業及原油生產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條件。

圖3 二維道路線劃圖及二維地形地貌矢量圖Fig.3 2D road line drawing and 2D topographic and geomorphic vector map

(3)利用地面設施精確定位功能檢測、更換失效管線。對管線穿孔情況進行定位查詢統計,利用系統預警提示功能,對全廠埋地管道失效情況進行分類,對失效嚴重及單條管線穿孔達到10 次以上的管道,通過檢測及現場核實后,進行修復更換。自2016 年統計分析穿孔37 787 次,檢測管道防腐層742 km,更換失效管道658 km,有效降低了管道失效風險。通過穿孔失效分析統計功能,對管道穿孔失效重點腐蝕區域實施區域陰極保護,應用自動調控技術,實現了自動采集數據、自動調控功能[9]。建設了喇700 站等區域陰極保護站,保護轉油站、計量間共計371 km 管線,控制了埋地管道的腐蝕速率,保證了埋地管道安全平穩運行。

(4)利用斷電分析、產量分析功能優化調整電力線路。應用斷電分析功能(圖4)可快速查詢線路優化施工中受影響站、間、井信息,查詢線路負荷,為規劃、設計提供依據;應用區域產量分析功能(圖5)計算出在改造過程中因線路優化調整影響的產量,從而合理安排施工進度,保障對產量影響最小[10]。綜合利用兩種功能,優化調整供配電線路11.6 km;線路優化運行加裝聯絡開關19 座;安裝高、低壓計量監測等,實現年節電262×104kWh。2016—2018 年累計節電786×104kWh,節約成本500.7 萬元。

圖4 斷電分析功能快速查詢產量影響情況Fig.4 Quickly query of production impact by power failure analysis function

圖5 區域產量分析功能快速查詢站庫影響區域情況Fig.5 Quick query of station affected area by regional output analysis function

4 結束語

(1)為加快油田數字化管理進程,地面系統的數字化建設應結合虛擬場景技術,模擬真實的數字化管理狀態,為油田數字化建設進行頂層設計,為后續逐步實施數字化建設奠定基礎。

(2)為解決地面系統設施龐大、系統管理復雜的問題,數字化虛擬場景的建立應以油井矢量化為中心,建立地上、地上系統縱橫向聯系,以系統主體網絡為骨干,建立起地面系統全區域三維可視化管理模式。

(3)結合虛擬場景的建立,開發數字化管理平臺,以真實的狀態來模擬現場及生產運行狀況,通過平臺進行真實模擬規劃、改造、管理等相關過程,為油田未來實現自動控制打下基礎。

猜你喜歡
油田數字化系統
Smartflower POP 一體式光伏系統
新形勢下油田黨群工作思路的探索和研究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WJ-700無人機系統
品“助讀系統”之妙
油田工人
論經濟學數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直擴系統中的窄帶干擾抑制
直擴系統中的窄帶干擾抑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