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化問答社區在線學習者知識貢獻績效影響因素研究

2022-03-03 00:37崔智斌涂艷
中國遠程教育 2022年2期
關鍵詞:數據包絡分析

崔智斌 涂艷

【摘 要】

社會化問答社區逐漸成為在線學習資料查閱途徑和知識拓展的工具之一。但隨著社區規模的發展,高流量學習者日益增加的話語權加劇了節點中心化程度,導致底層學習者知識貢獻意愿和信息擴散效率下降。如何提高在線學習者的知識貢獻績效亟待解決。本研究首先通過數據包絡分析法測算知乎社區內4,200名在線學習者的“知識貢獻—聲譽收益”過程績效,然后通過廣義線性模型分析在線學習者特征、在線學習社區交互特征和在線學習心理激勵特征對知識貢獻績效造成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信息開放、社區歸屬、身份地位和社會比較存在正向影響,利他信念存在負向影響,而回饋信念和社區交互特征的影響并不顯著;通過不同知識貢獻渠道進行自我效能施展存在影響方向差異,其中碎片化渠道并不利于在線學習者知識貢獻績效的提升;在線學習者間的比較會對基于利他信念的知識貢獻存在調節效應。因此,本研究建議優化知識分發推薦機制,打造PGC“知識+”多元化學習矩陣,完善知識質量評價和學習反饋體系。

【關鍵詞】? 社會化問答社區;在線學習者;知識貢獻績效;社會交換理論;數據包絡分析;廣義線性回歸

【中圖分類號】? ?G434?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009-458x(2022)2-0057-09

一、引言

新冠疫情期間,我國在線教育市場滲透率激增,以往的線下教學模式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轉變為“大規模、長周期”的網絡教學模式(翟興, 等, 2020)。以用戶為中心的社會化問答社區逐漸成為在線學習者獲取、交換教育資源的重要途徑和碎片化資料查閱、課堂知識拓展的高效工具。相較于慕課、維基論壇等在線教育平臺,社會化問答社區更強調社交化元素,通過調動在線學習者節點生產分享高質量內容,實現教育資源跨時空探尋和課內教學補充(李海峰, 等, 2020)。

目前已有諸多衡量在線學習者學習績效的研究,通過對在線學習平臺的登錄次數、學習資源使用情況等過程性數據展開分析(包昊罡, 等, 2019),構建平臺用戶在線學習個人投入模型與評價維度(李艷燕, 等, 2020; 武法提, 等, 2018)。然而在社會化問答社區,在線學習者不再僅是被動的知識接收者,還是主動學習、分享貢獻的微觀知識生產單元,他們從社區中獲得的收益和付出的成本會共同影響其學習效果、學習積極性和優質知識分享貢獻的意愿(Xia, et al., 2012)。該類開放式知識分享社區隨時間推移,不同問答板塊間的知識內容易出現同質化、中心化問題,社區底層在線學習者的知識貢獻得不到重視,無法獲得社區推薦曝光、流量扶持,導致其知識貢獻意愿及信息擴散效率降低。本研究以在線學習者在社區內投入貢獻要素配置的最優比例所能收獲的最大報酬為標準,分析在線學習者的知識生產貢獻與收益狀況,對其知識貢獻行為和貢獻知識價值進行綜合度量,在此基礎上探究在線學習者在“知識貢獻-聲譽收益”這一過程的績效差異和相關影響因素。

綜上所述,本研究以社會化問答社區“知乎”中的個體在線學習者為研究對象,依據社會交換、資本、認知和學習等理論,運用數據包絡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測算知識貢獻績效,通過構建廣義線性回歸模型(generalized linear model,GLM)探究在線學習者特征、在線學習社區交互特征和在線學習心理激勵特征三方面因素對知識貢獻績效的影響差異。本研究填補了現有文獻對社會化問答社區這一開放式知識分享社區內個體在線學習者知識貢獻績效研究的空白,為在線學習投入/績效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視角。研究結論能夠為社區運營者激發在線學習者知識貢獻參與意愿、實現知識精準化投放運營提供參考,提高在線學習者知識貢獻長尾效應,推動社區協作學習功能開發、學科工具研制和在線教育模式創新,為設計、優化社區在線學習、知識貢獻激勵機制提供依據。

二、文獻述評與研究假設

(一)知識貢獻績效評價研究

社區用戶知識貢獻績效評價最早來源于學術虛擬社區中的知識交流效率評價。宗乾進等(2014)通過DEA方法探究了科學網博客內的不同學科間的知識交流效果;吳佳玲(2019)采用修正松弛變量評價方法測量學術虛擬社區知識交流效率,并通過Tobit模型分析影響因素;楊瑞仙等(2020)結合熵權法確定權重,采用基于三階段DEA模型分析在線健康社區知識交流效率。隨著研究深入,學者們開始著重考慮專家、在線學習者和科研人員知識貢獻/交流效率的評價。楊瑞仙等(2018)運用問卷調查和DEA方法構建出學術虛擬社區個體科研人員知識交流效率評價指標體系。從評價理論與方法上看,多數研究都是在設計出知識貢獻/交流相關指標體系的基礎上,運用數據包絡分析、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等數理方法進行量化評價。

社會化問答社區存在海量學習者行為數據,單個評價指標很難有效測度知識貢獻績效,而DEA使用線性規劃法計算社區在線學習者是否處于生產前沿,進而判斷其是否為DEA有效(頭部在線學習者),這可以減少層次分析、問卷調查和結構方程等方法在權重、參數設定時受到的主觀影響。DEA方法常與Tobit回歸一起用于研究效率的影響因素,但由于Tobit模型所需的假設較強,其截尾分布應用于截斷點之后觀測不到客觀誤差,而知識貢獻績效測算出的截斷在客觀上沒有比100%有效更高的情況,故在此采用廣義線性回歸估計DEA結果。綜上所述,本研究對在線學習者的知識貢獻績效測度采用數據包絡分析法,影響因素探究則采用廣義線性回歸。

(二)知識貢獻影響因素研究

關于社區學習者知識貢獻,多數學者通過社會認知、社會資本等理論對在線學習者的知識貢獻參與動機與持續貢獻數量展開研究。以往研究將知識貢獻影響因素歸納為用戶個人特征、網絡特征和心理激勵(Guan, et al., 2018)。本研究據此從在線學習者個體特征、在線學習社區交互特征和在線學習心理激勵特征三個方面提出有關假設。

1. 在線學習者特征對知識貢獻績效的影響

(1)貢獻渠道

相較傳統的在線問答學習社區,社會化問答社區允許在線學習者通過文章、想法和視頻等多元化方式貢獻知識。在此將“知乎”的知識貢獻分為自發知識貢獻和應求知識貢獻兩類渠道進行分析(Teng, et al., 2011)。

根據社會認知理論,在線學習者對自身能力的感知或信任程度被稱為自我效能。視頻、原創文章、想法、專欄和live等皆是在線學習者自發完成的知識貢獻行為,在從意愿觸發到完成的過程中并不受其他學習者影響,而是依賴于在線學習者對自身能力的自信和有用性判斷(Lin, et al., 2007),因而能反映在線學習者的自我效能。故在此通過視頻數、想法數、原創文章數、專欄數和live數等自發貢獻渠道測度在線學習者的自我效能高低。

網絡利他行為是指在線學習者在網絡環境下幫助他人、不考慮收益的自覺自愿行為(鄭顯亮, 等, 2012)?;卮鹱鳛橹R貢獻者對他人問題的解答,需符合特定知識接收者的需求,是典型的網絡利他行為。在此通過問題答復數測度在線學習者的利他信念強弱。

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假設:

H1a:在線學習者通過應求型知識貢獻渠道進行的網絡利他行為對知識貢獻績效有負向影響。

H1b:在線學習者通過自發型知識貢獻渠道進行的自我效能展示對知識貢獻績效有正向影響。

(2)信息開放

信息披露是在在線學習過程中將個人信息呈現給他人的一種方式(Wheeless, et al., 2010),在線學習者可以自主選擇個人信息披露水平以幫助他人了解自己所處的社會階層和個人特征。在線學習者資料越完善,其他在線學習者的信任感知會越強,從而其貢獻的知識越容易得到響應,知識貢獻收益也會越高(Luo, et al., 2013)。在此將在線學習者在性別、居住地、職業經歷、教育經歷和個人認證五個變量信息上的披露個數,按0~5表示信息披露度,進而測度信息開放水平?;谏鲜龇治?,提出以下假設:

H2:在線學習者在社會化問答社區內身份信息的開放程度對知識貢獻績效有正向影響。

(3)互惠信念

根據互惠理論,組織中的知識獲取者在收到其他在線學習者反饋后會更加積極參與知識貢獻(Eberle, et al., 2014)。當初級社區在線學習者從社區獲得積極社會回應,會減輕焦慮感,增強自我效能感與社區意識,產生回饋信念,從而進一步參與知識貢獻(Yilmaz, et al., 2016)。在此通過在線學習者的提問被解答數測度其互惠信念強弱?;谏鲜龇治?,提出以下假設:

H3:在線學習者的互惠信念對知識貢獻績效有正向影響。

(4)社區歸屬感

社區感知反映了社區成員對社區建設和群體的心理感知和社會認同。會員身份有助于在線學習者虛擬社區成員感的形成,增強其社區歸屬感,進而顯著影響其社區行為(Chang, et al., 2011)。周軍杰等(2012)研究發現會員/非會員的群體分化對虛擬社區用戶知識貢獻具有正向促進作用。在此通過在線學習者是否開通會員來測度社區歸屬感強弱?;谏鲜龇治?,提出以下假設:

H4:在線學習者的社區歸屬感對知識貢獻績效有正向影響。

2. 在線學習社區交互特征對知識貢獻績效的影響

(1)社會學習

根據社會學習理論,在線學習者在與其他在線學習者互動交流過程中能夠進行技能學習。在線學習者自身知識水平越高且社會學習機會越多時,其知識貢獻也會越多(Jin, et al., 2015)。在社會化問答社區中,在線學習者可以通過關注其他在線學習者來提升自身知識水平,社會學習越多貢獻知識的質量也會越高,進而獲得較高收益。在此通過在線學習者關注的用戶數測度其社會學習水平?;谏鲜龇治?,提出以下假設:

H5:在線學習者在問答社區的社會學習行為對知識貢獻績效有正向影響。

(2)社會曝光

社會曝光的強度指在線學習者所貢獻的知識在其他學習者面前展示的次數,會影響社區的活躍度和其他在線學習者的參與行為。在社會化問答社區通過話題標簽實現提問分類,問題標簽數越多,一般問題的曝光范圍越大,進而提升在該問題下所有應求回答的社會曝光度,刺激在線學習者的知識貢獻行為(王偉, 等, 2017)。添加微博話題標簽可以促進在線學習者互動和信息傳播(Liu, et al., 2013)。在此通過用戶前五獲贊數回復的話題標簽數測度其獲得的社會曝光程度。

對于應求型知識貢獻者而言,若其回復問題獲得社會曝光范圍越大,在該問題下所有的應求知識被其他知識獲取者認可的概率也會越大。在該情況下,在線學習者就會越發慎重對待,進而提高知識貢獻績效?;谏鲜龇治?,提出以下假設:

H6a:在線學習者在問答社區內貢獻知識獲得的社會曝光對知識貢獻績效有正向影響。

H6b:社會曝光對在線學習者在問答社區中的應求知識貢獻行為具有調節作用。

3. 在線學習心理激勵特征對知識貢獻績效的影響

(1)身份地位激勵

在線學習者的形象或地位可以通過符號化獎勵形式體現,官方認可的符號化激勵有助于社區在線學習者知識分享頻率的提升。在獲得優質形象或高社會地位等激勵后,在線學習者會為了維持形象而貢獻高質量知識。在此通過在線學習者是否獲得社區優秀回答者認證來測度其獲得的身份地位激勵程度?;谏鲜龇治?,提出以下假設:

H7:在線學習者在問答社區獲得的身份地位激勵對知識貢獻績效有正向影響。

(2)社會比較壓力

由于知識信息的推薦機制,不同領域的知識貢獻者會各自形成圈子,在線學習者在貢獻之前可以瀏覽比較圈子內其他在線學習者的貢獻內容。在高社會比較的壓力下,在線學習者會慎重撰寫應求知識貢獻內容,以提高回復內容被其他在線學習者認可的概率。在此通過在線學習者單條知識貢獻所收獲的最大評論數來測度其在社區中的最高知識貢獻水平,進而反映社會比較的影響?;谏鲜龇治?,提出以下假設:

H8a:在線學習者在問答社區面臨的社會比較壓力對知識貢獻績效有正向影響。

H8b:社會比較壓力對在線學習者在問答社區中的應求知識貢獻行為具有調節作用。

綜上所述,本研究從現有社會化問答社區知識貢獻的研究視角出發,探索在線學習者特征、在線學習社區交互特征和在線學習心理激勵特征對在線學習者知識貢獻績效的影響。本研究的理論模型如圖1所示。

三、研究設計

本研究共爬取2020年1月熱門榜單下的4,826名知乎在線學習者在其主頁上的公開信息作為研究的橫截面數據。在剔除重復、異常和從未知識貢獻的在線學習者數據后,得到4,200名知乎在線學習者數據。

知識貢獻投入在此通過在線學習者的知識分享數量及提問數量兩個指標衡量,知識貢獻收益在此通過在線學習者收獲的關注、贊同和收藏三個指標衡量。根據確定的投入產出指標,以單個在線學習者作為一個決策單元,利用DEAP 2.1 軟件對學習者研究樣本的知識貢獻相對效率進行分析,根據所確立的指標體系和所獲得的原始數據,無須對數據進行量綱處理,將投入-產出相對應的指標數值輸入模型得到每位學習者的技術效率,以此衡量在線學習者的知識貢獻績效。

最終相關變量定義和描述性統計說明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專欄數、問題標簽數的方差、偏度和峰度都較小,分布較為平均;文本字數、回答數、提問數、關注在線學習者數和最大評論數等變量的方差較大,對這些變量取對數處理,以滿足回歸分析所需條件。自變量相關性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

自變量之間相關性并不顯著,說明自變量選取比較合適,可以有效減輕回歸分析時的多重共線性問題。為了加強研究的嚴謹性,在實證部分進行VIF檢驗以加強結果的有效性。

最終構建的模型如下:

Efficiencyi = β0 +β1 ln text_leng thi + β2 ln

answeri + β3 videoi + β4 thinkingi + β5 articlei+

β6 columni + β7 livei + β8 profilei + β9 ln aski+

β10 memberi + β11 ln followeei + β12 tagi +

β13 Authenticationi + β14 ln comment_maxi

(1)

Efficiencyi = β0 +β1 ln text_leng thi + β2 ln

answeri + β3 videoi + β4 thinkingi + β5 articlei+

β6 columni + β7 livei + β8 profilei + β9 ln aski+

β10 memberi + β11 ln followeei + β12 tagi +

β13 Authenticationi + β14 ln comment_maxi+

β15 tagi * ln answeri

(2)

Efficiencyi = β0 +β1 ln text_leng thi + β2 ln

answeri + β3 videoi + β4 thinkingi + β5 articlei+

β6 columni + β7 livei + β8 profilei + β9 ln aski+

β10 memberi + β11 ln followeei + β12 tagi +

β13 Authenticationi + β14 ln comment_maxi+

β15 ln comment_maxi * ln answeri

(3)

模型(1)中僅包含控制變量與自變量,模型(2)在模型(1)的基礎上加入了利他信念和社會曝光的交乘項,模型(3)中則加入了利他信念和社會比較的交乘項。

四、實證分析與討論

調用R語言nlme包中的gls()函數對數據樣本進行回歸,回歸結果如表3所示。

通過數據分析可得,在模型(1)的估計結果中,文本字數系數為正值且顯著。這一結果符合預期。就自變量而言,利他信念、自我效能、信息開放、社區歸屬、身份地位和社會比較等因素對知識貢獻績效具有顯著影響?;仞佇拍?、社會學習、社會曝光對知識貢獻績效影響并不顯著。VIF均小于5,通過檢驗排除變量間的多重共線性干擾。具體分析如下:

1. 在線學習者特征與知識貢獻績效

在線學習者知識貢獻渠道分為應求及自發貢獻渠道,分別對應測度在線學習者的利他信念與自我效能?;卮饠担╗β]=-0.003)負向影響顯著,H1a成立??赡艿慕忉屖腔卮鹚颂釂栃杩紤]在線學習者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隨著在線學習者在社區內知識參與的逐漸頻繁與深入,應求知識貢獻會呈現出跨領域趨勢,造成知識質量下降與貢獻數量減少,從而對知識貢獻績效具有負面作用。

自發型知識貢獻渠道影響顯著,但存在正負關系差異。其中,視頻渠道([β]=0.001)、專欄渠道([β]=0.015)和live渠道([β]=0.010)為正向顯著影響。視頻渠道以視頻、音頻為載體,剪輯和制作成本較高。想法([β]=-0.00004)、原創文章([β]=-0.00002)兩類渠道為負向顯著影響。想法是類似微博的碎片式信息流社交化渠道,會導致知識質量的下降。原創文章類似傳統社交媒體中的博客,很多企業營銷號通過該類方式營銷推廣拉低了知識質量。綜上所述,H1b不成立。

信息開放的測度項信息披露度([β]=0.005)對在線學習者知識貢獻績效的正向影響顯著,H2成立。說明清晰身份有益于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在線學習者通過其他學習者的個人信息披露可以衡量其在線聲譽。在線學習者個人信息披露得越詳細,其聲譽收益也會越高。

互惠信念的測度項被解答提問([β]=-0.003)對在線學習者知識貢獻績效的影響不顯著,H3不成立。其一是在線學習者在收到高質量回復后,會對其之后的知識貢獻行為產生負面影響(Yan, et al., 2017),導致在線學習者對自身專業技能的感知偏差,從而降低知識貢獻意愿。其二是高回饋信念的在線學習者會盲目提升自己的知識貢獻數量,使得知識貢獻投入過高,降低了其知識貢獻績效。

社區歸屬的測度項會員開通([β]=0.021)對在線學習者知識貢獻績效的正向影響顯著,H4成立。對于中堅學習者而言,會員開通有助于提升在線學習者的社區體驗,刺激知識貢獻行為的增加(Wang, et al., 2011),進而加深在線學習者與同伴之間的交互程度,使其更容易獲得其他在線學習者的點贊、收藏等收益。

2. 在線學習社區交互特征與知識貢獻績效

社會學習的測度項關注用戶數([β]=0.085)正向影響不顯著,H5不成立??赡艿慕忉屖顷P注用戶數的增多會導致在線學習者注意力焦點的改變。隨著社會學習的深入,在線學習者注意力焦點轉移到其他在線學習者的貢獻知識上,時間精力受到限制(Shen, et al., 2015),進而減少知識貢獻數量造成效率的降低。

社會曝光的測度項問題標簽([β]=0.0003)不顯著,H6a不成立??赡艿脑蚴歉鶕杂^者效應,在現場旁觀者的數量會對親社會行為造成影響。在線學習者作為理性人,在面對高曝光度問題時其知識貢獻意愿會降低。此外,在曝光度較高的問題下,參與知識貢獻的學習者數量較多,對學習者而言其在高曝光度問題下的應求型知識貢獻收益會降低。

3. 在線學習心理激勵特征與知識貢獻績效

身份地位的測度項優秀回答者認證([β]=0.016)顯著,H7成立??赡艿脑蛉缦拢浩湟患磦€人形象危害風險的提高。當在線學習者受到身份認同的激勵后,其受到社區行為規范的約束也會增多,為了避免形象受到傷害,在線學習者會選擇減少回答非專業領域的問題,進一步把控知識貢獻質量,造成知識貢獻收益的提升。其二根據馬太效應,在線學習者在社區中的影響力越大,獲得社區流量扶持資源就會越多,投入回報比會處于偏高狀態。所以身份地位會對知識貢獻績效的提升造成顯著影響。

社會比較的測度項最大評論數([β]=0.027)顯著,H8a成立。社會化問答社區中的知識貢獻機制類似眾包模式,已有知識貢獻被認可程度越高,在線學習者面臨比較的壓力越大,在線學習者對相應問題繼續回答的熱情就會降低。

4. 社會曝光及社會比較對利他信念與知識貢獻績效關系的調節效應

模型(2)中加入了利他信念及社會曝光的交乘項,但模型(1)中社會曝光并不顯著,且VIF并未通過檢驗,說明社會曝光對在線學習者的利他行為并未起到調節作用,H6b不成立。高問題曝光度雖能提高在線學習者的應求知識貢獻數量及被推送概率,但對貢獻知識質量要求也會提升,因此并不能顯著影響知識貢獻績效。

模型(3)中加入了利他信念及社會比較的交乘項,相關系數([β]=-0.003)為負向關系且顯著,并且VIF通過檢驗,說明社會比較對在線學習者的利他信念具有調節作用,H8b成立。社區內存在諸多初級在線學習者,在進行應求知識貢獻時會考慮問題與自身水平的匹配程度,更加看重其他在線學習者的知識貢獻質量。在此將社會比較變量分成高、低兩組(以M±1個SD為標準)進行簡單斜率檢驗,如圖2所示。

結果顯示:在在線學習者社區地位較低的情況下,利他信念對在線學習者知識貢獻績效的負向影響效應顯著(β=-0.001,t=-0.019,p=0.000);在在線學習者社區地位較高的情況下,利他信念對在線學習者知識貢獻績效的負向影響效應顯著(β=-0.003,t=-0.170,p=0.000),斜率上升,即利他信念對知識貢獻績效的負向影響會隨著社會比較的增加而增強。

五、結論與啟示

(一)研究結論

本研究首先參照虛擬社區中知識交流效率和知識貢獻度評估方法,構建了個體在線學習者“知識貢獻-聲譽收益”的投入產出指標體系,運用DEA方法測算在線學習者的知識貢獻績效。其次通過GLM模型分析在線學習者的利他信念、自我效能、信息開放、互惠信念、社區歸屬、社會學習、社會曝光、身份地位和社會比較9個細化因素對知識貢獻績效造成的影響。最后探討社會曝光及社會比較與利他信念間可能存在的交互調節效應。研究結果表明:

第一,多數在線學習者的知識貢獻都很難獲得相匹配的收益,無法及時獲得知識貢獻反饋會阻礙在線學習者知識貢獻熱情,這與虛擬社區典型的用戶貢獻率“90-9-1”現象相一致。

第二,信息開放、社區歸屬、身份地位及社會比較會對在線學習者的知識貢獻績效產生顯著正面影響,利他信念會產生顯著負面影響。這與比格斯的3P學習分析模型相一致,即學習者個性特征及學習動機均會對學習過程及結果產生影響(胡小勇, 等, 2020)。出乎意料的是社區交互特征均不顯著,這表明雖然學習者與人/信息的尋徑交互能夠影響學習者的認知投入度(王志軍, 等, 2015),但并不能顯著提升其聲譽收益。

第三,不同的自發知識貢獻渠道會對優質知識貢獻產生不同效果?!八槠薄吧缃换鼻啦⒉焕谥R貢獻績效的提升,而“知識+視頻”輕形態渠道或“專欄”特色渠道更加利于在線學習者的自我效能展示。

第四,應求貢獻渠道對在線學習者知識貢獻績效呈負向影響,但該影響可被在線學習者所處的圈子環境氛圍所調節,當回復相同領域問題的在線學習者越多時,利他信念對在線學習者知識貢獻績效的負向影響也會越強。

(二)策略與建議

1. 優化知識分發推薦機制

提高在線學習者與知識的匹配速度及精度,降低在線學習者的知識搜尋成本。社區應積極調配流量鼓勵新學習者,減輕流量大V的馬太效應,同時加強與知識生產者的合作,打磨精品教育課程,使在線學習者更快捷高效地獲取優質知識,進而加速社區優質知識流動和內容傳播。同時,社區可以與慕課等主流在線教育平臺相互合作,對熱門問題采用鏈接、推送的方式為在線學習者牽線搭橋,通過“社會化問答+在線教育”多平臺聯動模式加深在線學習者對知識的理解,減少雙方共同解決問題所需要的時間精力,降低信息壁壘。

2. 打造PGC“知識+”多元化學習矩陣

隨著在線教學技術與實踐的快速發展,大規模在線課程、直播互動學習和混合式教學等在線學習模式與課程形態不斷涌現(李爽, 等, 2020)?!爸R+視頻”“知識+直播”等輕形態渠道更加有助于在線學習者學習效果提升。社區也應強調內容的優質專業(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PGC),加強與優秀知乎回答者、專家學者及各領域達人的通力合作,打造包括通識知識、專業知識和興趣愛好三大類別的學習矩陣,為不同知識內容或在線學習者適配諸如啟發式、互動式等不同教學形態。

3. 完善知識質量評價和學習反饋體系

社區在線學習者間的及時反饋、相互關注有利于形成積極的學習氛圍和正向的自我行為期待(馬婧, 2020),從而形成良性循環,提高社區整體知識質量。社區可以提高學習反饋粒度,例如允許學習者對每條知識內容觀點進行批注或討論等,根據評價結果給予在線學習者相關權限、等級和認證。社區也可以建立問題評價機制,對現有知識庫進行審核,折疊和刪除低質量問題,引導在線學習者進行專業問答/回復和自主學習討論,全面提升在線學習者在開放式知識分享社區中的學習投入水平。

(三)研究局限與展望

本研究存在幾方面的局限和不足。其一,研究對象為社會化問答社區內有知識貢獻的在線學習群體,實際上問答社區中還有未進行過知識貢獻的潛水型在線學習者。其二,計算知識貢獻績效時可以考慮時間成本和物質收益,同時可以采用層次分析法和德爾菲法評判在線學習者的知識貢獻績效。其三,本研究采用真實在線學習者數據探討細化因素,未來可以探索諸如制度規范等社區環境層面和在線學習者愉悅感等心理層面的細化因素影響。

[參考文獻]

包昊罡,邢爽,李艷燕,等. 2019. 在線協作學習中面向教師的可視化學習分析工具設計與應用研究[J]. 中國遠程教育(6):13-21,92-93.

胡小勇,徐歡云,陳澤璇. 2020. 學習者信息素養、在線學習投入及學習績效關系的實證研究[J]. 中國電化教育(3):77-84.

李海峰,王煒. 2020. 在線問答學習社區的群體知識貢獻影響因素——基于WebGIS知乎學習社區的功能模塊分析[J]. 開放教育研究,26(1):111-120.

李爽,鐘瑤. 2020. 在線教師教學投入對學生學習績效的影響——基于教師和學生的視角[J]. 開放教育研究,26(3):99-110.

李艷燕,彭禹,康佳,等. 2020. 在線協作學習中小組學習投入的分析模型構建及應用[J]. 中國遠程教育(2):40-48,77.

馬婧. 2020. 混合教學環境下大學生學習投入影響機制研究——教學行為的視角[J]. 中國遠程教育(2):57-67.

武法提,張琪. 2018. 學習行為投入:定義、分析框架與理論模型[J]. 中國電化教育(1):35-41.

吳佳玲. 2019. 虛擬學術社區知識交流效率研究[D]. 綿陽:西南科技大學.

王偉,冀宇強,王洪偉,等. 2017. 中文問答社區答案質量的評價研究:以知乎為例[J]. 圖書情報工作,61(22):36-44.

王志軍,陳麗. 2015. 聯通主義學習的教學交互理論模型建構研究[J]. 開放教育研究,21(5):25-34.

楊瑞仙,權明喆,武亞倩,等. 2018. 學術虛擬社區科研人員知識交流效率感知調查研究[J]. 圖書與情報(6):72-83.

楊瑞仙,黃書瑞,王元鋒. 2020. 基于三階段DEA模型的在線健康社區知識交流效率評價研究[J]. 情報理論與實踐,43(10):122-129.

周軍杰,左美云. 2012. 線上線下互動、群體分化與知識共享的關系研究——基于虛擬社區的實證分析[J]. 中國管理科學,20(6):185-192.

宗乾進,呂鑫,袁勤儉,等. 2014. 學術博客的知識交流效果評價研究[J]. 情報科學,32(12):72-76.

翟興,陳超,王鴻蘊. 2020. 信息素養對大學生網絡學習投入的影響研究——以新冠疫情期間的大規模、長周期網絡教學為例[J]. 現代教育技術,30(10):98-104.

鄭顯亮,顧海根. 2012. 國內外網絡利他行為研究述評[J]. 外國中小學教育(4):19-23.

Chang, H. H., &Chuang, S.S. (2011). Social capital and individual motivations on knowledge sharing: participant involvement as a moderator. Information & Management,48(1),9-18.

Eberle, J., Stegmann, K., &Fischer, F., et al. (2014).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 in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Participation Support Structures for Newcomers in Faculty Student Councils. The 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23(2),216-244.

Guan, T., Wang,L., &Jin, J., et al. (2018). Knowledge contribution behavior in online Q&A communitie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137-147.

Jin, J., Li, Y., &Zhong, X., et al. (2015). Why users contribute knowledge to online communities: An empirical study of an online social Q&A community. Information & Management,52(7),840-849.

Lin, H.F. (2007). Effects of Extrinsic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on Employee Knowledge Sharing Intentions.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33(2),135-149.

Liu, Z., & Jansen, B. J. (2013).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Response Rate in Social Question and Answering Behavior.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1263-1274.

Luo, C., Luo, X., & Schatzberg, L., et al. (2013). Impact of informational factors on online recommendation credibility: The moderating role of source credibility.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56(1),92-102.

Shen, W., Hu, Y, J., & Ulmer, J, R. et al. (2015). Competing for attention: an empirical study of online reviewers’ strategic behavior.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Quarterly, 39(3), 683-696.

Teng, J. T., & Song, S. (2011). An exploratory examination of 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s: Solicited and voluntary.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15(1), 104-117.

Wang, W. T., & Wei, Z. (2011). Knowledge sharing in wiki communities: an empirical study. Online Information Review,35(5),799-820.

Wheeless, L. R. (2010). A follow-up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rust, disclosure, and interpersonal solidarity. 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4(2),143-157.

Xia, M., Huang. Y., & Duan, W., et al. (2012). Research Note---To Continue Sharing or Not to Continue Sharing?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User Decision in Peer-to-Peer Sharing Networks.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23(1), 247-259.

Yan, B., &Jian, L. (2017). Beyond reciprocity: The bystander effect of knowledge response in online knowledge communities.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9-18.

Yilmaz, R. (2016). Knowledge sharing behaviors in e-learning community: Exploring the role of academic self-efficacy and sense of community.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63,373-382 .

收稿日期:2020-08-28

定稿日期:2020-11-24

作者簡介:崔智斌,碩士研究生,中央財經大學信息學院(102206)。

涂艷,本文通訊作者,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財經大學信息學院(102206)。

責任編輯 張志禎 劉 莉

猜你喜歡
數據包絡分析
戰略性新興產業金融支持效率分析
戰略性新興產業金融支持效率研究
長株潭地區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辦學效率研究
中國地區農業技術效率和技術差距研究
陜西省裝備制造業技術創新效率評價
基于DEA模型的沈陽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基于DEA模型的我國萬能險投資效率分析
基于數據包絡分析視角的廣東科技投入產出研究
基于DEA模型的某三甲綜合醫院醫技科室運行效率分析
基于DEA模型的貴州省城市效率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