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碳達峰碳中和路徑與技術支撐

2022-03-16 10:42陳向國
節能與環保 2022年2期
關鍵詞:碳達峰建筑行業能耗

魏崢告訴記者,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是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要堅定決心,嚴格按照政府總體部署,加強政策的系統性與協同性,同時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形成有效激勵約束機制,建筑雙碳目標才可以穩妥有序,安全實現。

不轉型無法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

記者:根據目前的情形,我國建筑行業能夠在2030年碳前達峰、2060年碳前中和嗎?簡單闡述理由。

魏崢:首先,可以肯定地說,建筑行業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是必須實現的目標,這個目標是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同時我們也要充分認識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與緊迫性。其次,目前建筑部門是能源消費的三大領域(工業、交通、建筑)之一,根據近年統計,建筑領域的碳排放量大概有22億噸,約占全國總排放量的20%,如果再將建材領域生產運輸的碳排放考慮進去,總占比基本可以達到總排放量的42%。

根據建研院建立的中國建筑能耗與碳排放預測模型(CBECM)測算,按照現有發展模式,不進行任何轉型的情況下,無法實現建筑領域 2030 年前碳達峰及 2060 年碳中和。因此,必須嚴格按照政府總體部署,加強政策的系統性與協同性,同時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形成有效激勵約束機制,建筑雙碳目標才可以穩妥有序,安全實現。

現階段建筑領域的碳排放減排路徑的設計、創新技術研究,對于我國政府落實“雙碳”目標至關重要,同時對于其他部門高質量地、更好地實現碳中和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3060”目標的底線內,什么時間實現碳達峰與碳中和,包括建研院在內的專家學者確實都還在積極、熱烈地探討,也歡迎行業同仁共同交流。

路徑的確定

記者:根據您及團隊的研究,我國建筑行業碳達峰碳中和需要怎樣的路徑?路徑是如何確定的?

魏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應該先討論下建筑行業碳減排放如何產生,然后再來說實現路徑與確定的問題。建筑領域的碳減排一部分是建筑運行過程的直接碳排放,這部分指的是建筑內直接燃燒化石能源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餐飲,生活熱水,燃氣供暖等,這部分排放產生是發生在建筑內的;而對于建筑消耗的電力、熱力等主要能源,由于其發生碳排放的位置不在建筑內,因此叫做間接碳排放,當然從全過程角度講建筑的建造和維修耗材的生產和運輸導致的碳排放也應該納入建筑碳排放中,但目前建筑領域關注的減碳一般指直接碳排放與間接碳排放。

確定“3060”目標的路徑是一個目標導向的過程,兩個方向,對于直接碳排放,這是我們的完全責任,因此這個方向我們的目標就是取消或是轉成間接碳排放;而對于間接碳排放,輸入性質的碳排放源頭在能源領域,因此,我們要做的是降低建筑需求側的碳排放強度,協助達到中和。分解了大的目標體系后,需要建立整個建筑領域雙碳目標實現路徑。在目標建立過程中,要遵循政府提出的雙輪驅動,兩手發力的工作原則,一方面要從政策入手,提高政策約束能力;另一方面要用好市場這只抓手,創新驅動雙碳目標下的新技術、新領域、新模式誕生。

路徑一,要加快出臺相關法律法規,編制與降碳節能相關的標準規范,尤其是要提升國家強制性建筑節能標準,從設計、施工、運行全過程引導約束行業向低碳甚至零碳方向轉型。同時,各級住建局還要協同各主管單位做好控制建筑面積與增加建筑碳匯引導工作。

路徑二,實現雙碳目標下的“真”節能,節能不等于降碳,降碳也未必節能。行業原來很多工作都是以節能為目標,這需要調整完善,包括對新建建筑有些內容可以完全調整,如現在正在推廣的新建超/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另外,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也是重要措施,通過既有建筑設施綠色升級改造,積極推廣使用高效制冷、精細化調適、智能化用能控制等技術,深度節能降碳,實現存量建筑優化提升。

路徑三,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占比與供能系統效率,通過減煤、減氣來提高建筑電氣化率,在能源領域供給側做到源網荷儲協同發力,在建筑領域需求側實現光儲直柔的目標。

路徑四,提高雙碳目標管理水平,完善重點用能單位能耗在線監測系統,規范建筑碳排放核算體系,建立全國性、行業性節能技術推廣服務平臺,實施能耗比對制度,推動高耗能企業建立能源管理中心,完善能源計量體系,鼓勵采用認證手段提升管理水平。

實現“雙碳”路徑離不開技術的支撐,因此必須要創新財政的支持,可以通過綠色金融和政策構建建筑行業低碳轉型,發展以低碳為導向的綠色金融、綠色信貸等市場化機制。

建筑行業達峰中和離不開技術的支撐

記者:支撐建筑行業碳達峰碳中和的技術總體情況如何?

魏崢:目前,建筑行業達峰中和技術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可高效循環利用技術,這類技術往往成本低收益高,能效提升、減排成效顯著;第二類是快速零碳化技術,這類技術往往比較新,目前來看,建筑行業的零碳化必須以全面電氣化為基礎,例如近年推廣的光儲直柔技術,技術難點比較多,但這類技術是建筑行業從碳密集型向清潔能源轉變的關鍵技術;第三類是負排放技術,主要包括碳捕集和農林碳匯等方面,但邊界比較窄,不太容易大規模推廣。

記者:現有技術中有哪些可以推廣應用或是可以市場化應用?

魏崢:現有技術中,我認為可以市場化推廣的,一是超低/近零能耗建筑技術,這項技術標準體系完善、核心技術成熟、規?;茝V產業基礎扎實,目前在京津冀、山東、河南、上海、江蘇等地開展示范應用1200萬㎡,規?;茝V條件成熟。

二是零碳建筑/園區/城區技術體系,該技術以提升建筑能效和推動能源結構轉型的運行階段為重點,是落實雙碳戰略最直接的技術體系,可以實現能耗強度管理邁向碳排放強度管理。

三是基于超低/近零能耗建筑等高性能建筑體系的性能化設計流程,從措施的規定性方法邁向能耗和碳排放強度控制為目標的性能化設計方法;精細化設計有助于提升建筑先天節能降碳能力。

四是高效用能系統及關鍵設備技術,包括大型公共建筑空調調適技術,包括磁懸浮高效冷機、變頻螺桿高效冷機和高效制冷機房系統,還有高效照明智能控制技術,以及光儲直柔技術的光伏發電、直流設施與蓄電池等關鍵設備。

五是智能化、數字化、大數據運維管理技術,包括冷源群控系統,能耗監測平臺,精細化調適運維管理軟件等等。

六是相關標準體系與監管平臺的建立實施技術,例如建筑能耗比對評價體系和建筑碳排放核算體系實施,這也是今年全國施行標準GB55015的強制要求。

記者:有哪些技術還需要科研創新?在創新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魏崢:目前,在綠色低碳轉型、提升建筑能效水平和優化建筑用能結構方向都需要科研創新,特別是新技術和新領域方向的創新。在技術創新的過程中,我建議首先要感受行業需求,收集大量相關數據,形成大數據;其次要科學認知,了解機理或驅動機制,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指導發展;最后要實現技術的落地與可持續,保證技術一直處于先進與可控的狀態。

猜你喜歡
碳達峰建筑行業能耗
EnMS在航空發動機試驗能耗控制中的應用實踐
蔣偉群:僑界“碳達峰、碳中和”追夢人
新發展格局下建筑行業的市場營銷策略創新
三峽集團計劃2040年實現碳中和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技術清單研究
淺談“碳達峰、碳中和”過程中的發展與公平問題
探討如何設計零能耗住宅
水下飛起滑翔機
日本先進的“零能耗住宅”
促進我國建筑行業低碳化的思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