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語言學視角下的阿拉伯語國家的雙言制

2022-03-17 16:39方小兵
南京曉莊學院學報 2022年2期
關鍵詞:阿拉伯語變體方言

方小兵,姜 葉

(1.南京曉莊學院 外國語學院,江蘇 南京 211171;2.南京大學 中國語言戰略研究中心,江蘇 南京 210023)

根據《語言學名詞》,雙言制(diglossia)又稱“雙言現象”或“雙語體”,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普遍使用嚴格區分社會功能的兩種不同語言或某一語言的兩種變體的狀態”(1)語言學名詞審定委員會:《語言學名詞》,商務印書館2011年版。。在歷史長河中,一種語言不斷發展、進化甚至分化形成了雙言制(diglossia),其形成原因、發展過程、語言特征及面臨的問題都受到社會環境的制約;同時,雙言制對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環境會產生反作用。這種語言及其變體和語言環境之間的相互聯系、作用分別體現了該言語社區的系統性和動態性。而生態語言學將語言環境隱喻成生態環境,強調語言作為一個生態系統具有動態性和系統性。在當前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生態視角的語言研究成為了一種新的學術思考。(2)黃國文,趙蕊華:《什么是生態語言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影響語言發展的內外部因素越來越多,雙言生態是否和諧關鍵在于其動態性及系統性能否持續。因此,從生態語言學的角度來探究雙言制具有重要的理論創新意義。

本文首先對雙言制的研究進行概述,然后探討阿拉伯語國家雙言制的產生機制與演進狀況,并基于國內外對阿拉伯語國家語言狀況的考察,從語言生態的動態性、系統性出發,通過論述高、低級變體在阿拉伯語國家中的起源、生存、演變及特點,進一步探究阿拉伯語國家雙言制的發展過程及其與語言生態之間的相互關系,以期為阿拉伯語國家雙言現象研究提供新思路。

一、 雙言制研究綜述

“雙言制”一詞由美國語言學家弗格森(Ferguson)最先提出。弗格森認為“雙言”是一種相對穩定的存在于言語社區中的特殊雙語現象,其中除了一種語言的基本方言(可能包括一種標準變體和幾種區域性標準變體)外,還有一個非常不同的、高度規范的(往往是語法更復雜的)古典變體(即高級變體)。其中,高級變體一般運用在寫作及正式口語中,低級變體則出現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因此,雙言制就是“同一種語言的兩種不同語體(即高級語體和低級語體)不均衡地分擔該語言的社會功能?!?3)Ferguson, C. A. Diglossia. Word, 1959(15).

由于高、低級變體各自功能的嚴格區分,雙言現象表現為高級語碼和方言語碼在言語社區中處于明顯的互補分布狀態。弗格森從語言的功能角度出發,研究了雙言制的四個典型案例:阿拉伯語、希臘語、瑞士德語以及海地的法語和克里奧爾語,都包含了適用于正式場合的高級變體以及非正式場合的低級變體。自此,“雙言制”引起了西方語言學家的廣泛關注,其內涵也在不斷豐富。甘柏茲(Gumperz)從社會階層角度出發,重新定義了“雙言社區”,對雙言制的研究起到了過渡作用。(4)Gumperz, J. J. Types of Linguistic Communities. Anthropological Linguistics, 1962(1).之后,費什曼(Fishman)突破了弗格森的理論局限,他指出存在于同一言語社區的兩種變體未必屬于同種語言,例如巴拉圭雙言社區中存在的西班牙語和瓜拉尼語就不屬于同一種語言。(5)Fishman, J. A. Bilingualism with and Without Diglossia: Diglossia with and Without Bilingualism.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1967(2).雙言制的新定義大大擴展了雙言制的內涵。特魯吉爾(Trudgill)總結了弗格森和費什曼的觀點,指出“雙言制是一種特殊的語言標準化,并存在同個言語社區的兩個不同種類的語言各自具有明確的社會功能?!?6)Trudgill, Peter. Socio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and Society. London: Penguin, 2000.霍金斯(Hawkins)提出了“連續雙言制”的概念,認為雙言社會從局部(個體說話人)和整體上來看是連續的。(7)Hawkins, P. Diglossia Revisited.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 1983(3).在此基礎上,奧爾(Auer)提出了存在于高級變體與低級變體之間的中介變體,進一步發展了連續雙言制。(8)Auer, P. Dialect vs. Standard: A Typology of Scenarios in Europe. Berlin: De Gruyter, 2011.

除了定義的不斷豐富,雙言制的分類也受到了語言學家的廣泛關注,包括“狹義雙言制”(弗格森定義)和“廣義雙言制”(費什曼定義);“語內雙言制”和“語外雙言制”;“面向語言使用(use)的雙言制”及“面向語言使用者(user)的雙言制”,等等。(9)尹小榮:《雙言制理論的演變:概念、類別和模型》,《語言規劃學研究》2018年第2期,第66-71頁。徐大明在新加坡的華人社區進行了實證調查,并提出了“后雙言制”(post-diglossia)的概念:曾經是雙言制的社區,因社會變遷,對于變體適合于何種交際功能,社區成員的意見已發生分化。(10)徐大明:《言語社區理論》,《中國社會語言學》2004年第1期。

從現有資料看來,雙言制研究存在三個視角:一是以弗格森為代表的“功能作用論”,即兩種變體的存在是為了承擔不同的社會分工,有各自明確的社會功能;二是以凱耶(Kaye)為代表的“情景語境論”,即兩種變體的采用取決于不同的情境,有重疊的可能。(11)Kaye. Remarks on Diglossia in Arabic: Well-defined vs. Ill-defined. Linguistics, 1972(81).凱耶早在1972年就否定了弗格森對兩種阿拉伯語變體的定義,并指出現代標準阿拉伯語沒有理想中那么穩定,它在語音和句法上的變化都取決于方言阿拉伯語;三是以希夫曼(Schiffman)為代表的“社會階層論”,即兩種變體專屬于各自的社會階級,與情景、功能無關。(12)Schiffman, H. Diglossia as a Sociolinguistic Situation. In Florian Coulmas (Ed.). The Handbook of Sociolinguistics. Oxford: Blackwell, 1997.除此之外,還有部分語言學家認為語言變體與受教育程度有關,即高級變體專屬于受教育者,低級變體專屬于低文化者。對此,語言學界尚未有定論。

二、 阿拉伯語國家雙言制的產生機制與演進

在阿拉伯語世界中,作為宗教信仰的載體,《古蘭經》中的語言被視為是古典阿拉伯語。隨著時間的發展,外來文化入侵、人們對社會地位的追求、語言模因效應等都給古典阿拉伯語的不斷變化提供了契機,最終成為現代標準阿拉伯語,即弗格森所說的高級變體。與此相對應的低級變體則是方言阿拉伯語。其中,高級變體用于宗教布道、政治演講、新聞播報、學校教育、書面寫作等正式場合,它有特定的語法、發音等語言規則;而低級變體用于民間肥皂劇、家庭交流、日常溝通等非正式場合,兒童在日常生活(主要是家庭)中接觸到的就是方言阿拉伯語,即母語為方言阿拉伯語,所以人們需要通過接受正規教育習得現代標準阿拉伯語。

(一) 阿拉伯語國家雙言制的產生機制

就阿拉伯語國家的雙言制而言,其產生機制主要有三個:宗教信仰、語言接觸和殖民政策。

第一是宗教因素。阿拉伯語國家的雙言制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伊斯蘭教信仰。從歷時性的角度來看,存在于阿拉伯語歷史社會中的語言變體不僅涉及到現代標準阿拉伯語和方言阿拉伯語,還有早先的古典阿拉伯語。實際上,現代標準阿拉伯語是其進化版本。古典阿拉伯語早在1500年前就被用于阿拉伯半島的希賈茲(Hijaz)地區,它原本是古萊氏部落內部的方言,后來由于其不斷發展擴張,擁有了強盛的地位和威望,并占領了麥加,經過與其他部落語言的不斷交流融合,古萊氏方言逐漸發展成為現代標準阿拉伯語的基礎。具體來說,古典阿拉伯語經歷了前伊斯蘭時代和后伊斯蘭時代。前期,它記載了公元501年至600年的阿拉伯語古典詩歌,而后期它則被用來編纂伊斯蘭教的經典——《古蘭經》,且古典阿拉伯語的語法、形態和句法是阿拉伯人在公元9世紀建立的,(13)Abdullah, L. Diglossia in the Arabic Languag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2018(3).因此可以說古典阿拉伯語專門用來編纂《古蘭經》、記錄詩歌和古典文學的書面語言,這一點在語言學界達成了共識。伊斯蘭教將阿拉伯語(即由古典阿拉伯語演變而來的現代標準阿拉伯語)視為“完美的”語言,因此伊斯蘭教的傳播對于古典阿拉伯語的穩固地位有極其重要的作用。(14)Horn, C. Diglossia in the Arab World—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Open Journal of Modern Linguistics, 2015(5).而現代標準阿拉伯語是在19世紀到20世紀為了適應文明時代而發展起來的,它是一個演進的古典阿拉伯語版本,遵循古典阿拉伯語的基本語法和形態,同時也吸收了一些相對通用口語化的術語和表達方式,在書寫形式上更加規范、在表達形式上更加符合時代要求。阿拉伯語高、低級變體的共存分為兩個階段,在前期表現為古典阿拉伯語與其他部落方言的互補分布,到現代社會則表現為現代標準阿拉伯語與各種方言阿拉伯語的互補分布。

第二是語言接觸。雙言現象是語言通過長時間的發展而催生的兩種變體互補分布的狀況,所以不能簡單地說雙言制產生于前伊斯蘭時代。這個發展過程始于公元640年阿拉伯軍隊從阿拉伯擴張到征服外國土地,如埃及。從動態演變的角度來看,語言接觸是雙言制產生的根本原因。語言接觸不僅包括前、后伊斯蘭時期古萊氏部落擴張與其他部落方言接觸、阿拉伯軍隊擴張到其他地區與被征服地區方言接觸,還包括了現代受經濟、政策、就業等影響造成的阿拉伯語人與非阿拉伯語人之間的語言接觸。古萊氏部落向外擴張,在和其他部落的方言接觸中,他們互相借鑒新單詞、學習各自不同的說話方式,這為地理劃分層次上的各地區方言阿拉伯語的發展打下了基礎;之后,在伊斯蘭征服時期,阿拉伯語在與其他國家的語言接觸過程中產生了一種通用簡化版語言,也被認為是現代阿拉伯語口語方言的基礎。近來,受經濟、政策等影響,許多外國人進入阿拉伯語國家,也有不少阿拉伯人向國外移民。在這個人口雙向流動的過程中,為了滿足人們工作交流的需要,阿拉伯語與亞洲語言融合,又產生了新的簡化口語版本,可以被稱作洋涇浜語(Pidgin),增加了方言阿拉伯語的豐富多樣性。

第三是西方殖民政策。西方殖民對于雙言制的產生起到了直接推動作用。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試圖控制阿拉伯經濟發展的英法殖民者執行了寬松的語言政策:鼓勵民眾使用阿拉伯語方言。這是由于殖民者發現阿拉伯語國家的力量源泉來自于他們共同的信仰《古蘭經》,而作為用來編纂《古蘭經》的語言以及之后發展而來的現代標準阿拉伯語是所有阿拉伯人“阿拉伯主義”的標志,這是他們實現殖民目標的一大障礙。所以殖民者通過大力提倡阿拉伯語國家各地區的方言,希望借此減少甚至消滅現代標準阿拉伯語的使用,以達到摧毀穆斯林通過語言統一形成凝聚力的目的。在此過程中,阿拉伯人不僅在使用本地方言時壯大了原本方言阿拉伯語的力量,也在和英語、法語的交流融合中產生了不少新的、帶有地方特色的新變體。這種削弱現代標準阿拉伯語的歷史殖民政策造成了阿拉伯語社會至今存在的現代標準阿拉伯語與方言阿拉伯語共存的雙言現象。

(二) 阿拉伯語國家雙言制的動態演進

高、低級變體一直被認為是正式場合與非正式場合的語體歸屬,但是近年來,兩者不再被使用者嚴格區分。例如,雖然人們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會使用方言阿拉伯語,但當他們打算在言語中表達正式或嚴肅話題(無論是真的還是諷刺的)時,他們偶爾會轉向現代標準阿拉伯語,反之亦然。當他們想讓自己聽起來不那么“必要”,即采用禮貌策略時,他們會轉而使用方言阿拉伯語,這些轉變普遍存在,即使是在一個單獨的演講片段中。(15)Horn, C. Diglossia in the Arab World—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Open Journal of Modern Linguistics, 2015(5).在家里和女傭說現代標準阿拉伯語和在市場上用現代標準阿拉伯語講價是荒謬可笑的,甚至被當作是具有諷刺意味的行為。而從目的論角度出發,這兩個場景中使用現代標準阿拉伯語都是為了突出個人的受教育身份,是“區別于其他群體的主要身份標志”,(16)Al-Kahtany, A.H. The ‘Problem’ of Diglossia in the Arab World: An Attitudinal Study of Modern Standard Arabic and the Arabic Dialects. Al-’Arabiyya, 1997(30).盡管看似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但的確存在這樣的使用者??梢哉f過去的高、低級變體遵循嚴格的分布標準,但是隨著經濟、文化的發展,阿拉伯人逐漸注重個人思想的表達,不再局限于兩種變體的框架式應用。

從空間維度來看,整個阿拉伯語社會是一個連續體,高、低級變體兩者相互促進、相互制約,它們之間存在的“中介變體”讓這個語言社區保持平衡發展。在方言地圖中可以明顯看到這一連續體。方言阿拉伯語為現代標準阿拉伯語的完善提供了可供借鑒的地方,現代標準阿拉伯語與其他語言的融合豐富了方言阿拉伯語的多樣性,中介變體可以直觀反映兩者間的互相關系。在阿拉伯語國家,語言變體及語言環境不僅自身內部在變化,還在外語的沖擊下相互影響,在這樣持續變化的過程中,作為雙言社區的獨特標志,盡管由于地區差異會造成細微的發音區別,現代標準阿拉伯語仍保持其文字表達的特性;而有著明顯發音區別的各種方言阿拉伯語也存在著保持當地表達特色的共同點。這種介于高、低級變體之間的新變體就是中介變體,它既有現代標準阿拉伯語的書面表達規范,又有方言阿拉伯語口頭表達的地方色彩。

從時間維度來看,原始文本的多樣性基本上保持不變,而口語變體則沒有經歷語言標準化的過程,繼續以“自然”的方式變化。換句話說,相較于作為書面語的高級變體的演變過程,作為口語的低級變體處于更加明顯的變化之中,這種變化不僅速度快、而且呈現出了語言的多樣性。高級變體作為威望的象征,同時也是唯一具有文字系統的語言變體,自然有其高度規范化和標準化的要求,任何可能會影響書寫的變化都會受到嚴格的評估與審核,依靠官方正規編纂的方式保存下來。(17)Bassiouney, R. Arabic Sociolinguistics: Topics in Diglossia, Gender, Identity, and Politics, 2nd Edition. Washington D.C.: 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2020.因此近1400年來,高級變體在語法、形態和基本詞匯等方面幾乎不變。而今后,高級變體也很有可能選擇抵制文字系統的變革來維持自身的純潔性和權威性。與此同時,低級變體處在高速變化中。無論是在過去,阿拉伯語社區內各地區的方言互相借鑒,還是到現在,阿拉伯語與其他國家的語言融合,只要人們利用不同的語言交流,就會不斷產生新的方言阿拉伯語,在語音、詞匯等方面發生變化。

三、 雙言制與阿拉伯語教學

雙言制的產生機制與發展對于阿拉伯語教學具有重要影響。一方面,“阿拉伯主義”和民族主義賦予了現代標準阿拉伯語在阿拉伯語國家極其重要的地位;另一方面,語言接觸和殖民政策使得方言阿拉伯語的力量不斷壯大。在教育過程中,方言阿拉伯語對于學生習得現代標準阿拉伯語產生阻礙還是促進作用,一直存在爭議。對于阿拉伯語中存在至今的雙言現象,布羅什(Brosh)通過對以阿拉伯語為母語的學生進行的研究結果表明,絕大部分學生把現代標準阿拉伯語作為第二語言習得(他們的母語一般為方言阿拉伯語),他們認為通過接受教育來掌握現代標準阿拉伯語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方言阿拉伯語對于學習現代標準阿拉伯語的負面效果要大于正面效果。(18)Brosh, H. Arab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Diglossi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Teachers of Arabic, 2015(48).而帕默爾(Palmer)認為,學生常?;煜F代標準阿拉伯語和方言阿拉伯語,這在一定程度上反而能夠提高學生掌握及運用兩種變體的熟練度,并生成適當混用不同變體的技能。(19)Palmer, J. Arabic Diglossia: Teaching Only the Standard Variety is a Disservice to Students. Arizona Working Papers in SLA & Teaching, 2007(14).

在現代阿拉伯語國家,雙言現象主要表現為高級變體現代標準阿拉伯語和低級變體方言阿拉伯語在語言社區中的功能互補分布,其中現代標準阿拉伯語需要通過正規教育習得,用于正式交流,如在新聞媒體、教育系統、宗教場合和政府演講中,并且可以通過高度規范的書面形式保存下來,同時它也是生活在不同國家的阿拉伯人的交流方式,具有較高的社會聲望;而方言阿拉伯語則是通過口頭表達的形式出現在社團內部日常生活中的非正式場合,如在社交閑談、肥皂劇、政治漫畫和民間文學中,它沒有具體的語音、句法規范。因此,是否存在文字形式的書面語是雙言制產生的一個重要因素。作為阿拉伯國家的官方語言,同時也是聯合國六大官方語言之一,現代標準阿拉伯語除了作為正式交流和文學的語言之外,還常常被認為是阿拉伯民族主義和與阿拉伯民族聯系的象征或表現之一,但是由于方言變體的存在,雙言現象出現了。

長期以來,阿拉伯語國家的雙言現象表現為高級變體現代標準阿拉伯語與低級變體方言阿拉伯語在社會中的互補分布。然而“變體不是標準的、固定的、相互排斥的。他們在相當程度上重疊;他們的領域沒有嚴格界定……他們的說話者正在形成一個社會方言連續體?!?20)Rossi, A. V. Diglossia in Persian. In Iván Szántó (ed.), ASL to Zā’id: Essays in Honour of va M. Jeremiás. Piliscsaba, 2015,pp.211-219.語言作為溝通工具一直在適應人的交往需求而不斷變化,因此弗格森最初有關雙言制的定義,由于一些被發現的不足,并不能全面涵蓋所有的雙言社區。相比之下,費什曼提出的廣義雙言制指出,存在于同一語言社區的兩種變體未必屬于同一種語言,這一觀點更適用于當今的阿拉伯語社會。如今,受經濟全球化的影響,阿拉伯語國家的雙言制融入了新的時代元素,其特點主要表現在教育方面的問題與現代交流方式的變革中。

首先,阿拉伯國家復雜的雙言環境不可避免要使其教育面臨一些挑戰。涉及到教育領域,就要談到高、低級變體的習得方式。方言阿拉伯語一般是各地區阿拉伯人的母語,是兒童在日常交流中習得的。而人們必須要經過正式的學校教育才能掌握詞匯、語音和句法有嚴格規范的現代標準阿拉伯語,因此現代標準阿拉伯語一般被當作阿拉伯人的第二語言。因為父母在和孩子交流的時候說的是方言阿拉伯語,只有在引用《古蘭經》和阿拉伯古典文學、收聽新聞播報、接受學校教育時才會接觸到現代標準阿拉伯語,而現代標準阿拉伯語與方言阿拉伯語盡管都稱為阿拉伯語,但它們之間存在了語言、詞匯、句法等方面的差異,所以教育過程和普通生活的脫節對于阿拉伯語國家的學生學習現代標準阿拉伯語有一定影響。研究發現,雙言現象對兒童學習和習得阿拉伯語的能力有負面影響,尤其在寫作與閱讀方面表現明顯;然而,教師在課堂上混合使用兩種變體的教學方式被多數受教育者接受,學生在兩種變體之間隨意切換更能體現對阿拉伯語的熟練把握程度。由此,有學者認為混合變體有利于現代標準阿拉伯語的學習。(21)Brosh, H. Arab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Diglossi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Teachers of Arabic, 2015(48).

其次,當今阿拉伯語世界語言環境的另一個特點是出現了所謂的“電子阿拉伯語(E-Arabic)”,即用于電子通信的語言。就語言特征和功能領域而言,這種語言實際上是現代標準阿拉伯語和方言的混合體。信息技術的進步為阿拉伯語國家引入了先進的電子傳媒,許多阿拉伯人使用手機和社交網站進行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含有現代標準阿拉伯語和方言阿拉伯語疊加特色的新變體——“電子阿拉伯語”產生了,這也是被稱為“阿拉伯化(Arabization)”的語言現象:用拉丁文字表示阿拉伯音,另外7個數字代表英語中不存在的阿拉伯音。(22)Sabbah, S. Is Standard Arabic Dying? Arab World English Journal, 2015(2).不少年輕人為了追求網絡用語的時髦以及交談內容的保密性,利用方言鍵入文字表達個人信息,而阿拉伯文字(現代標準阿拉伯語)不用于這種形式的互動,這種新型變體體現了時代創新對于語言發展的先進要求。

最后,由于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阿拉伯語國家和其他國家為了滿足貿易、政治往來、教育等需求使用通用語言——英語進行交流,由此形成了“英語化(Englishization)”的新阿拉伯語變體,這種新變體所展示的語言現象是阿拉伯語中融合了英語單詞或近似英語單詞發音的新詞。正如貝爾(Bell)所言,用雙言制中高、低級變體兩個局限的標簽來形容一種語言現象太過靜態和單一。(23)Bell, A. The Guidebook to Sociolinguistics. Journal of Sociolinguistics, 2014(3).事實上,阿拉伯語國家的語言現狀已經從雙言制過渡到多言制。

四、 語言生態視角下的阿拉伯語國家雙言制

生態語言學認為,社會環境不僅是影響語言生態系統的外部因素,同時也是屬于語言生態系統中的重要內部因素。語言作為一個生態系統,具有連續性、動態性、過渡性的特征。從這個角度看,雙言社會中的高、低級變體以及中介變體具有不可分割的關系,它們共同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語言生態系統,它們之間的語源關系以及相互作用的方式都會對語言生態造成相應程度的影響。在高、低級變體不斷變化發展的過程中,中介變體的出現很大程度上維護了雙言生態的穩定,維持了語言的系統性。除此之外,雙言社會中的高、低級變體受各自社會群體、國家語言政策等因素的影響,呈現出不同的演變方式,在動態中融合發展,催生新的變體或壯大低級變體的力量,并在自然進化的過程中去粗取精,這一特性與生態語言學所強調的“動態模型”不謀而合。

(一) 從動態性看雙言制對語言生態的影響

從語言生態的動態性來看,一個言語社區中存在的多種語言變體都在不斷演變,它們分別承擔各自的功能。在阿拉伯語國家,現代標準阿拉伯語和方言阿拉伯語作為阿拉伯語的兩種變體不僅在各自的功能區域內發生變化,也在相互影響中共存發展。

從語言及語言變體出發,語言變體本身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們都在各自的功能區域內不斷發展,甚至顛覆弗格森對高、低級變體之間明確界限的定義。一方面,就高級變體自身的發展而言,本源于《古蘭經》的古典阿拉伯語作為阿拉伯語的高級變體,為了適應時代文明的發展,在書寫與口述過程中不斷自我完善語法與詞匯的用法,修正后的高級變體(現代標準阿拉伯語)更加靈活變通?,F代標準阿拉伯語比古典阿拉伯語適用的范圍更加廣闊,它從宗教讀本延伸到學校教材、從古萊氏方言延伸到多個阿拉伯國家的官方語言、從高層社會的語言特權延伸到接受教育者的語言資源,確立了一個官方、正規的語言形式,打破了階層區分,拓寬了人們接觸現代標準阿拉伯語的渠道。另一方面,就高、低級變體各自功能而言,它們嚴格互補分布,高級變體出現在正式場合,而低級變體出現在非正式場合。隨著石油資源的發現,阿拉伯語國家與世界各國的接觸增加,人們的思想也逐漸開放,這一定義已經不再準確適用于如今的阿拉伯語國家。如上述例子所展現的那樣,即使在政治演講這個正式的場合中,發言人也可能為了活躍氣氛而使用方言阿拉伯語;在電視肥皂劇這樣的非正式場合中,為了刻畫嚴肅的人物形象或緊急事態,也會出現現代標準阿拉伯語。由此可見,現代標準阿拉伯語和方言阿拉伯語的應用逐漸由適應場合向服務于說話人的目的而轉變,這種隨意切換顯示出人們對語言的靈活運用。

在阿拉伯語言語社區中,不同語言對現代標準阿拉伯語和方言阿拉伯語的發展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首先是阿拉伯語國家內部語言環境的變化:各地區的方言阿拉伯語在人口流動中互相接觸,不同地區的人們在交流互動中會增加對其他方言的認識,潛移默化中影響到各自的語言表達,導致新的變體產生。各方言之間的借鑒、融合豐富了方言阿拉伯語的種類,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地理差異較大的地區之間的交流障礙,避免了現代標準阿拉伯語成為阿拉伯國家跨地區的唯一交流方式。其次,語言意識的變化會壯大部分方言阿拉伯語的力量(這取決于使用該方言阿拉伯語的人數),甚至催生新的變體。一方面,在交流時,現代阿拉伯人會為了追求與眾不同而不講現代標準阿拉伯語,或為了保證談話內容的保密性而使用方言阿拉伯語;另一方面,習慣使用低級變體的人群為了追求高級變體所代表的高級社會階層,可能模仿現代標準阿拉伯語的表達方式,但是因為文化程度的限制,往往導致高、低級變體的混合新變體產生。最后,在不同國家語言政策的推動下,各阿拉伯語國家呈現出不同的新雙言現象。

由于現代標準阿拉伯語靠學校教育習得,阿拉伯語國家的語言政策大都與教育相關。盡管阿拉伯語國家將現代標準阿拉伯語規定為官方語言,但各國的語言教育政策并不一致,這就導致外語在部分阿拉伯語國家占據重要的地位?;谧诮绦叛鲆约氨Wo民族文化的需要,沙特阿拉伯規定兒童在掌握一定水平的阿拉伯語后才能接受英語的輔助教學。但是部分海灣國家,例如在阿聯酋,英語成為學校教學的首要語言,現代標準阿拉伯語只是選修課程。(24)余光武,張森,宋思琪:《“一帶一路”沿線阿拉伯國家語言國情及相關建議》,《語言戰略研究》2021年第1期。長久下來,英語和阿拉伯語融合,形成了具有英語表達特色的新方言阿拉伯語。然而一旦極力在教育體系中推崇英語勢必會造成兒童對民族文化認同的丟失,同時削弱現代標準阿拉伯語在雙言中的權威地位。因此,不同的阿拉伯語方言和其他語言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響。

(二) 從系統性看中介變體對語言生態的影響

從語言生態的系統性來看,阿拉伯語國家的雙言制不能簡單劃分為高、低級兩種變體。在語言發展的過程中,中介變體的存在起到了過渡作用,使得阿拉伯語的語言生態系統環環相扣?!爸薪樽凅w”這個概念由來已久,法索德(Fasold)早就指出“廣義的雙言制中存在關聯范圍內的一個中間點”,這個“中間點”就是中介變體;(25)Fasold, R. The Sociolinguistics of Society. Oxford: Blackwell, 1984.也被稱為“受過教育的阿拉伯語(ESA)”。(26)Al-Mamari, H. Arabic Diglossia and Arabic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e Perception of Students in World Learning Oman Center. Capstone Collection, 2011.但是由于高、低級變體界限模糊,中介變體在語言學界尚未被嚴格定義及廣泛認可。雙言制不該是一個簡單的二分體,而是一個具有兼容性的、不斷變化的連續統一體,其中中介變體介于高、低級變體之間,同時具有現代標準阿拉伯語和方言阿拉伯語的特點,它的功能就是維護雙言社區這個動態生態的平衡,從而順理成章地從語言連續體的角度來看待阿拉伯語雙言社區中變體的動態發展過程。受經濟發展和人口流動的影響,拋開純正的現代標準阿拉伯語和方言阿拉伯語不談,電子通信和商業交往領域分別出現了相應的中介變體。

隨著傳媒技術不斷更新,各種社交網站層出不窮,電子阿拉伯語成為阿拉伯語國家興起的新型網絡交流方式,它是利用方言鍵入文字的互動形式,具有高級變體的書面表達形式,適用于日常交流的非正式場合。這種中介變體打破了現代標準阿拉伯語在書面表達中獨大的局面,同時展現了使用方言阿拉伯語進行社交的保密性,是阿拉伯語國家現代交流方式的一種變革。這種“取長補短”的中介變體在維護語言生態平衡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受石油資源的影響,世界人口為了發展商業跨國流動,阿拉伯人為了尋找工作跨地區流動,這就促進了外語和阿拉伯語及阿拉伯語方言之間的互相影響。再加上近年來阿拉伯語國家的識字率有所提升,大多數流動人口是受過教育的新精英階層,他們不愿意使用單純的現代標準阿拉伯語與他人交流。相反,他們習慣于在正式場合使用帶有方言特色的現代標準阿拉伯語,甚至是在現代標準阿拉伯語中插入外語單詞。這種商業交往方式避免了外語(尤其是英語)對阿拉伯語國家雙言制的沖擊,也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雙言制言語社區的穩定性。

總之,為了達到語言生態的和諧,作為阿拉伯語國家歷史文化的載體,以及整個語言生態系統中不斷變化且必不可少的一個中間環節,中介變體承擔著連接及平衡語言連續體的兩端(高級變體和低級變體)的作用,在英語難以侵占阿拉伯國家整個教育體系的背景下,阿拉伯語國家的雙言現象仍會長期存在并保持相對穩定。

五、 結語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一個國家歷史與文明的象征。阿拉伯語國家作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宗教信仰至上的民族統一體,尤其是在當前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的情況下,其獨具代表性的雙言現象受到了語言學界的廣泛關注。阿拉伯語雙言現象發展至今已超過了1500年,其現狀、特點也超過了弗格森的定義范疇。

宗教信仰、語言接觸和殖民政策是阿拉伯語國家雙言制產生的幾大原因。時至今日,盡管高級變體現代標準阿拉伯語仍然是阿拉伯民眾所公認的官方語言,但其影響力已在外語的沖擊,以及低級變體方言阿拉伯語的壯大過程中逐漸削弱?,F在阿拉伯語的語言生態更加復雜,在教育教學、網絡社交和商業交往三個領域呈現出獨特的語言多變體現象。在教育體系中,將方言阿拉伯語作為母語的兒童在習得現代標準阿拉伯語的過程中會產生混亂,這種混亂在不受外語的干擾下,實際上會有利于學生同時熟悉現代標準阿拉伯語和方言阿拉伯語;在網絡社交中,新興的電子阿拉伯語是中介變體的代表,既有書寫形式、也能應用于非正式場合;在商業交往中,隨著語言接觸與語言意識的增強,方言阿拉伯語與外語、現代標準阿拉伯語融合產生的中介變體滿足了在正式場合用有方言特色的現代標準阿拉伯語完成溝通的需要。

在阿拉伯語國家,受外語、阿拉伯語及其變體影響,雙言制處在動態演變中,語言生態日益復雜。盡管現代標準阿拉伯語和方言阿拉伯語在不斷變化,中介變體的產生與發展將使該言語社區生態持續平衡。雙言制作為語言生態系統,是一個語言連續體,在高、低級變體不斷發展、進化的動態演變過程中,中介變體成為了該連續體的接頭,也是這個言語社區生態和諧的平衡點。高、低級變體的演變是語言生態的動態表現過程,而中介變體是維持語言生態系統性的重要部分。由此,我們認為,在可預見的將來,雙言制在阿拉伯語國家將保持長期穩定。

猜你喜歡
阿拉伯語變體方言
方嚴的方言
基于DDPG算法的變體飛行器自主變形決策
方言
科技阿拉伯語詞匯的構成及翻譯方法探析
說說方言
留住方言
網絡資源在阿拉伯語教學中的應用及成效分析
淺析阿拉伯語語音學習難點及解決方法
非仿射參數依賴LPV模型的變體飛行器H∞控制
阿拉伯語留學生漢語語音習得難點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