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楊朔散文入手開展作文教學

2022-03-17 23:39王春榮
陜西教育·教學 2022年10期
關鍵詞:茶花言志蜜蜂

■文/王春榮

綜觀近幾年的中考試卷,單純的記敘文比重在逐漸減少,散文和議論文的高分層出不窮,且從題目來看,單純地寫記敘文并不是明智的選擇。面對中學生,我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由散文入手開展作文教學。針對學生生活閱歷淺、寫作經驗少的特點,我選擇了散文中結構相對簡單、學生比較容易理解的楊朔散文加以指導。楊朔的散文充滿了詩情畫意,以小見大,曲徑通幽,文字優美,非常適合中學生寫作文時學習和借鑒。在教學中,我選取了一組非常貼近中學生寫作水平的楊朔散文,指導學生閱讀,讓學生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積累寫作素材,提升寫作素養。

一、細心體悟,以小見大

在作文教學中,我讓學生閱讀楊朔《荔枝蜜》《茶花賦》《泰山極頂》《畫山繡水》等,引導學生整體感悟楊朔散文的語言、技巧、情感、意境之美,讓學生打破原本的思維定勢,養成自主探究的習慣。楊朔喜歡散文的重要原因就是“散文常常能從生活的激流里抓取一個人物、一種思想,一個有意義的生活斷片,迅速反映出這個時代的側影?!泵鄯?、茶花、一個老漁民、一個老船家、一點疑惑、一閃夢境、一次游玩、幾句平常的對話、幾則神奇的故事、幾朵天邊的云彩……都能引起楊朔詩意的感受,獲得藝術之光的美感,借物寄情、即景抒情、托物言志,表現出富有時代意義的主題。例如,《荔枝蜜》選取“蜜蜂”和“農民”為歌頌對象,以“我”和“蜜蜂”的故事展開文章:作者小時候曾被蜜蜂螫過,因而看到蜜蜂心里就不舒服,喝過一杯甜香的荔枝蜜水后,不覺動了情,想去看看自己一向不大喜歡的蜜蜂。作品結尾從歌頌蜜蜂轉到歌頌勤勞勇敢的農民:“他們用雙手建設自己的生活,實際也是在釀蜜——為自己,為別人,也為后世子孫釀造著生活的蜜?!边@樣的結尾顯得自然、有力,也統貫了全篇要義。

楊朔散文糅合了時代的激情,注重表現富有時代意義的主題。在《茶花賦》中,楊朔托物寄情,從贊賞茶花美開始,富有寓意地歌頌了我們的生活美、勞動美和美的創造者,作者將所歌詠的“花”與“祖國”聯系起來,巧妙地表達了自己熱愛祖國、歌頌社會主義的熱烈情感。

這種“小中見大”的表情達意方法,因其抓住了“小”,就容易抓住具體形象的、觸手可感的氛圍,將筆端伸向活生生的現實生活,更容易表情達意。例如,指導學生寫“我懂得了……”這種半命題作文,教師可以提示學生補充恰當的詞語,如“寬容、感恩、珍惜、真誠”等,通過一幕場景、一個細節、一件物品、一段對話或一首民謠觸動學生的內心情愫,引發學生思考,這樣學生才會心中有情,筆下有物,才能細致描寫某個場景或物品,通過文字傳達生活的美,感悟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二、曲徑通幽,汲取營養

楊朔的散文很有特色,常常是在自然景物的刻畫中通過豐富的聯想,揭示世人的靈魂和人生的奧秘,每每在關鍵時刻提出令人深思的問題,點出令人信服的哲理,并給予詩意的表達,使讀者受到啟發和教育,楊朔散文行文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巧設懸念,彰顯其志

《畫山繡水》開頭:“到底誰又能描繪得出那山水的精髓?”巧設懸念。結尾處:“今后呢,人民在嶄新的生活里,一定會隨著桂林山水千奇百怪的形態,展開他們豐富的想像,創造出新的神話,新的故事,你等著聽吧”。巧妙做答,彰顯主題。例如,在指導學生寫《茶的韻味》時,我讓學生在第一段寫“熱愛生活的人總覺得世界充滿了韻味”,這樣就能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在第二段適當加以議論,表明寫這個故事的目的:“一段故事,平添了幾分茶韻,原來,茶是有性格的”,在第三段點明爺爺的品茶之趣,對茶葉“二開”時綻放的情形進行詳細描寫,在文章結尾處運用精辟的議論,將茶與人生巧妙地聯系起來,點明文章的主旨。這樣寫出來的作文就會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2.陡然轉折,別開生面

楊朔的游記散文《泰山極頂》中“我”聞知泰山風景獨好,欣然前往,結果自然風景未見,卻別有景象——見到了祖國建設更為壯麗的風景。曲折行文,別出見解,升華主題,給人既驚訝又驚喜的感覺。在指導學生作文時,我提示學生學會巧設懸念,但懸念的設計要符合生活情理,不可弄巧成拙,只有在情理之中才符合邏輯,才能啟人深思。

3.首尾呼應,托物言志

《茶花賦》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作者寫的雖然是云南花事見聞,贊美的是茶花,抒發的卻是作者的愛國激情,全文借絢麗多姿的茶花比喻祖國欣欣向榮的景象。文章開篇破題,結尾點題,首尾遙相呼應,主要是描繪茶花之艷,作者卻以諸花烘托茶花,寫出了它“像一團燒得正旺的火焰”,又進一步刻畫了美好生活的創造者——花匠普之仁。這個人物的存在將作者所歌詠的“花”與“祖國”聯系了起來,從而突出了作品的主題。學生從“看圖寫話”到簡單的寫景狀物,到情感傾訴、狀物言志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寫作歷程,語文教材中的內容和課后練筆非常符合學生的認知和心理成長規律。例如,學生以《小草》為題寫的作文一共有六個自然段,首段寫道:“每當我漫步在小路上,總是停下身來,看看路邊那一棵棵默默無聞的小草,它們的身子矮矮的。你瞧它們你擠我,我拉你,連成一片,給大地披上了綠裝,給河流鑲上了綠邊”,接著四個自然段分別描寫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小草的不同特點和氣質,結尾寫道:“我贊美小草,更贊美那些具有高尚情操的人們!一個晚上,我夢見自己也變成了小草,染綠了大地,我甜甜地笑了?!贝司浔砻鳌拔乙惨鲆粋€像小草那樣具有高尚情操的人”,至此由寫物聯想到做人,托物言志的寫作手法不言而喻。學生的作文以“隨處可見、默默無聞的小草”開篇,又以“被小草染綠的大地”結束,首尾呼應,內容完整,結構緊密,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4.欲揚先抑,曲徑通幽

《荔枝蜜》取材很平常,作者“厭蜂”,以小時候被蜜蜂蜇過對其印象不好開篇,再到看蜂、贊蜂——“我的心不禁一顫:多可愛的小生靈??!對人無所求,給人的卻是極好的東西。蜜蜂是在釀蜜,又是在釀造生活;不是為自己,而是在為人類釀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卻又多么高尚??!”“透過荔枝樹林,我沉吟地望著遠遠的田野,那兒正有農民立在水田里,辛辛勤勤地分秧插秧。他們正用雙手建設自己的生活,實際也是在釀蜜——為自己,為別人,也為后世子孫釀造著生活的蜜?!薄爱斕焱砩?,我做了個奇怪的夢,夢見自己變成一只小蜜蜂?!弊髡邔γ鄯湎纫趾髶P,先實后虛,抒情寫志,歌頌了社會主義時代普通勞動者的高貴品格,這種寫法學生寫作文時最容易借鑒。例如,每個學生在生活中都會遇到這些事情:剛開始不喜歡一本書,后來愛不釋手;剛開始不喜歡下雨,后來又覺得雨中別有一番風趣;剛開始不喜歡某個季節,后來又感受到了這個季節的美,等等。在我的引導下,學生細寫愛與恨、苦與樂,抑到極致,揚到舒展,大部分學生很快就掌握了這種先抑后揚的寫作方法。

三、詩情畫意,景人合一

楊朔曾說過:“我在寫每篇散文時,總是當詩一樣寫。我向來愛詩,特別是那些久經歲月磨煉的古典詩章,這些詩差不多每篇都有自己的新鮮的意境……于是就往這方面學,常常在尋求詩的意境?!彼纳⑽囊饩车拇_像詩一樣優美。

1.意象美

《茶花賦》里,楊朔以“童子面茶花”象征祖國的新面貌,在象征的巧用中蕩出熱情四溢的詩意,給人以耐人尋味的思索。在寫人敘事的文章中,很多學生能夠很好地把握事件的中心,做到詳略得當,突出重點,但往往在文末沒有升華主題,文章變得虎頭蛇尾,讀來遺憾頓生。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地引導學生尋找到那個可以激發情感、引人共鳴的地方,這就是寫作文的關鍵。例如,學生在作文《父親》中寫道:“暑假回家,跟父親上山挖地鋤草,當我依鋤休息時,看到父親彎腰拔草弓背的姿勢,突然想起那該是一張弓,而自己是父親手中的箭”,從而感慨:“父親,你彎彎的脊梁是一張拉開的弓,我是你射出的箭,你的弓越彎,我這只箭才會飛得越高,飛得越遠!”這個學生將象征修辭手法用的特別巧妙,借助象征意象,感恩父母的付出,提升了文章的主題,是文章的亮點。

2.景色美

楊朔散文的景物描寫在寫出自然美的同時,也在創造意境,也在深化主題,寫景時虛實相融,寫意筆觸中又含有工筆的手法。楊朔以絢麗的彩筆描繪祖國的錦繡河山,描繪祖國的美好風光,反映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建設所取得的成就。楊朔散文把自然風光描繪的如詩如畫,《畫山繡水》的陽朔,水墨畫一樣鋪展開的泰山,注入了豐富的色彩和激情,無不蕩滌著讀者的心胸。還是以我指導學生作文《我眼中的風景》為例,風景可以是溫暖拂面的春風、滋潤萬物的春雨,也可以是凝結深沉的秋霜、潔白無瑕的冬雪;可以是桃紅柳綠的春天、驕陽似火的夏天,也可以是楓紅菊香的深秋、銀裝素裹的寒冬。風景可以是助人為樂的場景、拾金不昧的品質,也可以是淡泊名利的思想、精忠報國的壯志;可以是社會文明的印記、和諧關系的創建,也可以是憂國憂民的情懷、和平發展的愿望。天地中最美的是風景,更美的是人,我們的身邊處處都有風景,每一道風景都為我們的生活增添光彩。

3.人事美

楊朔善于選取感情色彩豐富的片斷刻畫人物的精神風貌,語言精練,內涵豐富,可謂言已盡而意無窮?!恫杌ㄙx》中的普之仁,《荔枝蜜》中的老梁等都是心靈純潔、美好的勞動者的代表。以學生作文《詩意的生活》中一段文字為例:“于是,在那些野草瘋長的季節里,我和妹妹就跟著爺爺的斧頭活躍在山野間,砍倒、捆扎,背回家、排開、曬干,一捆捆的柴草就進了柴房。于是,無數個炊煙裊裊的時刻,我和妹妹就可以在奶奶的灶堂里看到畢畢剝剝的聲響里奶奶通紅的笑臉。特別是在冬日,爺爺燒火,奶奶做菜,我和妹妹則搶著依偎在爺爺身邊取暖。一串串歡聲笑語隨著炊煙升上天空,訴說著冬日的溫暖?!睂W生巧妙地運用了楊朔散文詩情畫意的寫法,表現了一個普通農家的幸福溫情,抒發了作者對詩意生活的獨特感受和理解。

四、美化語言,別具風格

楊朔散文筆墨簡練,只需三言兩語就干凈利落、活靈活現地勾勒出人物的性格和主題,可謂“一清如水”,別具風格。

1.錘煉字詞

楊朔散文語言凝練、婉轉,精妙絕倫?!恫杌ㄙx》寫作者從海外歸來,“一腳踏進昆明,心都醉了”,“踏”“醉”把作者對祖國的思念,以及一下子回到祖國懷抱無比喜悅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在指導學生作文時,我一直強調“一字值千金”,不能為了充字數自說自話或詞不達意,尤其是要巧用動詞,讓文字如跳動的音符。以學生作文《好奇心》為例:“清晨的時候,當你穿梭在薄霧里時,這好奇心便開始了。露水潤著青石板的路,布鞋踩在上面有輕微的聲響,是什么在萌動?泡桐花紫色的蕊無聲地落下來,綿軟得仿佛一捏就會碎,輕柔得一吹便飛散,是怎樣的嬌羞躲在了里面?搖櫓聲由遠及近,由近及遠,‘吱呀——吱呀’地穿透了霧,又無聲地消失于耳側,是誰在哼唱?待到薄霧消散,這一切又似乎從夢境中抽離,它們又到哪兒去了呢?”這段文字描繪出一派清雅、美麗,而古韻悠然的城市景致,不論是動詞還是修飾語都運用得十分準確、生動。

2.善用修辭

楊朔善用比喻修辭手法,寫景狀物,言志說理?!懂嬌嚼C水》中對漓江船家的描寫:“不管是誰,心胸里都貯藏著無數迷人的故事,好似地下的一股暗水,只要戳個小洞,就要噴濺出來?!睏钏诽貏e善用比喻修辭手法,想象奇特,構思巧妙,意蘊優美,令人拍案叫絕。例如,學生在《邂逅春天》中就這樣寫道:“花兒有心向蜜蜂示好,讓它來采蜜,但愣頭愣腦的黃鶯和燕子卻不解風情,傻乎乎地往花兒身邊湊。蜜蜂鉆進花蕊,把身子藏起來,回過頭對蝴蝶說‘你暫且后退,等我采了蜜再說’。你看,春天的動植物,有的含情脈脈,有的不解風情,有的爭風吃醋,有的捷足先登……”學生通過多種修辭手法,把春天描寫得細膩傳神,妙趣橫生。

3.擬聲烘托

擬聲詞又稱為象聲詞、摹聲詞、狀聲詞,它是模擬聲音的一種詞匯。聲音的可感性本來就很強,可以一下子把讀者帶入情境。如《荔枝蜜》中“那蜜蜂滿野嚶嚶嗡嗡”的“嚶嚶嗡嗡”、《茶花賦》中“一個個仰著鮮紅的小臉,甜蜜蜜地笑著,唧唧喳喳叫個不休”的“唧唧喳喳”等,作者借助擬聲詞寫景狀物,起到了如聞其聲、如見其行、如臨其境的藝術效果。

4.妙用疊詞

楊朔妙用疊詞,寫景狀物?!独笾γ邸分小懊鄯涑龀鲞M進”“那沸沸揚揚的情景”烘托出了“蜜蜂”辛勤勞作的熱鬧情景和氣氛;“老梁嘆息似的輕輕說”“自己就悄悄死在外邊”描摹“老梁”的神態和“蜜蜂一切為了他人”的品質。楊朔妙用疊詞,不僅能夠讓人如見其景,如聞其聲,如臨其境,還能夠增強語言的韻律感、意蘊美。楊朔妙用疊詞,強化了散文的詩韻。例如,學生在《邂逅春天》中寫道:“但愣頭愣腦的黃鶯和燕子卻不解風情”中的“愣頭愣腦”,“傻乎乎地往花兒身邊湊”中的“傻乎乎”。

五、透析文理,學以致用

楊朔體是楊朔散文創作的最高成就,有人認為楊朔體是單調散文,但我認為楊朔體非常適合中學生寫作文時借鑒,更適合寫應試作文時借鑒。因此,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楊朔散文的同時,要指導學生多練多寫,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如讓學生仿《茶花賦》托物言志,仿《泰山極頂》即景抒情,仿《荔枝蜜》因事及理。在讀中寫,在寫中讀,讓學生圍繞提高作文水平這一主題進行發散式的思考,以此加深學生的理解,使學生能夠與作者產生共情,寫作文時能夠靈活運用楊朔體。久而久之,相信學生一定會創作出文質兼美的作品。

猜你喜歡
茶花言志蜜蜂
言志為本
我眼中的茶花
言志說及其詩歌史上的體現
如何巧妙地托物言志
茶花
美麗的茶花
托物言志,表情達意
蜜蜂
蜜蜂
蜜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