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雄性麋鹿膽量和侵犯耦合與等級序位變化的關系

2022-03-19 08:42孟慶輝宋苑單云芳李俊芳白加德孟秀祥柏超張成林
獸類學報 2022年2期
關鍵詞:幼體膽量睪酮

孟慶輝 宋苑 單云芳 李俊芳 白加德孟秀祥 柏超 張成林

(1 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北京 100076)(2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北京 100081)(3 圈養野生動物技術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北京動物園,北京 100044)

在野外生境中,動物通過競爭獲得有限的資源,如配偶、食物、水源、臥息地(巢穴)、活動及隱蔽場所等,逐漸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社群秩序(于貴瑞等,2021)。等級序位(dominance hierarchy)的建立和維持,不僅可使社群內等級較高的個體優先獲得或者獨占資源,降低同類侵犯、減少能耗和傷害(Clutton-Brocket al.,2006);還可使序位較低的個體逐漸改變策略,如采取回避、儀式化展示(Mattiangeliet al.,1999)等,較少發生高強度的追逐打斗等(李春旺等,2003;Clutton-Brocket al.,2006)。不同序位的動物通過改變集聚和調整標記行為、睪酮與雌二醇分泌變化、配偶選擇等方式應對群居和等級的壓力(Grahamet al.,2009)。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棲息于水、陸、濕地三大生境,生活史不同階段形成了不同的穩定社群結構(張付賢等,2022),如幼齡麋鹿群可通過不斷模仿、學習采取不同的應對策略適應環境變化(李春旺等,2003;張付賢等,2022),這個過程在麋鹿群體中等級始現;在亞成體階段,種內個體間應對不同的生活壓力,逐漸形成“隱形”的序位(Sih and Watters,2005;張付賢等,2022);成年階段,雄性麋鹿發情期激烈競爭交配資源,形成“金字塔”式等級序位(Wemmer and Watling, 1986;張付賢等,2022),分為群主、挑戰者和單身漢(Liet al.,2007)。

動物在生活史的不同階段,因種內和種間資源競爭及棲息地等的不同,形成多樣的性格(personali‐ty) (Gosling, 2001)、脾 氣(temperament) (Réaleet al.,2007)、習性和應對策略(coping style)(Koolhaaset al.,2007);有些研究為了避免動物行為擬人化的描述,如個性等,進而采用行為型(behavioral type,BTs) 來統一替代,并在此基礎上提出行為綜合征(behavioral syndrome,BS)理論,即用兩個以上的跨時空行為型(個性)耦合演化來解釋一些生態現象和生態問題(Sihet al.,2003,2004,2012;Sih and Wat‐ters,2005)。國內近年來開展了靈長類個性、東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個性(蘇彥捷,2007)、警犬(Canis lupus familiaris)個性測量(丁曉麟等,2013)、圈養馬麝(Moschus chrysogaster)個性偶聯演化(孟慶輝,2014)、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 膽量(Yanget al.,2021)、麋鹿膽量測定及馬麝行為型格局與泌香量(孟慶輝,2014;周楊等,2018a,2018b)等的相關研究。盡管對動物膽量的相關研究進展很快,但目前尚未見到個性行為偶聯演替及其生態意義的相關報道,本研究從麋鹿膽量和侵犯耦合的角度,對等級序位變化機制進行初步探討。

針對這一問題,本文首先嘗試規范麋鹿個體間膽量的測定,并對麋鹿生活史不同階段等級序位形成與波動過程中,膽量和侵犯耦合的變化開展相關測試,并依此來分析麋鹿個體從幼年到成年序位跨越的策略,其結果對動物種群結構演替及麋鹿保護提供理論幫助。

1 研究方法

1.1 實驗動物

選 取11 頭 出 生 于2016 年3 月25 日 至4 月4 日的雄性麋鹿。11 頭麋鹿同父、同飼養條件;按照出生時間佩戴耳標以阿拉伯數字進行編號。

1.2 行為型數據搜集

1.2.1 取樣時間

2016年4—12月,2017—2019年1—5月,2020年1—9月每周一的09:00—11:00和14:00—16:00,持續追蹤記錄。本文年齡劃分依據李春旺等(2000),劃分為幼體:出生后一周至角柄發育之前,時間為2016年4月—2017年12月;亞成體:角柄生長至性成熟之前,時間為2018年1月—2020年5月;成體:性成熟后,2020年6—9月首次發情。

1.2.2 行為流記錄

行為流(behaviour flow)指行為的跨時空流動屬性(Sihet al.,2003;孟秀祥等,2006),本文對行為的跨時空流動特性進行賦值、編碼與量化,記錄行為發生的時間、地點、起因、經過和結果;分析行為型的有限多樣化、行為型的可塑性、行為剛性與彈性、行為慣性及行為溢出等(孟慶輝,2014)。

1.2.3 交互行為記錄

交互行為(interactive behavior)指行為交流與接收個體間所做出的狀態響應(Sihet al.,2004;孟慶輝,2014)。本文以焦點行為取樣(Focal sampling)和掃描行為取樣(Scan sampling)法進行行為觀察。主要記錄行為發出者、行為動機、行為指向對象、接收者的行為判別、行為響應及持續時間等。所有觀察由一人完成,以5 min不間斷為一個行為取樣單元,若個體走出視線,則取樣中斷(孟秀祥等,2006)。

1.3 糞樣激素檢測

每周一進行行為觀察的同時對每頭實驗動物采集糞便樣品(望遠鏡觀察和肉眼觀察相結合,早、晚各采集1次,每次采集10 g以上),將每份樣品分成3小份(各0.5 g)作為平行樣,首先用福爾馬林進行固定,然后加入90%乙醇10 mL,震蕩混勻1 min,60℃水浴30 min,3 000 r/min 離心15 min,取上清液,加熱至蒸干,加入1.5 mL 40%甲醇混勻,采用放射免疫試劑盒(北京北方生物技術研究所)進行糞樣睪酮測定,用γ-計數器測定各樣品沉淀的放射性計數,繪制劑量反應曲線,據此獲得待測濃度,計算糞樣激素含量(李春旺等,2000)。

1.4 膽量、侵犯與等級序位判定

本文對11 頭雄性麋鹿分別進行追蹤,依幼體、亞成體、成體進行計算和行為型判定。

1.4.1 行為多樣性指數

計算樣本行為流的多樣性指數H (absolute di‐versity index)(孟秀祥等,2006)。計算公式:

式中fi為樣本行為流中第i種行為的發生頻次,f為每次取樣觀察記錄的總頻次。將個體的多樣性指數區分為低行為多樣性組(R < 0.3)、中行為多樣性組(0.3 ≤R ≤0.4)和高行為多樣性組(R>0.4)。

1.4.2 刻板行為發生頻率

刻板行為在總行為數據中的發生頻次及持續時間,表示刻板行為的表達頻率(孟秀祥等,2006)。計算公式:

式中S1為刻板行為漫無目的地取食異物,S2為往返走,S3為狂奔,S4為凝視;fi為樣本行為流中第i種行為的發生頻次,f為每次取樣觀察記錄的總頻次。

1.4.3 非同步行為指數

指個體間的行為樣本流的非同步化水平(孟秀祥等,2006)。計算公式:

式中Pi是行為同步指數,表示個體間行為頻次和持續時間的協調一致性。

1.4.4 前攝行為指數

指樣本行為流中前攝行為概率(孟秀祥等,2006)。計算公式:

式中Pi是動物自主啟動的、穩定的主動適應環境變化,為試圖改變自身處境,有意圖性的行為;fi為樣本行為流中第i種行為的發生頻次,f為每次取樣觀察記錄的總頻次。

1.4.5 膽量的判定

本文在個體行為充分表達的基礎上,將非同步行為中較早發生的判斷為膽大(孟慶輝,2014)。行為充分表達的判斷依據是:刻板行為頻率較少,且行為多樣性指數較高。具體方法如下:

(1)計算個體生活史階段的指數:包括行為多樣性指數、刻板行為發生頻率、非同步行為指數和行為前攝指數;

(2)排序篩選刻板行為小于1%,行為多樣性指數大于50%,非同步行為指數大于50%,前攝行為大于50%的個體;

(3)對行為流樣本進行主成分分析,前20%的個體判定為膽大型個體,后20%的個體判斷為膽小型個體,其余60%為中間型個體;

(4) 將行為多樣性指數、刻板行為發生頻率、非同步行為指數、行為前攝指數4 個指標求均值,換算個體的膽量指數。

1.4.6 侵犯的判定

在行為充分表達的基礎上,結合攻擊行為指數和親和行為指數進行侵犯的判定(孟慶輝,2014)。具體方法如下:

(1) 計算每頭動物的每個生活史階段的指數:包括行為多樣性指數、刻板行為發生頻率、攻擊行為指數和親和行為指數4個指標;

(2)排序篩選刻板行為小于1%,行為多樣性指數大于50%,攻擊行為指數大于50%,親和行為大于50%的個體;

(3)對行為流樣本進行主成分分析,前20%的個體判定為侵犯個體,后20%的個體判斷為親和型個體,其余60%為中間型個體;

(4) 將行為多樣性指數、刻板行為發生頻率、攻擊行為指數和親和行為指數4個指標求均值,換算個體的侵犯指數。

1.4.7 個體等級序位的判定

依據實驗動物之間發生防御、進攻、追擊、威脅、取代、親和時的總沖突頻次和勝敗次數,指數越大等級序位越高(孟慶輝,2014)。計算公式:

式中SDi指個體i的等級序位指數,Pij=n/N,Qij=1 ?Pij,n代表個體i戰勝j的次數,N代表i和j沖突的總頻次。指數越大,代表等級序位越高。

1.5 數據統計及分析方法

采用Kolmogorov?Smirnov 檢驗數據的正態性,結合t檢驗分析睪酮水平與等級序位之間的關系;若數據呈非正態分布,則采用Mann WhitneyUtest檢驗兩者間的關系。采用Spearman 相關分析檢測膽量與侵犯耦合的相關性;顯著性水平設定為P=0.05。對行為型數據,先計算行為多樣性指數,進行泊松排布,然后結合主成分分析進行個性判定;所有數據分析均在SPSS 25.0進行。

2 結果

本研究的11 頭麋鹿中,1 頭成為鹿王,并成功交配(懷孕母鹿已于2021 年產仔),2 頭為挑戰者,8 頭為單身漢(本研究數據截止2020 年9 月)。行為型判定結果:幼體麋鹿判定為膽大型個體3頭、膽小型個體3 頭、中間型個體5 頭;幼體麋鹿判定為侵犯個體3 頭、親和型個體3 頭、中間型個體5 頭。亞成體與成體麋鹿,采用相同的方法進行判定。

2.1 雄性麋鹿不同年齡段等級波動

麋鹿幼體處于等級序位的發育階段,等級尚不明顯(r= 0.027 5,P= 0.005 6);亞成體麋鹿等級序位逐漸開始形成(r= 0.434 3,P= 0.630 0);到了發情期,成體麋鹿通過打斗等形成了3個明顯的等級(r= 0.864 4,P= 0.008 7):分別是鹿王(5#)、挑戰者(1#、6#)、單身漢(2#、3#、4#、7#、8#、9#、10#、11#)(圖1)。

圖1 雄性麋鹿不同年齡段等級序位形成. 幼體麋鹿1#~11#個體間未形成明顯的等級;亞成體麋鹿1#、5#、6#等級序位呈上升狀態;成年發情期麋鹿5#等級序位繼續上升,成為鹿王Fig. 1 The rank development of male Père David’s Deer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No rank was formed among the young 1#-11#;The rank of 1#,5#and 6#in sub?adult became rank increased;Adult 5#order continues to rise,then become the deer king

從幼體到亞成體麋鹿等級波動:5#、6#、7#、8#分別上升了2 個序位(膽量和侵犯耦合相關系數r=0.720 1,P=0.012 9),3#、9#、10#分別上升了1 個序位(膽量和侵犯耦合相關系數r= 0.460 1,P= 0.001 7),1#、11#等級序位沒有發生改變(膽量和侵犯耦合相關系數r= 0.080 3,P= 0.005 4),2#、4#分別下降9 個和4 個等級序位(膽量和侵犯耦合相關系數r=?0.596 4,P=0.006 6)。從亞成體到成體麋鹿等級波動:4 頭雄性麋鹿等級序位上升(膽量和侵犯耦合相關系數r=0.852 3,P=0.000 3),5#、6#分別上升了2 個序位(膽量和侵犯耦合相關系數r= 0.921 5,P= 0.011 2),5#個體成為了鹿王,4#、7#分別上升了1個序位(膽量和侵犯耦合相關系數r= 0.791 1,P= 0.008 1);2#、9#、10#、11#等級序位則未發生改變(膽量和侵犯耦合相關系數r= 0.482 9,P= 0.006 3);1#、3#、8#分別下降了2 個、3 個和1 個等級序位(膽量和侵犯耦合相關系數r=0.251 7,P=0.003 5)(圖2)。

圖2 雄性麋鹿不同年齡段等級波動過程Fig. 2 The rank fluctuation of male Père David’s Deer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2.2 雄性麋鹿膽量和侵犯耦合程度

在麋鹿不同年齡段,面臨的資源壓力不同,膽量和侵犯耦合程度不同,尤其是發情期麋鹿膽量和侵犯發生了較強的耦合,并伴隨著等級序位的變化(圖2)。幼體:膽量與侵犯耦合r= 0.461 3,P=0.039 1;亞成體:r= 0.120 6,P= 0.0424 1;成體:r=0.930 7,P=0.003 3(圖3)。

圖3 雄性麋鹿不同年齡段膽量和侵犯耦合指數Fig. 3 Boldness and aggression correlation of male Père David’s Deer in different age groups

幼體麋鹿膽量與等級序位呈正相關(r=0.207 7,P=0.038 6);侵犯與等級序位呈負相關(r=?0.457 9,P=0.026 4);膽量和侵犯耦合與等級序位呈負相關(r=?0.111 8,P=0.018 3)(表1)。糞樣睪酮水平與等級序位呈正相關(r=0.860 7,P=0.005 5)。

亞成體麋鹿膽量與等級序位呈正相關(r=0.376 7,P= 0.041 1);侵犯與等級序位呈正相關(r=0.442 8,P=0.037 4);膽量和侵犯耦合與等級序位呈正相關(r= 0.414 7,P= 0.028 9)。糞樣睪酮水平與等級序位呈正相關(r= 0.845 7,P=0.004 4)(表1)。

成體麋鹿膽量與等級序位呈正相關(r=0.941 5,P= 0.002 1);侵犯與等級序位呈正相關(r= 0.818 3,P= 0.007 2);膽量和侵犯耦合與等級序位呈正相關(r= 0.917 9,P= 0.002 6)。糞樣睪酮水平與等級序位呈正相關(r= 0.954 6,P= 0.001 8)(表1)。

表1 麋鹿膽量、侵犯與等級序位發育Table 1 Relationship between boldness,aggression and rank development in male Père David’s Deer

續表1 Continued from table 1

3 討論

本文對11 頭雄性麋鹿,從幼體到成體進行持續追蹤觀察,有4頭麋鹿等級序位持續躍升,可能是通過膽量與侵犯耦合的策略實現;2 頭麋鹿從幼體到成體發生等級序位持續下降,可能跟其母親死亡較早有關,其中1 頭麋鹿2018 年冬生病1 次,也可能與其侵犯行為和體重增速不匹配有關。

3.1 膽量和侵犯耦合與等級之間的關系分析

幼體麋鹿膽量和侵犯耦合與等級序位發育呈負相關,可能因幼體麋鹿的侵犯較強對等級序位發育不利。亞成體麋鹿膽量和侵犯耦合促進等級序位的定型,此期等級序位已基本形成,但保持著較低的侵犯。發情期麋鹿膽量和侵犯耦合與等級序位的強烈波動呈正相關;對于季節性繁殖的鹿類,發情季節睪酮分泌顯著增加,可驅動膽量和侵犯發生較強耦合,促使麋鹿的等級序位發生較大波動。這與其他鹿類動物的研究結果一致,如圈養的幼體獐(Hydropotes inermis) 序位與侵犯頻率呈負相關(Maugetet al., 2007);泌香期間,圈養馬麝(Moschus chrysogaster) 也保持較低的侵犯(周楊等,2018b)。

3.2 不同個體等級波動分析

從幼體到亞成體麋鹿等級序位波動情況為:3#、5#、6#、7#、8#、9#、10#等級 序 位上升;2#、4#等級序位下降;1#、11#等級序位沒有發生改變。從亞成體到成體麋鹿等級序位波動情況為:5#、6#、4#、7#等級序位持續上升,其中5#個體成為了鹿王;2#、9#、10#、11#等級序位則未發生改變;1#、3#、8#等級序位發生了下降。由此可以看出,膽量和侵犯耦合緊密時促進麋鹿等級序位的上升,兩者耦合松散時等級序位幾乎沒有變化,兩者解耦合時伴隨著麋鹿等級序位的下降。這與其他靈長類動物研究結果相吻合,如黑臉長尾猴(Cercopithecus aethiops)未成年等級序位上升與膽量呈正相關(蘇彥捷,2007);雄性黃山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 交配期序位下降與強侵犯相關(陳燃等,2008)等。

3.3 糞樣睪酮水平與等級序位的關系

動物的等級序位和社群沖突與性激素水平密切相關。本研究結果顯示,幼體麋鹿糞樣睪酮水平與等級發育呈正相關;亞成體麋鹿糞樣睪酮水平與序位形成呈正相關;成體麋鹿糞樣睪酮水平與序位波動間呈正相關。因此,麋鹿等級序位的發育、定型及波動與糞樣睪酮水平呈正相關,由于動物體內睪酮水平的波動,導致膽量和侵犯耦合程度變化,直接影響動物等級序位的升降。這與其他動物研究結果一致,如非洲黑臉長尾猴等級序位高低與雄激素水平呈正相關(蘇彥捷,2007);圈養獐侵犯頻率與雄激素分泌呈正相關(Maugetet al., 2007);雄性蹄兔(Procavia capen‐sis)、雌性山羊(Capra hircus)和圈養八齒鼠(Abro‐comidae) 序位和侵犯沖突強度與睪酮水平正相關(Koren and Geffen, 2009);雄性黃山藏酋猴交配期糞睪酮水平與攻擊頻次正相關(陳燃等,2008)等。

麋鹿在不同年齡段等級序位發生不斷的變化,尤其是爭奪交配資源時,序位波動尤為顯著(張付賢等,2022)。本文嘗試用行為型耦合來解釋等級序位變化,既豐富了等級序位變化的理論,又探討了序位波動的機制,為鹿科動物社群和社會關系網絡研究提供了思路和可靠依據。

猜你喜歡
幼體膽量睪酮
夢蝴蝶
男性睪酮低的8種癥狀
《鐵血戰士》 R級恐怖片,有膽量就去看!
黃河三角洲刺參苗種繁育技術
麻辣生活(5)
關注睪酮藥品引起的心血管風險
水晶蝦幼體發育研究初報
正說睪酮
南方地區南美白對蝦育苗技術的改進
溫度對日本沼蝦末期幼體變態發育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