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鮮活的課堂還給孩子

2022-03-22 23:00劉圣
教育界·A 2022年1期
關鍵詞:課堂氣氛應對策略

劉圣

【摘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時無論老師怎么啟發暗示,學生就是不為所動,課堂儼然成了老師自導自演、自說自話的場所,學生表現得太過“安靜”,整個課堂氣氛沉悶無味。如何能把活躍的氣氛還給課堂,把鮮活的課堂還給孩子?文章具體分析了影響課堂氣氛的內外因素,并提出了四條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課堂氣氛;內外因分析;應對策略

華東師范大學的葉瀾教授曾經在談論課堂有效教學時指出,激活課堂的核心要素是激活學生思維,要想方設法地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實現自己去走、去跑、去飛。對此,筆者深有感觸。筆者在參加名師工作坊的活動時,觀摩了一節力學專題的初三物理復習研討課,其教學設計主線明確,思維梯度適宜,重難點有呈現,考點信息覆蓋全面。執教者是一位工作六年,具有一定專業素養和實際教學經驗的優秀教師,學生來自一所九年一貫制的鄉鎮中學。然而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無論老師怎么啟發暗示,學生就是不為所動,課堂儼然成了老師自導自演自說自話的獨幕劇現場,學生表現得太過“安靜”,整個課堂氣氛沉悶無味,課堂教學效果不盡人意。再審視筆者身邊其他學科的課堂教學現狀,也大都存在這樣的現象。反思整個課堂教學,問題出現的關鍵在于課堂氣氛過于沉悶,沒能激發學生內心的探索欲望和學習熱情,沒有形成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充分有效的體現。

一、影響課堂氣氛的內外因素

筆者通過大量的學生問卷調查、師生走訪談話、教學大數據分析、家訪等形式,深入了解了學生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三的學習成長過程,從內外因兩個方面對影響課堂氣氛的因素進行剖析。

(一)內因決定學生課堂表現的主動性

矛盾論表明,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從學習的主體來看,學生在課堂上是否能表現得主動積極,是否能保持師生深入互動從而使課堂保持青春活力和高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自身的年齡、性別、性格、能力、態度、價值觀等內在個性品質。

1.年齡。年齡是一種具有生物學基礎的自然標志,隨著日月流逝而增長,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成長規律。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還未形成特有的性格特征和穩定的價值觀。在小學階段,孩子們大都天真活潑,好奇心強,課堂就是一個大舞臺,每個孩子都渴望自己能有所展現。到了初中階段尤其是初三,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其身體和心理都發生了明顯的改變。有些學生開始害怕犯錯,不敢冒險,會刻意地隱藏自己的表現欲,不再像小學時期那樣直白活躍,而變得含蓄收斂,主動性大大降低。這是筆者根據實踐分析得出的一個普遍規律。

2.性別。性別是在生物界同種個體之間普遍出現的一種形態和生理上的差異現象,在生理、生化和行為方面(心理方面)也同樣存在差異。從總體上看,多數男生較為調皮、好動、不拘小節,多數女生相對細心、文靜、穩重。尤其到了青春期,孩子們外在的性別差異表現會更加明顯。

3.性格。性格是表現在人對現實的態度和相應的行為方式中的比較穩定的、具有核心意義的個性心理特征,主要體現在對自己、對別人、對事物的態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最能表現個體差異。性格內向的人善于思考、喜歡安靜、敏感,有時會有不自信的表現。而性格外向的人則更善于提問和接受外在刺激,樂觀、開朗、熱情、自信、進取,這類人活潑開朗、善于交際,適應環境的能力較強。從這方面來看,性格外向的學生比內向的學生更容易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幫助營造出輕松活躍的氛圍,使得課堂的教學效果趨于有效和高效。

4.能力。能力是直接影響活動效率,并影響活動完成效果的個性特征。不同的人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能力有所不同,學生的智力表現如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能力、注意力更高者,更能外在地在課堂上表現出主動性。能力是靠長期訓練而獲得的,由于孩子們所處地域、家庭等方面在教育重視程度方面的差別,影響學生知識儲備不同,從而使農村學生的綜合能力訓練普遍低于城市學生,常常表現為心有余而力不足,干不了的事情不愿意去爭取,課堂參與的積極性也就不及預期。

5.態度。態度是人們在自身道德觀和價值觀基礎上對事物的評價和行為傾向,表現于對外界事物的內在認知、情感和意向三方面。一般來說,態度的各個成分之間是協調一致的,但在它們有所偏頗時,情感成分往往占主導地位決定態度的基本取向與行為傾向。我們經常說學生的學習態度是否端正,實際上就是內在感受的認知是否正確。對于課堂教學而言,只有學生正確認識到學習的目的性和重要性,適時進行自我情感的調節,做出積極的應對,才會使自己集中精力,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環節,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

6.價值觀。價值觀表現在基于人一定的思維感官而作出的認知、理解、判斷或抉擇行為,是人認定事物、辯定是非的一種思維或價值取向。人們常說“三觀”要正,即要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這會直接決定學生的學習態度。盡管在年齡、性別、能力上,學生各有差異,但形成認定學習活動是提高自身素質并終身受用的一種途徑,認可課堂教學的目的和意義的意識,會促使他們能真正主動地融入課堂,實現教與學的雙贏。

(二)外因影響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展現

外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條件,與內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課堂教學為何如此沉悶,教學效果不隨人意,除了學生自身內在的決定因素,外部因素諸如教師的人格魅力(包含教師的業務素質、責任感、語言和形象、幽默感、感染力等)、師生關系、班級文化氛圍、班級管理、各學科特點等,也會作用于學生,影響課堂教學的發展和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展現。

1.教師的人格魅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師的外在穿著打扮,言行舉止,規范而又不失幽默的學科語言,睿智的學科思想,都會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教師作為一個特殊的形象,要求我們在學生面前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吸引力和號召力,引導學生的學習行為。這鞭策著教師成為一個知識淵博、業務扎實的人,成為充滿正能量、有責任感的化身。如果一個教師能夠受到學生的歡迎、容納,說明他具備一定的人格魅力,這能對學生的學習產生積極的影響。課堂上,教師飽滿的精神狀態,極具表現力與感染力的教學,更容易活躍課堂氛圍,能夠使學生愿意并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全過程,充分展現課堂主體角色的地位。

2.師生關系。師生關系是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結成的相互關系,包括彼此所處的地位、作用和相互持有的態度等。師生關系是學校人際關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表現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角色地位、情感溝通、尊重信任等。師生關系與教學效果相互作用,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手段,是促進師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體現有效價值和實現學習意義的具體措施。而積極有效的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會促進師生情感交流更加融洽和諧。所以加強師生之間的相互理解和溝通,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直接影響良好教學效果的形成,也會對學生世界觀、價值觀的形成產生積極的影響。

3.班級的文化氛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曾經說過“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墻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讓學校的墻壁也在說話”。學校的每一個環境都應該是有意義的、開放的、生動的教育空間。一個班級的文化氛圍對于學生的熏陶是潛移默化的,它對學生的成長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一個班級能做到師生、生生之間相互理解、團結互助、平等友好地相處,那么就能形成一股齊心協力、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良好班風,產生強大的凝聚力,課堂教學良好氛圍的營造也就水到渠成。

4.班級管理。班級管理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是教師根據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帶領全班學生,對班級中的各種資源進行計劃、組織、協調、控制,以實現教育目標的組織過程。對于學校教學工作中的班級單元而言,班級的科學管理,說到底就是制度和人心的管理,科學有效的管理能直接影響校風、班風和學風的形成發展。班級里的所有任課老師都要思考,怎樣才能在變化的環境中,堅定教育培養人的初衷,塑造出一批批團結友愛、積極向上的學生。

5.學科特點。不同的學科對學生有著不同的吸引力,培養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以初中物理為例,初中物理注重概念的學習理解,注重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應用能力和良好的物理思維,指導學生運用物理語言解釋生活現象的各種規律。物理學科的學習要求學生在實驗能力、對生活現象和情境的分析探究、規范的語言訓練、較強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和較扎實的數學功底等方面有儲備。學生到了初三復習階段,對于知識的綜合理解應用、跨學科解決問題的能力水平不足,導致學不會、學不完,原先學習物理的興趣逐漸淡去,加之中考緊張的氛圍感,學生們自然就較難成為積極課堂的主體。

二、營造課堂活躍氣氛的策略

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是推動事物前進的重要過程。課堂氣氛對課堂教學的順利實施至關重要,如何把鮮活的課堂真正還給孩子,如何使課堂真正成為孩子們快樂的舞臺,如何實現課堂教學的師生雙贏,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針對性地解決。

(一)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

學生的性別和年齡增長規律不會改變,而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性格、能力、態度和價值觀會發生很大的改變。教師要善于認識內、外向性格學生的差異性,肯定不同性格表現出來的階段性優勢,鼓勵學生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性格中的缺陷。教師要經常性地通過進行個別交心談話、關注學生成長記錄、青少年理想座談、特異體質和特殊心理干預、家訪等方式方法,了解學生的心理和思想變化,向學生提供可行的學習標準和可達的奮斗目標,適時適當地進行鼓勵,給予學生積極的人生引導,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弘揚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愛生如子,全面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把好正確的方向。

(二)全面提高教師素質

《論語》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苯處熓紫仁侨藥?,其次是學師。教師要通過自身健康而積極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和感化學生,營造平等親和的師生關系,勤奮工作,以身作則。在學生的眼里,教師不僅教授學科知識,還教授人生哲理,其一言一行舉手投足,都應該是孩子的榜樣。每一節活潑生動高效的課堂,都是師生共同合作的成果,每一位成功的名教師背后,都是聚沙成塔、滴水成河努力的回報,每一個學生的成才成人道路上,都是對教師人格魅力感召的呼應。

(三)實施科學規范的有效管理

管理出效益。對于班級的科學管理,教師要做到管理方式不過于偏執,加強民主管理,以滿足學生的健康發展為目的,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訓練學生的自主管理水平,實現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面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要一針見血,及時修正。學校、班級、班主任、任課教師要形成合力,不可有所偏頗或置若罔聞,管理要從制度的建立和執行開始,由他律走向自律,由制度走向系統,最終實現科學管理和文化育人的最高境界。

(四)堅持一以貫之的長期訓練

臨時抱佛腳是不行的,長期堅持訓練才是實現高效學習的好方法。理想的課堂應該是學生所向往和期盼的,因為課堂凝聚了上課老師的人格魅力,言而有序、科學規范的教學管理,師生思維的火花碰撞,師生、生生的情感交流。在這里,學生能享受過程,體驗成功,獲得快樂,回味甜蜜。只有教師追求理想課堂的教學理念,嚴于律己,時存危機,適時更新教育理念,加強課堂教學研究,提高課堂認識水平,在課堂教學中常態化努力,貫徹這種思想并付諸行動,堅持一以貫之的長期訓練,把每一節課都當成對自身教學能力的考驗,形成良好的課堂教學慣性,才能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真正讓課堂成為學生的夢想舞臺。

學生活則課堂活。教師把鮮活的課堂還給了孩子,孩子給予老師的則是積極的學習態度以及高效學習的優秀成果。

【參考文獻】

潘菽.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魏青.心理學[M].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

王露華.班級管理中的教育藝術—學生對抗行為案例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8(23):23-24.

2865501705378

猜你喜歡
課堂氣氛應對策略
論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氣氛的營造方法
淺談課堂氣氛對高中數學教學的重要意義
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氣氛的營造
商業銀行在互聯網沖擊下的發展探討
初中英語情趣教學的現狀淺議
筑牢洪災后的輿情“堤壩”
利率市場化改革對商業銀行的挑戰及應對策略研究
我國信用評級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小學數學教學良好課堂氣氛的創建初探
營造小學英語課堂氣氛的教學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