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百年黨史中領悟文化自覺

2022-03-24 16:25楊淑慧
宜春學院學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民族

楊淑慧

(玉林師范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廣西 玉林 537000)

一、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自覺

(一)致力民族獨立,實現人民解放

中國共產黨關于“文化自覺”的實踐,是在對文化歷史地位深刻認識過程中,把握文化發展規律、承擔文化歷史責任,從而不斷實現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在文化上的“覺悟”和“覺醒”。梁漱溟在《中國文化要義》一文中提到了“文化覺醒”,這里的文化覺醒指在實現思想觀念轉變的基礎上,解除自我意識的束縛、科學認知世界和民族、理性把握個人前途并不斷踐行追求。通過對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發展歷程的認識,可以發現人們的警醒與清醒往往伴隨著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因此,要通過對警醒與清醒的認識,把握產生文化自覺的前奏和社會發展的態勢。辛亥革命失敗后陳獨秀、李大釗等一批“先知先覺”者,從文化層面上分析中國積貧積弱的深刻根源,在曲折崎嶇道路的不斷摸索中,抨擊封建道德禮教、啟發民智、探索文化自覺的起始,最終找到了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并推動文化自覺,不僅是中國革命實踐的產物,更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理論論戰的成果,其核心是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的關系問題。在將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機結合中,形成中國的新理念、新文化,進而通過思想啟蒙和轉型實現救亡圖存。中華文化在曲折探索中,找到了從封閉走向開放、從傳統邁向現代的道路。從近代先進文人開啟的“救亡圖存”到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迫使民族文化實現覺醒、推動國民素質再提升。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開始探索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通過28年的浴血奮戰,中華民族獲得新生、實現了中國歷史的偉大覺醒。民族覺醒究其本質在于文化的覺醒,“自從中國人學會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后,中國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動轉入主動”。[1](P1516)在探索過程中,把握我國傳統倫理本位思想基礎,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開展群眾斗爭實踐,喚醒國民的人民觀念、民族意識、國家意識,其整個探索過程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與中國五千年文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踐的有機結合。

(二)實行改革開放,著力發展經濟

“馬克思主義理論從來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2](P146)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堅持真理的基礎上修正錯誤,在接力探索中將“以階級斗爭為綱”轉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而創造性地繼承和發展了文化自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理論、實踐勇氣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不斷向前。改革開放被稱為我國的第二次革命,這場經濟領域的變革同時也推動了社會主義政治和文化領域的變革。改革開放這一偉大的覺醒更是中國文化的偉大覺醒,因此,要通過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實際運用,進一步踐行文化自覺的本質。此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四有新人”的提出,在新歷史起點上實現了經濟與政治的雙向互動,呈現了經濟與文化上下結合的良性模式,推動我國經濟建設方向的根本扭轉,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文化基礎。

(三)回顧百年黨史,開創時代新局

2008年12月18日在紀念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30周年大會上胡錦濤指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標志著我們黨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標志著中國共產黨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的偉大覺醒?!盵3](P789)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的確定,是在中西文化相遇后,先進的中國人民在反對外來壓迫過程中實現的文化覺醒,同時也是中國共產黨人選擇的文化自救道路,即在探索中將外來的馬克思主義與本國實際相結合,在不斷奮斗中推動中國文化不斷飛躍。歷史證明,任何民族的覺醒都是從文化覺醒開始的,文化進步作為社會進步先導,古今中外概莫如此。新歐洲的出現、發展、崛起的演進過程同樣也伴隨著文化的覺醒。從13世紀末興起的“文藝復興”運動到新興資產階級高舉民主、自由、博愛旗幟打開近代歐洲歷史序幕的活動,都推動歐洲科學技術以及文學藝術實現新飛躍。而耶路撒冷“哭墻”的存在,則是作為猶太民族苦難歷史的見證,以文化的字眼在民族的血脈中保存了羅馬人毀城的證據。今天,流離失所的猶太人在多次失去故土后,在文化符號的見證下即便流落到世界各地,也牢牢把握猶太文化的核心,堅定著共同的文化信念。以色列國家的宣布正是依靠文化自覺背后的強大凝聚力,在文化認同基礎上,以以色列人的共同稱謂,引領國家和民族的前進。

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激蕩著“民族復興”的時代最強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邁向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大發展成為必然趨勢,這就需要從文化深層含義出發把握當下的文化自覺,即以文化的覺醒為先導,進一步解放思想、建設先進文化。正如“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在對“制度文化”落后現狀的覺醒和“觀念文化”現實反思基礎上,中國共產黨人應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深刻分析了中國文化的歷史和中國革命的現狀,在實踐中探索新民主主義的文化自覺道路。從而使文化在服務時代發展的同時,推動文化自覺走向社會實踐,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文化自覺的集中體現。此外,文化自覺在新文化運動中的實踐與唯物史觀、無產階級思想的具體應用密切相關。今天,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仍需要從文化自覺出發尋找動力和源泉。當代的文化自覺,是中國文化在西方文化面前展現的充分自信、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當代實踐、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是在秉承我國百年文化自覺思想基礎上,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轉化,更是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在新時代的鮮明主題和時代主線。

二、文化自覺是民族覺醒的內在要求

(一)文化自覺體現民族覺醒的歷史邏輯

文化自覺需要民族、政黨在文化上實現覺悟和覺醒,即實現文化覺醒。文化自覺需要正確認識文化在歷史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準確把握文化發展規律、主動承擔歷史責任,進而實現文化自覺精神力量的最大發揮。中國共產黨的文化自覺,是對文明進步的強烈向往,是以文化覺醒為開端的整個民族的覺醒,更是中國共產黨政黨力量的主要來源。文化自覺發展的歷史邏輯關系到文化自身的發展和振興,同時也決定國家、民族、政黨的前途命運。清華大學錢遜教授認為:“我們處在一個文化覺醒的階段,這也是一種思想的解放。但是,這需要一個過程?!盵4]文化自覺首先需要從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并在與世界不同文明的相互交流中吸收養分,進而在構建傳統文化體系基礎上體現時代特點。近代以來,中國文化在與西方文化碰撞中逐漸意識到文化覺醒和覺悟的重要性。在求文化自救的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在艱難探索中將馬克思主義與本國實際結合,使中國文化在世界文明發展史上展現了強大生命力。

(二)文化自覺體現民族覺醒的價值邏輯

關于中華民族文化自覺何以可能及其發展方向的定位,需要從文化自覺的價值邏輯出發。西方文明在世界文化發展中話語權的主導地位與其經濟發展、政治定位密切相關。實現文化的覺醒和覺悟,一方面要避免西方自由主義學者所鼓吹的終結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和拋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思想;另一方面,也不能轉向新儒家倡導的單純復歸中國傳統文化資源的探索。文化自覺價值邏輯的探索,需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正確處理西方文化與中華傳統文化的關系。在經濟全球化影響下當代西方文化將自己標榜的“普世價值”,通過“自由”“人權”“民主”等幌子表現出來,力圖在全世界推廣其主張的文化價值觀念,挑戰我國的文化自覺。馬克思早在《資本論》中就深刻揭露了資本主義的本質拒斥了資本邏輯:“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5](P297)馬克思關于資本主義“永恒真理”、“普世價值”理念的批判,是從歷史唯物主義出發對人類文明進步以及文化交流在社會發展中積極成果的充分肯定。

“歷史和現實表明,一個民族的覺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覺醒;一個政黨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文化自覺的程度?!盵6](P196)文化自覺體現著民族覺醒的價值邏輯,因此,要在高度的文化自覺基礎上,實現本民族文化的振興和繁榮,進而影響民族的未來和政黨的前途。列寧指出“關在教育大門之外的勞動群眾中,正在掀起一個追求光明和知識的洶涌澎湃的高潮。我們以自己推動這個高潮并為它服務而有權感到自豪?!盵7](P116)他認為工人和農民文化的覺醒和覺悟以及黨的領導,能夠實現勞動群眾精神的急速進步。列寧制定了第一個工農國家的文化革命綱領,他認為文化革命在文化發展過程中對建立社會主義至關重要,指出“蘇維埃政權要在幾年或幾十年內‘彌補千百年來文化上的缺欠’”,同時強調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要利用本國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一切優秀成分,更好的為勞動人民服務,最終建立一種新型的、為人民利益的文化。

(三)文化自覺體現民族覺醒的實踐邏輯

張冉在《文化自覺的概念界說與本質特征》中結合學術界關于文化自覺的定義,基于人們不同的思考視角和關注層面,從不同側面對文化自覺的概念進行界定:“文化自覺是人類在求取自身生存、發展的過程中,對人及其文化存在狀態、現實使命、未來走向的自覺?!边@里作者對文化自覺概念的界定強調其實踐性、歷史性以及現實性。文化自覺是民族覺醒實踐邏輯的體現,是對人理性自覺的認識。文化自覺的根源與人理性自覺的發展具有一致性,其實踐演變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動態的歷史過程,在人類社會的不同發展階段,文化醒悟的發展程度表現不同;而文化自覺是基于具體實踐的自覺,其中文化自覺的實踐過程在文化反省和創造中,體現了文化覺醒的意識和心態。文化自覺的內涵十分豐富,而基于文化認同基礎上文化的覺悟和醒悟是其前提。

三、新時代賦予文化自覺新使命

(一)把握文化自覺的新高度

毛澤東提出“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的新民主主義文化理論,是主動自覺地將維護文化歷史和傳統作為主要出發點,在把握“本土化”和“本國化”的基本前提下,使新文化染上中國特色,以更好的適應斗爭形勢發展的需要。此外,鄧小平關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系統闡述,是在把握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歷史條件下,將文化自覺應用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等具體方面,使中國文化改變了傳統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文化舊范式,創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文化新范式,最終步入了社會主義新文化的正確軌道。黨的十五大關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新論斷的提出,要求在對民族生命力、創造力、凝聚力的把握中理解文化自覺的力量,并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視為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該論斷將新時期的文化建設提高至整個社會主義建設的戰略地位。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切實踐行“文化自信”,在實現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的偉大實踐中,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局高度對文化價值作出充分肯定,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覺的歷史邏輯演變與人類的理性自覺具有一致性,需要結合歷史范疇、把握歷史規律,正確認識文化自覺在人類社會不同歷史階段的不同表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需要在新歷史方位下把握文化自覺的新高度,體現文化發展的時代特征、承擔文化自覺的時代責任。

(二)踐行文化自覺的新使命

民族覺醒的時代價值賦予文化自覺的可能性,因此,要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將這種可能性變成現實性,同時結合中國文化發展的真實境遇,將其立足于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具體實踐,以更好地推動文化自覺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黨和人民在革命中孕育的革命文化、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相結合,進而實現實踐價值的最大化,最終在民族覺醒的實踐邏輯中實現文化自覺?!皯n危啟人智,厄窮見人杰”,回顧歷史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文化覺悟和醒悟,在喚醒民族意識覺醒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這一過程離不開中華兒女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在近代史上,民族意識的覺醒伴隨著歷史的百年激蕩,從“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到“維新救亡”、“三民主義”再到新文化運動,一批批先進知識分子率先睜眼看世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在百年黨史新起點,將以高度的文化自覺促進文化發展,以更好地適應社會主義文化現代化的發展腳步,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中,擔負起文化發展的新使命。

一部百年黨史包含著豐富的文化意蘊,在把握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來龍去脈中,不斷汲取歷史經驗,能更加自覺地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嶄新階段。新時代文化自覺的歷史邏輯演變,同樣需要把握文化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作用、發展規律。此外,文化自覺還需要主動承擔文化建設的歷史責任。中國共產黨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覺,回顧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深刻把握我們黨的文化綱領、文化政策和奮斗目標,高舉文化發展的旗幟,從而更有力地推動我們黨各項事業的不斷發展。

猜你喜歡
中國共產黨馬克思主義民族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我們的民族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多元民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