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適應數字化時代 推動文化強國建設

2022-03-24 07:48代柳梅
中國質量監管 2022年12期
關鍵詞:強國數字化數字

代柳梅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家園,文化強國是現代化強國的重要內容、是一個國家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建成文化強國。這是繼十九大之后,再一次在黨的代表大會報告中強調文化強國建設,深刻闡明了文化強國建設的重大時代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為我們適應數字化時代的新要求,把握數字文化建設的新規律,鑄就數字時代的文化新輝煌,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一、深刻理解建成文化強國的重大意義和數字文化建設重要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我國文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績。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提出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論斷,將文化自信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強調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內容;推動高質量發展,文化是重要支點;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八膫€全面”講的是文化,內涵要求都包括文化建設的“高質量”要求。

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數字中國,是我國未來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隨著我國產品質量、工程質量和服務質量的不斷提升,人民群眾文化需求逐漸成為消費層面、精神層面的重要內容。同時,質量文化建設既是質量強國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文化強國建設的重要內容。

當前,文化事業的發展面臨著眾多的新機遇和新挑戰,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數字化帶來的新情況和新問題。進入十四五時期,我國的文化產業和數字文化產業也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其突出特征是:圍繞文化數字化戰略,通過高質量發展,公共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以及文化創意產業駛入快車道,即便受疫情影響,我國的數字文化產業的某些領域仍是逆勢增長,文化產業數字化布局不斷加快,文化機構數字化轉型邁出了新步伐。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數字化時代的文化建設問題。2022年5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以下簡稱“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明確提出形成中華文化數據庫、夯實文化數字化基礎設施等8項重點任務,要求到“十四五”時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數字化基礎設施和服務平臺,形成線上線下融合互動、立體覆蓋的文化服務供給體系。到2035年,建成物理分布、邏輯關聯、快速鏈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點集成的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中華文化全景呈現,中華文化數字化成果全民共享。

這個文件,對整個文化和旅游領域,以及對“大文化”領域數字文化建設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為推動我國文化數字化高質量發展、文化建設數字化轉型,文化產業數字化發展,文化資源數字化、要素化的有效轉化,實現文化資源要素化、產品化、資產化發展指明了方向,是“路線圖”、“時間表”。

落實這一文件精神,需要把握數字時代對文化建設的新要求,結合實際探討貫徹實施的新規律。這既是我國建成文化強國必須回答的問題,是世界文化建設的普遍性要求,也是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之問。同時,對此問題進行探討,既是加快建設質量強國必須研究的理論課題,也是建成文化強國必須探討的現實問題。

二、數字技術催生數字文化,著力把握數字文化建設新規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數字經濟為載體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數字經濟規模不斷壯大。以數字技術、數據、平臺三大維度來考量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在全球范圍內處于領先水平。據統計,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位居世界第二,逼近5.4萬億美元,僅落后于美國。同比增長9.6%,增速是全球第一。

數字技術的實踐應用和數字文化產品的研發,是數字文化產業發展的基礎。數字技術的應用,使新產品的創意研發、設計生產等流程發生革命性變化,隨著科技的進步與人的認知迭代,如大數據、云計算、移動通信、AI、以及區塊鏈等核心技術,正在以無縫方式滲透進人們的生活,呈現出即時溝通、在線購票、共享出行、視頻IP、智慧家具等眾多應用場景。

對于傳統文化產業和文化領域而言,依托數字技術,文化領域本身的數據要素融合進程不斷加快,文化數據要素市場不斷擴大,文化新業態不斷繁衍,文化數據要素科技含量不斷增強,從而出現了倒逼工業化和信息化技術發展的要求。游戲改編成電影,全息舞臺藝術演出,包括數字藏品交易,這都是一種數字化產業的表達。

通過利用現有的數字技術,實現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的數字化。利用數字技術手段對文化資源進行結構化采集、存儲、再造、傳播與拓展。從最初的模數轉換階段,到廣電、出版、影視、游戲、動畫等各個文化行業,都已邁入數字化產品階段,包括近年來越來越受歡迎的網絡文學、長中短視頻、網絡直播、虛擬博物館,亦或“云觀展”“云蹦迪”“云演出”等新業態、新形態,都是將原本需要通過非電子化物理介質或非數字化手段提供的產品和服務轉化為借助數字化技術來提供的產品和服務,這是產業實現數字化的核心和基礎。正是在這一層次上,誕生了數字文博、網絡文學、數字影音、電子競技等種類繁多的文化內容產品和服務,極大地豐富了文化產品和服務市場的種類,提升了產業質量,創新了商業模式,實現了產品定制化的服務,推動了文化數字化和數字文化產業的發展。

三、落實文化數字化戰略要求,構建文化技術服務平臺

中國數字文化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數集團)是經國務院批準,于2011年在北京設立的中央文化企業,是以“數字文化”為主營業務的唯一的中央文化科技型企業。這樣的命名和定位,確立其在數字文化領域所應承擔的“國家隊”職責和使命。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數集團依循文化數字化,數字文化產業化的路徑,不斷完善“1+4”數字文化轉型發展架構,加快構建符合數字經濟發展規律的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

“1”即為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集團以“推動文化資源數據化、打牢文化大數據建設基礎”為目標、以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為抓手,深入參與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積極推進“關聯形成中華文化數據庫”“促進文化機構數字化轉型升級”“發展數字化文化消費新場景”“加快文化產業數字化布局”“建立文化數字化標準體系”等重點任務工作。

“4”為“四個平臺”,即:做強“中數創意”數字文化內容制作發行平臺,跨界再造多元場景應用的數字文化產品體系(數字文化產品矩陣);做大“中數在線”數字文化傳播出版平臺,融合創新數字文化傳播新載體;做優“中數文旅(非遺)”數字化場景運營服務平臺,聚焦非遺為主體的文博資源數字化開發;做實“中數藏品”數字文創IP產品發行流通交易平臺,培育構建數字文化經濟要素市場體系,建設開放共享的數字文化產業新生態,促進“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為順應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實現“1+4”產業布局,必須以業務模式數字化創新為引領,以構建多元場景應用的數字文化產品體系(數字文化產品矩陣)為支撐,逐步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的新業態、新模式,圍繞文化數據服務中心的職能,謀劃構建中數集團數字化平臺。

第一,樹立數字文化新理念。信息時代,數字技術正在重構傳統的產業鏈、價值鏈和商業生態,生產商、經銷商、用戶之間的關系也從傳統的線性關系轉變為日趨密切并具有無限擴張可能的去中心化的網狀關系。打造數字化平臺和生態,是文化建設的基礎性工作。

第二,將數字技術價值化。數字文化領域,企業價值不再取決于擁有的固定資產、資源和員工的數量,而是企業數字化平臺或生態連接到的用戶、合作伙伴的數量以及收集、匯聚的數據量。因而,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會涉及到戰略、商業模式、運營模式以及組織、領導力和技術等眾多層面。

第三,重構數字文化產業鏈。利用數字技術整合實物資源和數字資源,打造以文化資源的數據采集、數據加工、數據挖掘和數據服務為特色的數據價值產業鏈,重塑業務模式和流程,創新商業模式,不斷推出線上線下融合的優質數字文化產品,擴大增量供給,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精神文化需求。

第四,激發技術團隊創新。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要依靠技術團隊的力量、技術骨干的智慧,打破僵化的管轄思維和觀念。要避免把其他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當作可以臨摹、復制的公式,而是因才制宜,發揮員工的創造力,釋放創新潛能,讓數字化轉型帶來的員工的成長機遇。

第五,提升文化學習能力。數字文化是一個新事業,從事數字文化的團隊更要重視文化建設。巴菲特說過,“公司文化占一家公司運作的99.9%”。世界上許多文化集團數字化轉型成功的經驗都告訴我們,成功源于企業自身的文化創新能力,企業要有擁抱數字文化的能力,擁有持續學習數字文化的素養。

面向未來,我們必須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堅持用產業變革適應數字技術革命,用轉型發展鋪就數字文化創新之路;跟蹤全球實體產業由單一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的新動向,促進實體產業與服務業相融共生、高質量發展;為質量強國提供文化動力,在傳承中華傳統文明方面創造出新經驗;成為推動實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積極探索者,用自身的微薄之力全力推進建成文化強國,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多更好、更方便更精美的數字文化產品。

猜你喜歡
強國數字化數字
請黨放心 強國有我
請黨放心 強國有我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強國有我
秦晉爭霸
答數字
數字化制勝
數字看G2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