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省風景名勝區人類活動遙感動態監測研究

2022-04-07 13:39陳蓮好楊志剛
林業科技情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名勝區保護地廣東省

陳蓮好 楊志剛

(廣東省林業調查規劃院,廣州 510520)

在人類與自然的關系當中,保護自然環境與生態環境還是人類生存的第一要義。廣東省在落實自然保護方面,正在建設布局合理、多維度開發的風景名勝區保護體系。但是由于這一體系建設過程當中會出現很多的難點,并且工程量巨大,需要引進遙感動態監測系統。在這一系統布局后,能夠建立起自然保護、生態監測、風險預警為一體的監測系統。

1 遙感動態監測使用在風景名勝區的目的

廣東省是我國的經濟大省,并且人口眾多,環境地貌也較之于其他省份更具有多樣性。同時經濟高度發展的過程當中,由于人類活動使得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嚴重的威脅到生態系統安全,與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政策背道而馳,需要進行環境監測。但是由于廣東風景名勝過多,監測數據量極大,并且分布較廣,同時操作難度也比較大。所以,遙感動態監測技術就成為了重要的技術手段,這一技術的普及能夠很好地實現對于風景名勝區小范圍的林木采伐、開發建設和其他相關人類活動,這一技術能夠很好地解決傳統監測方式所不能實現的手段,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監測工作的效率。并且也能夠有效的對于各級單位的管理者的方案制定進行輔助,將出現的問題早發現、早制止,將問題扼殺在萌芽當中,同時也有效的震懾了不法分子的違規工作,一方面能夠保護自然環境,并且也能夠保護風景名勝區的管理者。另外,在環境保護方面,利用遙感監測方式可以更加有效的收集到相關數據,為改善生態環境能夠提供技術上的支持,更好的形成高質量環境保護機制[1,5]。

2 遙感動態監測使用在風景名勝區的必要性與現狀

2.1 遙感動態監測使用在風景名勝區的必要性

在當下的風景名勝區建設過程當中,主要的監測手段為遙感動態監測,這一技術是當下處理這一事物的可靠與不可替代的重要技術手段,并且依托于衛星構成了對于地球與宇宙空間的多維度、多角度、全周期的觀測[2]。其監測技術的使用在于農業中的應用、林業中的應用、地質勘查中的應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以及水文和水資源研究中的應用。建立起一套詳細的自然環境保護監督檢查機制,定期開展人類活動遙感監測與實地核查,并結合相關的法律法規保證有據可依,督促相關風景名勝區進行整改。構建出一套自然環境保護一體化的監測系統,實現全維度的精細化管理。形成新的動態影響評價模型,從而可以利用數據收集,形成一套客觀評價體系,總結出自然環境保護區以及風景名勝區人類活動影響,由此對于相關的問題進行糾偏。進行這一工作的必要性在于,使用這一方式可以依據監測結果預測人類活動發展趨勢,同時也可以對于生態環境的影響情況,對于及時預警我省國家級自然保護生態風險,差異化制定生態保護政策具有極大的必要性[3]。

2.2 遙感動態監測使用在風景名勝區的現狀

在當下的發展過程當中,由于大眾過分的追求經濟的發展,所以使得在經濟建設過程當中導致的環境破壞也越來越多,保護地與開發的矛盾也愈發的明確,范圍逐漸擴大,同時出現了一定的生態破碎化、生物多樣性流失的情況。在遙感動態監測方面而言,廣東省通過這一技術已經得到很多研究成果,帶來了更加高效準確的數據源,衛星的發射和應用也有利于自然保護地人類活動監測,在當下的發展當中,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體系,能夠直接客觀的揭示出來多種人類活動對自然保護生態系統與景觀變化的綜合影響,為廣東省的風景名勝區管理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幫助,協助管理人員掌握全省風景名勝資源狀況,同時開展了風景名勝區規劃與申報,在多個方面都有正向效果[4]。

3 遙感動態監測使用在風景名勝區的技術手段

3.1 遙感數據收集技術

在常規的情況下遙感動態監測過程一般有三個方向,也就是數據預處理、變化信息監測、變化信息提取[6]。細化而言,在數據預處理方面,由于采集日期與時間具有一定差距,季節的變化會導致地表植被出現變化以及圖像像元具有差距,所以會導致數據的準確性大打折扣,需要經過多次的檢測減小數據誤差;在變化信息方面,通常會使用的方式在于圖像直接比較法、分類后比較法、直接分類法,這三種手段都可以檢測出相關風景名勝的變化;在變化信息提取方面,主要的方式在于手工數字化、圖像自動分類、監督分類、以及非監督分類多個方面,這些方式都可以借助計算機技術進行數據分析。

在廣東省的風景名勝區遙感數據分析來看,主要運用于林業中以及環境監測中。在林業方面的應用,主要的內容在于森林資源調查與動態監測、森林蟲害的監測、森林火災監測等方面。在環境監測方面,重點的內容在于大氣環境監測、水環境監測、土地環境監測。同時在處理相關的地理方面信息以外,還在人文方面具有一定數據的收集與處理,主要所聚焦的問題在于管轄覆蓋不全的問題、土地權屬爭議的問題、邊界規劃不清的問題、違規建設情況的問題、以及多頭管理情況。這些問題都會導致風景名勝區的管理問題,所以利用遙感技術來解決這些概念模糊難以著手的問題具有極大的價值。

3.2 遙感數據預處理技術

遙感數據本質上是收集相關數據,提供到管理者的手中進行數據分析,所以對于遙感數據分析也具有極大的必要性,依托于衛星技術傳遞到遙感當中,能夠將數據進行傳輸,我國現階段主要使用的衛星在于“高分一號”衛星、“高分二號”衛星、“高分六號”衛星、“資源三號”衛星以及“資源一號”衛星[7]。在遙感數據預處理過程當中,主要進行數據處理的過程在于幾何精校正和影像配準、影像融合、鑲嵌與剪裁以及大氣校正。進行幾何校正的過程也就是將數據進行精準化的重要過程,要做到地面控制點的選取、建立幾何校正模型、圖像重采樣,并且形成影像融合。鑲嵌與裁剪同樣也是重要的技術手段并且同時進行大氣校正,這些操作結束以后,還要進行矢量數據進行數據參考,需要使用全省行政界線數據,在廣東省以往的工作當中,還要借助以往的中央環保監督和綠盾行動違法違規點位,進行數據參考。這些技術都要依靠于高度發達的計算機技術,終端詳細的服務能力,形成從硬件到軟件的數據監控,保證所傳遞回來的信息具有高度的準確性與可靠性,保證處在動態變化的遙感動態監測的效率,另外在矢量數據方面,還要注意各個單位信息收集的能力,事先就需要調查各個風景名勝的保護地申請文件、批復文件、保護地范圍以及功能分區的圖紙和整體規劃資料,最大程度上保證信息的來源多元化,防止產生信息變異的情況出現,最大程度上保證信息的可靠性[8]。

3.3 遙感技術處理

在遙感技術處理當中,需要考慮到技術路線、人類活動分類與定義、監測范圍、遙感判讀方法、區劃步驟。在技術路線方面而言,主要的遙感內容在于數據準備和處理、保證人類活動變化地塊識別、變化地塊勾繪、判讀結果分類統計以及編制風景名勝區人類活動遙感監測報告。在數據準備過程當中,需要在矢量數據中找到自然保護地邊界以及行政邊界,同時在影像數據方面,需要進行影像篩選、影像校正與影像融合,在實際的處理當中,最為主要的內容在于人類活動變化數據,進行解讀,并且借助前期影像、后期影像以及人類活動本地數據,進行人類活動變化地塊識別,也就進入到了變化地塊勾繪階段,在判讀結果分類統計過程當中,需要根據人類活動本地數據以及人類活動變化數據進行統計,形成人類活動監測成果數據庫,根據這一數據庫的內容,形成有效的人類活動遙感監測報告編制,在編制報告的過程當中需要從省級單位與單個單位進行編寫,也就是單個自然保護地人類活動總體遙感監測報告編寫,全省自然保護地人類活動綜合分析報告編寫[9]。單個自然保護地人類活動報告編寫過程當中,所進行分項需要對于人類活動總體變化情況分析、人類活動詳細變化情況分析、人類活動變化專題圖以及人類活動變化遙感截圖。

3.4 遙感數據報告分析

廣東省在進行風景名勝區遙感技術工作時,為了能夠快速的進行自查工作,對于人類活動的保護地形成報告文件,主要的文件內容在于監測結果位置分布圖、監測結果情況表以及變化圖斑前后遙感影響對比圖[10]。根據所得到的檢測結果進行統計,在本年度廣東省省級以上風景名勝區一共有26個,合計面積達到了133 188 hm2,與上年相對比而言一共判讀出了610個變化圖斑,共計變化面積為1 245.32 hm2,共計變化面積比例為0.89%,同時也有3個廣東省管轄內的風景名勝區并沒有監測到有人類活動的跡象。在變化圖斑數量當中,最多的是韶關能夠判讀到285個,變化面積也達到了355.5 hm2,其次的是汕頭、廣州、湛江,變化最少的城市是汕尾、梅州、潮州,全省的變化面積達到了1 276.24 hm2,并且還在持續的監測過程當中,相關信息也在進行收集,廣東省相關單位也在進行數據監控。

4 結語

綜上所述,遙感技術被很好地利用在了廣東風景名勝區遙感監測研究當中,并且在這一方面具有很高的必要性,同時現狀也具有良好的發展態勢。遙感動態監測使用在風景名勝區的技術手段主要在于遙感數據收集技術、遙感數據預處理技術、遙感技術處理、遙感數據報告分析。進行風景名勝分析,能夠讓人類了解時空變化,揭示人類對于自然活動的動態影響,保證可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名勝區保護地廣東省
上饒集中營名勝區
馬陵山風景名勝區紅色文化教育園
廣東省鑄造行業協會十周年會慶暨第四屆理事會就職典禮成功舉行
全國自然保護地大檢查6月啟動
某風景名勝區懸索吊橋檢測探討
保護地蔬菜白粉虱的發生與防治
廣東省海域使用統計分析
赤峰市保護地黃瓜主要病害的無公害治理
保護地栽培及存在問題
廣東省10年將投1187億治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