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摭談語文閱讀教學的內化作用

2022-04-15 22:21曹緯國
課外語文·下 2022年3期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人文素養

【摘要】當前功利和實用主義日趨泛濫,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人文素養教育和心性養成目標日漸淡化或湮滅。語文閱讀教學的內化作用是學生擁有豐富的人文素養和良好的心性。在語文閱讀教學中,除了傳承知識,教師還要注重學生對文本的感悟,從語言、審美教育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滲透人文關懷,喚醒學生的挫敗意識,培育人文素養,關注心性養成,實現語文閱讀教學的內化作用。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人文素養;心性養成;內化作用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2)09-116-03

【本文著錄格式】曹緯國.摭談語文閱讀教學的內化作用[J].課外語文,2022,21(09):116-118.

近年來,校園欺凌和自殺現象的報道時時見諸媒體,可見學生心理亞健康狀況日益嚴重。細究其因,家庭、學校、社會都有一定責任,試想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培育了學生的人文素養,讓他們在生活中處處感到人文關懷,情況會不會更樂觀呢?答案是肯定的。只要學生具有了豐厚的人文素養,喚醒了其抗挫意識,同時具備了良好的心性,就能防微杜漸,減少或消除此類現象發生。這些作用就是語文閱讀教學的內化作用。

一、功利主義促動下的語文閱讀教學

我們正面臨當今社會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的泛濫時期,人們的趨利動力遠遠超過了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要求,而語文閱讀教學的實用、功利性也愈演愈烈。如利用先進多媒體的機械呈現,大容量的題海大戰,替代了教師以往聲情并茂的講解。追求分數、排列名次成了師生和家長的共同追求,學生只能成為被動的學習者,長此以往,學生成為只為分數的做題機器。功利性語文教學顯露出種種弊端,并沒有引起各方的重視,課堂教學日漸世俗,教育逐漸發展成為一種產業,語文閱讀教學目的性強,逐漸失去了關愛人的本質,失去了對人文精神的張揚,因而發生了諸多讓人不愿看到的悲劇和社會怪象。無論怎樣,教師不能疏忽語文閱讀教學的根本目標——培育一個文化人,否則,很有可能本末倒置,徒有知識而沒有精神內核。

眾所周知,人文素養和良好心性的形成,離不了學生閱讀大量經典名著所得的涵養和感悟,但由于長期語文閱讀教學的應試訓練,養成了學生“公式化”的閱讀習慣。由于考試中需要學生高效高速地生成答案,教師應該經常教給學生一些基本的閱讀方法或者閱讀理念。例如通過欣賞句子來掌握修辭手法,擬人化可以使描寫對象更加生動,富有人情味道;比喻句式使表達更形象生動,具體可感。這些本身無可厚非,但學生在反復機械的訓練中,在考試的巨大壓力下,把這些指向性的思路簡化成一個個“擬人=生動”“比喻=形象”之類的公式。做題時直接套用公式,跳過了對語言的直觀感悟,組合出答案,應付了考試,到真正的閱讀時,他們習慣性地跳過了對文本本身的感性體驗,運用了公式化的直線思維,直達“答案”。沒有“感”,哪有“悟”,文本的精神、閱讀的作用消失殆盡,人文素養從哪里汲???心性如何養成?

二、語文閱讀教學的內在作用

學生在學校不但需要掌握系統知識,更需培養積淀健全的人格。人格完善的關鍵是精神,這表現在個人理想信念、道德修養等方面。故此,教育培養下的人也是精神性的社會存在,而這種精神性須在科技教育與人文教育的統一之下完成。這種精神性的社會存在,就是人文精神。簡而言之,人文精神是一切理性與文化精神。這種精神的語文教學蘊藏最多,如樂觀、愛國、集體等主義,民主科學、博愛平等、助人為樂、敬業奉獻等精神,這些人文主義素養的具備無不強調人類本位意識和社會性在人類歷史上的積淀,用時下流行語而言,就是“以人為本”。這些人文素養能確保人類的平等、自由、幸福,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進步,使每個人能自信而有尊嚴地活著。因此,宣揚人文精神是語文教師的使命,更是語文教學的根脈所在。只有良好而自覺的人文素養,才可以使受教育者心靈充實、情感充沛、富有責任、靈肉合一而健康愉悅。

三、語文閱讀教學內在作用實現的途徑

(一)語文閱讀教學中文本和教師的作用

語文閱讀教學不可能承擔起教育人的全部責任,但與其他學科相比,因其核心是人文素養,因此具有其他學科其他渠道不能取代的職能。文本的閱讀不在于實用,而在于文化,一篇美文,一部經典,在學生心中可構成一座座豐碑,是時代的人文精神旗幟。

我國是禮儀之邦,詩的國度,語文教材的每篇選文文質兼美,學生如能有所感悟,則能對他們靈魂的純潔,理想的提升,起到持久強烈的熏陶作用。因此,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發揮好以下幾個方面作用。

1.教師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隨著社交媒體的發展,信息的日益密集,知識大規模下移、碎片化,學生受到諸多壓力和誘惑,追求短平快,迷失其中,不專心于文字性閱讀。而文字閱讀所具有的深刻性、堅定性和持久性,永遠不會被別的內容和形式所替代,所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趣味是語文教師的使命。

2.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全部生活過程

學生的學段不同、年齡不同,關注點也不同。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循序漸進地引領學生走進生活、深入生活,在生活中有所感悟和具有一定的見解,進而培養他們在生活中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能力。

3.教師要投入飽滿的情感

語文閱讀教學是富有詩情畫意的,我國文化上下五千年,具有厚重的文化積淀,諸子百家、詩詞歌賦,都是文化載體,任何時候都與教學同在、與學生同在。這些豐厚的文化載體,有了教師飽滿情感的投入,則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有著得天獨厚的效用。

(二)語文閱讀教學要注重語言教學

語文教學實質是語言傳習,人文素養要在語言傳習中,深深培植其根系,并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語言文字既是載體,更是內容本身,是人性、人格、人道的意向。生活中所講求的仁義禮智信,敦厚溫良恭等品性,則是每個人所期望得到的人文關懷,語文閱讀教學也應滲透和體現人文關懷教育。

中國傳統文化中,天文地理、易道佛儒彼此滲透,因此語文閱讀教學,要重“文”與“道”的匯通,就必須強調強烈的人文精神貫注其中,如一脈獨傳的禪宗,其中的打機鋒就能充分說明這一問題。特別是傳統的漢語教學,專注于內在意識,在特定的圖像中表達語言的感覺和體驗,并著眼于整體的把握,以啟發思維。其根本原因在于人與文字沒有為了靜態的觀察而分離,可謂人道合一,物我合一,天人合一。

(三)語文閱讀教學要注重審美教學

語文教學以文本為依托,是一種具體的審美教學活動,具有強烈的感悟性。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應將其作為一門簡單的中文課程去設計,而應著眼于對教材文本的審美感知、人文熏陶。比如教學古詩,從視覺到心靈、從思想到品味、從聯想到想象,一切都充滿了個體的品位和體驗,無不浸潤著情趣而有所感悟。只有持久的審美熏陶,學生的人格品位才能提升。

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如能清醒地認識到人文精神的作用,則自然會用審美情感教學,充分挖掘學生的創造能力。學生將在自己的學習中體會不同的審美情感,完善所需的人格結構,實現各自的人格理念和人格完整性,表現出了語文教學的交流互動,達到了審美愉悅的目標,自然完成了人文關懷下的語文審美教學。

(四)語文閱讀教學要喚醒挫敗意識

社會學家認為,國民經濟高速增長時期也是社會轉型時期。此時,公眾的心態缺乏永恒的追求,人心顯得浮躁,思想易于分散,行動趨于理智,矯情多于自然。這似乎成了現代社會面臨的主流特征。學生、家長和教師急于求成,急功近利,這種社會風尚不可能不表現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雖然沒有能力扭轉這一局面,但如能注重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融入挫敗教育,也能對人文素養的培養起到一定作用。

1.通過對作家作品的了解,幫助學生樹立對待人生挫敗的正確態度

很多同學以為古今中外的名人大家雖然承受了種種失敗打擊,但最終能成為名人,是因為他們具有超凡的意志,常人不可能做到,其實并非如此。司馬遷的宮刑,孫子的臏腳、杜甫的落第、曹雪芹的貧病……其實命運多舛而在逆境中奮斗有所作為的人,在我們生活中處處有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提供這些鮮活事例,與他們交流對話,學生自然會受到啟發,形成心理的抗挫免疫力,在他們將來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動中增加一抹自強不息的亮麗風景。

2.閱讀名著,促使學生實現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

如《老人與?!贰遏敒I遜漂流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名篇經典,作品中主人公的精神自然會成為學生的人生精神坐標,他們會有意無意地去學習作品中主人公那種經受考驗,克服困難而頑強生活的精神。教師如能讓學生通過寫作,隨時發泄心中的情緒,特別是生活中的挫敗情緒,更有利于教師幫助和引導學生,引領他們擁有樂觀的心態,享受別樣的人文關懷。

3.通過各種豐富活動提高學生抵抗挫敗的能力

語文閱讀教學中,如初中語文課本中《再塑生命的人》《紫藤蘿瀑布》《孤獨之旅》等篇目,教師盡可能發掘其中蘊含的人文精神,設計出因人、因時、因地的教學方案,適宜地組織開展以“挫敗”為主題的各種活動,讓學生體驗、感悟生活的不易、生命的厚重,提升他們的生存和自理能力,以便從容應對將來的挫折,在厄運面前始終顯示出自強不息。

四、語文閱讀教學能促進心性養成

當下,經濟高速發展,每個人不再為物質匱乏而擔憂,卻為如何生存得更有質量而勞心,很多人迷失在物質世界里,在物欲橫流中摸爬滾打,因此許多生理和心理的疾病隨之產生,我們稱為現代社會病。殊不知,人最大的滿足不是物欲的滿足,而是精神需求的滿足;人最有品位的生活,不是物質揮霍的刺激,而是心靈自然和諧的感受。這些精神的滿足、心靈的感受,正是我們追求的高品位生活的表征,只有擁有了豐厚的人文素養,個體才能在社會中健康順利發展。教師要以學生為本,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把握好傳承知識與養成心性的雙重作用。

我國自古就有人性善惡的爭論,但從現實而言,在人性中確實存在一些不良的成分,這些成分如果不能理性地制約,就會影響學生個體的成長,當這些成分無限制地膨脹以后,則會對自身、他人和社會造成傷害。語文教師如能將人文精神滲透到平常的閱讀教學中,學生的心性則會因人文素養的浸潤,逐漸內化為自我精神需求和心靈戒約,才能更好地達到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理想生存環境中。

語文閱讀教學中,閱讀文本是教學的基本要求,因為文本蘊藏著厚重、深刻、健康的人類思想,只有閱讀者汲取了這些思想,才能涵養自己的心性,即形成了自我個體良好的心智品行,人文精神才會有潛滋暗長的沃土??僧斚碌膶W校教育,過分重視知識的傳授和掌握,遏制了學生在自由開放的心態中獲取豐富精神養料的欲望。多年來,教學把如何應對考試、如何獲取掌握知識作為主要目標時,思想精神的意味也就淡出了教育教學,人文精神滋長的沃土也日漸消失,這是語文教學的誤區和失敗。語文教師要有清醒的認知,盡可能努力改變這一現狀。

總之,堅守人文精神,關注心性養成教育是語文閱讀教學的真正內化作用,也是教育的靈魂所在。語文教師守住人文精神的根脈,持續關注學生心性養成,那么語文閱讀教學也就成了學生生命的諾亞方舟。

參考文獻

[1]錢海榮.文化:語文教學的必然追求[J].現代語文(理論研究),2005(3).

[2]陳鐘梁.語文教學改革——必要的烏托邦[J].語文教學通訊,2002(6).

[3]朱永新.人類之火溫暖幸福家園[J].教育,2019(29).

[4]成龍.語文科教學邏輯的理解與運用[J].語文學習,2019(9).

[5]高海燕.行知教育理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之應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11).

[6]黎志強.人文精神,語文教學的靈魂[J].語文教學通訊,2009(4).

作者簡介:曹緯國,1970年生,甘肅定西人,本科,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中學語文教學研究。

猜你喜歡
語文閱讀教學人文素養
探討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用好“留白”,扎實語言實踐
“基礎+自助”的“自助餐”
高中歷史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
高校人文素養教育勢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識喚醒下醫學生人文素養的培育途徑研究
教師在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中的影響
高校 《大學語文》 課程教學模式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