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閱讀教學中關于思維能力的培養路徑

2022-04-15 22:38張媛靜
課外語文·下 2022年3期
關鍵詞:小學閱讀教學培養路徑

【摘要】在小學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對兒童的高階思維品質的培養是極其重要的,閱讀教學對兒童良好思考習慣的培養以及自我思想體系的構建都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小學語文教師在自己平時的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兒童的興趣培養,去激活思維;注重問題導讀,培養思維方法;從引導學生故事改編入手,創變思維,最終達到培養學生高階思維品質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閱讀教學;高階思維品質;培養路徑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2)09-131-03

【本文著錄格式】張媛靜.小學閱讀教學中關于思維能力的培養路徑[J].課外語文,2022,21(09):131-133.

小學閱讀教學中兒童的高階思維品質的培養尤為重要,在當下的閱讀教學環境中,教師注重對孩子語言能力的構建、想象力的激發,卻忽視了其思維品質的培養,兒童的高階思維品質可以讓一個兒童從小就能夠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是完成自我思想體系構建的基礎,從閱讀教學著手,培養兒童的高階思維品質具有重要意義。閱讀興趣、情境創設、問題導讀、故事改編是小學閱讀教學中兒童高階思維品質培養的基本方法路徑。

一、興趣培養,激活思維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閱讀也是如此,只有點燃兒童的閱讀興趣,才能讓閱讀的種子在潤物無聲中潛入兒童稚嫩的心靈。以《影子人》的導讀為例,通過手影游戲導入,激發兒童對手影游戲的興趣,進而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讓兒童對《影子人》產生興趣,喚醒他們閱讀求知的意愿。故閱讀課的導入是一種心靈喚醒,從兒童的視角、兒童的身心特點著手,去喚醒他們那顆天真柔嫩的心靈。

引領示范。教師首先要熱愛讀書,要以身示范。只有教師熱愛閱讀,堅持讀書,才能引領學生的成長,才能讓他們互相閱讀。

活動激趣。通過讀書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班上組織讀書沙龍、讀書演講比賽、讀書筆記展示、閱讀手抄報等讀書活動,通過具體的實實在在的讀書活動來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

寓讀于樂。幫助兒童找到讀書的興趣觸發點,比如講一個小故事,或者做與讀書相關的游戲,編排課堂情景劇,讓兒童在讀書中找尋到樂趣,讓他們覺得讀書比玩游戲看動畫片更有意思。

總之,讀書的方法和形式是多種多樣的,重在教師的引領和示范,不管怎么說,只有師者專注地捧起書本,虔誠地去閱讀,這種虔誠而專注的姿態本身就是一種閱讀方法,方法再好,如果我們不沉下心來,去潛入書的世界,無異于空中樓閣,鏡花水月。

《影子人》是著名童話作家金波的優秀作品,《影子人》中故事的跨度從“我三歲”到“我兒子三歲”,這樣的情節設計,具有極為豐富的意蘊,生命的迭代傳承不僅是血脈的綿延不息,而且是一種文化傳承,這種文化的烙印深深地嵌入到每一個炎黃子孫的精神血脈中。在過去那樣一個物質匱乏,饑貧困頓的年代,為什么人的精神會如此豐盈呢?即使一個衣不蔽體的乞丐心中都涌動著濃厚的家國情懷,依靠乞討而辦學的武訓,自己都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為什么還會將乞討而來的錢財拿來辦教育呢?在今天的我們看來也許會覺得不可思議,也許不會相信。武訓辦學的精神折射的就是平民百姓的家國情懷,這種家國情懷是一代代中國人口授心傳奉為精神圭臬的文化信仰。在我看來,文化不是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不是精通某種語言抑或是奉為某家的,有淵博學識的人未必就有文化,也許一個目不識丁的人他會做出或者說出讓文化人大跌眼鏡的事情。文化是一種精神血象,是舉手投足間的溫文爾雅,是對孤弱群體的體恤同情,是深入骨子里的高貴,是群體中精神血脈的外顯與延續。

《影子人》中極力要表現和宣揚的就是一種文化,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肯定和贊美?!拔胰龤q”到“兒子三歲”跨度很大,可是維系這一跨度的手影游戲并沒有過時,依然沉淀在記憶的深處,依然會觸動心靈。這樣的導讀創設就是對兒童思維品質的培養和激發,只有教會兒童思考的方法和習慣,他們才能夠學會獨立思考,自主閱讀。

二、問題導讀,培養方法

以神話故事《神筆馬良》的閱讀導讀為例,創設問題:中國傳統文學中英雄的塑造方式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呢?然后讓兒童思考作答。

《神筆馬良》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洪汛濤的作品,講述了一個窮困卑微的山野少年在得到神筆后的種種經歷,頗具傳奇色彩。馬良這一人物形象因為其正義果敢、關愛弱小的美好品質而深入人心,被人們廣為記憶和傳頌,馬良成為智慧與美德的化身。馬良這一人物形象為什么會成為經典呢?其獨特價值就在于他是正義的化身。在一個“少部分人占據了大部分人資源,大部分人生活在貧困中”的時代,官府糊涂、勢利,人們伸張正義的樸素愿望無法實現時,馬良這一具有智慧美德的人物形象橫空出世。馬良經典形象的塑造是基于以下幾個方面來建構完成的:

戲劇性的對比描寫?!八≡诖蹇诘钠聘G里。父親、母親早年死了,靠自己打柴、割草過日子?!惫适麻_篇就交代了馬良的出身,他出身卑微,是個孤兒,且在生活上無依無靠。從馬良的出身來看,馬良此生注定就是一個苦命的窮孩子,但是這樣一個苦命的窮孩子卻有著遠大的理想,有著自己的興趣愛好,“馬良從小就喜歡畫畫,在地上爬著時,就愛拿塊石頭,或者抓根木棒,在泥地上胡亂涂一氣?!瘪R良喜歡畫畫,這就為他能夠擁有神筆埋下了伏筆。后來當馬良真的擁有了一支神筆時,他為廣大窮苦百姓帶去了福音。這種戲劇性的對比描寫讓人物形象直抵人心。每一個生活在塵世中的平凡人都對未來有著美麗的期許,都有一個白天鵝般的夢,而馬良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讓我們看到了彼岸世界的無限美麗。只要我們每個人心存良善,努力逐夢,也許我們就會有蛻變翻身的那一刻,馬良的形象代表了廣大勞苦大眾擺脫奴役和苦難、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樸素愿望。

各種描寫手法的巧妙運用。常見的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描寫手法有肖像、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細節、環境、正面、側面、場面描寫及白描、襯托、情境交融對比等。作者在塑造馬良這一人物形象時也不例外,運用多種描寫手法豐富了人物形象?!榜R良志氣凌云,他多么想把這塔托在手上,揮舞它,像揮舞一支筆,在藍天上,用絢麗五彩的霞光作畫,描繪一幅幅優美的理想畫卷”,這是心理描寫,通過馬良的想象反映了馬良對神筆的渴望以及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八舸舻乜戳艘粫?,就鼓足勇氣走上前去,請求說‘判官爺爺,你能把這支筆借給我嗎’”既有神態描寫,也有語言描寫,讓人物形象更為充實和豐滿,這不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超凡脫俗的馬良,這是一個有血有肉、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有自己的人生追求的馬良。其他的描寫方法不一一舉例贅述,正是諸多的描寫方法的使用才撐起了人物的筋骨和血肉。由此在細讀文本時 ,教師應引導學生注意一系列人物形象的描寫方法,讓學生跟著經典故事學寫作。

角色的形象塑造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固化。作者從一開始,就將馬良這一人物形象塑造為良善的化身,馬良這一名字本身就具有豐富的意蘊和寄寓。中國的漢字文化博大精深,良為善良、良人、良好,馬良的姓名本身就蘊含著美好樸素的愿望,作者從一開始就將馬良定義為善良的代言人,因此他在塑造這一人物形象時,給予了他良善的美德。我們不難發現,凡是代表了丑惡和不義的人物形象,作者都極力丑化他們,比如故事中的“長脖子員外”“歪頭千戶”“大脖子官員”等人物形象,他們的外貌丑陋、心腸歹毒,其丑惡的外表下埋葬著丑惡的靈魂,這種美丑對照,讓馬良這一人物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固化為道德與正義的化身。

其實,所有的文學作品中作者無論運用什么樣的方法來塑造人物形象,其最根本的出發點是一樣的,那就是懲惡揚善、弘善度人。這是基于中國文化的基本特點而言的,“種什么因,得什么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樸素的果報思想總能夠給那些困頓不堪的人送去微弱的希望光燭,讓他們能夠始終堅信,心存仁愛大善,就一定會在塵世中活得心安理得,坦然從容。馬良的故事在新時代仍然具有鮮活的生命價值,在任何時代我們都要恪守善良的風骨,守住自己內心的美善,不因時代的嬗變和進化而讓人性的本真良善蛻化變質,讓世界少一點冷漠,多一點良善美好。

三、故事改編,創變思維

以《神筆馬良》中憤怒的海為例,進行故事改編,讓學生在改編故事的愉悅體驗中去養成善于思考的習慣,去創變自己的思維方法。

當皇帝和大臣們被海浪吞沒的那一刻,馬良心里五味雜陳,內心深處升騰起一絲悲憫之情。于是他把自己手中的神筆拋向了大海。他唱起了好了歌:“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唯有金銀忘不了!”從此,天下太平,馬良隱姓埋名,他和鄉親們一道過上了平安幸福的生活。馬良的神筆成為一個美麗的傳說。

針對最后一章《憤怒的?!?,在一些情節上筆者做了改編處理,增加了對皇帝看到金銀財寶后神態及心理的描摹和刻畫,旨在突出皇帝對錢財的貪戀,表現出他無限貪婪的心態。貪婪是世間所有人的共性,給皇帝一條生路,給他醒悟的機會,可是他仍然執迷不悟,最后也沒有交代他的具體結局,這樣就留給了讀者無限想象的空間,也通過這個故事告誡世人,切莫貪戀榮華富貴,平淡至真,平淡乃生活的本真常態。當馬良看到皇帝被海浪吞沒時,他沒有歡欣雀躍,他沒有高興,而是悲憫,這體現出馬良的善良本性,他為善的初心始終未改。馬良的人生結局也體現了平淡乃人生本真常態的思想。這樣的改編是從兒童的角度而言,我們應該教會兒童本真善良,從小就有一顆良善之心,把悲憫的情懷種到他們心靈的田地,讓這悲憫善良郁郁蔥蔥,讓這悲憫善良化去人間的紛爭,讓這個世界清朗明凈,和諧美好。

通過對故事結尾的改編,創設各種各樣的結局,給兒童無限想象的空間,最大限度地激活兒童的想象活力,發散兒童的思維,進而達到兒童的高階思維品質的培養??傊?,在閱讀教學中兒童的高階思維品質的培養尤為重要,只有不斷在閱讀教學中進行引導訓練,多途徑地思考與探索,才能讓兒童從小就形成優良的思維品質,有助于他們以后更好地發展。

四、創設情境,深度思維

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尤其是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能夠靈活駕馭閱讀課堂,并且能嫻熟創設與課堂內容相關聯的課堂閱讀情境,才會將小學生的活躍思維、跳躍思維、表層思維等統一起來,并逐步將其引入深層次思維。引導小學生進行深度思維,語文教師的個人語文素養是一方面,語文教師對小學閱讀課的主題把握和內涵理解透徹程度是另一方面。任何深層次的思維,都是由表及里的,都是透過現象去看內涵、看本質的。

小學六年級的一篇課文《別餓壞了那匹馬》,就是這樣一篇適合學生閱讀,且適合學生閱讀后充分思考、深層思維的好文章。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時,不要著急將提前備好的教案中的問題與答案,直接甩給學生,讓他們去被動地接受和吸收??梢該Q一種方式,比如讓學生多讀幾遍,問問學生的想法,或者讀后有什么感觸,說一句想說的話也行。這時,肯定有學生會產生一些自己的想法,教師也能猜測一二。畢竟,學生沒有經過大腦的深度思考,是很難在短時間內說出有深度的感觸的。

這時,就是語文教師為學生創設情境的最佳時機。通過具體的情境創設,學生由淺思維,慢慢地進入深度思維。筆者在這一課的閱讀教學中,創設的情境是將故事情節還原,或者說是把文字故事搬到教室里,變成了舞臺劇。讓學生來扮演“殘疾青年、碧云、我……”各種角色,在具體的對話情境中,具體的語言、表情、動作中,感受相關人物當時的內心想法。在這個我臨時創設的情境中,學生就會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去理解人物;尤其是不同的細節讓學生不由自主地去思考相關情境和人物等。從“我”扯馬草掙錢到后來的謊言被揭穿,整個過程并不是在批判說謊者,而是另有深意。學生在相關情境中,思維就會不自覺地被深化,從而也搞清楚了這謊言背后的真相,感知到殘疾青年的善良寬厚與善解人意、感知到碧云的善解人意與善良靈活。這就是深度思維的結果,創設情境能夠引導小學生走向深度思維;有深度思維才能理解作者的初心,才能理解課文的主旨,才能為文中人物的美好心靈而感動。

總之,在小學閱讀教學中,關于思維能力的培養路徑是多種多樣的,是需要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實踐中去不斷摸索嘗試的。通過興趣培養、問題導讀、故事改編、創設情境等,可以激活和創變思維,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思維方法,形成深度思維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新祥.閱讀教學新思維:培養兒童的“成功思考力”——提升小學閱讀教學品質的一種路徑[J].小學教學參考:語文版,2011(9).

[2]楊翠蓮.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J].名師在線,2018(1).

[3]胡曉燕.培養高階思維能力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初探[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6(21).

[4]文杰.培養高階思維能力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初探[J].文理導航,2016(3).

作者簡介:張媛靜,女,1984年生,甘肅慶城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

猜你喜歡
小學閱讀教學培養路徑
小學語文課程資源開發與運用應遵循的原則
淺談新課改小學閱讀教學中的情感熏陶
小學閱讀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小學閱讀教學提問存在問題及策略研究
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淺析
高中生物理學習興趣的培養路徑探究
幼兒教學趣味的培養初探
試論在小學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
高職院校營銷專業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路徑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下保定市高校培養服務外包人才的路徑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