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思想政治教育思維”的功能向度

2022-04-16 19:01陳大鵬孫迎光
南京開放大學學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教育者馬克思主義政治

陳大鵬 孫迎光

(1.江蘇開放大學,江蘇 南京 210036;2.南京師范大學,江蘇 南京 210023)

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各個學科“要善于提煉標識性概念,打造易于為國際社會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引導國際學術界展開研究和討論。這項工作要從學科建設做起,每個學科都要構建成體系的學科理論和概念”[1]。在這一思想的啟示以及對思想政治教育現實問題思考的基礎上,筆者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思維”這一概念。筆者在前期研究成果《“思想政治教育思維”的出場邏輯》一文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思維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其狹義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性思考及其思想結晶,是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中介——作為思想政治教育指導思想和理論的思維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用于指導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指南;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經驗的凝結,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來源。本文旨在承續以上研究,進一步梳理出思想政治教育思維的現實功能,不斷將這一研究推向深入,以供學界同仁討論和指正。

一、思想政治教育思維對個體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思維得以提出的緣由之一就是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對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科學的認識。通過對思想政治教育思維的深入分析,這一思維由于深刻運用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思想去考察、指導思想政治教育,對于每個思想政治教育者而言除了能夠提升其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知水平,也有助于促進革新其思維方式、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

(一)提升個體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知水平

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囿于其專業、崗位、視野、學習能力等條件,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知尚處于感性層面,有些思想政治教育者雖然能夠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為什么重要尚缺乏學理上的認識。思想政治教育思維用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思想考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廣大思想政治教育者具備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崇高價值等方面的理性認識,提升認知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思維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總體性方法,采用歷時性和共時性相統一的思維方式,為我們考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馬克思總體性方法將縱向的人類歷史和橫向的人類社會都看成一個整體,認為“歷史不外是各個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遺留下來的材料、資金和生產力;由于這個緣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變了的環境下繼續從事所繼承的活動,另一方面又通過完全改變了的活動來變更舊的環境”[2]168。過去、現在、未來是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的,現實的人類社會總體既是結構的又是歷史發展的結果,這個整體通過人類的實踐不斷向前發展?!皻v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盵2]295歷史的方向是由人類實踐的目標總和設定的,因此,歷史發展規律與自然規律不同,把握歷史發展規律除了要把握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規律,還要特別重視人的因素,因為人具有理性思維,能夠對自身的發展做出規劃。資本主義出現后,生產力得到極大提高,但是階級對立也日趨嚴重,社會矛盾主要集中在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對立上。這兩個條件為“摧毀現存一切的基礎”提供了“全面變革的物質因素”。但是由于歷史中人與人的目標并不一致,因此“革命的命運(以及與此相關的是人類的命運)要取決于無產階級在意識形態上的成熟程度,即取決于它的階級意識”[3]134。馬克思主義正是無產階級的思想武器,是無產階級在“意識形態上成熟”的標志,因此,“共產黨一分鐘也不忽略教育工人盡可能明確地意識到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敵對的對立”[2]432。

然而,理論不能自動進入人的頭腦,依靠的是教育、宣傳等手段。隨著資本的擴張和世界歷史的不斷發展,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在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中國共產黨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無產階級革命、實現民族獨立和復興的歷史運動中,產生了思想政治教育這一專門的實踐活動。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通過思想政治教育(雖然一開始并沒有“思想政治教育”這個概念)感召了一批又一批中華民族的先進分子聚集在馬克思主義的旗幟下,為實現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匯聚了強大的力量。因此,在科學的思想政治教育思維中,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無根之草,而是歷史的造就;并不是可有可無,而是關乎中國命運乃至人類命運的重要事業;并非單純的理論宣講,而是關乎每一個人都能自由地全面地發展及人類的解放事業。因此,我們將思想政治教育稱之為“一切工作的生命線”,其重要程度“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此外,相對于人類社會總體結構和中國社會總體結構,思想政治教育思維將思想政治教育自身也看成一個整體。這個整體由各種要素和各種領域的思想政治教育共同構成,有其自身發展的特點和規律,歷經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三個階段,實現了從感性的、零散的、經驗的到理性的、系統的、科學的轉變。首先,思想政治教育這一整體由各種要素構成,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途徑等。其次,思想政治教育這一整體由不同領域的思想政治教育共同構成,包括軍隊思想政治教育、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企業思想政治教育、農村思想政治教育、社區思想政治教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其他領域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取決于以上每個領域的效果。最后,思想政治教育這一整體還與其他社會結構的各個部分相互制約、相互促進。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等各個方面的支持,也需要在以上各個方面的發展過程中發揮“生命線”的作用。

(二)革新個體的思維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思維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的思維方式。用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思想的思維方式去考察思想政治教育,除了有利于提升廣大思想政治教育者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知水平,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思維主體革新思維方式。筆者嘗試從思想政治教育思維的指導思想為其提供的三個原則展開分析,具體如下。

首先,整體性與聯系性相統一原則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具有總體性思維,這種思維方式直接來源于馬克思總體性方法,強調整體高于局部,真正認識局部必須經由對整體的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思維將思想政治教育放置到縱向的人類歷史的總體中去考察,揭示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現是人類歷史發展的自然結果;放置到橫向的人類社會結構總體中去考察,發現思想政治教育關乎人類整體命運——走資本主義道路還是社會主義道路;放置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中去考察,發現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線”的重要作用。這種思維方式實際上也可以幫助思想政治教育者找到更為高尚的生命意義,在更高的層面上實現其個人價值。馮友蘭曾指出過人生的四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并且相對應地將人分成生物的人、現實的人、道德的人、宇宙的人。這種解釋與馬克思主義的旨趣相合。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是在和其他人交往的過程中不斷生成的。如果我們的思考僅僅停留在“自我”的層面上,人生的意義就是要讓自己“過得舒服”,就容易享受談得多,奉獻談得少。盡管每個人有權利對自身生活方式做出選擇,但是如果我們將自身的生命與更為廣闊的事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世界的和諧發展等等)相聯系起來,人生就能夠在更寬廣的舞臺上綻放,個人的行為就合乎了馬克思主義對人類發展目標的設定,合乎了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統一。我們之所以一直強調要將個人的理想追求自覺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其根本的緣由就在于此。

其次,具體性與實踐性相統一原則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具體地”看待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內部事物,聚焦實際問題、解決實際問題。所謂“具體地”看待事物,是相對于抽象地看待事物而言。通常人們把握事物一般通過概念進行,這種把握方式實際上是抽象的。例如我們在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是什么”時,通常會依據其概念進行了解,但是這種認識尚停留在表面,想要獲得深刻認識,必須將認識回歸實踐,在實踐中把握事物的具體性,在實踐中檢驗其科學性。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維的現實性和力量,自己思維的此岸性?!盵2]137-138

最后,辯證性與革命性相統一原則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正確認識事物的矛盾,既要看到矛盾雙方的對立面,又要看到矛盾雙方的統一面,而不能只強調對立的一面或者統一的一面。例如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關系上,如果只看到雙方的對立,認為教師的任務就是教,受教育者的任務就是學,就忽視了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會導致“滿堂灌”的教育模式,也達不到“教學相長”的境界。如果只看到雙方統一的一面,就抹殺了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的關鍵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就曾指出,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實際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中的位置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教育者可以從受教育者那里學到知識,受教育者之間也可以相互教育和學習。

(三)有助于個體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

思想政治教育思維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時刻圍繞“如何使人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運思,而想要幫助他人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其自身至少應該對馬克思主義有著深刻的理解。在這個層面上說,其遵循的邏輯是“教育者必先受教”。而無論是主動學習還是被動“受教”都有利于其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比“教育者必先受教”更高一層次的是“傳道者必先信道”“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思想政治教育思維中蘊含的全面發展思維、問題導向思維、資本批判思維等三個具體思維,不僅使思想政治教育者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性有了深刻的認識,更對思想政治教育必然性、必要性和崇高價值有了深刻的理解。以上兩點有利于其找到自身職責的穩固立足點,為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奠定堅實基礎。

信仰具有超越理性的特性,因此,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除了要求人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能夠對自己所選擇的信仰給出令自己和他人信服的理由,還要求人有意志抉擇的能力。因為,在人類的認知范圍內,任何事物都不具備絕對的、永恒的真理性。雖然馬克思主義建立在歷史與科學發展的基礎上,是人類思想史精華的結晶,但是其對人類美好未來的描畫并沒有在世界上出現過,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才能夠實現。因此,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除了需要深刻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真理性之外,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者基于自身的意志進行抉擇。思想政治教育思維是一種超越主客二分的思維,它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將實現自身價值與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緊密結合,在實踐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筆者堅信,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深刻認識帶來的“理論自信”,加上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帶來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會令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信仰馬克思主義。

二、思想政治教育思維對學科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思維作為指導思想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論“思維化”的結果,其運用理論的能力和水平深刻影響其指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效果;作為對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理性思考,其思考所遵循的思維方式深刻影響著人們如何認識和反思思想政治教育,決定著能否為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創新提供高質量的素材。

(一)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創新

思想政治教育思維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不斷總結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經驗,并將這些經驗升華為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理論不斷創新。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思維提出于新時代,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行動指南。因此,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思維要深刻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立場、方法、體系和內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無論是就其體系而言,還是就其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論述而言,均建立在“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4]的基礎之上,其自身就是一種創新,而且這種指導思想明確指出“理論的生命力在于創新。創新是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永恒主題,也是社會發展、實踐深化、歷史前進對哲學社會科學的必然要求”[5]。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思維這一新概念的提出,是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結果,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理論和概念上的創新。

另一方面,“理論思維的起點決定著理論創新的結果。理論創新只能從問題開始。從某種意義上說,理論創新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篩選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5]。思想政治教育思維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是馬克思主義的方法,其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總是主張而且能夠與中國的具體情況相結合,具有發現問題和篩選問題的能力、研究問題的科學思維方式、解決問題的實踐思維能力。因此,堅持問題導向使思想政治教育思維具備促進理論創新的基因,能夠為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創新作出一定的貢獻。

(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內部化”的有益嘗試

有學者指出,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存在著研究工作化、理論移植化、選題外部化等現象。所謂研究工作化,即是指研究多以解決現實問題為主。所謂理論移植化,即是指用思想政治教育外部學科的理論來解釋、解決思想政治教育的問題。所謂選題外部化,即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選題都停留在學科的外部、淺層,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前兩種現象正是外部化的體現。誠然,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不斷進步必須對其進行研究,需要借鑒其他學科的理論,也需要不同層次上的研究,而且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一定要清楚這樣一個事實: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只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一個部分,不能成為研究的主體;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外部的理論不能簡單套用,而是要將其“思想政治教育化”;對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基礎概念、基礎理論、基本規律的研究才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立身之本。

對于此,孫其昂、葉方興等學者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內部化”的觀點,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內部化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從選題到成果要進入思想政治教育內部,要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性’,尤其是要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學性’?!盵6]這一觀點引起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者的廣泛關注,并有效促進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從“外部”向“內部”轉向。當下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邊界的劃分”“思想政治教育‘個體本質’的研究”等等都是其表現。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各個學科要善于提煉標識性概念、構建成體系的學科理論,正是對哲學社會科學的每個學科關注自身“內部”建設做出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思維的提出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內部化”的具體實踐。從運用的理論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是馬克思主義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其理論根源在于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教育思維的提出完全建立在馬克思主義的基礎之上,這一點在前文的分析中已經體現,在此不做贅述。從選題上看,思想政治教育思維提出的誘因雖然源自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問題,但它同時關注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基礎概念,嘗試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研究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學性”。

總之,思想政治教育思維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內部化”的有益嘗試,不僅有利于改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也有助于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概念和理論。

三、思想政治教育思維對社會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思維既可以是每個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維,也可以指代全體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維,由于其具有明顯的政治屬性,因此其屬于意識形態范疇,對社會有以下作用。

(一)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展?!盵4]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領域,也必須以這一思想為行動指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是一個宏大的思想體系,又對思想政治教育做出了很多直接論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思維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環節中的重要因素,需要深刻理解和掌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便用于指導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的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思維既要在掌握這一思想體系上下功夫,又要在學習貫徹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論述上下功夫;既要充分了解其內容,又要深刻掌握其方法。這就在客觀上貫徹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出了“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個體本質”——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為目的,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學生成長規律,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在對思想政治教育思維的研究中,緊緊圍繞“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展開,將思想政治教育思維的核心問題規定為“如何使人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始終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新時代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此外,思想政治教育思維繼承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思維方式,對其明確提出的七種思維方式進行了闡釋和運用,也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具體表現。

(二)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

毛澤東同志曾深刻指出:“凡是要推翻一個政權,總要先造成輿論,總要先做意識形態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階級是這樣,反革命的階級也是這樣?!盵7]通過這種隱蔽的、意識形態上的“顏色革命”,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先后造成了蘇聯解體、突尼斯的“茉莉花革命”、席卷埃及和利比亞等北非國家的“阿拉伯之春”。在改革開放以來,我們打開國門擁抱世界、發展經濟的同時,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也隨之而來。一方面,西方世界通過宗教、文化交流、藝術、電影等,大肆宣傳其個人主義、普世價值等資本主義意識形態;另一方面,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僅包括經濟發展方式,還包括與之適配的價值體系,如自由、平等、法治、競爭等,加之市場具有逐利性,這使得人們過多關注自身利益。以上兩方面都對我國的意識形態產生了影響。

當前,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面臨著來自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重重圍堵。無論是對華為、中興等科技公司的打壓,還是打著新冠病毒溯源的旗號對中國的污蔑,無論是經濟發展上的排擠,還是軍事空間上的擠壓和挑釁,都昭示著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意圖顛覆我國、按照資本面貌改變我國的目的。與軍事戰線上的斗爭不同,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沒有硝煙戰火,是一種“和平演變”。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通過利用輿論工具,用“陰間濾鏡”在國際上丑化甚至妖魔化中國,通過以基督教為主的宗教對我國人民進行意識形態侵襲,在一些地方基督教的教眾之多已經引起了我們的高度重視。盧卡奇深刻指出:“正統馬克思主義的任務,即戰勝修正主義和空想主義,決不可能是一勞永逸地打敗各種錯誤傾向。這是一場反復進行的反對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對無產階級思想的無形影響的斗爭?!盵3]77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刻把握國內外發展大勢的基礎上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極其重要,思想政治教育要“圍繞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這一根本任務,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職責使命”[8]。思想政治教育思維的提出對以上任務和使命的完成具有促進作用。具體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思維建立在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思想理論的基礎上,貫徹了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在立場上,思想政治教育思維繼承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立場,以人民為中心,服務無產階級,堅持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在思維方法上,深刻繼承總體性方法,強調整體的優先、小我融入大我,發揚批判精神,尤其是保持對資本的批判,自覺抵御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侵襲;在思維提出的目的上,緊緊圍繞“如何使人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展開思考,努力服務于“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以上做法都能有效維護我國的意識形態安全。

(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總體效果

“現階段所謂思想政治教育實際,大多是‘中國實際’,領導人所說的實際,文件所說的實際,社會上發生的實際,缺乏思想政治教育性的實際。對思想政治教育實際的研究,幾乎是一個空白,這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的一大缺陷?!盵6]這一觀點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發人深省。筆者認為,這一問題還存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中。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過程中,教育者根據上級的精神自上而下的教育多,而因地、因人、因事、因時制宜開展教育相對少?!皩W習不是背教條、背語錄,而是要用以解決實際問題?!盵9]思想政治教育思維無論是其提出的基礎,還是其提出的目標,都源自于對思想政治教育實際問題的思考,尤其是堅持問題導向思維,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著非常實際的作用。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思維能夠有效解決其“靶向問題”。前文已經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思維的“靶向問題”和解決思路,如果這一思維能夠最終確立并得以推廣,將有效解決以上“靶向問題”。此外,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中,存在著憑經驗、憑慣例、憑感情工作的現象,這些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背后雖然也存在著思維,但是這種思維是感性的、非科學的。思想政治教育思維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立場和方法,深刻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思維中貫徹著以上兩種思想的多個思維原則,比如馬克思總體性方法、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戰略思維、法治思維、創新思維、底線思維,能夠為科學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正確地解決思想政治教育問題提供思維保障。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思維能夠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創新。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思維建立在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思想的科學真理性之上,因此它能夠正確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情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矛盾,最終找到解決主要矛盾的方法和途徑。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導向思維區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問題和表層問題、重要問題與一般問題,為思想政治教育者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提供了參考??v觀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能夠不斷取得成功,就是因為思想政治教育思維堅持問題導向,準確把握了思想政治教育各個階段的主要矛盾,總是能夠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能夠做到“因地、因人、因事、因時制宜開展工作”,能夠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創新。

最后,思想政治教育思維能夠為廣大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一個便于“上手”的工具?!皥猿忠择R克思主義為指導,最終要落實到怎么用上來?!彼枷胝谓逃季S的提出,主要目的之一是解決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運用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理論的問題。在現實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過程中,并不是所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具備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以及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經驗。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由于學科背景、工作經驗、工作崗位等條件的不同,對馬克思主義的方法、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并不深刻,而且事務性的工作和日常零散的學習并不能有效提升大多數人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思想政治教育思維的提出為廣大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了一種便于掌握和使用的工具,能夠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認知水平的基礎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猜你喜歡
教育者馬克思主義政治
張慧萍:做有情懷、有溫度的教育者
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講政治”絕不能只是“講講”
“政治攀附”
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
馬克思主義穿起了中國的粗布短襖
“政治不純”
政治不過硬,必定不可靠——政治體檢不能含糊
與兩位美國音樂教育者的對話——記于“2015中國音樂教育大會”
馬克思主義的“破舊”與“立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