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策略

2022-04-17 11:38龐海云
教育實踐與研究·理論版 2022年3期
關鍵詞:學生心理中小學教師健康發展

龐海云

摘? ?要:新時代背景下,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突出。同時,面對當前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方法簡單粗暴、教師心理教育責任缺失等現狀,需著力提升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能力。政府部門、學??衫眯袆訉嵺`策略、環境支持策略、主題培訓策略幫助教師掌握心理健康知識,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能力,教師則需借助自我覺察策略調整狀態,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自我觀念、養成健康的人格。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學教師;能力提升;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中圖分類號:G451.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10X(2022)09-0022-03

一、問題的提出

當前,在嚴峻的學業競爭壓力和快速變革的社會大背景下,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日益突出。根據《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公布的數據,2020年中國青少年抑郁檢出率為24.6%,其中輕度抑郁占比17.2%,重度抑郁占比7.4%。小學階段抑郁檢出率約1成,其中重度抑郁檢出率約1.9%-3.3%;初中階段抑郁檢出率約3成,其中重度抑郁檢出率約7.6%-8.6%;高中階段抑郁檢出率約4成,其中重度抑郁檢出率約10.9%-12.5%。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式, 2021年7月,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學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進一步提高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切實加強專業支撐和科學管理,著力提升學生心理健康素養。同時,教育部印發的《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方案(2021年修訂版)》中也將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納入了質量監測體系。

因此,新時代教師肩負著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大責任與使命,教師需要及時關注中小學生在厭學、焦慮、人際交往等方面出現的一系列問題,以提升學生心理健康素養為目的,認真學習心理學專業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應對策略,提高教育工作的成效。

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方法簡單粗暴

在教學中,有些教師的教學方法簡單粗暴,經常發生傷害學生心靈的現象,比如對學生的言語斥責、行為懲罰等。特別是進入青春期的學生,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更容易引發他們諸多的矛盾心理,如果處理不好,極易使其出現心理及行為的偏差。著名教育家魏書生曾指出:“教育實踐使我體會到,對學生大聲訓斥和懲罰是教育的大敵?!?/p>

(二)心理教育責任缺失

在學科教學中,教師更多的是關注對學生進行知識技能的傳授,而忽視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比如學生情感價值觀的教育目標就沒有得到完全落實。在此過程中,雖然有很多教師已經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他們卻堅持認為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專職心理教師的工作,與自己無關。

(三)學校層面重視不夠

受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有些學校并沒有將心理健康教育擺到重要的位置上,加之專職心理教師匱乏,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未納入學校課程體系之中,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系統性。

三、提高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能力的策略

(一)自我覺察策略

自我覺察既是教師自我成長的基礎,也是教師自我成長的關鍵。首先,教師要正確認識自己。比如,正確認識真實的自我與理想的自我,正確認識自己的優勢與劣勢,以及自己的喜好等等,從而從不同的角度全面、客觀地進行自我評價。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地去行動、去體會,進而更好地探知自身的潛力和才能,明確自己對各類事物的態度,形成對自己更加全面的認識。其次,教師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在不同的情境下,我們的思想、情感和行為都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比如,當我們面對壓力時,情緒會變得比較暴躁,對學生的態度也會發生變化。因此,當教師覺察到自己的這種負面反應狀態時,要及時進行自我調節與情緒疏導。再次,教師要正確認識自我影響力。每個人的行為都會有意無意地給他人造成影響,而教師的言行舉止更會影響到與其朝夕相處的學生。明白自己的行為對他人的影響力也是自我覺察的標志之一。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去審視反思自己的言行,從點滴細節處注意自己的舉止,為學生樹立榜樣。與此同時,教師要理解、包容、接納學生,用尊重、真誠、鼓勵的態度對待學生。

由此可見,在教育工作中,教師的自我狀態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因此,教師要不斷促進自我的心理成長,完善人格,帶給成長中的學生積極的力量,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自愛、自尊、自信、積極進取的心理品質,形成積極的自我觀念和健康的人格。

(二)環境支持策略

社會、教育行政部門、學校、家庭要為教師提供良好的環境支持。從社會層面而言,要認識到加強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尊重教師,理解教師的工作,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緩解教師的心理壓力。從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層面而言,要為教師提供良好的晉升和獎勵機制,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落實好國家關于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加大行政推動力度,加強督導檢查,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學校教育督導評估的重要內容中。從學校層面而言,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完整體系,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制度,構建教育網絡,為教師提供心理咨詢,形成全校教師高度重視和自覺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圍。從家庭層面而言,家長的支持、鼓勵與關心是教師緩解工作壓力的關鍵,是最強的心靈安慰劑,可充分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激勵教師勤奮工作。

綜上,良好環境的形成和建立,必將極大地提高教師參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增強教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而心理健康教育意識一旦成為教師個性傾向性的有機組成部分,便會成為推動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發展的強大動力。

(三)主題培訓策略

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形成和發展,需要以豐富的心理學知識為基礎。因此,要重視培訓工作,通過培訓讓全體教師具備基本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掌握中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以及學生心理危機的識別與干預方法;通過建立專兼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整體提高學校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首先,要確立明確有效的培訓主題,充分了解參訓教師的知識背景、專業技能現狀,做到因材施教;其次,要注重創設具有針對性、真實性、開放性的情境,引導參訓教師深入體驗,并為教師提供充分的交流分享機會。

以河北省秦皇島市為例。多年來,該市有計劃地組織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班,培訓對象涵蓋了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人員、教研員、學校校長、專兼職心理教師以及科任教師。培訓內容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知識及實踐操作技能,為教師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供了專業支持。同時,針對專職心理教師嚴重匱乏的實際情況,我們大力倡導班主任利用班會時間為學生開展心理健康專題課講授。此外,我們還面向全市中小學教師開展了“網絡心理講堂”活動,涵蓋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知識、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科教學的結合、班級管理、教師的心理成長等多方面的內容,為有志于傾情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提供具體的指導和幫助。2020年5月,針對疫情后即將復課的實際情況,我們依托釘釘平臺組建了小學、初中、高中、全學段四個心理健康教育群,開設了“復課后,班主任如何上好心理健康第一課(小、初、高)”的講解示范,以及開展了“復課后,中小學生心理危機的識別與干預”的講座,為在這個特殊而關鍵的時期,做好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和調適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四)行動實踐策略

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既需要進行專題的培訓,也需要在實踐中進行錘煉。秦皇島市立足實際,著力在實踐中提高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一是典型引路,促進均衡發展。比如,2021年5月13日,我們采用線上直播與線下會議相結合的方式,召開了“以心育人,聚力前行”的心育研討交流會。二是堅持科研先導,課題帶動。我們以省、市規劃課題研究為引領聚焦問題,開展深度研究和實踐,并通過研究,獲得解決問題的方法策略,提升教師能力。比如,我們通過課題研究,探索總結出如何上好心理健康活動課的十大教學策略,即:“堅持需求導向、確定明確目標、重視活動設計、創設情境體驗、組織多元互動、精心設計話題、即時應景、激發主體抉擇、提升輔導技巧、課后遷移延伸”,以此對教師上好心理健康課提供指導和幫助。再如,秦皇島市青龍一中的某位教師通過參加課題研究,將所學所獲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并利用班會時間為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活動課。之后,該教師又應邀為高三學生上《減壓總動員》等課程,適時為學生提供心理輔導和幫助。三是豐富活動,提升能力。幾年來,我們先后多次開展了全市性的心理健康優質課講、聽、評活動,通過講、聽、評活動,引導教師形成正確的教育觀念,遵循心理健康教育規律,掌握科學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實效性;組織研討、交流、實踐觀摩活動,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的提高;通過實施抓先導校扶持薄弱校的工作,為城鄉學校、教師搭建學習與交流的平臺,推動教師整體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鄭和鈞. 論教師心理教育能力的培養[J].教育研究,1998,(1).

[2]金澤勤.論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養[J].中學校長,2007,(2).

[3]李? ?照.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特點及其相關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0.

猜你喜歡
學生心理中小學教師健康發展
小學階段班主任工作的思考與升華
如何提高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合理把握教學設計中問題的“度”
構建符合學生心理的數學課堂
效能監察助推企業健康發展的探討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綠色生態,課堂構建
教育行動研究可促進中小學教師科研發展
電子白板在中小學教師培訓中的應用探討
眾創空間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