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解析

2022-04-22 16:37陳蕓
快樂學習報·教師周刊 2022年5期
關鍵詞:有效課堂古詩詞教學策略

陳蕓

摘要:古詩詞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樣化教學手段對學生講解古詩詞,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感知美、發現美的能力。語文核心素養要求教師帶領學生感知美,發現美,不斷通過古詩詞的學習了解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提升語文學習能力以及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筆者結合多年教學經驗,對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古詩詞;教學策略;有效課堂

在我國的語文教育過程中,古詩詞一直都是語文教育的一個重點。教材中的古詩詞是被眾多學者、教授、專家以及教育界的官方所認可,并被選取到教材中的。學習古詩詞,可以增進學生對我國古詩詞以及傳統文化的了解,并且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文學功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教學中,學生可能覺得古詩詞,距離我們較為遙遠,其中還有一些文字較為生僻,學生感到晦澀難懂。課堂上會呈現出教師陶醉于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而學生則表現出枯燥乏味的情緒。因此,教師在講解小學語文古詩詞的過程中要開動腦筋,不斷探索利用多種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能力,以此提升學生對于古詩詞的學習能力和審美能力。

一、披文入情,在意境中感知創作心境

“語淺意深,因物寓理”,古詩的語言蘊含著特殊的魅力,一些語言的應用能產生“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的特殊藝術效果。在古詩教學中,教師要對古詩的語言魅力進行挖掘,讓學生在情景交融中感知古詩的精神內涵。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注意從披文入情入手,對古詩所營造的美麗意境進行分析,讓學生在特殊的意境中感知古詩的情感基調,審視詩人在詩中所要表達的情感,從而從多角度對古詩的內容進行深入挖掘,解讀詩人的創作心境,從而提升古詩教學的綜合效果。例如在蘇軾《題西林壁》教學活動中,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對詩中所營造的意境進行分析,感知蘇軾在創作中心境的變化,從而提升學生對古詩詞內容的學習效果。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抓住字眼對古詩內容進行解讀,挖掘古詩所表現的情感,如從“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入手,組織學生對古詩所營造的意境進行解讀,結合詩句所描繪的“峰巒起伏,奇峰突起,聳入云端”景色感知作者在創作中受到環境影響并表達對廬山景色流連忘返的情感。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從具體的情境創設入手對情感進行挖掘,披文入情,促進特殊意境的營造,從而引導學生感知作者的創作心境,提高學習質量,以保障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詩詞鑒賞能力得到合理化的培養。

二、反復吟詠,在韻律中品味創作風格

“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古詩的魅力就在于以“麗絕韻絕”為師生呈現出瑰麗的自然色彩。在古詩教學中,教師要想與學生共同領會這種特殊的語言魅力,就要借助反復吟詠感知古詩情感,品讀古詩語言風格,只有對古詩內容進行反復吟詠,學生才能找到詩人創作的主要方向,從而在古詩韻律中對古詩的創作風格做出更加準確的判斷,教師借此培養學生文學語言積累能力和鑒賞能力,促使學生在語文詩詞學習中發現語言美、韻律美,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效果?!赌航鳌肥前拙右椎拇碓娫~之一,被評價為“詩有豐韻。言‘殘陽鋪水,半江之碧,如‘瑟瑟之色;‘半江紅,日所映也??芍^工微入畫”,教師在講解《暮江吟》內容的過程中,就可讓學生結合朗朗上口的詩句進行反復吟詠,品味詩人的創作風格和語言特點,使學生對詩詞中的特色語言美產生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對《暮江吟》的朗讀節奏進行分析,按照“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蓱z/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的節奏組織學生反復吟詠,然后讓學生在反復吟詠中以小組的方式來解讀詩詞的語言風格,了解“露似/真珠/月/似/弓”中用新穎的比喻手法對秋天月夜美麗的景色進行了描繪,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而在“半江/瑟瑟/半江紅”一句中,詩人沉醉在美麗的景色中,將自己的喜悅情感融入景物描寫中,使景物成為詩人特定境遇下表現自身審美感受的藝術載體,可讓學生真正感受到詩人的情感和創作思想等。此外在“可憐/九月/初三夜”一句中,“可憐”一詞能讓學生在鑒賞中對詩人的語言風格形成更加精準的定位,從而提高教學活動的整體效果。由此能看出,反復吟詠能讓學生在古詩知識內容的學習中獲得沉浸式的體驗,并且學生對詩詞韻律的理解和詩人創作風格的感知也會明顯加深,這有助于學生從多角度賞析古詩詞內容,感受其中蘊含的文學藝術思想,從而提升教育教學活動的綜合效果,促使學生古詩學習能力和文學審美鑒賞能力得到高效化的培養,為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古詩教學目標的實現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多元探索,在傳情中升華精神思想

“情景交融、形神兼備”是詩歌創作的核心思想之一。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想提升教學效果,使學生對古詩情感思想形成深刻的認識,就要在情景交融中挖掘作品的思想內涵。讓學生從多角度感知古詩的魅力,促進學生對古詩內容進行多元化學習,從而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綜合效果,夯實學生語文學習的基礎。按照古詩教學改革的實踐要求,教師可多方面對教學活動進行設計和規劃,引入橫縱對比類型的古詩教學模式,在傳遞思想情感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方式進行拓展探索,從而實現對思想情感的有效傳達,切實促進教學組織活動多元創新,形成良好的教學組織體系,為學生做出積極的思想引領。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對王昌齡《從軍行》進行學習的過程中,一方面,教師要注意組織學生對古詩內容進行分析,結合詩中所描繪的意象以及“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中所表達的愛國主義情感進行解讀,對詩詞的核心思想做出初步的判斷,讓學生能在“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中感受詩中蘊含的英雄氣概,也能對古詩“起句壯逸,斷處傷氣,氣象溫厚”的風格特色產生深入理解。另一方面,為了能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感知古詩內容,對古詩知識進行系統的探究,教師還可以從徜徉詩海的角度,拓寬教學范圍,以愛國主義詩為主題,引入豐富的愛國主義古詩內容,如“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等,隨后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對比分析,選取本小組感興趣的點,結合古詩內容表達自己對愛國主義情感的認識和理解。如此就能發揮古詩教學拓展探究的作用,在詩海中傳達情感,促進學生思想情感的逐步升華,使學生能對愛國主義思想形成共識,從而提高教學有效性,為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創造良好的條件。

結束語

古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也是我國的藝術瑰寶。通過學習古詩詞,學生能夠了解和掌握我國古代的相關風俗習慣,人文地理,歷史更迭所發生的一些歷史事件,了解歷史文化。學生通過對古詩詞的學習,能夠陶冶其情操,進一步培養學生對于古詩詞的鑒賞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轉變教學思路,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式,鼓勵學生學好古詩詞,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讓學生能夠自覺主動地去學習古詩詞,不斷發現古詩詞學習中的樂趣,進一步弘揚和發展我國的傳統古詩詞。

參考文獻:

[1]黃雅楠.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J].南北橋,2017(9):59.

[2]李丙哲.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J].課外語文:下,2017:93.C403D9D1-67BC-4F41-B331-570E18E3DC79

猜你喜歡
有效課堂古詩詞教學策略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
古詩詞里的清明時節
踏青古詩詞
高中化學反應原理學習難點及教學策略研究
我愛古詩詞
統編本初中文言文選文變化及教學策略
初中數學絕對值概念教學策略
關于提高小學生識字實效的教學策略
實現初中美術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
洗去浮華,回歸本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