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融入高校體育課堂的路徑研究

2022-04-23 10:58劉天晴閆松
體育時空 2022年6期
關鍵詞:體育課堂高校體育課程思政

劉天晴 閆松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3-076-02

摘? 要? 盡管“課程思政”這一概念提出的時間已經不短,并且在一些高校進行過試驗,卻始終與體育的融合度不高。隨著近幾年體育熱度的提升,有關于體育多個方面的發展都在積極進行,但課程思政與高校體育課程的實施卻一直停滯不前。課程思政進行的主要途徑是課堂教學,體育課是必修課程本文從建立教學體系、收集教學案例、逐步貫徹課程思政、激勵思政發展四個方面提出建議,解決課程思政融入高校體育課堂的相關問題。

關鍵詞? 體育課堂? 課程思政? 高校體育

“課程思政”是新時代我國課程建設發展的“革命”,是立足我國本土教育實踐推動課程改革的中國視野和中國話語[1]。課程思想政治教育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全國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工作要求和深切期望,也是立足于我國國情現實,將其作為新時代、新形勢教育體系下的一個全新育人方式,并且逐漸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發展方向。全方位多角度理解和把握體育課程思政的發展策略,充分發揮體育課堂區別于其他課堂的獨特教學過程,最大程度把高校體育課堂和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同步發展。推動課程思政與體育課堂教學同向、同行,把握好顯性課程和隱形課程相結合的難點。從現實可行的教學過程入手,解決體育與思政的融合,這不僅有著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同時具備一定的現實意義。

一、體育與課程思政相互融入的現實困境

(一)思想政治教育與體育教學融合缺乏理論的支撐

簡單來說,課程思政就是要求學校對學生除進行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之外,在其他各個學科的課程中均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深掘各個學科中的思政元素,在學習專業課和技能課時潛移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向思想、傳播正確的價值理念、繼承和傳承中國精神等優秀傳統文化、激發愛國主義理想等。將這些思政的元素有效融入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思想意識、言行舉止、心理狀況等方方面面產生深遠的影響和非凡的意義??v然體育課程思政的好處如此多,但這也是建設過程中難點所在,對于這些問題的分析理解和把握,是有效落實立德樹人理念的基本前提。體育學科的教學重點更多的是在實踐和技術技巧等方面,這就導致在理論方面相較于其他學科有一定的劣勢。加上課程思政這一概念的提出時間并不長,特別是以往的思政教學大多數是在以理論灌輸的方式進行,與體育課程以往的教學方式大相徑庭。在這種情況下,體育教學與課程思政的相互融入就需要基礎的理論支撐。這是一種處于新生發展階段的事物,盡管沒有優秀的實踐案例可供參考,至少要有一定的基本理論來支撐,否則對于授課教師來說就會力不從心,融合也就無從說起。因此,缺失理論的支撐是體育課程與課程思政融合的第一大難題。

(二)體育與思政的學科專業壁壘難以突破

無論是體育專業還是課程思政都有其嚴謹的學科邏輯和博大的專業知識框架,并且在各自的學科領域有著明顯的課程教學內容范疇。與傳授知識和技能不同,思政教育是一個以心印心、言傳身教的過程,是教師用自己思想影響學生思想、用自己行動帶動學生行動的過程[2]。體育教學在以往更注重的是身體練習和運動實踐的過程中獲得專業技能,而忽視理論和專業的文字知識的培養。這其實正是體育課程和課程思政相沖突的問題所在。學科之間的藩籬從源頭上就注定了體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聯系少之又少。就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各學科均要與課程思政具有“協同效應”。但就目前情況來看,由于兩類課程在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等方面風格迥異,專業之間的壁壘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更加難以逾越。

(三)體育教師開展課程思政的能力和積極性有待提高

在體育教學中開展課程思政不僅需要全面的理論基礎,更加重要的是體育教師在體育課堂中的實踐。這就需要體育專業教師在具備體育專業知識的同時具有一定的思政能力和思想政治素養,以此為基礎,在教學中把課程思政這一調味劑融入體育課堂這碗湯。

從目前來看,教師思政育人能力欠缺已成為高校推進課程思政改革的重要難點[3]。一些優秀的體育教師受傳統觀念影響,并未隨著思政課程轉向課程思政,依舊沿用相對比較傳統的教學模式和理念。這很大程度上使課程思政失去時效性,同時限制了學生的自我發展和思政政治覺悟成長,使得課程思政的目標無法達成。教師的教學能力以及整體的師資力量是保證體育課程思政得以推進的基本保證。通過旁聽一些課程思政的示范課,發現授課教師在進行專業課程傳授時與以往的授課差別并不大,除了在備課教案和教學中能找到一些課程思政的蛛絲馬跡之外,在其他環節的體現微乎其微,以至于教學效果難以達到。究其原因無外乎三點:其一是受學科專業背景的影響,雖然體育教師具有一些思想政治基礎,但是未曾受過馬克思主義的專業教育是不爭事實,理論貯備和駕馭其能力劣勢盡顯;其二是長期以來重專業技能輕價值引領的觀念沒能徹底逆轉,在體育課中思政元素處于長期缺席的狀態,體育教師將課程思政融入體育課堂缺少內在動力;第三是教學積極性不足。由于思政能力相較于其他專業教師不具有優勢,獎懲機制也不完善,多方面因素導致體育教師在課堂中進行思政教育的熱情不高,手段單一。

二、進行體育課堂與課程思政融合的路徑

將課程中的思想政治要素融入體育教學,就是將課堂教學中的體育能力知識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各個方面結合起來,在實現教書育人教學目標的同時促進學生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通過體育教學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的顯性教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中國精神的傳承、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及人格培養等隱性教育的有機結合,增強體育課程的文化意蘊,貫穿顯隱結合的教學方法。

(一)建立體育課程思政整體教學體系

想要切實貫徹落實體育課堂教學和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就一定要針對此制定完備的教學體系。根據體育學科的專業特色和優勢,深度挖掘其中所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從體育課程和體育教學兩個大的方面入手,緊密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核心,制定和落實到課程和教學的目標、內容、實施、方法、評價等方面。例如,以往的體育教學一直以學生掌握相應的技能技巧這一顯性目標為最終目標,這套評價體系和目標要求顯然已經不適用。新的課程思政指導綱要要求我們必須摒棄以往不完善的教學體系,從根本上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體育課程思政教學體系。要讓思政目標、思政評價等貫穿于體育課堂授課、體育教學研討、身體運動教學實驗實訓、作業論文各環節之中,使課程思政真正從根本融入到體育的各個部分之中。同時創造新的體育課堂教學模式,結合新的信息教育技術,激發學生對體育中思政元素的學習興趣,注重引起學生在學習中的深入思考。以新的思政教學體系為基礎,不斷拓展體育課程思政發展的新途徑。

(二)收集優秀思政教學案例,建成互聯網視頻數據庫

課程思政融入體育課堂的難度并不亞于融入其他課堂之中,作者在搜集體育課程思政優秀教學案例時發現,可供參考的優秀教學案例少之又少。特別是有些體育專項的課程思政教學案例幾乎沒有。在體育課程思政實施的初期,大多數教師無法精準把握課堂思政教學的目標以及效果,此時如果建成視頻數據庫,將一些優秀的體育課堂思政示范課納入其中,供廣大教師觀摩學習,那對高校體育來說無異于雪中送炭。所以就目前高校體育課程思政的實施情況來說,建成視頻數據庫勢在必行,是有效推進課程思政落實的有效舉措,同時也是打破思政與體育專業壁壘的一條路徑。

(三)從中小學開始逐步貫徹體育課程思政

目前課程思政這一概念在中小學滲透貫徹還處于萌芽階段,課程思政的建設并不是平地起高樓,需要各級各類學校協同落實,整體推進才能取得顯著效果。單單就體育這一門學科來說,隨著近幾年國家教育政策的改變,更加說明了體育和身體健康教育對學生和國家民族發展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不僅僅只融入到高校體育課堂,也要融入中小學課堂。課程思政這一舉措,不僅影響的是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甚至間接影響中國未來的接班人。體育強國這一概念不僅僅包括在體育專項運動能力上遙遙領先其他國家,更深層次來看,是教育強國在體育這一環的要突出領先。從大局觀的角度來看,期扎實促進中小學體育課程思政與高校的體育課程思政建立協同聯動效應,實現精準同步,有利于高校體育課堂更好地融入課程思政,也為未來長遠貫徹體育課程思政打下堅實基礎。

(四)建立獎懲體系,激勵課程思政發展

想要真正的實現體育課程與課程思政的完美結合,高校教師這一“主力軍”所起到的作用無可替代。近幾年隨著課程思政的受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高校組織教師參加學習思政教育的次數也在增加,教師們也意識到思政對于未來教學的重要性。即使教師對于課程思政的態度越來越正視,但也僅僅局限于單一的思政,在課程思政與體育教學的融合依舊受困于動力不足、目標不明確、缺少激勵機制等現實。想要有針對性的制定修訂體育課程思政,離不開一線體育教師的努力和貢獻。但目前課程思政的獎懲力度明顯不夠,教師缺少內在動力,造成體育課堂中融合的思政元素微乎其微。在教師的課程思政實施中加入獎懲制度也是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中的一部分。建立健全多維度的體育課程思政建設成效考核評價體系和監督檢查機制,在考核評估評價工作和深化高校體育教育教學改革中落實。發揮各級各類體育教學指導委員會、評議組、專業教育指導委員會等專家組織作用,研究制訂科學的體育課程思政評價標準。在對教師的考核評價、教師聘用、獎勵評優等方面把體育教師的課程思政建設和教學效果作為重要評價內容,在教學成果獎等表彰獎勵工作中突出課程思政要求和重要地位,加大對優秀課程思政成果的獎勵力度。

三、結語

高等院校承擔著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歷史重任。我們站在新時代的節點,雙腳踏在新征程的起點。體育課程思政的美好藍圖正在描繪,體育課程和思政課程的有效融合已經成為教育前進的剛需,也是國家和民族發展的需要。這是新時代背景下我們正在面對的新形勢,課程思政的核心是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不同學科都有道德元素的參與,特別是體育學科,有豐富的道德元素和實踐過程。實現三全育人需要挖掘各個學科的德育元素,更需要發揮體育課堂中課程思政的德育功能,挖掘體育課堂教學過程的學科優勢,更新觀念、優化目標、凝練思政元素,使“課程思政”的理念在落到體育的實處。

★通訊作者:閆松(1978-),男,遼寧錦州人,副教授,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學校體育。

參考文獻:

[1]聶迎娉,傅安洲.課程思政:大學通識教育改革新視角[J].大學教育科學,2018(05):38-43.

[2]譚澤媛.課程思政的內涵探析與機制構建[J].教育與職業,2020(22):89-94.

[3]劉清生.新時代高校教師“課程思政”能力的理性審視[J].江蘇高教,2018(12):91-93.

猜你喜歡
體育課堂高校體育課程思政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談體育課堂創設“和諧互動”的認識
構建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益
浙江省金華市社區體育與高校體育的互動研究
關于高校體育課堂“手機”現象的思考
巧用游戲構建快樂體育課堂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