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的宗教工作思想及啟示

2022-04-28 18:53劉福軍
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 2022年2期
關鍵詞:現實啟示

〔摘要〕 新中國成立后,通過宗教制度民主改革和反帝愛國運動,我國宗教實現了獨立自主自辦,同時,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在處理宗教問題過程中的教訓也引起了黨中央的重視,這使得黨中央對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宗教問題有了新認識,開辟了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發展新境界。這些新認識所體現的宗教工作思想在毛澤東《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具體表述為:不能強制人們不信仰宗教和放棄唯心主義,不能用行政命令取締和消滅宗教,不能用簡單方法對待人民內部的思想和精神世界問題,要調動包括宗教界在內的一切積極力量和積極因素建設社會主義強國。這些宗教工作思想啟示我們,要正確處理宗教領域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論述,貫徹“導”的宗教工作理念,辯證看待宗教的社會作用,構建積極健康的宗教關系。

〔關鍵詞〕 毛澤東;人民內部矛盾;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宗教工作思想;現實啟示

〔中圖分類號〕B9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1203(2022)02-0020-05

1957年2月27日毛澤東在最高國務會議第十一次(擴大)會議上作了《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講話稿后經修改、補充,發表于同年6月19日的《人民日報》。當時,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已經確立,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調動包括宗教界在內的一切積極力量和積極因素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社會主義強國,已成為黨的基本方針。在這篇講話中,毛澤東創造性地提出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的科學論斷,其中就包括了正確認識和處理宗教領域人民內部矛盾的思想?!蛾P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的宗教工作思想,科學回答了社會主義條件下宗教領域是否有矛盾、如何認識和處理宗教領域的矛盾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

一、《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的宗教工作思想的形成背景

新中國成立后,隨著我國各級人民政府以及處理宗教事務的專門機構的建立,廣大信教群眾的合法權益得到尊重和保護,宗教界人士已成為積極參政議政、建設新中國、服務新社會的一支重要力量?!蛾P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的宗教工作思想提出時,我國和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宗教國情已發生了深刻變化。

其一,通過宗教制度民主改革和反帝愛國運動,我國宗教實現了獨立自主自辦。新中國成立后,在黨和政府的領導與支持下,我國佛教、道教、伊斯蘭教開展了宗教制度民主改革,天主教、基督教開展了反帝愛國運動和“三自”革新運動,我國宗教走上了自治自養自傳的道路。1950年8月和1951年3月,黨中央先后下發《關于天主教、基督教問題的指示》和《關于積極推進宗教革新運動的指示》,提出“使天主教、基督教由帝國主義的工具變為中國人自己的宗教事業”〔1〕和推進“三自”運動的任務。1951年3月14日,毛澤東看到3月13日《光明日報》載有一篇題為《天津天主教徒奮斗前進,積極展開革新運動》的通訊,稱之寫得很好,要求“請予廣播,并在《人民日報》轉載”〔2〕313。也是在3月13日,該報還登了一篇題為《和天主教教友們談怎樣愛教》的文章,毛澤東認為該文章很有說服力,也要求有關部門“請考慮在《人民日報》轉載”〔2〕313,足見毛澤東對宗教革新運動的重視。通過宗教制度民主改革和反帝愛國運動,宗教的封建特權、剝削壓迫制度和人身依附關系被廢除了,信仰宗教與否真正成為了公民自由選擇的私事。同時,廣大信教群眾翻身當家作主,絕大多數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愛國、守法,擁護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積極參加社會主義建設,新成立的各宗教團體已成為人民團體的重要組成部分。這說明,我國宗教界的社會面貌、思想面貌、政治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宗教的消極作用受到很大抑制,這為黨和政府發揮宗教積極作用、正確處理宗教領域的矛盾奠定了基礎。

其二,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在處理宗教問題過程中留下了深刻教訓,為我國社會主義條件下開展宗教工作提供了歷史借鑒。由于復雜的歷史原因,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長期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處理宗教問題,造成了宗教關系的緊張,激化了其黨和政府與宗教之間的矛盾,也促使中國共產黨人更加重視宗教問題。首先,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認識和對待宗教問題。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具有科學性、實踐性和人民性,是無產階級政黨對待宗教問題的基本原理,要堅定不移地貫徹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不斷深化對社會主義條件下宗教和宗教工作規律的認識。其次,必須堅持用歷史眼光、群眾觀點、團結意識、國際視野和謹慎態度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社會的宗教問題。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忽視了宗教在社會主義社會存在的長期性,產生了宗教觀上的“短視癥”,錯誤地認為可以通過強制手段消除宗教,致使宗教工作發生了重大失誤,如阿爾巴尼亞就企圖徹底消滅宗教,造成了政教關系的緊張。最后,必須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社會宗教領域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社會主義社會仍存在一定范圍的階級斗爭,但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發生了根本變化。這就要求無產階級政黨必須準確把握社會主義條件下宗教領域兩類不同性質矛盾的特點、規律及處理方法。

其三,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條件下的宗教問題有了新認識,開啟了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中國化的歷程。當時,黨在長期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已認識到我國宗教具有長期性、群眾性、民族性、復雜性、國際性的特征,這一宗教“五性論”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宗教屬性并結合我國宗教方面的國情而提出的宗教理論,是對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原創性貢獻。1952年,中央政治局專門研究討論新疆工作時,時任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的習仲勛根據中央意見指出,宗教不會隨著封建剝削制度的消滅而消滅。這為宗教“五性論”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撐。1953年,為了總結少數民族工作,中共中央統戰部在李維漢的主持下為黨中央起草了題為《關于過去幾年黨在少數民族進行工作的主要經驗總結》的報告,該報告經中央政治局討論后得到毛澤東的高度評價并轉發全黨。這一報告在論述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問題時,除了對宗教的長期性、群眾性、民族性、復雜性有或多或少的闡述外,還特別提出了宗教的國際性。該報告指出,“應認識到世界上信仰伊斯蘭教和佛教的人很多?!覈鴮σ了固m教和佛教的政策,對東方殖民地人民都會有很大影響。這是必須注意的、不可忽略的”〔3〕186。該報告還指出,“若干地方的若干同志,就是因為不了解上述的少數民族宗教的長期性、民族性、國際性,因而發生了急躁冒進的錯誤”〔3〕186。該報告初步提出的宗教“五性論”,為黨正確認識和處理宗教領域的各種矛盾提供了依據。

二、《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的宗教工作思想的主要內容

《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包含的宗教工作思想可大致概括為:不能強制人們不信仰宗教和放棄唯心主義,不能用行政命令去消滅宗教,不能用簡單方法對待人民內部的思想和精神世界問題,人民思想信仰問題不屬于對抗性矛盾,要調動包括宗教界在內的一切積極力量和積極因素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等。這些宗教工作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同中國宗教問題實際的正確結合,為發展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作出了中國的原創性貢獻。

其一,不能強制人們不信仰宗教和放棄唯心主義?!蛾P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提出,“不能強制人們不信教。不能強制人們放棄唯心主義,也不能強制人們相信馬克思主義”〔4〕209。這一論斷強調了要尊重人們的宗教信仰自由,主觀世界的問題是不能用強制方式解決的。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就調查了農村地區的宗教問題,他在批判宗教神權的同時,也提出要尊重農民的宗教信仰,強調只能用說服教育的方式并由農民自己去解決宗教信仰問題,迷信觀念的消亡是政治斗爭和經濟斗爭勝利以后自然而然的結果。1931年通過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規定,“以保證工農勞苦民眾有真正的信教自由的實際為目的”〔5〕。這表明,黨把宗教信仰看作公民“真正的”“實際的”私事,并在絕對實行政教分離的同時,確保信教群眾有權利參加國家政治生活。1957年8月4日,周恩來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民族委員會召開的民族工作座談會上也指出:“現在我們只把宗教信仰肯定為人民的思想信仰問題,而不涉及政治問題。不管是無神論者,還是有神論者,不管是唯物論者,還是唯心論者,大家一樣地能夠擁護社會主義制度?!薄?〕這一講話進一步強調了要尊重宗教信仰自由,不能強制信教群眾放棄宗教信仰。

其二,不能用行政命令取締和消滅宗教?!蛾P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明確提出,“我們不能用行政命令去消滅宗教”〔4〕209,用行政命令消滅宗教不但沒有效力而且是有害的。早在1944年,毛澤東在《關于陜甘寧邊區的文化教育問題》一文中就指出,“要老百姓不敬神,就要有科學的發展和普及??茖W不發展、不普及,敬神在他們是完全需要的”〔7〕。這就是說,要靠科學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科學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促使宗教存在的認識論根源、心理根源等逐漸消亡。新中國成立之初,周恩來在同基督教人士座談時也指出,“宗教的存在是長期的”〔8〕182,宗教要有益于人民和新社會。社會主義改造即將完成時,毛澤東對宗教存在的長期性也有了新認識,他對宗教界人士表示,“就是到了共產主義也還會有信仰宗教的”〔9〕,不要擔心宗教在社會主義社會的存在問題。周恩來指出,“當社會還沒有發展到使宗教賴以存在的條件完全消失的時候,宗教是會存在的”〔8〕383-384。那種認為隨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和經濟文化一定程度的發展,宗教就會很快消失的觀點是不現實的。1957年4月27日,劉少奇在中共上海市委召開的黨員干部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人民內部有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兩種思想”,“現在人民內部是非對抗性的,是人民內部的矛盾”?!?0〕因此,那種認為依靠簡單強制方式就能徹底消滅宗教有神論的做法,也是十分荒謬的,必須深刻把握宗教的長期性,消除處理宗教問題的“短視癥”和“急躁癥”。

其三,不能用簡單方法對待人民內部的思想和精神世界問題。早在1927年,毛澤東就提出了“菩薩是農民立起來的,到了一定時期農民會用他們自己的雙手丟開這些菩薩,無須旁人過早地代庖丟菩薩”〔11〕的著名論斷,說明了宗教的復雜根源和宗教發展消亡的規律。習仲勛1957年在中國天主教友愛國會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宗教界與非宗教界、宗教界相互之間的關系,已經基本上表現為人民內部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的關系,信仰這種宗教或那種宗教的關系,信仰這個教派或那個教派的關系了”〔12〕?!蛾P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提出,宗教領域的問題主要是人民內部矛盾問題,不是敵我問題和對抗性問題,企圖用強制的、壓服的方法去解決人們的思想問題,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使問題激化,“凡屬于思想性質的問題,凡屬于人民內部的爭論問題,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決,只能用討論的方法、批評的方法、說服教育的方法去解決,而不能用強制的、壓服的方法去解決”〔4〕209。從根本上說,宗教信仰問題是人的思想認識問題,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和宗教工作規律,要從宗教存在的根源上解決問題。

其四,要調動包括宗教界在內的一切積極力量和積極因素建設社會主義國家。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團結宗教界民主人士和廣大信教群眾,建立了反帝反封建的統一戰線,促進了革命的勝利和新中國的成立。黨在宗教工作的實踐中逐步認識到,宗教界民主人士和廣大信教群眾也是中國革命和建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1949年9月和1954年9月,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先后載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而成為國家和人民的意志,為黨和政府繼續發揮宗教積極作用,引導宗教與新中國、新社會相適應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蛾P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提出,“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能團結的人,并且盡可能地將消極因素轉變為積極因素,為建設社會主義社會這個偉大的事業服務”〔4〕228。這一科學論斷為發揮宗教界積極作用、團結宗教界人士和廣大信教群眾參加社會主義建設指明了方向。1957年4月4日,李維漢在全國第七次統戰工作會議上的發言中指出,宗教方面的問題“都要放在統籌兼顧、適當安排之內來解決,目的是為了尊重人們信仰自由,遵守憲法,調動宗教徒的積極性”〔3〕336,進一步明確了正確處理宗教領域人民內部矛盾、調動廣大信教群眾積極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思路。

三、《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的宗教工作思想的現實啟示

學習《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的宗教工作思想,對正確處理宗教領域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論述,貫徹“導”的宗教工作理念,辯證看待宗教的社會作用,構建積極健康的宗教關系,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其一,必須正確處理宗教領域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蛾P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指出我國宗教領域存在兩種矛盾。宗教領域的人民內部矛盾與敵我矛盾往往同時并存、相互交織,尤其是非對抗性矛盾在一定條件下還容易升級轉化為對抗性矛盾,呈現出異常的復雜性。這就要求黨必須嚴格區分宗教領域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根據矛盾的不同性質采取不同的解決方法,防止矛盾擴大化,防范化解宗教領域重大風險。社會主義條件下,我國宗教領域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內部矛盾,而人民內部矛盾屬于非對抗性矛盾,對此只能采取批評教育和民主的方法來解決。進入新時代,要深刻學習和理解把握習近平總書記2021年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強調的“黨的宗教工作的本質是群眾工作。信教群眾和不信教群眾在政治上經濟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都是黨執政的群眾基礎”〔13〕這一論斷的深刻含義,牢固樹立群眾觀點,尊重和保護信教群眾的合法權益,善于運用群眾工作方式做好信教群眾工作,切實解決好他們的實際困難,鞏固黨執政的群眾基礎。同時,對宗教領域的敵我矛盾,必須采取專政方式去解決,以維護社會穩定、民族團結和國家安全。

其二,必須堅持“導”的宗教工作理念。在宗教問題上,社會上存在“放”和“收”兩種錯誤態度。主張“放”的觀點認為,宗教信仰純粹是個人的私事,政府不必要管理,甚至認為“放”還可以促進社會和諧和提升人民群眾道德素質等。這種認識忽視了宗教信仰的社會屬性,忽視了宗教背后包含的復雜社會政治因素,忽視了宗教的消極作用,因而是錯誤的。主張“收”的觀點認為,宗教是迷信,應該嚴厲管制甚至打擊宗教和取締宗教組織。這種認識忽視了宗教是一種客觀存在,忽視了信教群眾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積極力量,忽視了宗教的積極作用,因而也是錯誤的。因此,對待宗教問題,不能采取簡單的“放”或“收”的工作態度,正確的態度和做法是“導”。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了“導”的宗教工作理念,強調做好黨的宗教工作,“關鍵是要在‘導’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準,做到‘導’之有方、‘導’之有力、‘導’之有效,牢牢掌握宗教工作主動權”〔14〕168。在2021年再次召開的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他又提出,要“善于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處理宗教領域矛盾和問題”〔13〕,黨政干部隊伍要“不斷提升導的能力”〔13〕?!皩А钡淖诮坦ぷ骼砟?,要求運用法律、教育等手段處理好宗教領域的各類矛盾,這是對《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的宗教工作思想的發展。

其三,必須辯證看待宗教的社會作用。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支持各種宗教積極開展宗教制度民主改革和反帝愛國運動,使我國宗教的社會狀況煥然一新。改革開放后,“各民族的不同宗教的愛國人士有了很大的進步”〔15〕,我國宗教走上了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道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認識和對待宗教問題,創造性地提出了“必須辯證看待宗教的社會作用”〔16〕這一理論觀點。所以,要堅持用全面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宗教的社會作用,既要看到積極的一面,也要看到消極的一面。正確的態度是積極引導,通過因勢利導、趨利避害,最大限度發揮宗教的積極作用,最大限度抑制宗教的消極作用,團結信教群眾同廣大人民群眾一道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

其四,必須構建積極健康的宗教關系。早在黨的七屆三中全會上,周恩來就闡述了如何處理包括宗教關系在內的涉及黨的統一戰線工作中各種關系的問題,指出“在宗教關系上,要幫助宗教界人士割斷同帝國主義的關系”〔17〕。毛澤東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中提出的宗教工作思想,客觀上也要求正確處理宗教關系。2006年全國統戰工作會議指出,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同胞關系是政治領域和社會領域中涉及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五個方面的重大關系,要努力實現“宗教與社會和諧相處,各宗教和諧相處,信教群眾和不信教群眾、信仰不同宗教群眾和諧相處”〔18〕。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首次全面闡述了宗教關系的基本內涵、基本原則和工作重點,并指出:“在我國,宗教關系包括黨和政府與宗教、社會與宗教、國內不同宗教、我國宗教與外國宗教、信教群眾與不信教群眾的關系?!薄?4〕169-170他在2021年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再次強調,“必須構建積極健康的宗教關系”〔13〕。這就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堅持黨的領導、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強化黨的執政基礎,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鞏固發展黨同宗教界的愛國統一戰線,堅持馬克思主義無神論的基本原則,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以實際行動構建健康發展的宗教關系。

〔參 考 文 獻〕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1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409.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1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

〔3〕中共中央統戰部研究室.歷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概況和文獻〔M〕.北京:檔案出版社,1988.

〔4〕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中央檔案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7冊〔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775.

〔6〕周恩來選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267.

〔7〕毛澤東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20.

〔8〕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周恩來統一戰線文選: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9〕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西藏自治區委員會.西藏工作文獻選編(1949-2005年)〔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150.

〔10〕劉少奇選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300.

〔11〕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3.

〔12〕中共中央統戰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仲勛論統一戰線〔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189.

〔13〕習近平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強調 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 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N〕.人民日報,2021-12-05(01).

〔1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政治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15〕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86.

〔16〕習近平在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強調 鞏固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廣泛力量支持〔N〕.人民日報,2015-05-21(01).

〔17〕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周恩來年譜(1949-1976):上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46.

〔18〕胡錦濤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447.

責任編輯 王亞峰

〔收稿日期〕 2022-03-17

〔基金項目〕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7BZJ013);北京政治文明建設研究基地項目(21ZZWM016)。

〔作者簡介〕 劉福軍(1979-),男,山東菏澤人,北京聯合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歷史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黨史黨建、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和無神論中國化。

猜你喜歡
現實啟示
青年毛澤東探索成長的歷史特征及現實啟示
江西蘇區預防腐敗問題研究
列寧從嚴治黨的思想實踐及其現實啟示
東北抗聯精神對我軍改革強軍實踐的現實啟示
繼承與超越:革命時期黨的政治紀律建設給新時期帶來的現實啟示
《整頓黨的作風》與黨的作風建設
陳云的家風建設思想及其現實啟示
鄧小平“南方談話”對全面從嚴治黨的現實啟示
延安時期黨廉政建設的基本經驗
簡論韓非子的政治思想及其現實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