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方應用鮮藥特點及規律分析*

2022-04-28 03:17劉靜白明苗明三
中醫學報 2022年5期
關鍵詞:經方附子方劑

劉靜,白明,苗明三

河南中醫藥大學,河南 鄭州 450046

從神農嘗百草始有醫藥,而那時的藥一般指“鮮藥”。鮮藥是指采挖后新鮮使用的中藥材,活性成分保留充分且藥物療效較好[1]。研究證明,眾多鮮藥氣芳香、性輕清,具有止渴生津、和中化濕、辟濁解暑等功能,可治療急證、熱證和表證等方面的疾病,其療效與干品、炮制品大不相同[2]?,F代醫學認為,鮮藥品質新鮮,未經加工,保持了天然的狀態和分子結構,因此有效成分含量高、藥效好[3]。

《傷寒論》與《金匱要略》是東漢醫家張仲景所著,是中醫辨證論治理論體系的奠基之作[4]。仲景之方,歷代名醫稱之為“經方”,又稱之為“眾方之祖”。本文通過對經方所使用鮮藥的規律及特點進行分析,為中醫臨床應用鮮品藥物提供使用依據,也展示了經方鮮藥的使用特點。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查閱《傷寒論》與《金匱要略》,選取帶有“生”“鮮”“汁”“露”等標志的中藥。

1.2 統計學方法匯總到 Excel 表中,運用 IBM SPSS Statistics 24、Clementine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對于中藥與中藥絞取的汁液視為不同中藥,例如“生姜”與“生姜汁”,“生地黃”與“生地黃汁”在統計中視為不同中藥。

2 結果

2.1 經方中不同證型運用鮮藥的分析整理經方260首,其中運用鮮藥的方劑有79首,包含生姜、生地黃、附子等11種鮮藥,治療的證型包括表證方劑、表里兼證用方、肺病證用方、心病證用方等11種證型,其中生姜是使用頻率最高的藥物。不同證型所用鮮藥的頻率見表1。

表1 經方中不同證型運用鮮藥的分析

2.2 經方中11味鮮藥的應用頻率、常用劑量及用藥范圍經方共用到11種鮮藥,應用在79首方劑中,應用頻次共87次。生姜是應用頻次最高的藥物,占所用藥物的75.86%,生姜在經方中的用量可以分為3個層次:三兩及以下,三兩至六兩,半斤。三兩在胃外,胃外者,衛外也,多用發表之藥,也是經方中常用的用藥劑量;三兩至六兩,大于三兩在胃內外,其中三兩在胃外;半斤之用,三兩在胃外,三兩在胃內,二兩在腸[5]。使用頻次較高的是附子,生用8次,占所用藥物的9.19%。生姜與生姜汁,生地黃與生地黃汁歸為不同種鮮藥進行統計。11種不同鮮藥因藥性不同,用藥劑量也有較大差異,現將11種鮮藥常用劑量進行分析,見表2。

表2 經方中11味鮮藥的應用頻率、常用劑量分析

2.3 經方中鮮藥的配伍藥對藥對是中醫藥臨床配伍應用的一大特色,是大量臨床經驗積累的結晶[6]。藥對是中藥復方的核心,其組成雖然比較簡單,但具備了復方基本主治功能,是中藥方劑的核心和中醫臨床用藥組方的關鍵[7]。本研究運用IBM SPSS Statistics 24和Clementine軟件對所得鮮藥進行關聯規則分析。

2.3.1 生姜配伍藥對生姜為姜科植物姜(ZingiberoffioinaleRosc.)的鮮根莖,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須根和泥沙。生姜辛溫,氣薄色黃,入肺衛,為燥土,稟火性,其用金以剛,其氣行于衛[8];用于風寒感冒,胃寒嘔吐,寒痰咳嗽,魚蟹中毒[9]。生姜是在經方應用頻率最高的鮮藥,現對經方中生姜配對藥物及其功效進行分析,見表3。

表3 生姜配對藥物及其功效

2.3.2 附子配伍藥對附子為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umcarmichaeliDebx)的側根,性熱、味辛,首載于《神農本草經》,具有回陽、逐冷、祛風濕等作用,是臨床常用中藥,主要用于大汗亡陽、四肢厥逆、霍亂轉筋、腎陽衰弱的腰膝冷痛、形寒愛冷、精神不振、風寒濕痛、腳氣等病癥的治療[10]。附子是經方中常用的鮮藥,歸心、腎、脾經,所以在經方中生附子主要用于心病證用方和腎病證用方,現對經方中用到的生附子配對藥物及其功效進行分析,見表4。

表4 附子配對藥物及其功效

2.3.3 豬膽汁配伍藥對豬膽汁為豬科動物豬[Susscrofadomestica(Brisson)]的膽汁。性味苦寒;歸肝、膽、肺、大腸經。功能主治:清熱、潤燥、解毒、止咳平喘;用于熱病燥渴、目赤、喉痹、黃疸、百日咳、哮喘、泄瀉、痢疾、便秘、癰瘡腫毒?,F將經方中應用豬膽汁配對藥物及其功效進行分析,見表5。

表5 豬膽汁配對藥物及其功效

2.3.4 生地黃及生地黃汁配伍藥對生地黃具有活血通脈的功效,包括治療內傷雜癥血虛瘀血證、外科新傷、痹證及陰血陽氣虛弱的心脈失養證[11],多與炙甘草相伍。生地黃含有梓醇,該成分具有抗癌、保護神經細胞等多種作用,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12]。生地黃汁可入心而涼血以清熱,入肺而養陰以生津,善清血中之虛熱。生地黃汁用藥劑量較大,例如百合地黃湯中劑量為1升,防己地黃湯中用兩斤的生地黃絞取汁入藥,炙甘草湯中生地黃的劑量為1斤。經方中生地黃及生地黃汁配對藥物及其功效見表6。

表6 生地黃和生地黃汁配對藥物及其功效

2.3.5 豬膚、生姜汁、生葛、人尿、生梓白皮配伍藥對豬膚,為豬科動物豬(SusscrofadomesticaBrisson.)的皮膚,異名豬皮,在我國作為藥用的歷史悠久[13],具有滋肺腎之陰,解虛熱之煩,降虛熱之火,益咽喉而潤燥,善解陰虛內熱及咽痛的功效。

生姜汁為生姜搗汁入藥,功同生姜,但姜汁辛散之力更強,開痰止嘔之功更勝,便于臨床應急服用,如嘔逆食不下者沖服生姜汁則易于下咽,用以治療痰飲、吐瀉、疼痛、痹證、吐血衄血等多種病證[14]。生姜半夏湯用到生姜汁,具體使用方法為:半夏半升,生姜汁一升,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內生姜汁,煮取一升半。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止,停后服。用以通陽散水,開胸化飲。

生葛為葛根鮮用,使用方法為新鮮葛根搗取汁后直接使用,可用于治療外感熱病,煩悶嘔吐、消渴煩躁、藥食中毒等內傷疾病[15],動物咬抓傷、毒箭傷、金瘡出血等外科疾病[16]。奔豚湯用到生葛,是肝氣逆證用方,用以養肝平沖、清熱降氣。

人尿又叫做童尿、童便,指 10 歲以下健康男童的小便,用時去始末兩段留取中段使用。古代方術家稱童便為輸回酒、還原湯。其味咸性寒涼,歸心、肺、腎、膀胱經,清熱降火效果佳。便味咸性寒涼,是人體津液代謝的最終產物,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止血活血等功效。常被用來治療鼻衄、吐血、肺虛氣喘、跌打損傷、骨蒸潮熱、咽喉疼痛、崩漏、惡露不絕等[17]。

梓白皮為紫葳科植物梓(CatalpaovataG.Don)的根皮或樹皮的韌皮部,味苦性寒,歸膽、胃經。功效:清熱利濕,降逆止吐,殺蟲止癢。主治:用于濕熱黃疸,胃逆嘔吐,濕疹,皮膚瘙癢[18]。

豬膚、生姜汁、生葛、人尿、生梓白皮是經方中所使用到的鮮藥,現將經方中應用到的這5味藥物的配對藥物及其功效進行分析,見表7。

表7 豬膚、生姜汁、生葛、人尿、生梓白皮配對藥物及其功效

3 討論

閱讀中國知網文獻發現,鮮有關于經方中鮮藥的匯總分析,不利于對中藥資源的全面開發與利用。因此,本研究匯總了經方中260首方劑,其中79首方劑中包含鮮藥,包含的鮮藥種類有11種,應用頻率最高的鮮藥為生姜,共出現66次。生姜在經方方劑中常用的劑量為三兩,應用次數達到26次,所占生姜用藥的39.4%。其次,附子生用的頻次也比較高,總共用到8次,其中有7次用法用量比較單一(附子生用,去皮,破八片,一枚)。除生姜和附子外,其他鮮藥的應用頻次相對比較少?!八帉Α币卜Q對藥,為方劑的最小配伍單位,是歷代醫家臨證用藥經驗的升華[19-20]。經方作為中醫學術之精華,也作為眾方之祖,對其藥對的研究是其中特色存在。生姜應用頻次較高,所以配伍藥對也比較多,生姜味辛,性微溫,其配對藥也多具有溫中散寒之效。

鮮藥與相應干品比較,藥性更突出,如寒涼之性的鮮藥比干品更加涼潤,芳香辛竄氣味比干品更加濃厚,且吸收見效快,對一些熱性病、血證、外傷病癥及疑難重癥等具有特殊的功效。在對抗COVID-19中,中藥方劑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21]。鮮藥相較于干藥,藥性更為突出,吸收起效更快,并且有特殊功效,因此,鮮藥在治療COVID-19中可以發揮極為特殊的作用?;邗r藥的特點將其應用于臨床,將會對中藥的使用和發展起到更好的推進作用,但目前鮮藥存在保存和運輸的困難。將鮮藥低溫冷凍干燥能夠更好地保留鮮藥的一些特性,這也對鮮藥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本文通過對經方中鮮藥的分析,為中醫臨床應用鮮品藥物提供了用藥指導及數據支撐,也展示了經方鮮中藥的使用特點。

猜你喜歡
經方附子方劑
千年“經方”祛病痛
何謂中醫“七方”
治三叉神經痛
中醫有“七方”
探討疣體注射法聯合中藥馬齒莧方劑治療跖疣
經方中芍藥的運用
中醫治療Meige綜合征的臨床研究綜述
有毒的附子產值高
耐寒與藥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