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媒體時代廣播文藝節目的融合發展策略研究
——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融媒體文化節目《行走大運河》為例

2022-05-05 08:35
中國廣播 2022年6期
關鍵詞:文藝節目總臺大運河

☉ 湯 浩

隨著媒體深度融合發展,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以下稱總臺)創作了一批又一批創意十足、新風撲面的融媒體節目??偱_文藝節目中心制作推出的大型融媒體文化節目《行走大運河》,運用“大文化視角+綜合藝術展示+廣播特寫+融媒體傳播”等形式手法,全景式呈現大運河歷史風貌和人文價值。

一、固本強基:強化廣播聲音優勢

(一)廣播媒體的公信力優勢

廣播媒體具有公信力強和權威性高的特點,一方面,作為國家級媒體機構,總臺的廣播文藝節目擁有雄厚的聽眾基礎,具備專業人才整合優勢和國家聲音媒體的品牌權威性;另一方面,廣播媒體資源豐厚,一旦加入融媒體賽道,可形成總臺獨家報道?!缎凶叽筮\河》作為文化類融媒體節目,邀請到了單霽翔、馮驥才等16位具有社會影響力的文化學者、作家、藝術家擔當“大運河文化推廣人”,充分體現總臺文藝獨有的優質文博、文學、藝術資源,凸顯了國家級平臺優勢。

(二)“文藝+紀實”手法結合,體現廣播特寫采制技巧

廣播媒體有三個明顯特點:一是收聽范圍廣,二是傳播速度快,三是感染力強?!缎凶叽筮\河》將“文藝+紀實”巧妙融合,增強現場感和藝術感;同時,堅持以人為本的報道視角,通過采訪大運河文史專家、非遺傳承人以及運河沿岸普通百姓,生動講述大運河的“前世今生”,凸顯了節目的文藝性、原創性和紀實性。

新聞紀實手法與藝術表現形式相互依托,已經廣泛應用在反映重大主題主線的廣播文藝節目中,例如,入選國家廣電總局“2022年第二季度廣播電視創新創優節目”的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 周年主題廣播劇《香江兄弟》,以粵語和普通話兩個版本講述香港青年的奮斗故事,既體現了節目的藝術性,也使節目更富有張力和感染力。

(三)典型音響豐富可聽性

廣播節目以聲音傳播為核心優勢,其中,不可替代的典型音響是增添感染力和可聽性的重要元素。

以《行走大運河》為例,節目主要運用綜合藝術的聲音形態、原創音樂和大量同期聲等聲音元素,豐富信息傳達方式。首先,體現在原創主題音樂的不可替代性,節目全新創作了旋律流暢、節奏鮮明、具有民族氣韻的主題音樂,并設計了古韻、南韻、北韻等多個版本,充分顯示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審美特征和獨特韻味。其次,綜合藝術展示使藝術感與欣賞性并存,節目精選了以大運河為背景的文學段落、古詩詞,融入京劇、越劇、錫劇、紹劇、淮海戲等傳統戲曲劇種,加入相聲、蘇州評彈、揚州評話等曲藝形式以及豐富多彩的民族民間音樂。最后,每一集開頭,“大運河文化推廣人”通過獨白式的語言,深情講述大運河文化對自己的滋養,讓聽眾隨著多元聲音形態感受千年運河“流動”的文化。

二、創新求變:建立廣播可視化融媒體新生態

(一)廣播全媒體化的必然性

在當前的傳媒環境下,廣播節目全媒體化是傳統媒體順應媒體融合發展趨勢的必然選擇。一方面,未來的廣播發展,一定是和多種傳播介質聯系起來的全媒體廣播形態。據中國廣視索福瑞媒介研究(CSM)調查數據,2021年廣播/音頻的人均每日使用量超過100 分鐘,而其中通過智能手機收聽廣播/音頻占到總量的65.5%。媒介融合打通了聲音傳播的全場景路徑,擴大了傳統廣播的伴隨性優勢,將聽眾轉變為了用戶,新媒體平臺逐漸成為廣播傳播的新領域。

另一方面,廣播可視化發展,是滿足當下大眾內容需求和精神需求的重要策略。近年來,廣電媒體紛紛建設融媒體矩陣,以云聽新媒體平臺為代表的音頻融媒體產品、以央視頻客戶端為代表的視聽融媒體產品,在傳播渠道、傳播方式、受眾群體、內容生產模式及盈利模式等方面都發生了極大的改變,推動廣播媒體形成全媒體傳播格局。

(二)樹立“廣播+視頻”融合思維

有研究表明,人所接受信息的感官越多樣,接受信息的能力也就越強,即感官協同效應。廣播可視化突破了傳統廣播節目僅依靠聲音作為單一載體進行制作的限制,開創了廣播文藝節目新形態。

融媒體文化節目《行走大運河》在16 座城市中選擇北京、杭州、揚州3 座具有代表性的城市進行了3 場視頻直播,采用“訪談+體驗”的形式,邀請當地專家學者、作家、藝術家、非遺傳承人、美食達人等,帶領觀眾沉浸式感知運河之韻、運河之美、運河之變。以揚州站為例,廣播端節目《運河原點》以解說作為串聯,根據其媒介屬性和受眾特點,將每集時長設計為20 分鐘;而視頻直播中,總臺閱讀之聲和文藝之聲的主持人通過全程“打卡”,解讀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鹽商古宅“汪氏小苑”、非遺項目雕版印刷和互動答題等環節,在兩小時的直播節目中,讓聽眾變成了觀眾,從而更深入、直觀地感受揚州古運河段的文化氛圍。

(三)樹立“互聯網+”傳播思維

基于新媒體傳播碎片化的特點和5G、云計算等技術的不斷革新,廣播可視化發展不僅只停留在節目模式的開拓和創新上,而且通過構建融媒體傳播矩陣,將傳統的廣播節目逐漸轉化為音視頻產品,打造聲像與圖文并茂的多元化廣播產品?!缎凶叽筮\河》增加了節目在碎片化時間段的投放和營銷效果,通過36 條短視頻+記者體驗視頻博客、“點亮大運河”H5 互動闖關游戲等多種組合方式進行多維度、全矩陣內容發布,用年輕化的表達方式與年輕人共情。

近幾年,廣播“互聯網+”傳播思維不斷深入,廣播融媒體產品開始向立體化、智能化、多元化發展。例如,入選國家廣電總局“2021第二季度廣播電視創新創優節目”的總臺融媒體節目《追尋——紅色家書背后的故事》,以有聲海報短視頻作為先導片為節目預熱;入選國家廣電總局“2021 第一季度廣播電視創新創優節目”的總臺廣播劇《安妮的花?!?,創新采用條漫的形式,建立了廣播節目融媒體傳播新生態。

三、價值引領:廣播融媒體發展的守正創新路徑

近年來,總臺廣播文藝節目在精準把握宏觀主題前提下,結合先進媒介技術,融匯當下時代特色,創作出一批生動鮮活、耳目一新的精品力作。

“大運河推廣人” 中國文物學會會長單霽翔

(一)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

2021年12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我們必須明白一個道理,一切創作技巧和手段都是為內容服務的??萍及l展、技術革新可以帶來新的藝術表達和渲染方式,但藝術的豐盈始終有賴于生活?!?/p>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帶給人們更多獲取信息的途徑,賦予創作者更多表達內容的手段,與此同時,廣播文藝節目要深知自身發揮引導社會輿論的主體作用和主導作用??偱_文藝中心2022年國慶期間聯合國內5 家知名交響樂團,制作5 集戶外實景交響音樂會,通過總臺多終端的跨屏聯動,打造年度現象級融媒體活動。這些融媒體文藝節目生動鮮活地展現了當代中國江山壯麗、人民豪邁的風貌,引發了觀眾的交口稱贊和熱烈反響。

在融媒體節目內容創作、技術運用和跨屏聯動的創新探索中,一定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杜絕低俗和過度娛樂化的信息內容,防止唯“大數據論”、唯“用戶論”,而要追求高品質、高品位的創作標準,追求向上向善的價值理念,推動形成良好的網絡生態。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做好“大文化”視角選題

《行走大運河》揚州站直播活動

大型融媒體文化節目《行走大運河》為全景展現大運河歷史風貌和人文價值,樹立大局觀、大歷史觀,采用了“大文化”視角,它并沒有把文化交流局限在一定歷史時期的思想文化范疇內,而是側重于文化的多種存在形態。節目多角度解析大運河開鑿與形成的歷史演變,以河為線、以城為珠,通過總臺融媒體矩陣實現全媒體聯動,帶領觀眾沉浸式感受運河兩岸自然風光、歷史遺跡、風土人情、文化保護等,深入揭示大運河文化保護的現實意義。

“大文化”視角選題,在強化總臺文藝創作頂層設計的同時,也為總臺文藝創作帶來疊加效應。例如,總臺百集融媒體節目《追尋——紅色家書背后的故事》邀請百位演播者扮演不同時期的 100 位共產黨員,以他們的 100 封家書為切入點,勾連起百年黨史。一方面,“大文化”視角以寬闊的文化視野與新時代同頻共振,依托總臺重大宣傳報道“一鍵觸發”機制,實現各頻道、頻率和新媒體平臺聯動,產生更大影響力;另一方面,無論是文學、文博資源,還是國家級院團陣容,國家舞臺的資源聚合能力和總臺具有的公信力、權威性和專業性,都能將“總臺出品”的競爭優勢充分釋放。

四、結語

全媒體時代,如何打造強大傳播力、引領力與影響力的融媒體文藝精品,總臺文藝工作者還需要持續不斷地探索與實踐,不斷開拓廣播文藝新境界,讓精品文藝節目帶給受眾更多價值引導和審美啟迪。

猜你喜歡
文藝節目總臺大運河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成立五周年座談會召開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召開青年英才座談會
秀美大運河 千年韻古今
話筒前的聲音——廣播文藝節目主持人的語言藝術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評出2019年國內十大體育新聞
大運河:最后的絕唱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民政部聯合攝制的《中國地名大會》開播
放歌大運河
新媒體時代對廣播文藝節目的思考
廣播文藝節目“碎片化”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