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聲技術在肌骨關節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分析

2022-05-10 13:27盧曉芬
中國藥學藥品知識倉庫 2022年7期
關鍵詞:診斷效果應用價值

盧曉芬

摘要:目的 分析探討在肌骨關節疾病的臨床診斷中使用超聲技術的價值。方法 研究對象為在本院接受診斷和治療的關節損傷患者,共計60例,均接受超聲檢查、MRI檢查,對兩種檢查方法對肌骨關節疾病的診斷效果實施對比分析。結果 本研究中,使用的兩種影像學檢查方式對于肌骨關節疾病的診斷率之間沒有明顯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超聲技術具有更多優勢。結論 超聲應用在肌骨關節疾病的臨床診斷中,準確率較高,且相比于常規MRI技術,能夠提供更為詳細的診斷信息,并且具有操作簡便、費用低廉等優勢,因此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肌骨關節疾病;超聲技術;診斷效果;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07--01

肌肉、韌帶、骨骼損傷是臨床常見的損傷類型,多種因素均可造成此類損傷的發生,如運動因素、職業因素、意外創傷等。若患者發生損傷肌肉骨骼方面的損傷之后未能接受及時有效的治療,不但影響患者正常生活,讓其承受更長時間的痛苦,還可能導致殘疾[1]。為了更好地治療肌骨關節疾病,首先需要進行檢查,以便對病情做出明確診斷。本研究主要分析了超聲技術在肌骨關節疾病中的應用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的時間范圍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研究對象為在本院接受診斷以及治療的60例關節受損患者。其中男性患者人數為33例,女性患者共計27例,年齡22-78歲,均值為(51.32±7.98)歲。對患者的關節受損部位進行統計,包括髖關節、肘關節、膝關節、肩關節、手及腕關節、小腿及足部等。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超聲檢查和MRI檢查,針對患者的不同關節受損部位,指導適宜的檢查體位:(1)小腿關節及足部受損:讓患者采取仰臥或是俯臥位,對患肢的足底筋膜、跟腱、小腿腓骨長肌、腓骨短肌、三頭肌、脛神經、關聯韌帶等進行掃描檢查。(2)手及腕關節受損:將患肢放在檢查床上,檢查內容有手及腕部的相關肌腱、韌帶、神經,如尺神經、拇指長伸肌腱、掌長肌腱等。(3)髖關節受損:檢查時的體位為平臥、俯臥、側臥,主要檢查坐骨神經、股骨頭、股骨頸、股直肌、積液情況等。(4)膝關節受損:采取俯臥位、仰臥屈膝,檢查關節滑囊、半月板、股四頭肌建等。(5)肘關節受損:檢查肘前區時保持坐位,患肢放在檢查床上,將小枕頭墊在患者肘后部,檢查骨皮質、關節軟骨、正中神經、關節腔積液等;檢查肘外側區時伸開上肢,進行肱骨外上踝、屈肌總腱附著點、橈側腕長伸肌等。(6)肩關節受損:檢查時保持坐位,進行檢查的內容有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肱二頭肌長頭腱、肩胛下肌等。

1.3觀察指標

對兩種影像學檢查方法的肌骨關節疾病診斷結果進行統計比較。

1.4統計學方法

將SPSS20.0軟件作為處理各項數據的統計學工具,用(%)表示計數資料,用卡方實施數據檢驗,P<0.05表示數據差異有明顯的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超聲技術檢查結果:本研究60例患者接受超聲檢查,其中有12例(20.00%)患者被診斷為膝關節滑膜炎,有7例(11.67%)患者被診斷為滑囊炎,有22例(36.67%)患者被診斷為腱鞘及滑膜囊腫,有11例(18.33%)患者被診斷為足底筋膜炎,有35例(58.33%)患者被診斷為肌腱及腱鞘炎,有18例(30.00%)患者被診斷為肌腱及韌帶撕裂。

MRI技術檢查結果:接受該項檢查的患者60例,其中膝關節滑膜炎的檢出人數為12例,占比為20.00%,滑囊炎檢出人數為6例,檢出率為10.00%,腱鞘及滑膜囊腫共檢出21例,占比為35.00%,足底筋膜炎檢出10例,占比為16.67%,肌腱及腱鞘炎的檢出人數為33例,檢出率為55.00%,肌腱及韌帶撕裂患者共計17例,檢出率為28.33%。

對兩種檢查方法的結果實施比較,二者在各類肌骨關節疾病中的檢出率比較相近,無統計學差異(P>0.05)。說明這兩種診斷技術在肌骨關節疾病中的診斷效果均較好。

3討論

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之下,醫學診療技術也在不斷發展進步。目前的影像學診斷技術在臨床中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且包括多種不同的技術類型,如超聲、MRI、CT等,各種診斷技術各有優缺點,且在不同類型疾病中的診斷效果可能存在一些差異。具體應當選用哪種影像學檢查技術,需要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確定,也可以聯合使用不同檢查技術,以提升診斷準確率,減少誤診、漏診情況。

在肌骨關節疾病患者的臨床診斷中,常用的影像學檢查技術為超聲和MRI。其中高頻超聲能夠對關節受損部位的病變情況進行清晰顯示,且使用起來非常靈活,并可以獲得多切面影像,確保診斷的準確性[2]。彩色多普勒超聲還可以對檢查部位的血流情況進行觀察了解,有助于診斷腫瘤疾病、炎癥性疾病。與MRI技術相比較,超聲技術對韌帶、肌肉的細微結構的分辨力更高,能夠獲得更為準確細致的信息[3]。研究結果表明,超聲、MRI對肌骨關節疾病的診斷準確率相近,但是超聲由于操作更為簡單,費用更為低廉,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因此其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綜上,在肌骨關節疾病的臨床診斷中,可以用超聲檢查替代MRI檢查,作為此類疾病診斷的首選方式,在保證診斷效果的同時,也能減輕患者經濟負擔。

參考文獻:

[1]許光瑜,祝旭飛,管敏. 超聲與MRI用于肌骨關節疾病診斷的效果對比[J]. 當代醫學,2019,25(25):97-99.

[2]吳艷玲. 探討超聲在肌骨關節疾病診斷中應用效果[J].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9,3(12):200-201.

[3]尹波. 超聲在肌骨關節疾病診斷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9,3(01):209-210.

猜你喜歡
診斷效果應用價值
超聲引導下穿刺活檢診斷肝臟轉移性惡性黑色素瘤的效果分析
子宮內膜癌低場MRI影像學特點及臨床應用研究
企業金融管理應用價值分析
陰道超聲在婦科急腹癥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探究類風濕關節炎相關實驗室指標的診斷性能評價
鼻咽癌的CT與MRI的診斷效果對比
子宮內膜活檢病理診斷對子宮異常出血的診斷效果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