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漢翻譯對比研究

2022-05-16 13:16熊晨
錦繡·中旬刊 2022年1期
關鍵詞:主動對比研究被動

熊晨

摘要:近些年來,隨著中外文化交流不斷加深,人們對于中國近代文化文本的翻譯越來越關注,而英漢之間的語言差異增大了翻譯該類文本的難度。形合與意合,主動與被動是英漢語言對比中較為明顯的特征。本文對比分析《鄧穎超致宋美齡的信》的三個部分翻譯版本,從形合與意合和主動與被動表達方式的對比研究來分析,從而對漢譯英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提出思考以及建議,以期獲得一個能被讀者接受且更為準確的翻譯。

關鍵詞:對比研究;形合-意合;主動-被動

1.研究背景

本文通過對鄧穎超寫給宋美齡的信的三個不同譯本進行對比研究,旨在闡明漢語和英語的語言特點。這封寄去臺灣的信措辭嚴謹,無不體現寄信人對國家和人民的關懷之情。形合與意合,被動與主動這兩組對比方式,是英漢語言轉換對比的明顯特征。漢語用意義來管理形式,而英語用形式來控制意義(劉宓慶,2006)。被動語態在英語中更為常見,而中文更多使用主動表被動的方式。本文從英漢這兩種語言的在特定表達下的差異為出發點,對這封信的三種英譯本版本進行對比分析。

2.理論背景

形合指詞語或分句之間用語言形式手段連接起來,表達語法意義和邏輯關系?!睹绹鴤鹘y詞典》對形合的定義為:形合是帶連接詞的從屬或從屬結構或分句的關系。意合指詞語或分句之間不用語言形式手段連接,其中的語法意義和邏輯關系通過詞語或分句的含義表達。意合在《世界圖書英語大詞典》中的定義是:句子一個接一個的排列,沒有連接詞顯示它們之間的關系。

主動語態是表示主語是謂語動作的使動方的語態。在主動語態中,謂語的動作源自主語,而施加于賓語。而在被動語態中,主語是謂語動作的受動方。人們大量使用被動句,采用物做主語而非人作主語的方式進行表達,而這種采用物作主語的傾向也滋長了被動語態的使用。

3.《鄧穎超致宋美齡的信》中的英漢對比研究

本文選取了這封信中某些具有代表性的句子,并分析三個版本譯文,從形合和意合、被動和主動的角度來分析說明英漢語言的的特點和差異。

例1:

廬山初識,匆匆五十年矣。

譯文1: It has been 50 years since we first met in Mount Lu.

譯文2: 50 years have elapsed since we first acquaintance in Lushan mountain.

譯文3: With time flying by, it has been almost fifty years since we first acquainted each other in Lushan mountain.

在英文表達中,連接手段和形式不僅數量大和類型多,而且出現頻率也很高。在例1中,原文中沒有出現“自從”或“已經”這類含義的詞,因為漢語無需加上這樣的詞來表達五十年已經過去的意思。但這三個譯本都加上了since,且這個詞不能省略。譯文中since是漢語原文中所隱含的意義,英語需要通過since來表達邏輯關系以及隱藏在中文句子中的含義。但是漢語的表達則相反,如果漢語將這些隱含在句子之中的邏輯關系和隱藏意義都一一用文字表現出來,這句話就會顯得重復且啰嗦,不符合中國人的表達習慣。

例2:

曾親筆致函夫人,然未然如愿,終成遺憾。

譯文1: The handwriting of your sister was sent to you to express her wish, nevertheless, what a pity that it didn't happen.

譯文2: It would always be a shame that those letters written by your sister failed to deliver to you.

譯文3: Unfortunately, she failed to see you though having written a letter to you by herself.

在例2中,孫夫人給宋美齡寫了一封信,這是主動語態。但是英語句子往往使用非人稱的表達方式,這樣作者或其他人就可以“躲在幕后”,讓敘述對象放在句首或信息的中心,從而暴露出非人稱的傾向。在譯文1中,信被用作句子的主語,而且是用被動語態表達。信是寫的,也是送的,這更符合英語的寫作風格。在譯文2中,用過去分詞短語作為定語來表達孫夫人寫了這封信。譯文3將孫夫人作為句子的主語,這與英語中以物為主語的習慣不一致,所以應進行修改使譯文更通順。

例3:

原文:并早定大計,推動國家早日統一。

譯文1:the decision that strives for national unification would be made soon.

譯文2:prepare the national plan to advance the early union in the country.

譯文3:make plans for earlier reunification of China.

在例3中,于這個原句的翻譯而言,譯文1無疑是最合適的。從句子中可以看出,只有譯文1將該句作為一個被動句來進行翻譯,而其他兩個譯本選擇了與原文本相同的句子結構。雖然譯文2和譯文3沒有語法錯誤,但句子過于死板,而且不符合英語寫作習慣。因為在英語中通常會采用被動語態來進行表達以避免句型單調,使得句子更加簡潔且干脆。

4.結論

本文分析了《鄧穎超致宋美齡的信》的三個譯本,并討論了英漢句子之間的差異。中文更強調意義而非形式,語法是隱形的,是一種意合語言。英文語法清晰,形合為主。因此,中國和西方文化影響著他們語言的使用。說中文的人常常習慣使用主動語態,英文語言者更常使用被動語態,句型和時態的轉換是對譯者最基本的要求,所以譯者在翻譯時要考慮到兩種不同語言之間的語態差異和表達時態的變化。英漢語言差異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差異,翻譯的過程不僅是語言的處理,更是一種跨文化的交流,其背后是文化的碰撞和思想的交流。譯者在準確把握語言內容的基礎上,要努力幫助不同文化背景的讀者了解和感受中文的多元文化和魅力。

參考文獻

[1]劉宓慶.新編漢英對比與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6:15-21.

[2]劉明東.英語被動語態的語用分析及其翻譯[J].中國科技翻譯,2001(01):1-4.

[3]呂叔湘,1979,《漢語語法論文集》(增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

猜你喜歡
主動對比研究被動
蔓延
如何提高化學學習的效率
關注學生個性 促進主動學習
詩歌里的低訴,蒼涼中的守望
模因論視角下的英漢網絡語言對比研究
漢藏數詞對比
網絡評論要主動引導輿情
傳統中藥學與生藥學的對比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