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教學中如何幫助學生形成知識體系

2022-05-16 04:17雷蘭
錦繡·中旬刊 2022年1期
關鍵詞:知識體系人文主義創新

摘要:筆者在高中的歷史教學中發現許多高中生其實已經具備一定的甚至相當強的邏輯思維與判斷能力,可是就是將自己曾經學過的知識無法聯系起來,他們所擁有的知識與知識之間是斷裂的,沒有關系的。但高中階段又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史”的特征在于其有“厚”度、有穿透力,要做到探源、探流、探變、探因、探義、探勢、探異、探思.。[1]所以如何幫助學生將已學習過的知識有機的聯系為一個整體,形成歷史學科的基本框架。是中學教師面臨的一個普遍問題。本文將以“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起源”一課為例,對此做出探討。

關鍵詞:知識體系,人文主義,創新

一、如何幫助學生形成知識體系。

1.引導學生對初中的知識加以回顧,形成聯系。

《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起源》著重要探討“人文主義精神”的內涵與源頭。而“人文主義”的重大內涵“人性”與“理性”,學生在初中學習《文藝復興》《啟蒙運動》時其實已經接觸過一些。那么在進行本課的學習當中可以率先對這些問題進行回顧、提問,例如:“關于人文精神我們在初中學過相關的課程有什么?”學生可能回答不完整甚至回答不出來都沒有關系,我們將在接下來的教學中對其繼續引導,激發學生對“人文主義”的思考。

2.利用好單元目錄,構建單元體系

本單元標題為:第二單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發展。

第5課,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起源

第6課,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

第7課,啟蒙運動

讓學生仔細觀察研究單元大標題與各小課之間的關系,不難發現本單元是總分關系??偅罕締卧粭l主線索“人文精神”。分:第5課講人文主義的起源,第6、7課講人文主義的發展。合理的引導學生在目錄中提取信息不僅是對知識的一個回顧總結,也有助于學生形成完整的框架結構。

在學生有基本的架構之后適當提問引出難點“到底什么是人文精神?”“內涵是什么,核心的東西是什么?”并不需要學生完全的回答出來,回答正確,而是要在他思想中埋下一顆種子,慢慢將其啟發,從而真正的理解內化為自己的知識。

【教學實操】教師:我們在梳理了本單元的基本線索之后,很明顯人文精神應該包括了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吧?

生:對。

師:還記得文藝復興的核心是什么嗎?

生:人性,人文主義。

師:很好,那所謂的人文精神應該基本包括了“人性”吧?

生:對。

師:啟蒙運動的核心呢?

生:……

師:忘了?沒有關系,我們已經知道人文精神最少包括人性和XX,我們先將這個空在這里,等我們學完本節課再反過來將其填完。

實踐證明在本課學完普羅泰戈拉、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具體思想之后,學生很容易的填出了這個空答案——理性。

這樣在本堂課的最后將問題又落回到了本堂課的核心難點中來,相信學生對何為人文精神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

3.鼓勵學生自己動手,搭建框架。

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大部分歷史課其實都可以鼓勵學生自己動手構建本課的框架結構,鼓勵學生用思維導圖或其他比較新穎的形式對本課重點內容進行總結展示。

這樣做的目的有兩個,第一:教材其實就是比較體系化的資料,學生自己根據教材去構建思維導圖(最不濟列成提綱的形式),是自己真正去理解課本,只有自己動手做了,再學習完本課后與老師的做對比,自己才能知道自己在自學過程中容易遺漏什么,資料提取為什么不到位。第二:課堂的5-8分鐘學生都能夠有一個基本的框架結構,差別在于是否掌握其中的聯系?是否夠清晰明了?完成度高不高?實踐發現完成的非常好的自然是少數,但這是一個好事情,這樣教師在學生版本的基礎上可以對相應的知識、問題作出引導,到底怎樣掌握知識之間的聯系。學生會有更深刻的記憶和理解。

4. 多種方式領略歷史魅力

歷史教學中不僅僅可以編對聯,動員學生編順口溜,還可以改寫當下流行的歌詞,鼓勵學生創作詩歌、畫漫畫等等各種方式讓學生感受歷史的趣味,形成知識結構。

讓學生試著把單元總結編成自己喜歡的歌詞,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旦被激發,創造力是無線的。有學生將必修一都編成了歌詞,期中第一單元編成青花瓷的歌詞,如下:

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濃重移/自夏商西禪世分封糾紛起/而自后秦首統一始皇的秘密/開啟了兩千封建的延續/漢推恩隋唐科舉官僚逐統一/那北宋收兵權充禁軍歸中央/元行省延至今/三十四省猶有序/君主專制的演進/相權被削去/漢有尚書令/魏晉置三省/宋設參知又二使分相權/元中書卻左右皇命/選官吏極激烈/漢察魏中正/隋唐明進有益/而后續傳承/明廢宰相胡藍之獄滅威氣/內閣深得皇命/古政治演變就兩個問題/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

學生將對外開放中最先開放的五個特區畫成漫畫編成口訣“深豬下商?!保ㄉ钲?、珠海、廈門、汕頭、海南)。

學生在創造的過程中也是對所學內容深入思考的一個過程,記憶、理解自然都更加深刻。實踐證明了趣味性和思考性是可以相統一,寓教于樂。

參考文獻

[1] 楊浙東(執教),戴加平(指導),聶幼犁(點評).以《嘉善田歌》為例看中學歷史研究性學習[J].歷史教學,2003(12).

[2] 張元.歷史課堂教學的設計思考[J].歷史教學,2012(8).

作者簡介:雷蘭(1990- ):女,漢族,陜西商洛人,碩士研究生學歷,現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附屬中學歷史教師(中學二級),研究方向為中國史。

猜你喜歡
知識體系人文主義創新
CS2013指導下的程序設計課程實踐教學實施方案設計與翻轉實驗教學實踐
構建知識體系的專題課程教學改革實踐和探索
智能信息處理實驗課程建設
人格權位置之合理性分析
人文主義視野下的高職教育研究
數學支架式教學模式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