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漢傳統婚俗文化比較分析

2022-05-16 01:46徐璐
錦繡·中旬刊 2022年1期
關鍵詞:比較

摘要:不同的民族是由不同的地理等生活環境所造就的, 不同的民族締造了不同的民族文化, 當然也包括不同的婚俗文化。俄漢不同的文化背景決定了各自形式各異的習俗。由于歷史、宗教、地理、民主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中國的傳統婚禮是謹慎而嚴格的, 西方基督教國家的婚禮是隨意而輕松的。這些在漫長歷史發展中沉淀下來的傳統習俗最能反映各地區文化間的差異。本文從相親,定親,婚禮三個方面對俄漢的傳統婚俗文化進行比較分析,從而對文化內涵進行了解。

關鍵詞:俄漢;傳統婚俗;比較

一.俄漢傳統相親比較

在俄羅斯以前早婚是很自然的事,新娘和新郎在結婚前不認識對方。新郎甚至不敢說自己想結婚,一切都是由親戚決定的。通常情況下,新郎的父母親自選擇女孩,第一步是從新娘父母的方面開始的。父母想賣掉女兒,父母將與他們親近的新郎通過媒人介紹給新郎,如果新郎的父母同意,他們便以通常的方式開始媒人活動。女方父母在相看了未婚夫之后,如初步同意, 就把男方帶來的面包切成相等的兩塊或四塊與男方家人吃掉。

在中國古代,中國女子長大后經媒人說合后,這種由男方在媒人的輔助下到女家作初次訪問的活動,稱之為相親。相親的日子是由媒人預先定好并通知男女雙方的。因為中國人含蓄內斂,所以看親的結果往往并不直接表白出來,而用各種暗示來表現。很多地方都是在男方進門之后,女方父母先給小伙子倒上一杯熱茶,小伙子看了姑娘覺得中意,就把這杯茶一口飲干;然后姑娘的父母同姑娘一起商量,如同意結親,就留男方和媒人吃飯。

從以上文化現象分析比較可以看出:第一, 俄漢兩民族在傳統的婚俗相親中, 男女婚姻都沒有獨立的自由權利, 相親也要通過媒人往來傳話, 同時邀來其他人作陪, 讓他們評頭論足, 作為能否定親的參考。第二,他們在相親時都不會當面直說結果,而是用一些特定的動作暗示,也是表達對彼此的尊重。就像俄羅斯用面包作為暗號,而中國用熱茶,這都是由于俄漢不同的飲食習慣。

二.俄漢傳統定親比較

在俄羅斯傳統的定親中,男方父母和未婚夫在媒人的陪同下擇日再次來到女方家中,正式向女方求婚。女方表示正式同意,并接過男方父母獻上的面包和鹽。雙手接過后要吻一下面包,表示感謝,然后把它放在擺滿佳肴的宴席上。雙方父母祝福未婚夫婦,未婚夫婦交換禮物。一般未婚夫送給心上人訂婚戒指或珠寶首飾,有的還在禮盒里裝一根短鞭以示丈夫的權利。未婚妻回贈情郎的則是她親手繡制的圍巾、手套等女紅。

在中國訂婚傳統上分為納吉,納征,請期。納吉是把問名后占卜合婚的好消息再通知女方的儀禮。又叫“訂盟”。這是訂婚階段的主要儀禮。納征是訂盟后,男家將聘禮送往女家,是成婚階段的儀禮。這項成婚禮又俗稱完聘或大聘、過大禮等。后來,這項儀式還采取了回禮的做法,將聘禮中食品的一部或全部退還;或受聘后,將女家贈男方的衣帽鞋襪作為回禮。請期是送完聘禮后,選擇結婚日期,備禮到女家,征得同意時的儀式。禮品一般從簡,請期禮往往和過聘禮結合起來,隨過大禮同時決定婚期。

從以上訂婚文化現象分析比較可以看出:第一, 反映出俄漢兩民族在傳統思想觀念和價值上都有重盟約、講信譽的相同認知, 都有用飲食、酒宴等活動來表達對雙方達成盟約共同慶賀的喜悅之情;第二, 訂婚對于俄羅斯民族來說, 更重于儀式性作用, 即通過各種儀式來表達對結成婚約的認可和對外的事實性宣告, 而漢民族則是通過儀式來傳達人們對婚姻和人類情感的理解。并且與俄羅斯的定親儀式比中國的更為復雜。第三,通過比較可以看出中國傳統定親更加通過一些禮物想討一個好彩頭。

三.俄漢傳統婚禮比較

在俄羅斯婚禮傳統婚禮中,當天早晨,新娘換上白紗做的結婚禮服,梳上已婚婦女的發型,戴上基奇加帽,坐在神像下等待迎親車隊。然后,新郎新娘坐在一起接受新娘父母的祝福。此后,新娘與伴娘及女方媒人隨迎親隊伍去教堂。宗教結婚儀式由神甫主持。神甫給新婚夫婦戴上婚冠,詢問雙方是否愿意與對方結合,然后,新郎新娘交換結婚戒指。按照習俗,只有在教堂舉行過婚禮儀式、接受過上帝祝福的婚姻才是幸福的、牢固的。教堂婚禮后,新婚夫婦到新郎家。賓客們在門前用面包和鹽迎接新人,往他們身上撒麥粒、啤酒花、花瓣等,祝福新人婚后生活富裕、幸福。隨后,盛大的婚宴開始了?;檠缟铣烁鞣N美味佳肴以外,特制的大圓面包是必備食品。上面飾有太陽、月亮、星星、鴿子,表示新人如日月相隨,相親相愛。[1]

在中國傳統婚禮,中國古人認為黃昏是吉時,所以會在黃昏行娶妻之禮,因此夫妻結合的禮儀稱為"昏禮",后來演化為婚禮。中國人喜愛紅,認為紅是吉祥的象征。所以傳統婚禮習俗總以大紅色烘托著喜慶、熱烈的氣氛。吉祥、祝福、孝敬成為婚禮上的主旨,幾乎婚禮中的每一項禮儀都滲透著中國人的哲學思想。

從以上傳統婚禮文化現象分析比較可以看出:第一, 反映出俄漢兩民族傳統結婚認知和價值取向的不一樣, 即同樣是用飲食活動來表現對新人的認可和歡迎, 漢民族傾向于表現一種整體上的歡樂氣氛, 而俄羅斯人則更多的注重飲食活動的細節;第二,由于俄漢兩國的信仰不同,俄羅斯崇尚東正教所以在神像下等待,并在教堂里舉行婚禮,而中國遵循陰陽交替,所以選擇黃昏舉行婚禮。

四.結語

俄漢兩個民族的傳統婚俗文化現象差別甚小, 而在具體內涵、表現形式和方法上各有特點。通過比較俄漢傳統的相親、定親以及婚禮的習俗,可以看出由于婚姻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以及各自的文化發展的不同, 促成了俄漢兩個民族在傳統婚俗文化上的差異, 同時也反映出兩個民族非凡而奇妙的想象力和創造能力。我們在學習一種外國文化的時候, 不僅要學習不同的文化形式, 還有了解這些不同中所體現的文化差異, 掌握這些文化差異才能更好的彼此交流和學習。

參考文獻

[1]黃玲.俄羅斯婚禮習俗面面觀[J].俄羅斯文藝,2004(02):78-79.

作者簡介:徐璐(1996年——),女,漢族,吉林省長春市,學生,碩士,延邊大學,俄語語言文學。

猜你喜歡
比較
中外建筑工程質量管理體制比較
從小說到電影
吳昌碩和黃牧甫篆刻藝術比較
村上春樹《1Q84》與東野圭吾《解憂雜貨店》比較研究
孔子與荀子文質觀比較
我國會計制度與國際會計制度比較研究
西方文藝復興時期與中國宋元時期繪畫題材的思維方式比較
電影《千年之戀·源氏物語》與《源氏物語千年之謎》的比較
同曲異調共流芳
張愛玲的《金鎖記》與居斯塔夫?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較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