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用“互聯網+” 助力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2022-05-23 04:31楊麗娟
中國應急管理科學 2022年2期
關鍵詞:閱讀互聯網+互聯網

楊麗娟

摘 要:21世紀被稱為互聯網的時代,高新科技的出現沖擊了傳統教育理念。教師應構建新時期課堂關系,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資源,發揮互聯網+技術優勢,提升學生的文化涵養、學習素質,打造情感互動空間,提高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本文以小學語文為例,探索互聯網+技術使用思路,旨在提高小學語文教育效果。

關鍵詞:互聯網+;小學語文;閱讀

小學時期,語文是非常重要的科目,不論是閱讀還是寫作,都是學生的必備能力。教師應按照學生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辦法。在互聯網+背景下,互聯網+已經成為教師教學的重要平臺和工具,能夠增長學生的認知。為提高語文教育效果,教師需要不斷創新思路,提出適合小學語文教育的教學方法,保障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從原本的被動學習變得積極主動,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和能力。

一、多媒體技術是幫助教師的好工具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普及,信息技術和互聯網媒體教育模式繼續與小學階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相互融合。傳統語文教學模式所開展的課程方式單一,難以有效激發起現階段下學生對于課程知識的學習興趣。但是在當今社會,作為小學階段下的語文老師,教師需要結合信息化教學設備來對學生開展教學,將諸如照片,視頻,幻燈片等互聯網媒體技術完全集成到小學語文課程的實際開展中。

例如,在帶領學生對于《雅魯藏布大峽谷》一課進行學習時,為了激發對小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需要能夠在視頻中播放關于雅魯藏布大峽谷的紀錄片,而同時又用照片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能夠知道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是世界上最深,最長的河谷。學生也能夠在課程的開展中得到沉浸式的教學體驗,領略自然景觀的魅力,生物多樣性和祖國大好河山的宏偉壯麗。這樣,我們不僅可以深刻地體驗神秘,不可預測的原始森林,海洋,云霧和霧氣,還可以激發小學生對自然的熱愛以及祖國巨大的河流和山脈。又如,當教師以《兩小兒辯日》進行課程教學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收集相關的影視資料,并在課程中為學生進行放映,以便學生可以直觀地體驗文章中所蘊含的思想,孔子的言行舉止也滲透到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上,如尊師和重學。

二、多媒體技術是推動課堂的催化劑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全面發展及其在教育中的應用,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育的形式以及內容,充分喚醒了學生在課堂學習的欲望。教師應深入分析信息技術的應用內涵,分析信息技術的有效要素,并將自身收集或處理的信息技術要素應用于語文課程教育活動。老師可以向學生展示課程知識圖片,并向學生展示與相關的視頻情節,從而使學生可以建立豐富的聯想,提高學生的想象力,擴大學生的交流機會并提高語言敏感性和學習質量。

例如,在學習《小英雄雨來》時,老師可以向學生放映了一部有關于來英雄事跡的電影,使學生可以看到小英雄的性格,從而使學生具有積極的學習熱情。這樣,當學生看到雨來的形象時,他們會主動了解這個人物的具體故事情節。同時,老師可以要求學生播放視頻故事,然后通過討論分析故事情節,分析雨來的形象,然后讓學生闡述他們的觀點。這樣,多媒體可以增強教室的趣味性,增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并利用多媒體有效地提高教室中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互聯網+營造學習環境保障語文教育效果

眾所周知,互聯網技術實現了對知識、趣味、直觀的融合統一,能夠為學生提供具有視聽功能且多姿多彩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思維。教師需要合理應用,并為學生提供舒適的學習空間,營造良好學習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1.圖片導入

相較于文字,圖片的沖擊感要更強,內容也更加明確,可以承載多樣化的信息。學生從課本文字的描述中,往往無法感受和理解場景情境內容[3]。使用多媒體呈現圖片,就可以直觀的刺激學生視覺和感官,增強學生知識印象和理解,教師必須了解學生狀態,才能合理安排教學。比如學習《白鷺》的時候,教師可以展示給學生白鷺的畫面,這樣學生才能更直觀的理解文章中的描繪技巧和情感表達方式。

2.視頻導入

相較于圖片,視頻可以更動態與立體的將所有的知識點呈現給學生。并且與圖片相比,視頻的內容更加生動、具體與全面,內容給人真實的感受。學生閱讀文章,初步了解了文章內容和情況。此時教師組織學生觀看視頻,增強學生課文理解深度,讓學生研讀文本后,合作者建立情感互動,提高學生知識學習熱情,讓學生時刻保持學習興趣,有效提高教學效果。比如在《圓明園的毀滅》的教學中,雖然教師呈現圖片也能刺激學生,讓學生了解過去圓明園的輝煌,但如果教師能夠使用視頻,則可以播放英法聯軍打砸搶燒的行為,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憤恨之情與愛國熱情。學生甚至可以使用電子白板,上傳學生的學習狀況,讓教師更針對性的檢查與批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指導與幫助學生,提供更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指導。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公,釋放情感的同時和他人主動交流,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有效性。

四、拓展空間提高學生的核心品質

語文教育中,書本教材是核心內容。離開了書本教材的教學,將很難讓學生系統化學習知識。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積極指導,讓學生能夠回歸課本學習過程。學生走進文本當中,深層次挖掘文本信息和內容,及時了解學生此前的閱讀狀態和學習情況。教師使用多媒體呈現所學文章,課后和學生一起使用微信群交流對于文章知識的理解,并布置觀察任務和寫作任務。教師可以使用互聯網+平臺,讓學生自由抒發感想和理解,主動借鑒和學習他人的思路和學習方法。師生用互聯網+平臺相互交流時,可以抒發感想,學生在學習中學會了欣賞與思考,學習過程變得自由且開放,能夠提高學生文學素質。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育的這個階段,老師務必要強調對多媒體教學技術的應用,并對此進行深入的探索和有效的創新,以求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和教學成績。同時強化多媒體技術在語文課程教育領域的全面滲透,使課堂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技術探索課堂教學的開展方法,總結出許多有效的教學和指導措施,改善教學的行為,提高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程新莊.信息技術環境下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J].西部素質教育,2019,5(24):110-111.

[2]王云香.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運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J].西部素質教育,2019,5(24):139-140.

猜你喜歡
閱讀互聯網+互聯網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高中英語閱讀與寫作有效結合
語文課堂中的小組合作學習研究
“騎驢”出發在思辨中前行
閱讀教學:“吻醒”文本的過程
以高品質對農節目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