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道德與法治課堂培養小學生優秀思想品質

2022-05-23 04:01胡麗欽
黑河教育 2022年3期
關鍵詞:學生主體道德與法治

胡麗欽

[摘 要]小學生正處在思想發展的關鍵時期,培養他們優秀的思想品質至關重要。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不能忽視立德樹人的思想,更不能忽視學生的主體性,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為學生的品質發展助力,使學生能夠更積極主動地探尋生活的真諦,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教師可以從課堂導入、生活化學習、實踐活動、討論交流等方面開展教學活動,培養學生優秀的思想品質,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思想品質;學生主體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把立德樹人的理念滲透其中,讓學生能夠在鮮活的課堂上感受到參與學習的快樂,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和品質的發展。當前,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在小學階段并不受重視,一些學校由語文教師兼任道德與法治課,課堂上教師往往照本宣科,沒有將教材中的深層意蘊挖掘出來,忽視對學生優秀思想品質的培養。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優化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借助課堂導入、討論交流、實踐活動等教學形式,有效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一、設計導入,使學生思想融入

導入,作為課程學習的第一步,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就要從課堂導入入手,精心設計每個可以讓學生動心、動情的教學環節,使學生在學習中融入更多的情感,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彰顯自我價值。當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尤其是一些教師上課隨意、無目的,沒有準確定位學科的教學價值,也沒有把學生主體納入教學中。要想改變這種現狀,教師應認真處理教學內容與學生品質發展之間的聯系,關注每個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程度,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父母多愛我》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設計導入情境,為學生播放宋春麗主演的電影《九香》中的節選片段,讓學生感受一個母親對孩子的愛。當看到一個母親為了孩子悄悄舔碗充饑的時候,學生都被感動了,這種能夠走進學生內心的教學才是最具溫情且有感染力的,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進而使學生對文本學習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同學們,請大家談談自己的父母是怎么愛你的?有沒有過類似電影中這樣你不知道的場景呢?你的父母是不是也在默默承受著一切呢?”在這樣的導入中,學生的情感被充分調動起來,對父母充滿感恩之情。

導入不是隨意性的,教師要精心設計,在導入時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在第一時間喚起學生的關注度,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

二、討論交流,使學生自主體悟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我們要相信集體的力量,在教學中也是如此。教師要積極為學生提供討論交流的機會,讓學生的討論更加熱烈而有深度。在開放的環境中,學生更容易將自己的真實心情表達出來,也更容易在課堂學習內容中挖掘出個性和深意。當前,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教師存在“大包大攬”的情況,滔滔不絕地講述,導致學生被動接受,這樣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我們要打破這種課堂教學的桎梏,把學生的思維調動起來、主觀能動性挖掘出來,讓學生感受到自身能力的提升和思想的成長。

例如,在《我很誠實》一課的教學中,教師提供開放性的討論議題,營造交流感悟的空間,讓學生有興趣、有話說、有爭論、有思考,并從中認識到誠實是一種高貴的品質。在具體的課程教學中,可以設計如下問題:(1)在你身邊,有沒有遇到過不誠實的人?(2)這些不誠實的行為,你覺得會帶來哪些危害?(3)對于不誠實的人和事情,你覺得如何處理比較好?針對這些問題,學生認真思考,積極發表見解,并通過小組討論明確什么是誠實、如何做一個誠實的人。

對于每個學段的學生而言,討論交流都具有積極的意義。教師只有全面了解學生的思想現狀,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小組討論活動,才能把學生的個性與共性有機融合,從而升華學生的思想品質。

三、展開實踐,使學生親身經歷

實踐出真知,只有面對真實的境況,我們的思想認識才會更深刻,領悟能力才會更強。小學生正處在思維發展的關鍵時期,教師可以借助形象思維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而實踐活動則是很好的途徑和載體。教師要善于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探尋道理形成的根源,并在具體的問題中加深理解和感悟,提升思想品質。教師不妨把具體的活動安排交給學生,這樣既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也有助于學生在積極思考中提升道德修養,增強社會參與意識。

愛是人們內心不變的主題。如今的小學生大都是家中的寵兒,很多學生只知道索取愛,卻很少付出愛。教師不妨為學生設計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愛的傳遞。例如,在《愛心傳遞者》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提升學生的思想品質??梢越o學生布置一個社會實踐作業:“同學們,今天老師交給大家一個任務,幫助家里的人或者社區里的人做一件他們想做的事情,然后寫下來,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你的快樂?!边@樣的實踐活動,提高了學生作為社會一員的責任感,學生的思想品質也在實踐中漸漸形成。

開展實踐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學生在實踐中更容易看到事情的本質,也更容易投入更多的情感,這樣我們的教學也會變得豐富多彩。

四、關注內涵,使教學有效滲透

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指出:道德存在于兒童的生活中,良好品德的培養必須在兒童的生活中進行。因此,在課程教學中,教師應在理清教材內容、明確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深挖課程內容,緊扣課程的生長點,找準培養學生優秀思想品質的切入點和落腳點,讓教與學植根于兒童的生活中。例如,在《可愛的祖國》一課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向家里的長輩了解改革開放前人們的生活狀況,關注那個年代的一些舊物件,然后讓他們搜集資料,用圖像資料進行補充。再用視頻、圖片資料進行展示,以此引導學生感受改革開放前人們的生活與現階段社會生活的變化,通過對比使學生感受到現代生活的便捷和幸福,體會到現在美好生活的來之不易,進而感恩祖國,感恩生活,增強民族自信心,堅定理想信念。

五、聯系生活,使學生知事明理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把課堂教學內容落在泥土之中,使其開出最美的花。在日常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多聯系實際生活思考問題,進行思維延伸和拓展,在不斷感悟的過程中實現自我突破,從而提升思想品質。教師不妨為學生提供生活化的素材,為每個學生提供思考生活的空間,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會知識和道理。

例如,在《當沖突發生》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學會面對和處理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從而成為一個明禮、謙和的人。教師不妨這樣引導:“同學們,我們內心住著兩個人,一個是激動君,一個是平和君,這兩個人當遇到事情的時候就會吵架,那么,通常情況下誰會獲勝呢?”在這樣的問題情境中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和交流,突顯主題思想,并將這個問題延伸到生活中去,使學生學會正確處理沖突,正確對待生活中的人和事,提高學生自身的品質涵養。

生活化教學就要立足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學生的發展帶來真正意義的進步。教師要改變以往的教學理念,讓學生的生活在課堂上綻放光彩,也讓每個學生都能通過學習文本內容而更好地生活。

綜上所述,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的思想品質,使學生成為優秀少年。當然,品質培養不是一蹴而就之事,教師不能急于求成,要在學生熟悉的環境中找到教學的突破口,達成課堂教學目標。教師要精心備課,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空間,關注學生的精神成長,使課堂教學更精彩,使學生的思想品質更優秀。

參考文獻:

[1]戴蕊.基于核心素養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思考[J].試題與研究,2020,(32).

[2]姜瑞珍.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J].小學科學(教師版),2020,(09).

[3]潘海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體現思想教育作用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導學,2020,(12).

[4]劉榮連.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學生思辨力培養探索[J].天津教育,2019,(21).

(責任編輯 趙永玲)

猜你喜歡
學生主體道德與法治
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教材研讀思考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教材使用策略探微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淺談學生主體在高職《經濟數學》中教學改革
高校中長跑運動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淺談高中英語教學中怎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立足高考下優化高三英語閱讀理解教學有效講評淺析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