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學實踐對初中學生品格教育影響概述

2022-05-25 05:18王卿洪
民族文匯 2022年19期
關鍵詞:品格教育初中學生

王卿洪

摘 要:在我國研學教育實踐活動的不斷深化推進下,有效地拓展了初中生視野,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對于培養學生創新、實踐的能力也具有相當作用。與此同時,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補充,研學實踐對于初中生的品格教育依舊起著關鍵作用。

關鍵詞:研學實踐;初中學生;品格教育

近年來研學實踐活動在全國各地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雖然一定程度上對于學生素質教育取得了較好的培養成果,但是對于學生的品格教育卻缺乏基礎的指導。因此,研學實踐需要積極關注學生品格教育,實現學生能力和品格的同步提升。

一、研學實踐對于初中學生品格教育的檢驗作用

(一)落實對中學生行為規范教育的檢驗

不同于校內教育模式,在研學實踐中,學生在校和在家中的行為習慣得以完全展現在研學師生之中[1]。在研學實踐中的負責教師能夠積極準確地發現學生在衣、食、住、行、學上的行為是否符合中學生行為規范教育要求,并在后續的研學實踐中對學生進行教育改變,確保學生能夠響應中學生行為規范教育要求,實現對學生的優秀品格培養。

(二)落實對社會主義人道主義教育的檢驗

通過在研學實踐活動中與其他同學的交流、互動中可以明顯地發現社會主義人道主義教育在學生行為上的落實。區別于傳統課堂教學的單向教育方式,研學實踐強調學生發揮自主行為能力,通過學生之間自主的問題發掘,輔以教師的引導,在交流合作、互幫互助間,實現問題的解決,助力學生優良品格的養成。

(三)落實對公民道德和社會公德教育的檢驗

研學實踐活動的場地各有不同,如農場、牧場、工廠等各式各樣的研學基地[2]。不同的研學基地,對于學生的要求準則各不相同,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們在研學基地中的行為表現,如環境保護、秩序遵守、尊師愛老護幼等,檢驗學生在公民道德、社會公德教育下的成果表現,落實研學實踐對學生品德的引導作用。

(四)落實對熱愛集體和維護集體教育的檢驗

研學實踐將參與師生放置在校外研學基地進行實踐活動,在這一過程中的評價也往往是基于學生團體組織的,因此,集體的榮譽感自然被放大[3]。教師通過學生行為和表現的觀察,可以有效地發現學生對于集體利益的態度,并適當地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集體榮譽價值觀。

(五)落實對初步職業道德教育的檢驗

在初中研學實踐中,職業體驗是研學實踐中的重點活動內容,有利于學生建立對職業的正確認知,幫助學生建立起對未來職業的遠期規劃。因此,在研學實踐中,通過職業體驗能夠落實對學生初步職業道德教育效果的檢驗。

二、初中學生在研學實踐中的品格問題

初中生研學實踐不僅能夠落實對學生的品格教育檢驗,還能夠充分暴露出初中生在品格上的一些問題,幫助教師歸納學生實際情況,開展差異化教學,引導學生建立優良品格。

(一)知行不一

通過對研學實踐中學生表現的觀察,知行不一是多數學生品格問題的重點表現。參考初中生的受教育水平和德育水平,諸多行為規范和道德標準早已能夠熟練掌握,但是在研學實踐中依舊存在許多失范行為,而通過對學生們的回答總結,大多數人是明知故犯的,如破壞公物、亂丟垃圾、辱罵他人等,學生們對這些行為明知是錯誤的,依舊試探犯錯,也多是因為諸多行為準則只存在于口頭和語言中,未能在行為上得以踐行。

(二)個人主義

個人主義在研學實踐中也是占據較大比例的學生品格問題,這類學生往往以自我為中心,自身行為缺乏對他們感受的考慮,對于集體活動、集體榮譽感存在缺失,甚至極小一部分學生對于帶隊教師也缺乏一定的尊重,是學生品格教育缺失的重要案例。

(三)缺乏責任感

不同于校內活動,研學實踐的場所以農村、牧場、工廠等研學基地為主,因此也更具開放性[4]。在研學實踐中,學生能夠通過參與活動實現和不同社會人群的交流,而在此過程中,一些學生也出現了責任感缺失的表現,逃避集體責任、逃避家庭聯系、逃避社會溝通,在研學實踐中也往往表現出較低的活動參與度。

(四)三觀不健全

初中階段的學生往往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啟蒙建立之中,雖然受限家庭、學校、社會等因素,使得學生三觀的形成充滿了不確定因素,但是在研學實踐中還是能夠發現大多數學生通過各個因素之間的正確引導,表現出正能量的、樂觀向上的態度。但是依舊存在部分學生因為個別因素的不良引導,表現出負能量的,低落迷茫的態度,缺乏健全的三觀。

三、初中學生研學實踐中品格培養的有效引導措施

(一)增強初中生的合作意識和集體觀念

研學實踐活動中具備較多的集體參與活動,教師可以借助合作學習的模式,實現對學生合作意識和集體觀點的鍛煉[5]。在活動開始前,教師布置任務,學生們參照任務形式,自由合作分組,形成小組內學生合作的狀態,能夠顯著地提升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增強學生團結協作的意識。與此同時,通過小組間的任務競爭,還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集體榮譽感的生成。

(二)增強初中生的是非榮辱觀

相較于校內活動的單一性、單向性,校外的研學實踐具備更加豐富的活動主題、更強的學生參與度,也更容易激發學生產生共情觀念,實現學生品格教育和能力塑造的同步進行。特別是在部分主題類研學實踐中,如紅色革命主題、勞動教育主題等,通過鮮明的教育主題,能夠積極地促進學生形成正向的是非榮辱觀,并影響其行為能力。

(三)增強初中生的社會責任感

因為研學實踐的開放性,使得參與的初中生能夠廣泛地接觸到社會各個層面,幫助學生理解自身、理解社會、理解責任感。經過不同的研學實踐,學生不僅可以了解到農民、工人、志愿者等各類型的職業工作狀態,還可以了解到不同人群的不同生活狀態,增強學生與社會之間的聯系,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責任感。

結束語

研學實踐能夠積極地踐行核心素養教育下的全新訴求,因此在研學實踐中,不僅需要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塑造,還要關注對學生優良品格的引導培養。

參考文獻

[1]王明芳.面向鄉土地理資源的初中研學旅行活動設計探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10):129-131.

[2]李杰.紅色研學與勞動教育視域下三線建設遺產的文商旅教融合發展研究[J].中國旅游評論,2021(02):55-59.

[3]蘆曉紅.圖書館研學旅行現狀和發展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0(07):20-28.

[4]崔雨.初中研學旅行課程開發與實施調查研究[D].河南大學,2020.

[5]陳東軍,謝紅彬.我國研學旅游發展與研究進展[J].世界地理研究,2020,29(03):598-607.

本文系 2020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基礎教育研究專項)資助(項目編號:JSZJ20105)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品格教育初中學生
21世紀美國品格教育改革再出發:走向課程為本
小班幼兒品格教育的滲透方法
初中體育學習過程中學生體育技能評價能力發展的實驗研究
初中學生語文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淺析
培養初中學生自信心與英語教學的相關性
基于美德倫理的品格教育思考
培養初中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嘗試
發掘生活活動教育價值對幼兒進行行為品格教育的實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