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兒童的需求出發,支持兒童戲劇活動的策略探索

2022-05-30 10:48黃賢
早期教育(美術教育) 2022年10期
關鍵詞:京劇戲劇經驗

黃賢

兒童戲劇活動是:“圍繞兒童戲劇經驗的建構而生發的戲劇的、藝術的、學科的、多層次的綜合教育活動?!?[1]因此,教師要以兒童的需要為出發點,鼓勵兒童用自己的方式走進戲劇活動,滋養兒童成長的經驗,激發兒童的想象和創造,真正讓戲劇活動成為兒童生命成長的“微單元”。

一、喚醒經驗:解讀“具體的兒童”的現實需求,從“自然生長”邁向“沸騰生長”

喚醒經驗,就是尊重并運用好兒童發展的個體差異,讓每一個兒童成為彼此戲劇經驗成長的資源。因此,教師更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關注:

(一)保持好奇,發現“具體的我”

兒童好奇著什么,他們的經驗和戲劇活動的樣態也會隨之呈現出什么。因此,我們要讓好奇在每一個兒童的生活中“醒著”,讓每一個兒童經驗生長的過程都有“交流分享”的機會,最終讓兒童“沸騰生長”。如苗苗的奶奶是一位京劇演員,苗苗喜歡與同伴分享奶奶表演的照片,喜歡閱讀與京劇相關的繪本。于是,教師在班級信息墻上開辟了“獨特的我”專欄,支持苗苗持續展示自己的“京劇興趣”。從“京劇百問”到“京劇繪本書單”“講述京劇小故事”,從“探究戲服圖案里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再到“設計水袖舞等戲劇小游戲”“我是京劇小演員”等。同時,教師還請家長關注苗苗記錄的“奶奶的京劇生活”。慢慢地,班上更多的兒童也開始聚焦京劇、對話京劇。由此可見,面對兒童的一百種語言,教師不僅要審視“好奇”背后的教育價值,還要讓兒童看到自己的“探究發現”是有價值的,是有可能喚醒周圍伙伴的某種興趣和愛好。

(二)巧用差異,對話“具體的他”

即把不同能力兒童的經驗作為一個“切片”,在對話互動中,支持兒童體驗“他”的思想與成長,發現“他”的獨特見解,從而不斷沸騰“具體的我”的經驗。如在兒童戲劇活動“和甘伯伯去游河”中,從“跟著甘伯伯游河去嘍”這種尋常的旅游情節表演中,如何讓兒童發現和體驗旅游過程中“有意義的事情”,并且藝術化地表演出來呢?在思考觀察中,教師發現平常內向的安安舉著自己的畫紙,滔滔不絕地“講述”著船上每一個游客做的不同的事情。由此引發了其他兒童的經驗遷移:“我要準備一個相機,把長江邊的風景全部拍下來?!薄拔乙獛€火火兔,一邊看大海,一邊聽故事,多幸福??!”“我要帶個繪畫本,把船上的角角落落都畫下來?!敝档靡惶岬氖?,兒童喜歡用圖畫、故事和小視頻等方式來傳遞自己的經驗,這些方式匯集了兒童多種經驗,包括語言、書寫表達、藝術、情感等,也有利于教師持續關注這些經驗是否從“激活”轉為“生長”狀態。

二、共享創造:分析“真實的兒童”的個性需求,從“教師排戲”邁向“師幼共創”

泰戈爾曾說:“一切教育都是從我們對兒童天性的理解開始的?!睂τ谝浴坝螒驗榛净顒印钡膬和瘉碚f,我們要從“教師排戲”中突圍,研究不同發展水平的兒童究竟是怎么學習的,如何讓兒童戲劇活動成為一種親身操作、探究體驗的游戲活動,最終打開兒童的創造思維,使其成為兒童正在經歷的一種有意義的活動。

(一)趣味式“共”演

小班兒童喜歡模仿表演,但很容易“出戲”。因此,教師要巧妙地用游戲的方式,選擇場景簡單、對話重復、內容又貼近兒童生活的繪本故事,與兒童“共”演,豐富兒童的表演情趣。如小熊系列繪本《洗澡》。教師用繪本中“浴室”的畫面,配上“水流動”的聲音,熟悉的生活場景立刻吸引了兒童表演“洗澡”的熱情。教師帶著浴帽,溫柔地說:“寶貝們,跟著媽媽去洗澡啦!”于是,兒童拿著“積木”替代“肥皂”,在快樂誦唱童謠兒歌“上搓搓,下搓搓,搓搓小臉蛋”中進行創造與表現。

(二)問題式“串”演

中大班兒童的戲劇活動,可以用“問題”做支架,喚醒兒童的情感,使其與“戲劇內容”進行心靈對話,用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合理的“藝術創造”。如在經典故事“龜兔賽跑”活動中,圍繞“故事中最有趣、最好聽的地方是哪里”“為什么音樂越來越輕了”“講到兔子慢慢睡著了,我們的聲音需要有什么變化”“烏龜可以怎樣跑步,才不會驚醒熟睡的兔子呢”,教師用一個又一個的問題引發兒童運用肢體與表情、言語和聲音創意表達出一個令人熟悉卻趣味無窮的《龜兔賽跑》。并且,這樣的支持還可以讓兒童開始對日常生活變得有心有意起來,饒有興趣地將“自己的生活”當成一種“藝術活動”,為兒童的個性成長帶來更多可能。

(三)挑戰式“主”演

我們可以結合“傳統節日”“校園文化活動”等,讓戲劇活動發生在豐富的情境中,變成兒童的“挑戰活動”。如以下的兩種策略:一是師幼保持共同思考。即教師要與兒童共同規劃和討論:我們可以演什么?怎么演?在哪里演?以校園活動“畢業典禮”為例,教師的任務就是梳理兒童規劃了哪些畢業活動,可以經歷哪些有意義的活動來提升兒童經驗。二是要激發兒童的情感,讓兒童有機會用自己的方式積極發現和表達生活。如繪本劇活動“長頸鹿不會跳舞”中,兒童根據長頸鹿傷心的原因——發展——高潮——結局,大膽“改編”劇情,不僅制作了“故事推進地圖”,營造出場景氛圍,而且還整理了如學跳繩、學騎車等素材豐富的勵志小故事,創編角色對白來“鼓勵”長頸鹿。實踐發現,融于兒童生活的戲劇活動,不僅是一種演出任務的完成,更多的是情感的卷入,不僅是單一的體驗活動,更多的是兒童在戲劇活動中個性化的創造與表達。

三、豐富思想:更新“發展的兒童”的成長需求,從“教育者精彩”邁向“兒童精彩”

“有什么樣的教師就有兒童什么樣的成長?!?[2]故教師要不斷優化自己對兒童戲劇教育的理解與支持,努力讓“教育者精彩起來”,用自己豐富的經驗來研究和支持兒童在戲劇活動中獲得特殊的體驗和收獲,最終確立兒童的最近發展區,成就“兒童的精彩”。

(一)透過“對話思辨”,多一些“長思考”

恩格斯說:“思維是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币虼?,教師要敏感地將戲劇活動與兒童的思想“纏繞”在一起,引發兒童思辨,讓兒童的學習真正發生,成為有能力的學習者。以戲劇活動“換弟弟”為例,當兒童用語言、聲音、動作和表情將鱷魚姐姐一次次到交換商店把“鱷魚弟弟”換成“熊貓弟弟、大象弟弟……”演得活靈活現時,教師可以適宜地展開“思辨”。首先,要“復盤式思考”?!澳闶窃趺幢硌莸?,你有什么經驗嗎”,幫助孩子自我診斷,學會從成功或失敗中總結經驗。其次,要“批判式思考”。面對“鱷魚姐姐因為弟弟臟兮兮,去交換商店換其他動物來做弟弟”時,追問兒童“你是怎么想的呢,你怎么看待這件事情,鱷魚弟弟的心情怎么樣,遇到這種事情,你會怎么做”,鼓勵兒童換位思考,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從而建立“自己的弟弟再調皮,我也舍不得送走”的積極情感,讓兒童成為一個情感與理智完整的人。

(二)越過“戲劇時空”,多一些“小越位”

教師要將教育視野越過“兒童戲劇研究”的圍墻,延展到更為廣闊的世界,并主動把“跨界”的思想、知識與做法“請”到兒童戲劇活動中。尤其在人工智能時代,教師不僅要讓自己成為信息技術高手,而且還要善用技術來聯結兒童戲劇、生活、家長等相關要素,給予兒童一生有用的東西。如樂樂老師是一位攝影愛好者,于是,她借用“兒童攝影”觀察方法,即第一步是“自拍”,支持兒童自由拍攝記錄,可以是同伴討論,場地選擇等;第二步是“他拍”,即教師或家長來拍攝記錄兒童戲劇活動中的種種表現。接著,教師再將來自兩種視角的圖、文、音頻等生成二維碼,讓兒童戲劇活動“數字資源庫”的信息變得更加鮮活與豐富。在戲劇活動中,教師應該學會解讀與研究兒童的思維、現有的經驗和未來可能發展的經驗,掌握第一手的實踐指南,不斷發現兒童更為廣泛的學習可能。同時,教師也可以有針對性地更新與提升家長的兒童觀、游戲觀、生活觀等諸多問題??傊?,我們要努力用“教育者的精彩”支持兒童的成長節奏與方向,共享兒童成長的快樂。

【參考文獻】

[1]?張金梅.幼兒園戲劇綜合活動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3.

[2]?成尚榮.發展素質教育的時代使命[J].人民教育,2021(10):?22.

猜你喜歡
京劇戲劇經驗
有趣的戲劇課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廣的經驗”評選
京劇表演開始了
戲劇“烏托邦”的狂歡
戲劇觀賞的認知研究
經驗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廣的經驗”評選
我的京劇之路
創辦少兒京劇班
戲劇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