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蘇”抑或“蒙昧”

2022-05-30 04:56趙薇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22年11期
關鍵詞:復蘇列文列寧

摘要:“卡列寧”是批判現實主義名作《安娜·卡列尼娜》中的重要人物形象,作者托爾斯泰借此一形象,展示了一個舊時代嚴肅的封建官僚在面對新思想時的內心沖突,也詮釋了作為自然個體、但背負因襲重擔的人,在新時代的兩種發展可能性:一是走向自由個性的覺醒與復蘇,二是在思想蒙昧中繼續沉淪。這一形象,也承載了托翁對“畸形文化戕害自然人性”的深度批判使命。

關鍵詞:卡列寧自然人性愛與饒恕想象力

《安娜·卡列尼娜》是托爾斯泰的名作,經典的魅力,正在于其常讀常新的思想性和藝術性。作品中的“卡列寧”是托翁設定的一個特殊類型人物,這一形象展示了在一個沒落的時代,畸形的文化、扭曲的價值觀是如何壓制“人”的生命本能,如何異化“人”的自然本性。深入挖掘這一形象,還可以啟迪讀者思考,人應該如何存在,才是真正的全面生成。

卡列寧是安娜法律上的丈夫,在作品中,這是一個相當令人窒息的人物。首先,托爾斯泰通過安娜的視角來看他。他出場的時候,已年近五十歲,是“真實、善良、事業卓越”的“好人”。聲音平靜、尖細、刺耳,拿腔拿調,禮儀周到,對妻子說著自以為幽默的俏皮話。年輕二十歲的安娜,長期配合他,扮演著一個體面妻子的角色。她在姑母的安排下,走進他的生活,按照他的節奏與需要行止。他給她錢,讓她管理著家庭,照管著兒子,在利季婭夫人的社交圈中完成部長夫人的社交任務。健康美麗、精力充沛的安娜,剩余的生氣無處安放,只有在英國小說里慢慢發酵。

安娜愛讀英國小說,這意味著什么?在托爾斯泰寫作這部作品的19世紀末期,英國有影響力的女性小說家,如簡·奧斯丁、勃朗特三姐妹,均著力描寫、歌頌了社會各階層漸漸覺醒、高漲的女性意識。a 可以想象,安娜是如何在這個精神的世界中完成自身情感的覺醒與理性的成長。

安娜的生機必將伺機而起,對此,卡列寧毫無意識。他的生活是機械的,他周圍的一切,也應該是機器一樣正常運轉。即使他懂得應該將安娜視為一個鮮活的對象平等相待,以他貧乏的想象力,在沒有強大外力的作用下,也完全激發不出對安娜進行深度理解所必要的情感力量。他父母早亡,由作為先帝寵臣的叔父養大,沒有機會切身感受到列文所感受的家庭成員間的自然親愛(列文父母的親密良好關系,是他理想家庭的模板);唯一的哥哥,也死在了國外。他沒有朋友,也不需要朋友,他所受到的教育,是為將來成為一名政府官員做好全部的準備。他對政治、經濟、哲學、神學的所謂興趣,也服務于這個人生使命。他雖然對藝術、詩歌、音樂完全沒有興趣,卻一點兒也不妨礙他在歌劇院、音樂會、賽馬場出入,并會見他所有應該見到的人。

卡列寧如期成為一名政府高官?!皭矍椤睂τ诳袑巵碚f是不必要的、多余的東西,婚姻對他來說卻是個具有宗教意義的規定動作。在安娜姑母的推動之下,雖然晚了一點,卡列寧還是順利完成了這個規定動作。安娜進入他的有規則的運轉之中,無可避免地成為一個潛在的危險因素。覺醒了的安娜,對“愛”有著熱烈而高尚的要求,當弗龍斯基對安娜說“愛”時,安娜說:“我所以不喜歡那個字眼,就因為它對于我有太多的意義,遠非你所能了解的?!弊匀?,處于合法婚姻當中的安娜,并沒有在丈夫的角色中取得這些意義。她奔突無果,向外尋覓,是個必然的結果。

卡列寧身上這種有著天然缺失的人格,并非沒有機會使自己變得完備起來,即使這個機會來得非常偶然,過程非常艱難辛苦。盡管安娜也嘗試了小小的抗拒,但她毫無懸念地愛上了年輕的、人格健全的弗龍斯基,奔涌而出的激情,灼傷了卡列寧,逼迫他表態。

卡列寧陷入了真正的苦惱。他第一次設身處地、正面地想她的思想、感覺。她這些“有害的”“危險的”精神活動,像微弱的燭光,艱難而頑強地突進他的內心,點亮了他心靈深處那長久隱匿的蒙昧之地,他也由此有了開啟新世界的可能。燈火輝煌的“餐廳”,與幽暗難辨的“客廳”,是兩個隱喻?!安蛷d”是他狹隘但絕對把控的認知領域,“客廳”卻是一片未知而看起來很不簡單的混沌世界。在“餐廳”里,他泰然自若地按照他慣常的意見、決心布局自己的行動;在“客廳”里,他陷入混亂、麻煩,承認這一切需要他仔細考慮。

對于安娜初步的逼迫,卡列寧尚且能夠招架,甚至是游刃有余的。對于他的有限的、邊界清晰的“正常生活”來說,這只是不必要的“無聊的煩惱”,他的智力與時間,不值得耗費在這些事上。安娜的情感變化,被卡列寧認為“是她的良心問題”,自己作為丈夫能做的,就是指出她的問題、警告她危險的存在,并在必要的時候行使自己的權力。他沒有意識到,安娜的痛苦值得他同情、需要他幫助,尤其值得他反思。只要不觸及他尚處于蒙昧狀態的那些部位,他就感受不到痛;而“情感”正著落在那些部位,他卻從來沒有動過那些情感。

此時,卡列寧是有機會獲得成長的,正如他自己意識到的,“也許還可以找到鑰匙”;畢竟安娜需要的,不過是真正的“愛”??上?,已被上流社會“文明”異化了自然本性的他,還是沒有抓住這個機會,甚至否決了這一線曙光,煎熬多時后,他得出的結論居然是“挖掘自己的心,我們常常挖掘出最好是應該加以忽視的東西”。他選擇仍然行走在所謂“文明”架設的“橋梁”之上,無視“深淵”中活生生的現實生活。他的回避與頑固,讓安娜徹底失望了,她義無反顧地投入了弗龍斯基的懷抱。

“我愛他,我是他的情婦,我忍受不了你,我害怕你,我憎惡你……”賽馬事件后,安娜無法再忍受撒謊、作假的虛偽生活,向卡列寧正面宣戰。這是一個異常艱難的時刻,卡列寧雖然感受到了劇烈的創痛,但仍然把“外表的體面”和自己的利益置于首位,他的懦弱和卑怯,讓他本能地拋棄了“決斗”這種上流社會“高尚”的通行解決方式,也拒絕了將損害自己名譽與利益的離婚或者分居。他決定隱瞞世人和懲罰安娜,卻找到了一個光輝的名義:他要“拯救她”。

與弗龍斯基在家門口的正面相遇,終于突破了卡列寧自欺欺人的最一后道防線,他開始認真地考慮離婚,并著手準備安娜“通奸”的證據。安娜的難產,卻帶來一個新的契機,即以她的死來解脫他的困境。從莫斯科風塵仆仆趕回的卡列寧,對安娜平安生產的失望,以及對安娜情況“很壞”“還有死的希望”的安心與振奮,這種種瞬間交替的殘酷,寫活了一架毫無人性的機器本質上的冷血、無情。

安娜臨死時內心痛苦、矛盾、懺悔的一面,安娜即將死亡的活生生的事實,終于占領了卡列寧的全部心靈?!八馈闭{動了卡列寧內心深隱的自然人性,使他難能可貴的情感艱難地蘇醒了。他第一次感覺到,此前深惡痛絕的“情緒混亂”,其實是一種從未體驗過的、幸福的精神狀態。作品開始從卡列寧的視角來寫他的精神痛苦與升華,他不僅饒恕了安娜,還在安娜的引導下,饒恕了弗龍斯基。他變成了一個可敬的圣人。

如果故事在此結束,卡列寧這一形象也是完全自洽的,但也必將顯得過于庸常而缺乏深度。托爾斯泰忠于現實,不動聲色然而驚心動魄地寫到了卡列寧的再次沉淪。

屬人的情感,是一個如此神奇的事物,它引導人越過由一堆“概念”組織起來的“文化”,去服從內心的感受來做出行動??袑帥]有去想宗教,但自然過渡到了“愛和饒恕敵人”這種類宗教的高尚情感,“要是人家把我的上衣拿去,我就連襯衣也給他”,他第一次不去想自己“應該做什么”,而只順從自己“想做什么”的意愿——他只想饒恕安娜,成全安娜。雖然在從莫斯科回來的路上,他曾寄予厚望,以安娜之死來結束這個社會文化看來完全無解的局面。他為自己這個自然而然的念頭而感動、幸福。他的心靈告訴他這是對的,并因此得到了精神上從未有過的平靜與和諧。

但這個“文化”大缸里浸染著的“他人”不讓他做對的事??刂谱∷男撵`善良的精神力量,逐漸輸給了左右他生活的另一種野蠻力量;恰恰正是這種“野蠻”力量,卻被命名為“文明”??袑幵谕?、社交場上遇到的幾乎所有人,乃至家中奴仆,在表達他們關心的同時,流露出的那一抹抹富于譏刺的笑意,深深地刺痛并左右了卡列寧的抉擇。在貝特西夫人介入的情況下,他拒絕了即將奔赴塔什干戰場的弗龍斯基前來告別安娜的要求,即使他的心告訴他,這其實是“很容易而明快”地答應的一件事。既然卡列寧在這樣的環境中,已然無法脫胎換骨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正常人,他與安娜的裂痕,也就注定無法修補。

“圣人”本來是一個光輝的表述,但被上流社會的“文化”揶揄成了一個沉甸甸的負擔。背負著這個重擔,卻能遵循內心真實的感性體驗輕裝前行,則需要一個強大的精神世界來支撐。然而,卡列寧內心屬人的情感剛剛復蘇,尚且無法以之抗衡上流社會在他身上施加的重重壓力。要放下這個負擔,則卡列寧必須找到一個幫他從背上取下負擔的人。也或者,干脆拿走那閃爍不定的感性體驗,而保留“圣人”的名號。利季婭夫人適時出現了,她以基督的名義,架空了卡列寧那難能可貴的真情實感??袑師o可逆轉地回歸蒙昧,成為一個永遠無法再被啟蒙的人,一個徹底的可憐人。他躲進了一個小世界,在這個小世界里,自己還是利季婭夫人眼中的圣人,并且無須背負內心沉重的擔子。他已實現了另一種內部的完全自足。

在卡列寧借由觀照死亡的契機、洞察到自身屬人的自然情感之時,安娜卻從人的那種正常情感中退出。臨產時以為自己必死的安娜,全面否決了此前自已投入全部身心的正當情感訴求。她將“壞透了”“有罪”等標簽無情地貼到自己與弗龍斯基身上,并且在這種對照中,將卡列寧“愛和饒恕”的神圣性無限放大。

但產后恢復健康的安娜,卻無法掩飾自己對卡列寧的本能抗拒。在這種心態下,安娜放棄了離婚,與弗龍斯基羞愧萬分地離開了彼得堡。她以懲罰自己的方式,向卡列寧的高尚性致敬。但一旦離開卡列寧,安娜就迅速修復了自己的正常心智,她還是憎惡卡列寧,一想起他就感覺到嫌惡。她以自由享受愜意的生活的方式,向與卡列寧的婚姻再次宣戰:“我不過要生活,除了我自己誰也不傷害?!?/p>

安娜的幸福并不長久,她死于對愛的消逝的猜忌與自身處境的絕望;弗龍斯基為自己的冷淡找到了一些“正當”的理由:安娜沒有離婚,孩子無法繼承他的姓氏與財產。安娜看似可以脫離那個舊貴族的文化,弗龍斯基卻割舍不了與這種文化千絲萬縷的聯系。在一個新舊之戰膠著的特殊時期,安娜根本無法以一己之力去擁抱一個尚未成型的新世界。這種種沖突,注定了安娜之死。

卡列寧作為政府高官,他曾以此維系全部生命意義的工作,究竟價值幾何?他應該如何行止,才能正確地面對活生生的現實生活?卡列寧終其一生也沒有能夠厘清。列文實際上對此做出了評判與解答。列文作為鄉下財產豐厚、擁有550畝地的大地主,當選為縣議員,但他對選舉、醫療、教育等貴族們重視的“公益事業”相當冷淡。他來到莫斯科,對奧布隆斯基賴以謀生的“公務”也非常鄙視。這似乎與列文的人設違和。列文是驕傲的貴族,他對農奴,抱著舊式宗主的責任與感情,對待商人,卻是深惡痛絕,他從不和仆人握手,更不與商人握手。對于貴族階層普遍存在的祖先傳下來的財產、榮譽、門第、教養的流失,列文深感痛心。

列文當然是舊貴族,然而,對于處身的文化環境的腐朽性,列文總是能夠本能地辨識與抗拒、批判。列文相信,人的心靈里有一個絕對正確的審判官,他可以不動腦筋,便感覺到正確與錯誤。遇到任何不解的事物,他只需要依靠本能,去調動心靈深處的情感,便能夠指揮自己正確行動。

卡列寧當然是個好人,他得以身居高位,自然也以他的智力、自律為基礎。但他對官場事務純熟與盡責的光芒,遮蔽不了他不近人情、不懂得愛的陰冷的事實,他也缺乏對這個事實的基本認知。這一切,導致了安娜靈魂深處對他的關閉??袑幍母救毕?,在于缺乏心靈上豐富深刻的想象力??档轮赋?,“想象力”正是那使概念與概念聯結、與現實協調一致的東西,也是自然情感的支撐力量??袑幰舱勛诮?、談信仰,但他的理解卻是膚淺與謬誤的。神力并未引導他到達“愛與饒恕”的高尚境界,直覺的力量卻引導他自然到達。

處于新舊交替時期的俄國,一本正經的虛偽、欺騙、謊言,充斥著上流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也是構筑起這座“文明”大廈的一磚一瓦。拆除掉其中任一一環,都可能導致整個大廈的坍塌。因此,社交界對規則的認可,與對突破規則者的排斥,對于維系這座看似金碧輝煌的大廈來說,是完全必要的。畢竟,每個既得利益者都依賴于這座大廈得到或大或小的容身空間,庇護他們醉生夢死的奢靡生存。制造風流韻事,甚至打點擦邊球,是可以被理解,甚至是令人愉快的;但膽敢突破邊界,用“真誠”來標榜自己,卻絕對是不可容忍的,是“可怕的孩子才會提出的問題”。貝特西夫人對努力甚至即將突破邊界的安娜的委婉、“善意”但絕不點破的安撫、籌劃、誘導,正是這一微妙心理的體現。

但腐朽的事物,在新的生產力沖擊下,終將迎接其滅亡。安娜是這個“可怕的孩子”,列文何嘗又不是呢?卡列寧們,不是放棄概念體系組織起來的那套舊文化,勇敢地、真率地直面熱烈的、活潑潑的現實,便是躲入那一座座黑暗的精神孤島,完成最后的、寂寞的自我陶醉與狂歡。

a余靜:《解讀19世紀英國女性小說中的女性意識》,《作家》2013年第1期,第83—84頁。

參考文獻:

[1] 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

[2] 康德.康德三大批判合集[M].鄧曉芒譯,楊祖陶校.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基金項目:中南大學教改項目《新時期高校美育體系建構的探索與研究(2021jy108)》

作者:趙薇,博士,中南大學講師,研究方向:美學、美育。

編輯:趙紅玉E-mail :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歡
復蘇列文列寧
以色列劇作家漢諾赫·列文經典作品《安魂曲》中文版
磨了22年的鏡片
磨了22年的鏡片
列寧晚年意識形態思想及其當代啟示
亞低溫治療法在新生兒窒息復蘇后的應用效果及護理措施的探討
四核苷酸假說與費伯斯·列文的核酸化學研究
民意調查:列寧和斯大林及其在歷史上的地位
列寧的贈言
紀念列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